浅谈多媒体技术对文言文有效教学的促进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joyjoy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广大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扭转“以教代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成为我们从教的一种理念,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一种教学效果。用这一思想来指导和探索文言文教学,我们也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古文明大多保存在文言文这一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中,先人圣哲的思想火花点燃了我们求学的热情。学习文言文,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使我们的人生获得启迪和鼓舞,使我们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所以文言文是学生必须要学习并且要学好的重要内容。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有效的开展文言文教学。
   一、课前预习,全面快捷地搜集信息
   “文以载道”,我们要体会文本深刻的思想情感就要知人论世,搜集作者生平经历,作品风格,思想变化,功业成就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从而找到合适的信息,了解作者创作的动机,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如此多的信息,学生能在互联网上迅速地,全面地获取,丰富的网络资源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深入解读做了准备。在讲古文单元之前,我们按兴趣和爱好组成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管不同的篇目,在网络上搜集作者的信息和相关背景,及早进入学习情境,引发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学生来展示他们预习的成果,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声音和图片信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音乐可以营造氛围,强化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叶圣陶先生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文言文教学非常重视诵读。在常规的诵读方法之外,我们可以从网络丰富的资源中挑选一些音乐作为诵读的背景,使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中尽快进入到文本所营造的情境中去。
   2.用色彩和画面展示情境,放飞学生的想象,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文言文中学生更要放飞想象、发散思维、思接千古,多媒体的图像功能,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突破时空局限,带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去,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3.多媒体视频文件化静为动,更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视频文件综合了图片和音乐的优点,通过绚丽流动的画面,完美的声响效果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使得形象更加直观,这样有助于学生更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文本,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因此,使用多媒体的音乐和画面效果,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扩充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上面我主要谈了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悟古人的思想情感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作者的思想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要想深刻地把握离不开对文本的解读,那么这就不能忽略文言文的基础:字、词、句。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正像余文森教授说的那样,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之后有所进步和发展。只要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都可以尝试一下,让课堂从有效向高效迈进。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得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讨论式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特体验交流的平台。讨论必须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或进行评论或表达体验。但开放、自由并不等于随意任流,学生必须围绕着主题来探讨。共同思考探
期刊
有人向郭沫若请教写作的“诀窍”,回答是:“改,改,改……”一连讲了七个“改”字。修改是整个写作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和能力,要把修改初作作为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及时检查。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呢?   一、明确意义,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让其明确修改的意义。著名作家修改作文的逸闻趣事有很多:如,我国古代文人贾岛“推敲”的典故,叶
期刊
李益是一位思想和经历都比较复杂的诗人,他是继王昌龄、高适、岑参等盛唐边塞诗人之后中唐时最杰出的边塞诗人。其边塞诗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边塞的征戍生活,赞扬唐军将士慷慨报国的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并深切同情广大士卒久戍不归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揭露和抨击了朝廷及边将的腐败无能,而且还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一 、李益边塞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李益的边塞诗主要作于唐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语文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而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陷入题海,苦不堪言,学习毫无生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也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
期刊
一个沉甸甸的事实摆在我们的眼前: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这是一个语文教师不容漠视的尴尬,而有生命力的精彩的课堂应具有哪些特征?语文教学还需要哪些内容来充实,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哪里,这均是我最近一直在苦思冥想的问题。我认为要上出一个合格精彩的语文课,必须找准每节课的支点,即把好每节课的脉,这是每节课的灵魂。   一、支点的特征   这个支点应该是个动态的存在。它可以是一节课中的核心问题或重
期刊
立意确定之后,应考虑一下围绕立意选取哪些材料,一般来说在选择材料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合理、典型、新颖。   一、合理   何为合理?通常是指文中选的材料要与主旨相符,要有力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只要同学们注意,是很容易做到的。   例如: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主要目的就是展现以祥林嫂为代表的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为此他选取了旧中国封建礼教的突出表现式“祝福”,通过一次次对祝福
期刊
福建高考作文题赋分70,且语言运用、文学名著等题皆牵涉作文能力,再则作文能力与课外阅读,名句积累等息息相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毋庸置疑,当前教学改革无疑给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宽,更个性的舞台。今夏,荣幸成为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的一名阅卷教师。了解到我省当前学生作文的状况,并与各地市教师交流,对我省语文作文教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阅卷中,大家分析了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内涵,并对作文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刚刚推行,我们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让语文“美丽之花”灿烂绽放。   语文是文化的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语文学习就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向往。    当语文教学把语文的美肢解得越来越细的时候,无异于把美神维纳斯剖解得支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某种程度上说高考对阅读理解能力要求空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重要性逐步体现。我认为阅读往往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情感经历和理解能力密切相关,因而复习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做阅读理解题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有适当的方法做指导,再加上一定量的训练积累,相信学生在做题方面会有质的飞跃。  
期刊
人生不是因为幸福而感恩,乃是因为感恩才觉得幸福。   ——题记   纵观教育的发展,其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没有目标,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充耳不闻;许多学生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这种“忘恩”情结随处可见。感恩意识的缺乏,已造成学生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这主要是父母的过度宠爱、溺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