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孩子上课听讲很不认真,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数学很难,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自然学生成绩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即使是平时学习成绩再不好的学生,只要一提到玩游戏,或者参与体育比赛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会玩得十分高兴,还表现得非常出色。这就说明,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快乐教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枯燥无味,不像语文学科那样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也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学生只有喜爱上数学学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何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这是小学数学教师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起小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高昂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等方面来对数学趣味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一、编儿歌
儿歌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也是解决数学学科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间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具体的教学内容编一些朗朗上口、切合学生实际的儿歌,教学生唱,让学生在唱儿歌中学会知识,加强记忆。一是用儿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儿歌具有优美的旋律、轻松的节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与畏惧心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性,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二是用儿歌突出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的突破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教学生唱儿歌,可以加深学生记忆,利于学生理解。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利用如下儿歌来让学生加强记忆:“乘法算式要记牢,相同加数写在前,乘号随着加数走,最后写的是个数,几乘以几是读法,表示几个几相加。”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对乘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又如10以内数的组成,我可以创编这样的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一双手十个朋友,一九一九好伙伴,二八二八手牵手,三七三七不分离,四六四六玩游戏,五五拼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实践证明:创编儿歌,可以激起学生唱的激情,让学生在唱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所喜爱的说唱中,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讲故事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在教学中我们也要送学生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饱含数学知识的故事。小学生可能不爱学习,但是很少有学生不爱听故事。运用故事来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让学生深入故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来解决问题,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这节内容时,我为学生讲述了《懒羊羊买蛋糕》的故事:懒羊羊很贪吃,它想要用手里的这笔钱买到更多的草莓蛋糕,它到了一个蛋糕店,发现这里的草莓蛋糕打八折,它又去了另外一个店看到那个店里的草莓蛋糕优惠20%。这下可难住了懒羊羊,同样的蛋糕一个是打八折,一个是优惠20%,究竟哪个便宜,究竟应该去哪个店里买啊?它去找喜羊羊帮忙,喜羊羊告诉他,这两家的蛋糕优惠的价格一样,去哪个店里买都可以。懒羊羊就不明白了,明明一个是优惠20%,一个是要八折,怎么会一样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样的故事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都急于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样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故事导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了学习中,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动机与浓厚的兴趣,学起来自然积极主动,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故事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感兴趣,不要片面地寻求故事的精彩而忽略故事是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三、做游戏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兴趣主要是感观上的,是具体可感可知的事物与具体的操作行为,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与操作性,可以消除学生对枯燥、乏味教学的厌倦心理,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在游戏中找到快乐,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与创造性能力也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剪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先构图再操作,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设计师,有的学生还把图画在纸上,然后照着图有模有样地进行操作;有的学生还动手将图形进行粘连,制作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学生所拼组出来的图形也是各种各样的,这其中处处显露着学生的创新。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对各种图形的形状与特征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游戏操作活动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是促进学生认知内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目标上,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法得到改善,同时要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个性品质等得到健康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时的内部情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过程,而这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趣味教学,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故事、游戏、儿歌等形式展现出来,赋予了数学以生命的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轻松、愉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课堂;快乐教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枯燥无味,不像语文学科那样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也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学生只有喜爱上数学学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何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这是小学数学教师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起小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高昂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等方面来对数学趣味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一、编儿歌
儿歌通俗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也是解决数学学科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间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具体的教学内容编一些朗朗上口、切合学生实际的儿歌,教学生唱,让学生在唱儿歌中学会知识,加强记忆。一是用儿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儿歌具有优美的旋律、轻松的节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与畏惧心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性,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二是用儿歌突出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的突破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教学生唱儿歌,可以加深学生记忆,利于学生理解。如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利用如下儿歌来让学生加强记忆:“乘法算式要记牢,相同加数写在前,乘号随着加数走,最后写的是个数,几乘以几是读法,表示几个几相加。”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对乘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又如10以内数的组成,我可以创编这样的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一双手十个朋友,一九一九好伙伴,二八二八手牵手,三七三七不分离,四六四六玩游戏,五五拼成一双手,十的朋友全记牢。”实践证明:创编儿歌,可以激起学生唱的激情,让学生在唱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所喜爱的说唱中,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讲故事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在教学中我们也要送学生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饱含数学知识的故事。小学生可能不爱学习,但是很少有学生不爱听故事。运用故事来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让学生深入故事中,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来解决问题,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这节内容时,我为学生讲述了《懒羊羊买蛋糕》的故事:懒羊羊很贪吃,它想要用手里的这笔钱买到更多的草莓蛋糕,它到了一个蛋糕店,发现这里的草莓蛋糕打八折,它又去了另外一个店看到那个店里的草莓蛋糕优惠20%。这下可难住了懒羊羊,同样的蛋糕一个是打八折,一个是优惠20%,究竟哪个便宜,究竟应该去哪个店里买啊?它去找喜羊羊帮忙,喜羊羊告诉他,这两家的蛋糕优惠的价格一样,去哪个店里买都可以。懒羊羊就不明白了,明明一个是优惠20%,一个是要八折,怎么会一样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样的故事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都急于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样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故事导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了学习中,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动机与浓厚的兴趣,学起来自然积极主动,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故事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感兴趣,不要片面地寻求故事的精彩而忽略故事是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三、做游戏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兴趣主要是感观上的,是具体可感可知的事物与具体的操作行为,游戏活动具有趣味性与操作性,可以消除学生对枯燥、乏味教学的厌倦心理,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在游戏中找到快乐,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与创造性能力也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剪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先构图再操作,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设计师,有的学生还把图画在纸上,然后照着图有模有样地进行操作;有的学生还动手将图形进行粘连,制作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学生所拼组出来的图形也是各种各样的,这其中处处显露着学生的创新。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对各种图形的形状与特征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游戏操作活动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是促进学生认知内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目标上,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法得到改善,同时要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个性品质等得到健康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时的内部情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过程,而这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趣味教学,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故事、游戏、儿歌等形式展现出来,赋予了数学以生命的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轻松、愉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