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分析化学学科特点及社会发展趋势,在借鉴“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各大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授课的实际情况,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从而达到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化学;改革
分析化学既是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化学相关专业(如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化学类各专业的学生要求不同,作为化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分析化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更加体现“应用化学基础”,而有别于化学专业的“化学基础”,它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其专业范畴内的样品分析检测的能力。随着分析化学与环境工程、化工、食品工程、材料工程等学科的交叉渗透,并由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前沿交叉学科,如环境分析化学、材料分析化学、食品分析化学等。由于各种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不断提出新的检测要求问题,推动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由常量分析向微量、痕量、超痕量分析转变、由元素成分分析向综合形态分析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分析化学的基础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发展而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彻底改变教师所教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脱节的现象,同时有效改变“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显得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各大院校目前分析化学课程的授课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 创新教学思路,精选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几年来,在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国内各高校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如增加应用计算机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建立高质量、高水平试题库等。但总体来说,在多数高校的分析化学课程仍存在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陈旧等问题,所以进一步优化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着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依照“实用、有效、先进”的教学原则,应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夯实基础,注重综合应用,减少重复,制定出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使基础理论与分析技术,经典分析方法与近代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与分离技术,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有机结合,既能突出反映出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和前沿内容,又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具有较高实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未来学生的就业率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 借鉴“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五步引导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式课堂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中的互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在借鉴“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前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完成相关知识的预习,使课堂变成了教师引导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场所,主要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大学课程内容多,每门课程学时有限,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仅靠课堂上老师的“灌输”,往往只能学到一点皮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进行“五步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尝试,即提(提出问题)— 学(预习自学)— 研(合作探究) — 说(交流汇报) —教(精讲点评)。在每个章节开始之前,先向学生提出几个与该章节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寻找答案。在课堂教学时,重要的知识点,基本的原理方法还是由老师讲授,再由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同时,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经教师进行巧妙引导后由学生通过讨论后总结,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另外,对于每一章的内容由教师提出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分析课题,然后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完成课题并制作课件,每一章的最后一堂课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其课题完成情况。通过这样“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课题实践,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和吸收,通过课题的完成和汇报,使学生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扩散和拓展,并锻炼了其查阅文献,制作课件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研制特色CAI课件,解决课程实践性的难题。
分析化学作为应用面越来越广的一门工具学科,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对于仪器分析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严峻问题就是一些大型仪器的数量不足和短缺问题,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如何在仪器设备紧缺的的情况下,使学生了解仪器的作用原理,结构和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研制具有动态演示的各种功能的CAI课件,把操作仪器的过程搬到屏幕上,使整个演示过程生动、形象、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解决了课程实践性的难题,是各大高校都可以使用的有效教学模式。
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对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跟上科学的高速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各大高校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高艳红,李紫薇,何晓燕.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学科版).2010,15(2):41-43
[2] 徐光宪.对分析化学教学的两点初浅看法 [J].大学化学.2008,23(2):1
[3] 孟磊,袁超,李聪,等.非化学专业研究生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8): 189-190
【关键词】 “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化学;改革
分析化学既是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化学相关专业(如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化学类各专业的学生要求不同,作为化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分析化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更加体现“应用化学基础”,而有别于化学专业的“化学基础”,它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其专业范畴内的样品分析检测的能力。随着分析化学与环境工程、化工、食品工程、材料工程等学科的交叉渗透,并由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前沿交叉学科,如环境分析化学、材料分析化学、食品分析化学等。由于各种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不断提出新的检测要求问题,推动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由常量分析向微量、痕量、超痕量分析转变、由元素成分分析向综合形态分析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分析化学的基础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发展而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彻底改变教师所教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脱节的现象,同时有效改变“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显得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各大院校目前分析化学课程的授课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 创新教学思路,精选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几年来,在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国内各高校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如增加应用计算机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建立高质量、高水平试题库等。但总体来说,在多数高校的分析化学课程仍存在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陈旧等问题,所以进一步优化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着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依照“实用、有效、先进”的教学原则,应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夯实基础,注重综合应用,减少重复,制定出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使基础理论与分析技术,经典分析方法与近代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与分离技术,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有机结合,既能突出反映出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和前沿内容,又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具有较高实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未来学生的就业率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 借鉴“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五步引导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式课堂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中的互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在借鉴“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前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完成相关知识的预习,使课堂变成了教师引导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场所,主要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大学课程内容多,每门课程学时有限,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仅靠课堂上老师的“灌输”,往往只能学到一点皮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进行“五步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尝试,即提(提出问题)— 学(预习自学)— 研(合作探究) — 说(交流汇报) —教(精讲点评)。在每个章节开始之前,先向学生提出几个与该章节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寻找答案。在课堂教学时,重要的知识点,基本的原理方法还是由老师讲授,再由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同时,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经教师进行巧妙引导后由学生通过讨论后总结,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另外,对于每一章的内容由教师提出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分析课题,然后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完成课题并制作课件,每一章的最后一堂课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其课题完成情况。通过这样“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课题实践,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和吸收,通过课题的完成和汇报,使学生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扩散和拓展,并锻炼了其查阅文献,制作课件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研制特色CAI课件,解决课程实践性的难题。
分析化学作为应用面越来越广的一门工具学科,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对于仪器分析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严峻问题就是一些大型仪器的数量不足和短缺问题,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如何在仪器设备紧缺的的情况下,使学生了解仪器的作用原理,结构和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研制具有动态演示的各种功能的CAI课件,把操作仪器的过程搬到屏幕上,使整个演示过程生动、形象、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解决了课程实践性的难题,是各大高校都可以使用的有效教学模式。
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对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如何跟上科学的高速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各大高校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高艳红,李紫薇,何晓燕.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建设 [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学科版).2010,15(2):41-43
[2] 徐光宪.对分析化学教学的两点初浅看法 [J].大学化学.2008,23(2):1
[3] 孟磊,袁超,李聪,等.非化学专业研究生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8): 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