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剖宫产手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97
临床资料
2008年1~6月我科对3例HIV阳性患者行剖宫产术,孕35周G1P0胎膜早破1例,孕38周G1P0 1例,孕40周 G1P01例,均采取择期手术。孕期产检HIV抗体阳性,无AIDS临床症状。手术方式采用以色列剖宫产术。手术时间40~50分钟,母婴平安。手术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
护 理
术前准备:①手术间及物品的准备:手术指定在独立的手术间进行,门口有醒目黄色标记。手术床套一次性床罩,外加一次性中单两层,托手板、婴儿秤铺一次性中单。室内物品、药品按常规剖宫产备齐,器械、术盆,一次性手术包、测量尺、浴盆、一次性黄色防漏塑料袋数个。②手术人员的准备:巡回工作由3名护士承担,1名在手术间外负责物品供给及接送患者、填写婴儿记录,1名在手术间内承担台下配合及护理,另一名负责为新生儿洗浴。麻醉医生、室内巡回护士均穿一次性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套两层鞋套。手术医生、器械护士穿洗手衣、裤后,再穿一次性隔离衣,高筒胶鞋,双层口罩、帽子、戴防护眼罩。刷手后,穿一次性手术衣,戴双层手套,手套严密压住手术衣袖口。
术中护理:①A巡回护士配合:术前控制好室内温度,患者入室后,脱去个人衣裤,协助裸身平卧手术床。用自制小花被遮盖保暖。并向患者作好解释及心理疏导,理解支持医务人员的防护。 用留置针静脉穿刺,选择上肢暴露较好的血管,一次穿刺成功,针芯放置在黄色塑料盒内。更换手套后再行无菌导尿。调节吸引器负压,以保证术中有足够的吸力,吸引瓶内加入500mg爱尔施6片,术后根据吸入羊水及血液量的多少,按3000mg/L的比例追加。常规打无菌器械台,配合麻醉医师行腰硬联合穿刺,协助手术人员上手术台。在做以上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交流,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取得信任,配合手术。②洗手护士配合:常规消毒皮肤,铺切口巾,不需夹布巾钳,消毒液待干后,在患者腹部切口处粘贴一次性3L贴膜,两侧引流小袋打结。以防血、羊水顺流污染术者及地面。切开子宫后,在羊膜囊处开小口,用吸引管对准开口吸尽大部分羊水,再拉开取出胎儿,防止羊水大量涌出造成污染。胎儿娩出尽快断脐,包裹新生婴儿处脐带断面(断脐时血液挤压向胎盘侧,使用未接触孕妇的剪刀)。吸痰管吸出口鼻腔内羊水,擦去头、面以及身体上的血液,在婴儿断脐处抽取5ml血液(目的了解婴儿有无感染),交于B巡回护士 。娩出的胎盘至于术盆内。整个手术过程,操作步骤熟练、仔细,传递器械轻、稳、准,手术刀、缝针、注射缩宫素的注射器用肾型盘传递。这样可减少传递器械所致刺伤的危险。术中所用的纱布以及线头等废弃物集中在术盆内,关腹前、后清点完毕再分别处理。③B巡回护士配合:在等待胎儿娩出时,准备浴盆,固定好婴儿做带,从器械护士手中接取胎儿,放在浴盆带,有A护士用水壶(水温37℃左右)流水冲洗婴儿身体、耳部、鼻孔、皮肤皱褶处血渍,擦干后置辐温床,A名巡回护士处理婴儿脐带,测量头围、身长、体重,沾脚印,带手名条后,更换手套再行包裹。
术后护理:手术后,擦净患者身上血迹,保扎腹带,移向平车(平车上加铺一次性中单),患者身上铺一次性中单,连同婴儿、患者的衣物由室外护士送回病房。①器械处理:器械在手术间进行处理,按消毒-清洗-消毒的原则,术中所用器械全部放入0.2%含氯消毒剂桶内浸泡30分钟后打开关节置于台面,加热熏蒸2小时,12小时后,清洗,打包灭菌备用。②物品处理:a.所用物品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贴上HIV标记;b.污染液体、血液、羊水、尿液及术中用盐水倒入盛液体的垃圾桶内,加入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充分融合,放置1~2小时再倒入垃圾处理池。手术用过的刀片、缝针、注射器在0.2%含氯消毒剂桶内浸泡30分钟,再放置在黄色容器内,转送处理部门。眼罩、胶鞋、浴盆熏蒸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备用。③手术间处理:术中随时用0.2%含氯消毒剂抹布擦净地面、物表血迹,手术结束后用15%过氧乙酸7ml/m2加热熏蒸2小时,12小时后对手术间内物品、仪器用0.05%含氯消毒剂进行彻底擦拭。④工作人员处理:参加手术人员在手术间内脱去手术衣、隔离衣、手套后,用0.05%~0.025%含氯消毒剂泡手2~3分钟。出手术间时,更换清洁拖鞋后方可外出。
讨 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四肢皮肤有伤口,不参加手术,对已确诊HIV感染患者手术时,应严格按医院感染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但病毒对热及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故手术室护士在配合手术过程中,应正确认识,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工作中规范操作,加强防护,污染后作好应急处理,以避感染HIV。
参考文献
1 陶剑芳,朱丽红,周梅.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围生期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5,20(10):34-35.
2 糜若然,瞿全新.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97
临床资料
2008年1~6月我科对3例HIV阳性患者行剖宫产术,孕35周G1P0胎膜早破1例,孕38周G1P0 1例,孕40周 G1P01例,均采取择期手术。孕期产检HIV抗体阳性,无AIDS临床症状。手术方式采用以色列剖宫产术。手术时间40~50分钟,母婴平安。手术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
护 理
术前准备:①手术间及物品的准备:手术指定在独立的手术间进行,门口有醒目黄色标记。手术床套一次性床罩,外加一次性中单两层,托手板、婴儿秤铺一次性中单。室内物品、药品按常规剖宫产备齐,器械、术盆,一次性手术包、测量尺、浴盆、一次性黄色防漏塑料袋数个。②手术人员的准备:巡回工作由3名护士承担,1名在手术间外负责物品供给及接送患者、填写婴儿记录,1名在手术间内承担台下配合及护理,另一名负责为新生儿洗浴。麻醉医生、室内巡回护士均穿一次性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套两层鞋套。手术医生、器械护士穿洗手衣、裤后,再穿一次性隔离衣,高筒胶鞋,双层口罩、帽子、戴防护眼罩。刷手后,穿一次性手术衣,戴双层手套,手套严密压住手术衣袖口。
术中护理:①A巡回护士配合:术前控制好室内温度,患者入室后,脱去个人衣裤,协助裸身平卧手术床。用自制小花被遮盖保暖。并向患者作好解释及心理疏导,理解支持医务人员的防护。 用留置针静脉穿刺,选择上肢暴露较好的血管,一次穿刺成功,针芯放置在黄色塑料盒内。更换手套后再行无菌导尿。调节吸引器负压,以保证术中有足够的吸力,吸引瓶内加入500mg爱尔施6片,术后根据吸入羊水及血液量的多少,按3000mg/L的比例追加。常规打无菌器械台,配合麻醉医师行腰硬联合穿刺,协助手术人员上手术台。在做以上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交流,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取得信任,配合手术。②洗手护士配合:常规消毒皮肤,铺切口巾,不需夹布巾钳,消毒液待干后,在患者腹部切口处粘贴一次性3L贴膜,两侧引流小袋打结。以防血、羊水顺流污染术者及地面。切开子宫后,在羊膜囊处开小口,用吸引管对准开口吸尽大部分羊水,再拉开取出胎儿,防止羊水大量涌出造成污染。胎儿娩出尽快断脐,包裹新生婴儿处脐带断面(断脐时血液挤压向胎盘侧,使用未接触孕妇的剪刀)。吸痰管吸出口鼻腔内羊水,擦去头、面以及身体上的血液,在婴儿断脐处抽取5ml血液(目的了解婴儿有无感染),交于B巡回护士 。娩出的胎盘至于术盆内。整个手术过程,操作步骤熟练、仔细,传递器械轻、稳、准,手术刀、缝针、注射缩宫素的注射器用肾型盘传递。这样可减少传递器械所致刺伤的危险。术中所用的纱布以及线头等废弃物集中在术盆内,关腹前、后清点完毕再分别处理。③B巡回护士配合:在等待胎儿娩出时,准备浴盆,固定好婴儿做带,从器械护士手中接取胎儿,放在浴盆带,有A护士用水壶(水温37℃左右)流水冲洗婴儿身体、耳部、鼻孔、皮肤皱褶处血渍,擦干后置辐温床,A名巡回护士处理婴儿脐带,测量头围、身长、体重,沾脚印,带手名条后,更换手套再行包裹。
术后护理:手术后,擦净患者身上血迹,保扎腹带,移向平车(平车上加铺一次性中单),患者身上铺一次性中单,连同婴儿、患者的衣物由室外护士送回病房。①器械处理:器械在手术间进行处理,按消毒-清洗-消毒的原则,术中所用器械全部放入0.2%含氯消毒剂桶内浸泡30分钟后打开关节置于台面,加热熏蒸2小时,12小时后,清洗,打包灭菌备用。②物品处理:a.所用物品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贴上HIV标记;b.污染液体、血液、羊水、尿液及术中用盐水倒入盛液体的垃圾桶内,加入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充分融合,放置1~2小时再倒入垃圾处理池。手术用过的刀片、缝针、注射器在0.2%含氯消毒剂桶内浸泡30分钟,再放置在黄色容器内,转送处理部门。眼罩、胶鞋、浴盆熏蒸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后备用。③手术间处理:术中随时用0.2%含氯消毒剂抹布擦净地面、物表血迹,手术结束后用15%过氧乙酸7ml/m2加热熏蒸2小时,12小时后对手术间内物品、仪器用0.05%含氯消毒剂进行彻底擦拭。④工作人员处理:参加手术人员在手术间内脱去手术衣、隔离衣、手套后,用0.05%~0.025%含氯消毒剂泡手2~3分钟。出手术间时,更换清洁拖鞋后方可外出。
讨 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四肢皮肤有伤口,不参加手术,对已确诊HIV感染患者手术时,应严格按医院感染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但病毒对热及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故手术室护士在配合手术过程中,应正确认识,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工作中规范操作,加强防护,污染后作好应急处理,以避感染HIV。
参考文献
1 陶剑芳,朱丽红,周梅.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围生期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5,20(10):34-35.
2 糜若然,瞿全新.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