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初中语文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做才能营造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气氛;外在环境;学生积极性;教师引导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每个学科教师都应该注意的事情,在众多学科中,语文作为文学性较强的学科,更加讲究情境气氛,只有为学生营造好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可以这三个方面入手:①充分利用外在环境的影响作用;②适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充分利用外在环境的影响作用
课堂气氛的形成受到两大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客观的,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主观的,受人的因素影响。首先,客观的外在环境包括教室环境、自然环境、校园整体的人文环境。教室环境是距离同学最近也是最容易影响学生情绪和感受的一个环境因素,它包括教室的卫生条件、课桌的摆放是否整齐、教室墙面的布置、窗帘的收放等等。试想,同样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明朗、卫生、美观的教室学习和在阴暗、脏乱、单调的教室学习,哪一个更有利于教学气氛的营造呢?毫无疑问,是第一个教室。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室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并加以充分利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学实践证明外在的自然环境也可以加以充分利用,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建有利条件,例如,有时天气阴沉昏暗,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导致学生心情低落或者学习情绪不高,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从恶劣的环境中发现美。如果下着滂沱大雨,有的学生可能会心不在焉,在语文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雨的诗词,既温习了课程知识,又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便于接下来课堂教学的开展。校园整体的人文环境也可以用来营造课堂气氛,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人文环境,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师生之间平等尊重、人人爱护学校公物、有的学校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的学校注重学生自由独立意识的培养等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大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带入课堂,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气氛。
二、适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营造中的主观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气氛的营造中,教师虽然具有很大的主动性,但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该把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营造出激发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教学气氛。初中生的性格还在塑造之中,没有形成属于自己完整、独立的性格,因此极易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那么老师就可以让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同学做好带头作用,发挥影响力,来带动内向甚至孤僻学生的学习激情,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掌握适度的原则,兼顾班级内所有的学生,以积极带动消极,与此同时兼顾那些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态度,随时加以引导和规正。
另外,语文教师要注意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受,因为学生从小接触语文学习,可能觉得不需要很努力,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课堂上出现走神或者不用心听讲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一天比一天差。这时,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办法来转变这种消极的现状呢?有几点意见可以采纳,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着眼。一是,可以在课堂伊始,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因为学生在比较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中更加利于其精力的投入和集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内容要经过细心的筛选,不能不加选择地利用,不仅要注意故事的教育意义,还要注意故事和这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如果故事内容只具有娱乐性质,那还是不讲为好,如果故事与课堂内容毫无关系,反而会转移学生注意力,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堂开场的故事要经过语文教师的细心甄选之后才可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再就是要善于创造合理的问题情境,如果一堂课没有互动,只是老师自己讲,学生被动接受,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气氛是什么样的呢?这样的语文教学难道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吗?答案是明显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及时提出具有讨论性又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想象力的问题,例如《海燕》一课,可以建议同学分组找出海燕的动作,并且从这些动作中你觉得体现了海燕的什么特点,并且比赛哪个小组找得最快又找到的最多。在既需要阅读能力又需要学生想象能力参与的问题情境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营造好的教学气氛。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气氛营造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将众多因素聚集在一起并且加以适度、合理利用的角色。但是,语文教师不要只看到外在客观环境的因素,也不要只想到学生对于课堂气氛营造的重要性,还要明确自己作为教书育人的师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担负重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初中生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觉得老师好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觉得老师不好,就会厌倦其教授的学科,初中生处于一个性情不定的阶段,不能很好的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并及时调整,因此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把学生往正确的方面引导。其次,老师上课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再者语文教师要善于控制自身的个人情绪,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教学中来,要保持一种亲近的态度,和蔼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自然也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近感,愿意按照老师的引导一步步投入到学习中来。
还应该注意的是,语文教师要注意讲课时自己的语音语调,讲课时通过声音把学习信息或者指导信息传达给学生,发音要准确明朗、抑扬顿挫、有感情,并且音色要洪亮有度,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当学生觉得听老师说话是一种享受时,自然会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形成好的学习气氛。
四、结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语文教师掌握多方面的教学技巧,这一过程中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学生。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一切以学生为主,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气氛;外在环境;学生积极性;教师引导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每个学科教师都应该注意的事情,在众多学科中,语文作为文学性较强的学科,更加讲究情境气氛,只有为学生营造好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可以这三个方面入手:①充分利用外在环境的影响作用;②适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充分利用外在环境的影响作用
课堂气氛的形成受到两大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客观的,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主观的,受人的因素影响。首先,客观的外在环境包括教室环境、自然环境、校园整体的人文环境。教室环境是距离同学最近也是最容易影响学生情绪和感受的一个环境因素,它包括教室的卫生条件、课桌的摆放是否整齐、教室墙面的布置、窗帘的收放等等。试想,同样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明朗、卫生、美观的教室学习和在阴暗、脏乱、单调的教室学习,哪一个更有利于教学气氛的营造呢?毫无疑问,是第一个教室。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室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并加以充分利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学实践证明外在的自然环境也可以加以充分利用,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建有利条件,例如,有时天气阴沉昏暗,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导致学生心情低落或者学习情绪不高,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从恶劣的环境中发现美。如果下着滂沱大雨,有的学生可能会心不在焉,在语文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雨的诗词,既温习了课程知识,又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便于接下来课堂教学的开展。校园整体的人文环境也可以用来营造课堂气氛,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人文环境,同学之间互助友爱、师生之间平等尊重、人人爱护学校公物、有的学校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的学校注重学生自由独立意识的培养等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大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带入课堂,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气氛。
二、适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营造中的主观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气氛的营造中,教师虽然具有很大的主动性,但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该把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营造出激发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教学气氛。初中生的性格还在塑造之中,没有形成属于自己完整、独立的性格,因此极易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那么老师就可以让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同学做好带头作用,发挥影响力,来带动内向甚至孤僻学生的学习激情,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掌握适度的原则,兼顾班级内所有的学生,以积极带动消极,与此同时兼顾那些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态度,随时加以引导和规正。
另外,语文教师要注意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受,因为学生从小接触语文学习,可能觉得不需要很努力,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课堂上出现走神或者不用心听讲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一天比一天差。这时,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办法来转变这种消极的现状呢?有几点意见可以采纳,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着眼。一是,可以在课堂伊始,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因为学生在比较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中更加利于其精力的投入和集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内容要经过细心的筛选,不能不加选择地利用,不仅要注意故事的教育意义,还要注意故事和这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如果故事内容只具有娱乐性质,那还是不讲为好,如果故事与课堂内容毫无关系,反而会转移学生注意力,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堂开场的故事要经过语文教师的细心甄选之后才可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再就是要善于创造合理的问题情境,如果一堂课没有互动,只是老师自己讲,学生被动接受,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气氛是什么样的呢?这样的语文教学难道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吗?答案是明显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及时提出具有讨论性又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想象力的问题,例如《海燕》一课,可以建议同学分组找出海燕的动作,并且从这些动作中你觉得体现了海燕的什么特点,并且比赛哪个小组找得最快又找到的最多。在既需要阅读能力又需要学生想象能力参与的问题情境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营造好的教学气氛。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气氛营造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将众多因素聚集在一起并且加以适度、合理利用的角色。但是,语文教师不要只看到外在客观环境的因素,也不要只想到学生对于课堂气氛营造的重要性,还要明确自己作为教书育人的师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担负重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初中生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觉得老师好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觉得老师不好,就会厌倦其教授的学科,初中生处于一个性情不定的阶段,不能很好的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并及时调整,因此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把学生往正确的方面引导。其次,老师上课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再者语文教师要善于控制自身的个人情绪,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教学中来,要保持一种亲近的态度,和蔼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自然也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近感,愿意按照老师的引导一步步投入到学习中来。
还应该注意的是,语文教师要注意讲课时自己的语音语调,讲课时通过声音把学习信息或者指导信息传达给学生,发音要准确明朗、抑扬顿挫、有感情,并且音色要洪亮有度,给学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当学生觉得听老师说话是一种享受时,自然会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形成好的学习气氛。
四、结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语文教师掌握多方面的教学技巧,这一过程中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学生。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一切以学生为主,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