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口,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国人身上烙下的最深刻的印痕。尽管这个横亘在城乡之间的藩篱开始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但在子女教育、购车买房,特别是心理归属感等方面仍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当代青年的生活。
学生毕业,关注工作、更关注户口。当毕业生在宽敞的马路上被各种交通工具运输到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投出去的简历就像一个个气泡,轻飘飘的,没有着落时,他们的心中作何感想。要人的单位也许不少,可是能解决户口的却很少。而近年来由于扩招的缘故,毕业生更多了,作为一个年轻人,看重的是良好的工作条件还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机会呢?
那些将要毕业和已经毕业了的大学生很少有人不去想这个问题,一个大城市的户口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尽管他们自己心里也明白,一张小小的卡片,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社会,它并不能立刻带来幸福。但户口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有了它,也许你不会感觉到什么不同;可是如果没有,心里面总是怪怪的、沉沉的。
除去这张小小的卡片所附加的诸如购房、教育、保险这样的行政功能,更多的时候,户口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标志、一种归属感……
但同时另外一个问题却很少有人提起,工作是为了什么?数年苦读的追求难道就是这么一张卡片?激情、事业、前途,这些难道就只是曾经的往事?
大学毕业,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更多的人生篇章将等待着他们去抒写。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又切切实实地发生着这样地选择:户口?好工作?
梁林(26岁,现为一家时尚杂志的策划、编辑):我想户口和理想的工作同时实现,我知道这很难,但从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在慢慢地接近着我的目标。
2002年7月,我怀揣着一沓求职材料和一堆荣誉证书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场。在等待的煎熬中,直到4月底,我同时接到两个单位的通知,一个是家乡的某机关单位,专业对口,工资高;而另一个是南宁的一家杂志,由于这里职工年龄偏大,工资不很高,但最终让我动心的还是他们答应给我南宁户口。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了五年,我已经觉得离不开它了。尤其是回想和同学的谈话:
“怎么愁眉苦脸的,你不是刚找到工作么?还是个大公司,管吃管住,还解决户口。”
“嗨!别提了。那家公司最初说是可以解决户口的。昨天我去签合同,又说不解决了。
所以我没和他们签,我得再考虑考虑。”
“我看你还是算了,赶紧再找其他工作吧。没有北京市户口,将来结婚、买房子、孩子上学,好多事都会很麻烦。”
“可是公司待遇很好,而且和我专业对口,又有发展前途。唉,要是能解决户口就好了……”
同学就是因为公司不能解决户口问题在犹豫不决,在事业和户口两者之间我真的不知道哪一个更重,可是如今有了这么一份机会(留在城市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怎么能轻易放弃呢。计算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最后,同学一句话让我下定了决心——“为你的下一代想想吧。”走啊,我不希望将来我的下一代还要和我一样输在起跑线上。
鉴了八年苛刻的协议:不让考研、考公务员、辞职、跳槽等等。
我清楚记得报道那天很热,让人感到窒息,而我来的时候正好是机构改革,每个月只能发几百块的工资,那段日子过得无比艰难,但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能休体面面地生活在这个城市。
经过漫长繁琐的改革,情况终于得到了好转,工作慢慢有了起色。并且由于我一直谨慎小心、埋头干活,博得了大家的好感,成了单位的骨干,尽管现在的工作还无法成为我的最美,但我相信自己会揣着一颗虔诚和奋进的心去追求我的人生和事业。
3年过去了,现在我坐在办公室,轻敲键盘,回想当时的点点滴滴,真不知道选择一个好户口和选择一个好单位,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其实事在人为,人的一生就像小孩子跳方格,无论怎样交叉,最终你都能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编辑旁白:学生毕业后离开学校,寻找和选择着自己的新生活和新机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死守着一个饭碗的时代已经过去,就职业的稳定性而言,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据调查显示,有70%的人会在五年内离开自己就职的第一家单位。事实上他们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没有从自己的事业和发展来考虑,仅仅是要求把户口落进一个理想中的大城市。
一位毕业于一所著名新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这样认为:“对我来说户口虽然算不上最大的问题,但我决不会放弃。因为那首先是一种认同,一种身份上的安全感。多花一些时间,多走一些弯路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样的“曲线救国”事实上还是源于一个户口所带来的附加利益。关于户口的种种荒谬是到了要用它的时候才知道的,也总是在最关键,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时候被卡上一下,那种感觉比吃了苍蝇还恶心!有了一个户口——结婚之前为自己:找工作相对容易一点,与人交流底气足一点儿,归属感更加强烈一点儿,谈恋爱时显得般配一点儿,买经济适用房实用一点儿,手机入网麻烦少一点儿;结婚之后则为孩子:入托进园上学“借读费”省一点儿,受同学、老师的歧视少一点儿……
这么多的一点加起来,的确足以让我们的毕业生们趋之若骛。
黄滨(24岁,某知名企业驻广西客户经理):毕业后也两年了,有过机会办理城市户口,都没去办,不是觉得无所谓,而是还没有想好我这辈子到底在哪里生活。只能是事业在哪里人就在哪里生活,不能反过来。
也许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那股子小资气氛的吸引吧。那时候刚到桂林,走在西街上就想,将来说什么也要来这里,哪怕是飘着。
毕业后把户口转回了家乡,没有了户口的牵绊,我找工作相对地就容易多了,毕竟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并不多。也是我运气好,到了一家在国内算是挺知名的企业,这样不但能发挥我的外语优势,还可以学到很多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当初在毕业的时候就没怎么把户口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我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将来怎么才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将来会去考虑户口这些问题,毕竟结婚后就不一样了,可是暂时还是事业为重。因为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人不能每天早上醒来,想到今天要去做的工作就激情百倍,那他最终有一个大城市的户口又怎么样呢?没有户口不要紧,只要年轻、有实力,仍然能克服所有困难;人要是没追求,只是看重一纸户口,那就完蛋了。这一辈子就变成只为一纸户口活着了。
编辑旁白:中国青年报最新进行了一项关于青年人如何看待户口问题的调查:一份工作薪水很高但不解决户口,另一份工作薪水一般但能解决户口,你会选择哪一个?调查结果是,80%的人选择了薪水很高的工作,只有20%的人更看重户口。分析发现,即便在户口相对“抢手”的北京、上海,也有73.5%的人表示他们找工作时更看重薪水而非户口。
对于那些关注户口的人来说,户口的重要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80.4%的人认为,户口会对子女教育产生影响。拥有哪里的户口,不仅意味着孩子上学要不要交上一笔不菲的赞助费,这个差别还是很可观的。尽管如此,对于户口将来发展的趋势,相当多的人都表示了乐观。53.1%的人认为,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区别正在逐渐缩小。那种“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外地一栋房”的观念正在被冲退。
在大城市,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差别也许会长期存在,可是当大批的青年人每天意气风发,昂首挺胸地出入于各种工作场合时,他们有没有城市户口已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一切的都市繁华,有他们创造的功劳,也都是为他们而设……
他们相信:自信、自由、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学生毕业,关注工作、更关注户口。当毕业生在宽敞的马路上被各种交通工具运输到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投出去的简历就像一个个气泡,轻飘飘的,没有着落时,他们的心中作何感想。要人的单位也许不少,可是能解决户口的却很少。而近年来由于扩招的缘故,毕业生更多了,作为一个年轻人,看重的是良好的工作条件还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机会呢?
那些将要毕业和已经毕业了的大学生很少有人不去想这个问题,一个大城市的户口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尽管他们自己心里也明白,一张小小的卡片,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社会,它并不能立刻带来幸福。但户口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有了它,也许你不会感觉到什么不同;可是如果没有,心里面总是怪怪的、沉沉的。
除去这张小小的卡片所附加的诸如购房、教育、保险这样的行政功能,更多的时候,户口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标志、一种归属感……
但同时另外一个问题却很少有人提起,工作是为了什么?数年苦读的追求难道就是这么一张卡片?激情、事业、前途,这些难道就只是曾经的往事?
大学毕业,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更多的人生篇章将等待着他们去抒写。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又切切实实地发生着这样地选择:户口?好工作?
梁林(26岁,现为一家时尚杂志的策划、编辑):我想户口和理想的工作同时实现,我知道这很难,但从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在慢慢地接近着我的目标。
2002年7月,我怀揣着一沓求职材料和一堆荣誉证书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场。在等待的煎熬中,直到4月底,我同时接到两个单位的通知,一个是家乡的某机关单位,专业对口,工资高;而另一个是南宁的一家杂志,由于这里职工年龄偏大,工资不很高,但最终让我动心的还是他们答应给我南宁户口。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了五年,我已经觉得离不开它了。尤其是回想和同学的谈话:
“怎么愁眉苦脸的,你不是刚找到工作么?还是个大公司,管吃管住,还解决户口。”
“嗨!别提了。那家公司最初说是可以解决户口的。昨天我去签合同,又说不解决了。
所以我没和他们签,我得再考虑考虑。”
“我看你还是算了,赶紧再找其他工作吧。没有北京市户口,将来结婚、买房子、孩子上学,好多事都会很麻烦。”
“可是公司待遇很好,而且和我专业对口,又有发展前途。唉,要是能解决户口就好了……”
同学就是因为公司不能解决户口问题在犹豫不决,在事业和户口两者之间我真的不知道哪一个更重,可是如今有了这么一份机会(留在城市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怎么能轻易放弃呢。计算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最后,同学一句话让我下定了决心——“为你的下一代想想吧。”走啊,我不希望将来我的下一代还要和我一样输在起跑线上。
鉴了八年苛刻的协议:不让考研、考公务员、辞职、跳槽等等。
我清楚记得报道那天很热,让人感到窒息,而我来的时候正好是机构改革,每个月只能发几百块的工资,那段日子过得无比艰难,但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能休体面面地生活在这个城市。
经过漫长繁琐的改革,情况终于得到了好转,工作慢慢有了起色。并且由于我一直谨慎小心、埋头干活,博得了大家的好感,成了单位的骨干,尽管现在的工作还无法成为我的最美,但我相信自己会揣着一颗虔诚和奋进的心去追求我的人生和事业。
3年过去了,现在我坐在办公室,轻敲键盘,回想当时的点点滴滴,真不知道选择一个好户口和选择一个好单位,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其实事在人为,人的一生就像小孩子跳方格,无论怎样交叉,最终你都能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编辑旁白:学生毕业后离开学校,寻找和选择着自己的新生活和新机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死守着一个饭碗的时代已经过去,就职业的稳定性而言,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据调查显示,有70%的人会在五年内离开自己就职的第一家单位。事实上他们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没有从自己的事业和发展来考虑,仅仅是要求把户口落进一个理想中的大城市。
一位毕业于一所著名新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这样认为:“对我来说户口虽然算不上最大的问题,但我决不会放弃。因为那首先是一种认同,一种身份上的安全感。多花一些时间,多走一些弯路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样的“曲线救国”事实上还是源于一个户口所带来的附加利益。关于户口的种种荒谬是到了要用它的时候才知道的,也总是在最关键,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时候被卡上一下,那种感觉比吃了苍蝇还恶心!有了一个户口——结婚之前为自己:找工作相对容易一点,与人交流底气足一点儿,归属感更加强烈一点儿,谈恋爱时显得般配一点儿,买经济适用房实用一点儿,手机入网麻烦少一点儿;结婚之后则为孩子:入托进园上学“借读费”省一点儿,受同学、老师的歧视少一点儿……
这么多的一点加起来,的确足以让我们的毕业生们趋之若骛。
黄滨(24岁,某知名企业驻广西客户经理):毕业后也两年了,有过机会办理城市户口,都没去办,不是觉得无所谓,而是还没有想好我这辈子到底在哪里生活。只能是事业在哪里人就在哪里生活,不能反过来。
也许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那股子小资气氛的吸引吧。那时候刚到桂林,走在西街上就想,将来说什么也要来这里,哪怕是飘着。
毕业后把户口转回了家乡,没有了户口的牵绊,我找工作相对地就容易多了,毕竟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并不多。也是我运气好,到了一家在国内算是挺知名的企业,这样不但能发挥我的外语优势,还可以学到很多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当初在毕业的时候就没怎么把户口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我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将来怎么才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将来会去考虑户口这些问题,毕竟结婚后就不一样了,可是暂时还是事业为重。因为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人不能每天早上醒来,想到今天要去做的工作就激情百倍,那他最终有一个大城市的户口又怎么样呢?没有户口不要紧,只要年轻、有实力,仍然能克服所有困难;人要是没追求,只是看重一纸户口,那就完蛋了。这一辈子就变成只为一纸户口活着了。
编辑旁白:中国青年报最新进行了一项关于青年人如何看待户口问题的调查:一份工作薪水很高但不解决户口,另一份工作薪水一般但能解决户口,你会选择哪一个?调查结果是,80%的人选择了薪水很高的工作,只有20%的人更看重户口。分析发现,即便在户口相对“抢手”的北京、上海,也有73.5%的人表示他们找工作时更看重薪水而非户口。
对于那些关注户口的人来说,户口的重要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80.4%的人认为,户口会对子女教育产生影响。拥有哪里的户口,不仅意味着孩子上学要不要交上一笔不菲的赞助费,这个差别还是很可观的。尽管如此,对于户口将来发展的趋势,相当多的人都表示了乐观。53.1%的人认为,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区别正在逐渐缩小。那种“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外地一栋房”的观念正在被冲退。
在大城市,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差别也许会长期存在,可是当大批的青年人每天意气风发,昂首挺胸地出入于各种工作场合时,他们有没有城市户口已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一切的都市繁华,有他们创造的功劳,也都是为他们而设……
他们相信:自信、自由、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