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和工作,哪个更重?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口,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国人身上烙下的最深刻的印痕。尽管这个横亘在城乡之间的藩篱开始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但在子女教育、购车买房,特别是心理归属感等方面仍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当代青年的生活。
  学生毕业,关注工作、更关注户口。当毕业生在宽敞的马路上被各种交通工具运输到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投出去的简历就像一个个气泡,轻飘飘的,没有着落时,他们的心中作何感想。要人的单位也许不少,可是能解决户口的却很少。而近年来由于扩招的缘故,毕业生更多了,作为一个年轻人,看重的是良好的工作条件还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机会呢?
  那些将要毕业和已经毕业了的大学生很少有人不去想这个问题,一个大城市的户口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尽管他们自己心里也明白,一张小小的卡片,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社会,它并不能立刻带来幸福。但户口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有了它,也许你不会感觉到什么不同;可是如果没有,心里面总是怪怪的、沉沉的。
  除去这张小小的卡片所附加的诸如购房、教育、保险这样的行政功能,更多的时候,户口对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标志、一种归属感……
  但同时另外一个问题却很少有人提起,工作是为了什么?数年苦读的追求难道就是这么一张卡片?激情、事业、前途,这些难道就只是曾经的往事?
  大学毕业,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更多的人生篇章将等待着他们去抒写。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又切切实实地发生着这样地选择:户口?好工作?
  
  梁林(26岁,现为一家时尚杂志的策划、编辑):我想户口和理想的工作同时实现,我知道这很难,但从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在慢慢地接近着我的目标。
  
  2002年7月,我怀揣着一沓求职材料和一堆荣誉证书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场。在等待的煎熬中,直到4月底,我同时接到两个单位的通知,一个是家乡的某机关单位,专业对口,工资高;而另一个是南宁的一家杂志,由于这里职工年龄偏大,工资不很高,但最终让我动心的还是他们答应给我南宁户口。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了五年,我已经觉得离不开它了。尤其是回想和同学的谈话:
  “怎么愁眉苦脸的,你不是刚找到工作么?还是个大公司,管吃管住,还解决户口。”
  “嗨!别提了。那家公司最初说是可以解决户口的。昨天我去签合同,又说不解决了。
  所以我没和他们签,我得再考虑考虑。”
   “我看你还是算了,赶紧再找其他工作吧。没有北京市户口,将来结婚、买房子、孩子上学,好多事都会很麻烦。”
   “可是公司待遇很好,而且和我专业对口,又有发展前途。唉,要是能解决户口就好了……”
  同学就是因为公司不能解决户口问题在犹豫不决,在事业和户口两者之间我真的不知道哪一个更重,可是如今有了这么一份机会(留在城市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怎么能轻易放弃呢。计算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最后,同学一句话让我下定了决心——“为你的下一代想想吧。”走啊,我不希望将来我的下一代还要和我一样输在起跑线上。
  鉴了八年苛刻的协议:不让考研、考公务员、辞职、跳槽等等。
  我清楚记得报道那天很热,让人感到窒息,而我来的时候正好是机构改革,每个月只能发几百块的工资,那段日子过得无比艰难,但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能休体面面地生活在这个城市。
  经过漫长繁琐的改革,情况终于得到了好转,工作慢慢有了起色。并且由于我一直谨慎小心、埋头干活,博得了大家的好感,成了单位的骨干,尽管现在的工作还无法成为我的最美,但我相信自己会揣着一颗虔诚和奋进的心去追求我的人生和事业。
  3年过去了,现在我坐在办公室,轻敲键盘,回想当时的点点滴滴,真不知道选择一个好户口和选择一个好单位,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其实事在人为,人的一生就像小孩子跳方格,无论怎样交叉,最终你都能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编辑旁白:学生毕业后离开学校,寻找和选择着自己的新生活和新机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死守着一个饭碗的时代已经过去,就职业的稳定性而言,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据调查显示,有70%的人会在五年内离开自己就职的第一家单位。事实上他们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没有从自己的事业和发展来考虑,仅仅是要求把户口落进一个理想中的大城市。
  一位毕业于一所著名新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这样认为:“对我来说户口虽然算不上最大的问题,但我决不会放弃。因为那首先是一种认同,一种身份上的安全感。多花一些时间,多走一些弯路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样的“曲线救国”事实上还是源于一个户口所带来的附加利益。关于户口的种种荒谬是到了要用它的时候才知道的,也总是在最关键,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时候被卡上一下,那种感觉比吃了苍蝇还恶心!有了一个户口——结婚之前为自己:找工作相对容易一点,与人交流底气足一点儿,归属感更加强烈一点儿,谈恋爱时显得般配一点儿,买经济适用房实用一点儿,手机入网麻烦少一点儿;结婚之后则为孩子:入托进园上学“借读费”省一点儿,受同学、老师的歧视少一点儿……
  这么多的一点加起来,的确足以让我们的毕业生们趋之若骛。
  
  黄滨(24岁,某知名企业驻广西客户经理):毕业后也两年了,有过机会办理城市户口,都没去办,不是觉得无所谓,而是还没有想好我这辈子到底在哪里生活。只能是事业在哪里人就在哪里生活,不能反过来。
  
  也许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那股子小资气氛的吸引吧。那时候刚到桂林,走在西街上就想,将来说什么也要来这里,哪怕是飘着。
  毕业后把户口转回了家乡,没有了户口的牵绊,我找工作相对地就容易多了,毕竟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并不多。也是我运气好,到了一家在国内算是挺知名的企业,这样不但能发挥我的外语优势,还可以学到很多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当初在毕业的时候就没怎么把户口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我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将来怎么才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将来会去考虑户口这些问题,毕竟结婚后就不一样了,可是暂时还是事业为重。因为我一直觉得,如果一个人不能每天早上醒来,想到今天要去做的工作就激情百倍,那他最终有一个大城市的户口又怎么样呢?没有户口不要紧,只要年轻、有实力,仍然能克服所有困难;人要是没追求,只是看重一纸户口,那就完蛋了。这一辈子就变成只为一纸户口活着了。
  编辑旁白:中国青年报最新进行了一项关于青年人如何看待户口问题的调查:一份工作薪水很高但不解决户口,另一份工作薪水一般但能解决户口,你会选择哪一个?调查结果是,80%的人选择了薪水很高的工作,只有20%的人更看重户口。分析发现,即便在户口相对“抢手”的北京、上海,也有73.5%的人表示他们找工作时更看重薪水而非户口。
  对于那些关注户口的人来说,户口的重要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80.4%的人认为,户口会对子女教育产生影响。拥有哪里的户口,不仅意味着孩子上学要不要交上一笔不菲的赞助费,这个差别还是很可观的。尽管如此,对于户口将来发展的趋势,相当多的人都表示了乐观。53.1%的人认为,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区别正在逐渐缩小。那种“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外地一栋房”的观念正在被冲退。
  在大城市,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差别也许会长期存在,可是当大批的青年人每天意气风发,昂首挺胸地出入于各种工作场合时,他们有没有城市户口已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一切的都市繁华,有他们创造的功劳,也都是为他们而设……
  他们相信:自信、自由、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其他文献
新学期刚刚开始,很多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就为了明年的工作而未雨绸缪了。他们像鸟儿一样在校园与社会间飞进飞出,使高校“空巢”现象日渐突出。    “一个人住的单身宿舍”    “我们班是大班,有50多人,但平时课堂上有十来个人就很不错了。个别时候一堂课只有几个学生。”省会某高校中文专业大四一位女生对记者说。  该校一位老师对这种现象表达了更多的无奈:进入大四后,学生首要的任务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当前
期刊
赚钱独立是我高中时便怀揣的一个梦想。于是,刚进大学的我随着一股“打工风”一哄而起,但不久便退出了。主要因为那时出去赚钱的方式不外乎发传单、市调、派送这些。当同学撩起袖管给我看他发传单时和门卫大打出手留下的乌青块儿,作市场调查的好友哭诉老板故意找茬扣押工钱时,我忿忿地想:大学生打工的待遇跟民工还有什么两样!  于是,我收回了心思,暂时不考虑赚钱,而是猛攻英语,告诉自己先运足底气再说。事实证明我的选择
期刊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它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  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漏刻: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
期刊
近日,超女李宇春和学者李敖先后现身北大,引发了一场争论。北大百年讲堂是否可以成为李宇春们的舞台?评论家们见仁见智。旅美学者袁晓明认为,任何大学的讲堂都不应该随随便便让娱乐节目涌入,那只能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殿(《海峡都市报》9月25日)。也有人认为文化不分高低贵贱,如十年砍柴就在《新京报》刊文发出质问:“李敖来得李宇春就来不得?”  依我看,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某人可否登上百年讲堂,讲堂不是旧
期刊
公元前663年的一个春天,齐国国王齐桓公发兵大举进攻孤竹国。齐国属于一个大国,而孤竹国只是个小国家,于是齐军很快就获得了胜利。   直到冬天,胜利的齐军开始动身回国。但是,回来的时候冬天的景色与去时春天的景色一点也不同,齐军并不怎么熟悉孤竹国的地理位置,途中竟然误入了一个地形险恶的山谷,无论如何也转不出来了。这可把当时的齐桓公急得团团转,齐桓公的大臣管仲冷静思索了一下,说:“可以借助老马的智能摆脱
期刊
“五谷”指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稻、黍、樱、麦、寂,这不过是约定俗成的说法罢了。古代对“五谷”说法不一,譬如汉代的“五谷”则指:麻(可榨油的芝麻)、黍、稷、麦、豆;元代修《农桑缉要》时又规定为:禾(稻)、麻、菽、麦、豆。翻阅古书,便可发现,时代愈久远,谷的外延愈广,还有所谓“六谷”,“九谷”、“百谷”等等之说。
期刊
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所以,不管哪个月的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  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而如果星期五与13号重合,那就是特大倒霉日了。 在圣经中也涉及到不吉利数字13,背叛耶稣的传道者犹大是最后的晚餐中的第13个客人。同时,在古罗马,传说中聚集了12组巫婆,而第13个被认为是恶魔。  纽瓦克特拉华大学数学和科学教育资源
期刊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理念,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了一些偏、旧的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期刊
不堪学习压力、反感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  湖北省广水市15名学生集体离家出走,10月8日下午被长沙铁路公安处临湘车站派出所的民警找到,记者得到消息,随即赶往现场采访。     班长带头,15人离家出走     “学习上感到很大的压力,很反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法”    在食堂,15名孩子围成一大桌,狼吞虎咽地吃着民警给他们准备的饭菜。一看到记者,他们马上面露羞怯,停下筷子,有的还用衣服蒙住脸。   
期刊
策划人语:    随着20多年前比尔·盖茨“微软公司”的成立,大学生创业风起云涌,一个又一个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实例被报刊杂志争相传报:18年前,大学生迈克·戴尔创立了“计算机公司”;8年前,正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杨致远设计出一套网络的搜索程序,次年“雅虎”公司成立;1999年6月6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94级王科等同学的“北京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诞生;1999年6月28日,北大行政管理系毕业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