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日益推进,古诗词的学习成了高中语文教材的重头戏,古诗词的鉴赏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考生阅读鉴赏的能力考查也是越来越高。由以前简单的诗句背诵和常识判断转化为对作品的意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观点的分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古诗词知识的积累,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而功倍。在此,我简单谈几点高中教学中诗歌鉴赏的方法,以便大家共同探讨。
一、了解诗歌类别
诗歌按内容来分,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1.山水田园诗
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代表人物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咏物诗
特点是托物言志。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边塞诗
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4.咏怀诗
特点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歌前两句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进一步抒怀。
5.咏史诗
多以特定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苏轼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二、了解诗人生平,把握诗人风格
掌握诗人的生平,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杜甫一生穷困潦倒,终生郁郁,所以其诗歌多写旅途漂泊,两鬓先衰功业未就的悲叹,风格沉郁顿挫。还有陶渊明的淡远拙朴、李白的清新飘逸、李清照的清丽婉约等。但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也往往是高考命题点,如李清照长于婉约词,但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悲歌。
三、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
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对不同的社会时代特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唐代的诗歌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安史之乱前的诗歌刚健大气,境界开阔,多写丽山盛水,理想志向以及边塞战事。而安史之乱后的诗歌则多是一些写战争之惨,征调之苦,离乱之愁,以及希望统治者励精图治,重振河山,却又难以变为现实的文字。
四、了解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
五、了解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意境,是诗的灵魂,体味意境要从诗歌描绘的生活图景入手,进而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先将曲中描绘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这些形象再现组合而成一幅深秋晚景图;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图景蕴含的情意,进而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羁旅行人的思乡之情。
六、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主要有抒情、描写、修辞三大类。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以上所谈,就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常用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鉴赏就能读之有法,赏之有径,析之有据,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作者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中
一、了解诗歌类别
诗歌按内容来分,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1.山水田园诗
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代表人物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咏物诗
特点是托物言志。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边塞诗
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4.咏怀诗
特点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歌前两句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进一步抒怀。
5.咏史诗
多以特定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苏轼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二、了解诗人生平,把握诗人风格
掌握诗人的生平,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杜甫一生穷困潦倒,终生郁郁,所以其诗歌多写旅途漂泊,两鬓先衰功业未就的悲叹,风格沉郁顿挫。还有陶渊明的淡远拙朴、李白的清新飘逸、李清照的清丽婉约等。但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也往往是高考命题点,如李清照长于婉约词,但也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慷慨悲歌。
三、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
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对不同的社会时代特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唐代的诗歌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安史之乱前的诗歌刚健大气,境界开阔,多写丽山盛水,理想志向以及边塞战事。而安史之乱后的诗歌则多是一些写战争之惨,征调之苦,离乱之愁,以及希望统治者励精图治,重振河山,却又难以变为现实的文字。
四、了解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
五、了解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意境,是诗的灵魂,体味意境要从诗歌描绘的生活图景入手,进而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先将曲中描绘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这些形象再现组合而成一幅深秋晚景图;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图景蕴含的情意,进而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羁旅行人的思乡之情。
六、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主要有抒情、描写、修辞三大类。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以上所谈,就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常用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鉴赏就能读之有法,赏之有径,析之有据,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作者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