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孔子视“礼”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把守礼和越礼分别视为道德上的大是大非。而礼仪本身并不是道德,却被认为是一切道德之源。学校和家庭中的礼仪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种有效的手段或途径。
任何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手段。德育──道德教育不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德育手段是教师传递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或中介,即工具意义上的德育手段。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在运用语言及榜样这两种基本手段上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点感想。
一、语言手段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为3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
(一)规范性用语 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时,就是在下“道德义务判断”。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在英语语言中则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规范性用语”。 1、祈使句:禁令、指令、倡议; 即Imperative sentence: Warning and Prohibition ,Obligation, Advice etc.教师通常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当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其中,指令表达肯定性道德规则,规定必须如何行事。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業时我会板着面孔对那些学生说,“You have to….”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做错了,并通过改正或完成任务来表达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教师通常采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尚的行为。2、陈述句:建议、期待、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不同的学生按其个性及成长经历应予以不同句式来表达对他的教育期待。3、疑问句:商量与请求 在学生具备较强理解力的前提之下,教师可以进一步软化道德要求的语气,如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如“May I…?” “Will you…?’’ “Would you…?” “Let’s….’’ etc.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总之,教师可以用多种语句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让学生在道德语言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解释性用语 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是不够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该或不该、为什么好或不好。即Tell them the reason, andwhy. 学生不仅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那样公平吗?”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向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并不是简单地“填塞”,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当教师对学生说:“是的,你们都做了错事。但他主动认错,你却说谎。罚你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别的事情,而是因为你说谎。”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示,才使学生具有人的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运用解释性用语,Why I didn’t criticize he, but you. Just because he is honest!.有一次,我在所教某班级当堂抽查科代表的家庭作业,两位科代表都不能及时交付,于是我质问为什么,一位很诚实,告诉我,他忘记做了并愿意尽快完成;而另一位,却用其认为最快的速度收起作业本,并告诉我,他忘记带作业本了。我直视他良久,未言一语,直至他感到脸红。并告知他, “I like honest boy.”我喜欢诚实的孩子。
二、师德与德育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为了实现教师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我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师德建设。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点滴上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课堂用语,与学生平等,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一)师德的专业精神
(1)服务精神。教师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中特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容许教师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公平地对待任何学生。在班级中我从不会因学生来源的差异而施予不同的教育。
(2)奉献精神。在必要时常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必要时无条件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
(3)敬业精神。教育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专业团体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专业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断提高。
(二)师德的教育意义
几乎所有的专业的道德规范同它们的服务内容都没有多大的内在联系,唯独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因此,师德在学校生活中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师德对教师的专业行为具有激励、指导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师德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师德通过影响教师的专业行为,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一般情况下之所以能够自然而然地实施身教,并不是因为教师天生就是道德教育家,而是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使然。教育情境也确实使人更加大方展现自己的美德。另一方面,处在教育情境中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的老师确实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对教师的道德示范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学校德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它的道德目的。以上对师德的种种阐述无一不是在说明教师作为榜样这一特殊作用。
任何目的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手段。德育──道德教育不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德育手段是教师传递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或中介,即工具意义上的德育手段。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在运用语言及榜样这两种基本手段上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点感想。
一、语言手段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本手段。正是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为3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
(一)规范性用语 当教师告诉学生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或错误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时,就是在下“道德义务判断”。在这种语境下教师使用的是“规范性用语”,这种用语涉及行为,是教师规范学生行为常用的道德语言。在英语语言中则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规范性用语”。 1、祈使句:禁令、指令、倡议; 即Imperative sentence: Warning and Prohibition ,Obligation, Advice etc.教师通常用指令和禁令,直截了当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其中,指令表达肯定性道德规则,规定必须如何行事。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業时我会板着面孔对那些学生说,“You have to….”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做错了,并通过改正或完成任务来表达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教师通常采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尚的行为。2、陈述句:建议、期待、希望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不同的学生按其个性及成长经历应予以不同句式来表达对他的教育期待。3、疑问句:商量与请求 在学生具备较强理解力的前提之下,教师可以进一步软化道德要求的语气,如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如“May I…?” “Will you…?’’ “Would you…?” “Let’s….’’ etc.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明与道德,并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总之,教师可以用多种语句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让学生在道德语言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解释性用语 在道德教育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是不够的,还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该或不该、为什么好或不好。即Tell them the reason, andwhy. 学生不仅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那样公平吗?”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向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并不是简单地“填塞”,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当教师对学生说:“是的,你们都做了错事。但他主动认错,你却说谎。罚你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别的事情,而是因为你说谎。”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示,才使学生具有人的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运用解释性用语,Why I didn’t criticize he, but you. Just because he is honest!.有一次,我在所教某班级当堂抽查科代表的家庭作业,两位科代表都不能及时交付,于是我质问为什么,一位很诚实,告诉我,他忘记做了并愿意尽快完成;而另一位,却用其认为最快的速度收起作业本,并告诉我,他忘记带作业本了。我直视他良久,未言一语,直至他感到脸红。并告知他, “I like honest boy.”我喜欢诚实的孩子。
二、师德与德育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为了实现教师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我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师德建设。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点滴上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课堂用语,与学生平等,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一)师德的专业精神
(1)服务精神。教师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中特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容许教师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公平地对待任何学生。在班级中我从不会因学生来源的差异而施予不同的教育。
(2)奉献精神。在必要时常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必要时无条件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
(3)敬业精神。教育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专业团体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上,我要求自己不断创新,在专业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断提高。
(二)师德的教育意义
几乎所有的专业的道德规范同它们的服务内容都没有多大的内在联系,唯独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因此,师德在学校生活中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师德对教师的专业行为具有激励、指导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师德对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师德通过影响教师的专业行为,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教师的身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一般情况下之所以能够自然而然地实施身教,并不是因为教师天生就是道德教育家,而是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使然。教育情境也确实使人更加大方展现自己的美德。另一方面,处在教育情境中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的老师确实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对教师的道德示范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学校德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它的道德目的。以上对师德的种种阐述无一不是在说明教师作为榜样这一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