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南藏书事业历史悠久,到近代则私人藏书兴盛,藏书家辈出,藏书楼的藏书规模较以前都有大幅增长。而本地区藏书的丰富必将推动其学术活动的繁荣,这时湖南涌现出了大量的版本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如何绍基、叶德辉、叶启发等学术大家,他们题写了许多内涵丰富的题跋。选取湘籍藏书家中六种较有代表性的题跋著作进行详尽介绍,从中来分析其藏书珍品,及其题跋中富含的思想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藏书家;题跋;内容简介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01(2014)03006404
收稿日期:2013-11-16
作者简介:刘雪平(1981-),女,湖南祁东人,文学硕士,湖南图书馆馆员,从事古旧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
Analysis of the prosperous private book collections
in modern Hunan through postscripts
LIU Xue-ping
(Hunan Library, Changsha 410011,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private book collections in Hunan, where the bibliophiles came forth in large numbers in modern times and the scales of collection expanded much more greatly than before. As the flourishing private book collection would certainly advance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there emerged large quantities of experts in version & lists and proof reading such as the masters of He Shao-ji, Ye De-hui and Ye Qi-fa, who had written many meaningful postscripts. This paper, by detailedly expounding content introduction of six postscripts written by Hunan’ bibliophiles, analyses the rare books, the rich ideological value and academic value contained in the postscripts.
Key words:bibliophiles; postscript;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ntent
湖南藏书事业历史悠久,宋元以来,衡湘之交炳炳麟麟,已蔚成图书之府矣。近现代湖南文化全面爆发,藏书事业发展兴盛,藏家辈出,如有安化的陶澍、罗绕典,善化的唐仲冕、唐鉴,长沙的徐树铭、徐树钧、叶德辉、唐成之、叶启勋、叶启发、徐崇立,常德的赵慎畛,道州的何凌汉、何绍基、何维朴,湘潭的袁芳瑛、袁树勋,宁乡的刘康、黄本骥,衡阳的常大淳,巴陵的方功惠,湘乡的曾国藩、李希圣、陈毅,浏阳的刘人熙,平江的李元度,益阳的胡林翼、萧大猷,祁阳的陈澄中等等,藏书家几乎遍布各地,道州何绍基、湘潭袁芳瑛、巴陵方功惠、长沙叶德辉,更是被誉为近现代史上的“潇湘四大藏书家”。
湖南藏书家嗜书如命,倾囊购书,网罗美富,保存了大量珍贵典籍,同时他们不断开展整理、校勘、编纂等学术活动,如藏书目录的编纂,藏书的校勘,题写了大量题跋,述著述之指要,辨一书之是非,考钞刻之源流,鉴版本之优劣,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和文献保存价值。现存行世的湘籍藏书家的题跋著作主要有:徐树钧《宝鸭斋题跋》二卷、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五卷、叶德辉《郋园读书志》四卷、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四卷、刘人熙《楚宝目录》一卷、徐崇立《瓻翁题跋》七卷、叶启勋《拾经楼紬书录》三卷、叶启发《华鄂堂读书小识》二卷、杨昭隽《净乐宧题跋》六卷等等。足以彰显湖南私家藏书之兴盛、湖南人文学术之浓郁。兹以作者所处年代为线索,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六种评析如下:
一、徐树钧《宝鸭斋题跋》三卷
徐树钧(1842—1910),字衡士,号叔鸿,清咸丰七年(1857)举人。历任户部候补主事、福建司郎中、军机章京、江南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布政使、江淮淮扬海兵备道兼按察使。究心于金石碑版考据之学,收藏金石墨拓、历代名家字画数千种,秦砖汉瓦数百种,其族侄徐崇立也赞叹道:“先生以金石书法名海内,收藏甚富”[1]3。著有《宝鸭斋诗草》、《宝鸭斋题跋》、《宝鸭斋金石拓存》、《淮海咏归》、《长郡题名录》等。
长沙吴冠君述其收藏有文征明《秋山亭子图》山水画轴、王翚摹董北苑《万木奇峰图》山水画轴、曹魏景元清河张氏刊铭墓砖八方之一等。又因藏有晋代王献之《鸭头丸帖》真迹而命名其藏室“宝鸭斋”,徐崇立在《瓻翁题跋·王大令鸭头丸帖真迹拓本跋(族父叔鸿布政藏)》慨叹道:“此真迹藏族父家,童年习闻而无缘一见。”现这件真迹藏于上海博物馆,已影印公行。
《宝鸭斋题跋》共计96篇,其间碑刻墓志,石柱铜象,瓦当鼎铭,佛本石经,名帖良拓等,不一二足。不仅释文考证周详,精当严谨,且见解独到,评述中的,妙语连珠。其对金石碑帖、书法古画的鉴赏,体现了徐树钧精湛的金石之学、书画之学的学术功力。如《宋拓圣教序》:“宋拓《圣教序》不断本精神完美,古色古香,无线裂纹,自是无上妙品。”《高盛碑》:“东魏《高盛碑》昨年出土,文阙不全,字体疏散,略有篆法,古意尚存。”《乞伏保达墓志》:“北齐书方整极滞,此《志》用笔操纵,独具一种疏诞之气,与隋钦江正议大夫《宁贙碑》笔意相似,风韵流利,当为北齐书之冠。” 二、刘人熙《楚宝目录》一卷
刘人熙(1844—1919),湖南浏阳人,字艮生,号蔚庐。清光绪三年(1877)进士,任工部主事、纂修、总校官。光绪十年(1884)任会典馆纂修官。光绪十五年(1889)外调直隶州知州。后游历豫、赣、桂等省,官至广西道员。光绪三十二年(1905)返湘,任中路师范监督,旋任湖南教育总会会长。湖南光复后任都督府民政司长。1914年创办船山学社,任社长,编辑《船山学报》。汤芗铭被逐后,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1918年与上海爱国人士组织“策进永久和平会”,任会长,致书南北,要求停战。著有《蔚庐诗文集》等。
本着弘扬乡邦文献的责任感,用文献流传来存留乡邦先贤的流风余韵,刘人熙萌发了编撰《楚宝目录》和搜集地方性文献的念头,“辄购求大湖南北遗书。同人好事多举目录相告,往往得之”[2]1,恰巧长沙徐树铭于宣武城南之兰冕胡同建忠义祠,规模壮丽,因将所得书庋藏其中,供广大两湖官员翻阅。而其开办的这所楚宝藏书处,实际上就是同乡会图书馆,被人视为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之滥觞。
《楚宝目录》记载文献75种,多为湘楚一带地方性文献,既有大型的地方性总集,如《湖南文征》、《楚宝》、《沅湘耆旧集》等等,又有诸多个人别集,明清皆有,如湖湘名人贺长龄、魏源、罗泽南、唐鉴、邓显鹤、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刘蓉、李元度、王先谦等人的著述,湖北的有明黄冈杜浚、明黄冈王同轨、孝感程正揆、黄州吴升东等人的著作,且对部分一般性地方人士的著作有所涉录,如明长沙黄学谦著的《照杯亭遗草》八卷、清茶陵彭维新的《墨香阁集》十四卷、清浏阳向燮著的《巨湖山樵诗草》一卷等等,每书有内容提要,或录书前后之序跋,或引述作者之生平事略,留存了一定的地方性史料,对保存和传播地方性文献有重要的表率作用。编者投石问路,希冀引起更多人的共同关注:“为时既迫,遗漏甚多,所望藏书之家或捐置,或代购,交管理处付价,庶几孳乳益多,以是编为嚆矢,可也。”[2]1
“楚宝三千余卷,俱作书橱,藏于忠义祠,同乡诸君子愿借阅者,知会管理书籍处开橱交付。”[2]1其藏书处管理相当严格,图书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其管理之人每年筹津贴银四十两,自光绪十五年起由湖南结局直年先期约请京官十人于湖广馆祀文昌日探阄为定,以免推诿。既定之后,交付锁钥,同至忠义祠,按照书目一一点对,下年交付接管之人。如有遗失,按照所开价目加倍赔缴,由接管之人购补”[2]16,不仅有资金来源的保障要求,且制定了图书交接和责任制度,防止遗失,体现了其藏书观念的新颖和开放。
三、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四卷
李希圣(1863~1905),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光绪二十八年(1902)充京师大学堂提调。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其才气横溢,博学工文,有名公卿间。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湖南巴陵方功惠碧琳琅馆藏书名满海内,其搜讨至勤,好书有奇癖,闻人家善本,必多方钩致之,不可得则辗转传抄,期于必备,所入尽耗于书,为卷几盈五十万,宋刻元钞,罕见秘本卷帙浩繁。李希圣与方功惠孙方湘宾为旧交,时湘宾尽辇其书至京师出售,而李希圣恰幽忧独居,于是方湘宾请其厘定书目,梳理典籍,因而李得见皇皇五十万卷巨制,“遇旧椠精钞,随意记录,间加考证,以备遗忘”,“迨庚子夏五,红巾难作,湘宾仓卒南归,书亦稍稍为人售去。余所记,盖不及百种,于方氏藏书,不过九牛之一毛而已”[3]1。
《雁影斋题跋》共有90篇,每书皆记其行数、字数,印记款识,力图还原古书面目,篇中所记于方氏所藏虽只存十一于千百,然而李氏有意挑选古刻秘钞记录在案,傅增湘曾考证到:“顾余详览全编,录入宋刻凡二十四种,元刻凡三十三种。第其中如《仪礼图》、《古今源流至论》、《韩》、《柳》二集皆元刻也,而误以为宋本。赵汸《春秋》三种,《宋史》、《稽古录》、《百川学海》、《李文公集》、《欧阳文忠集》、《存复斋集》皆明刻也,而误以为元本。”李希圣坐拥书城,潜心考究,“于卷帙之异同,版刻之行格,收藏之印识,咸条分缕析,详著于编。使后人一展卷之顷而宛若自见其书,如问影于镜中,而图纹于掌上”[3]1,考证精审,记录綦详,是一部颇具考索价值的版本目录学术著作。
四、徐崇立《瓻翁题跋》七卷
徐崇立(1872—1951),字健石,一字剑石,号兼民,一号瓻园,晚号瓻叟。长沙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次年考取内阁中书。工诗文,善书法。笔耕不辍,著有《瓻园印册》、《瓻翁题跋》、《瓻翁文集》、《瓻叟印册》、《瓻园印编》、《岭海雪泥》、《盍簪馆文稿》、《瓻园文钞》、《瓻园丛稿》、《鉴古斋文存》等大量书稿、书法作品、藏书题跋传世。
徐崇立极喜收藏古书碑帖书画,“前清光绪乙巳,予以儤值内阁,僦居宣武门外之香炉营,距琉璃厂甚近,间曹无事,时从碑估搜求墨本,此为予搜集金石之始。”[1]1徐崇立的金石收集从繁闹无比的京都琉璃厂伊始,经数十年的苦心征集,共得古籍碑帖十万余卷(件),并进行校勘、批注、题跋,成为长沙清末民国年间的著名书画碑帖收藏家。其藏书处有瓻园、盍簪馆。1951年其遗嘱将徐氏藏书和碑帖字画以及自著抄稿本等,悉数捐赠给湖南图书馆。
《瓻翁题跋》七卷,题跋篇目有数百篇之巨,共计436篇,作者重检旧籍,梳理篇目,为免汰去,“此册外如陶斋金石之属并分别部居,略加诠次,盖片楮小幅最易散佚,襞积丛残汇为一编,流揽藏弆皆便,犹四部之外复有丛书也。”[1]1其间尺牍长联,手札长卷,诗书扇面,碑刻金石,塔铭造象等等,藏品类型丰富,珍奇荟萃。也记录了诸多其族父徐树钧的藏品,如徐树钧所藏的太康梁氏砖,“秦权散布人间者以陈簠斋藏弆为多,次则陶斋,次则族父叔鸿按察”[1]12。
该题跋旁征博引,评骘得失,细溯源流,考证翔实,淹贯经史,令人折服。且作者常常对一藏品反复展玩,赏鉴不已。如钟绍京书转轮王经真迹跋,作者在甲戌、己卯、丙寅七夕后、丙寅七月既望、小除前夕、己巳秋等不同的时间段把玩赏析,题下诸多精采评断,且见解深刻,评语生动形象:“此纸隐隐犹见花纹,萝藤连蔓,岁久剥蚀。一经影印,墨色与花纹蒙混,遂致斑驳,文字有不可辨识者。是《经》用笔舒和而秀劲,盖由毫丰而颖健故,刚柔适宜,使转活泼,作楷书而有神,行之妙谛犹可窥见。”[1]6 五、叶启勋《拾经楼紬书录》三卷
叶启勋(1900~1972),字定侯,号更生。湖南长沙人。叶德辉三弟叶德炯次子。以藏书知名,亦通晓目录学。家有藏书楼名“拾经楼”、藏书达10多万卷。编有《拾经楼书目》、《拾经楼紬书录》等,其中《拾经楼紬书录》分为上、中、下三卷,共辑有藏书题跋110篇,前有傅增湘序 :“余披玩竟日夕,手籍其要于瞥记中,其最著者如:宋刊则有《韵补》(宋刻本)、《古史》(宋衢州小字本)、《宣和书谱》(宋本),秘钞则有汲古阁影宋之《重续千字文》、雁里草堂之《广川书跋》,名校则有毛斧季之《春渚纪闻》、何义门之《才调集》,而陈焘甫之《自堂存稿》十三卷本,足补秘阁阙遗,尤可宝贵。”[4]1除此之外,还有北宋小字本《说文解字》十五卷、稿本《说文释例》、元小字本《广韵》五卷、明正德本《朝邑县志》二卷、影元钞本《类编长安志》十卷、宋本《临州先生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等等,皆为宋元旧椠,名钞精刻。
叶启勋爱书嗜书,名钞佳椠把玩不歇,其在《拾经楼紬书录》中多次写到:“余幼承家学,性喜蓄书,十数年间,聚书十万卷有奇,凡先世父观古堂中所无者,辄以重值得之”,“唯余而立之年,半以书相依如命,流离颠沛,伴侣皆书,嗜之笃、缘之悭,两相及也。”[4]1而这种酷爱典籍的习气直接承之于其伯父叶德辉,家学渊源颇深。其藏书大部分得自道州何绍基家族藏书,《紬书录》中“得自道州何氏”字样比比皆是,据叶启勋自叙:“余向得何氏书数千卷,大都名人批校旧钞,或经蝯叟书根书面,或一再批点圈读。”[4]2且多为旧椠名钞,罕传秘籍。叶启勋藏书不仅注重宋刊元刻、全本佳椠的收藏,其对一些残佚本、孤本尤为珍视。其在《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明嘉靖三十九年张元谕刻本)》的题跋中记载到:“是其时早已散落在外,今又散失第四卷及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共七卷,盖已失其半矣……喜其国宝累累,刻本稀见,且书上绫签犹是当日供奉原书手迹,固不欲以其残缺弃之。”又其《鹤溪文稿四册(手稿本)》题跋:“今此本初藏袁氏完好无缺,余两次得其半,始得其全。非余之好事日日留心,此稿几成残帙。”这种集腋成裘的收藏方式对于文献的留存、流传有很大的意义。
六、叶启发《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
叶启发(1902—1952),字东明,湖南长沙人,叶德辉之从子,有藏书之所华鄂堂,著有《华鄂堂读书小识》等。
叶启发和叶启勋兄弟兴趣相投,志于版本目录之学,共承家学衣钵,藏书互通,两兄弟“自髫龄即好搜访旧籍,日游厂肆不倦。见有重本、异本,不论其为钞、为刻,必购归藏之。暇则取以互勘,订其同异。”其藏善本琳琅,“明代著名如锡山秦柄雁里草堂、江左文征明玉兰草堂、安阳秦酉岩穴砚斋、虞山毛晋汲古阁诸家钞本均有一二插架焉” [5]17,也有大部分得自道州何氏,“学使(何绍基)以金石法书名家,储藏甚富。宋元旧刻、批校稿本归余兄弟插架者甚多,无不精美绝伦” [5]6,“以宋椠《宣和书谱》、《韵补》、《梦溪笔谈》、毛钞《重续千字文》为最,其余元明旧椠、批校稿本不下五千卷也” [5]8。
然而藏书未有聚而不散者,叶启发兄弟充栋连厨的藏书也难逃散佚的厄运,“戊寅(案:1938年)九月,湘垣兵火,寓舍悉成灰烬。藏书同罹浩劫,毁损十之四五,此书仅存其半。迁居西乡,清检箧笥时,腊月冰冻,北风怒号,似亦为残籍作不平之鸣,而助余之伤感者也。”[5]20而其兄弟一本夙愿,同罹浩劫,却仍不改读书藏书之志气。
《华鄂堂读书小识》共辑有题跋92篇,其中不乏宋元明刻本、稿抄本、名家批校本,对书籍板刻年月、文字异同及各本得失,详加考订,体现了叶启发严谨的考据态度和重实物的学术风格。《海东金石记四卷附一卷(翁方纲树崑手稿本)》一篇题跋中撰者写道:“盖虽艺术小道,必与学问相通,非仅以为玩好之物也。金石碑刻真伪杂糅,地不爱宝,出土日多。非目见原物,仅凭记载,则未有不为稗贩所误者矣。”又《古史六十卷(宋衢州小字本)》题跋中,详述古籍版式特征,旁征博引,指出前人因补版卷口上有“嘉靖九年”、“嘉靖己未”、“万历十年补”等字样就认定是明人所刻的谬误,得出“是知版本之学非目见原书,仅凭记载,未有不为耳食之言所误者矣”的结论,足见其重实物的考证思想。
从题跋中可看出诸古书的刊刻经过、递嬗源流、内容得失、流传情况,这不仅是古代学者和藏书家的治学成就,也是重要的文献信息。以上六种为湖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题跋著作,反映出湖湘学术之盛,著书、刻书、购书、写书活动之发达,对于研究晚清湖南文化、研究和保存古代湖湘典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崇立.瓻翁题跋[O].湖南图书馆藏稿本.
[2] 刘人熙.楚宝目录[O].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
[3] 李希圣.雁影斋题跋[O].1935年湘乡李氏铅印本.
[4] 叶启勋.拾经楼紬书录[O].1937年长沙叶氏拾经楼铅印本.
[5] 叶启发.华鄂堂读书小识[O].湖南图书馆藏稿本.
关键词:藏书家;题跋;内容简介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01(2014)03006404
收稿日期:2013-11-16
作者简介:刘雪平(1981-),女,湖南祁东人,文学硕士,湖南图书馆馆员,从事古旧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
Analysis of the prosperous private book collections
in modern Hunan through postscripts
LIU Xue-ping
(Hunan Library, Changsha 410011,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private book collections in Hunan, where the bibliophiles came forth in large numbers in modern times and the scales of collection expanded much more greatly than before. As the flourishing private book collection would certainly advance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there emerged large quantities of experts in version & lists and proof reading such as the masters of He Shao-ji, Ye De-hui and Ye Qi-fa, who had written many meaningful postscripts. This paper, by detailedly expounding content introduction of six postscripts written by Hunan’ bibliophiles, analyses the rare books, the rich ideological value and academic value contained in the postscripts.
Key words:bibliophiles; postscript; brief introduction of content
湖南藏书事业历史悠久,宋元以来,衡湘之交炳炳麟麟,已蔚成图书之府矣。近现代湖南文化全面爆发,藏书事业发展兴盛,藏家辈出,如有安化的陶澍、罗绕典,善化的唐仲冕、唐鉴,长沙的徐树铭、徐树钧、叶德辉、唐成之、叶启勋、叶启发、徐崇立,常德的赵慎畛,道州的何凌汉、何绍基、何维朴,湘潭的袁芳瑛、袁树勋,宁乡的刘康、黄本骥,衡阳的常大淳,巴陵的方功惠,湘乡的曾国藩、李希圣、陈毅,浏阳的刘人熙,平江的李元度,益阳的胡林翼、萧大猷,祁阳的陈澄中等等,藏书家几乎遍布各地,道州何绍基、湘潭袁芳瑛、巴陵方功惠、长沙叶德辉,更是被誉为近现代史上的“潇湘四大藏书家”。
湖南藏书家嗜书如命,倾囊购书,网罗美富,保存了大量珍贵典籍,同时他们不断开展整理、校勘、编纂等学术活动,如藏书目录的编纂,藏书的校勘,题写了大量题跋,述著述之指要,辨一书之是非,考钞刻之源流,鉴版本之优劣,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和文献保存价值。现存行世的湘籍藏书家的题跋著作主要有:徐树钧《宝鸭斋题跋》二卷、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五卷、叶德辉《郋园读书志》四卷、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四卷、刘人熙《楚宝目录》一卷、徐崇立《瓻翁题跋》七卷、叶启勋《拾经楼紬书录》三卷、叶启发《华鄂堂读书小识》二卷、杨昭隽《净乐宧题跋》六卷等等。足以彰显湖南私家藏书之兴盛、湖南人文学术之浓郁。兹以作者所处年代为线索,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六种评析如下:
一、徐树钧《宝鸭斋题跋》三卷
徐树钧(1842—1910),字衡士,号叔鸿,清咸丰七年(1857)举人。历任户部候补主事、福建司郎中、军机章京、江南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布政使、江淮淮扬海兵备道兼按察使。究心于金石碑版考据之学,收藏金石墨拓、历代名家字画数千种,秦砖汉瓦数百种,其族侄徐崇立也赞叹道:“先生以金石书法名海内,收藏甚富”[1]3。著有《宝鸭斋诗草》、《宝鸭斋题跋》、《宝鸭斋金石拓存》、《淮海咏归》、《长郡题名录》等。
长沙吴冠君述其收藏有文征明《秋山亭子图》山水画轴、王翚摹董北苑《万木奇峰图》山水画轴、曹魏景元清河张氏刊铭墓砖八方之一等。又因藏有晋代王献之《鸭头丸帖》真迹而命名其藏室“宝鸭斋”,徐崇立在《瓻翁题跋·王大令鸭头丸帖真迹拓本跋(族父叔鸿布政藏)》慨叹道:“此真迹藏族父家,童年习闻而无缘一见。”现这件真迹藏于上海博物馆,已影印公行。
《宝鸭斋题跋》共计96篇,其间碑刻墓志,石柱铜象,瓦当鼎铭,佛本石经,名帖良拓等,不一二足。不仅释文考证周详,精当严谨,且见解独到,评述中的,妙语连珠。其对金石碑帖、书法古画的鉴赏,体现了徐树钧精湛的金石之学、书画之学的学术功力。如《宋拓圣教序》:“宋拓《圣教序》不断本精神完美,古色古香,无线裂纹,自是无上妙品。”《高盛碑》:“东魏《高盛碑》昨年出土,文阙不全,字体疏散,略有篆法,古意尚存。”《乞伏保达墓志》:“北齐书方整极滞,此《志》用笔操纵,独具一种疏诞之气,与隋钦江正议大夫《宁贙碑》笔意相似,风韵流利,当为北齐书之冠。” 二、刘人熙《楚宝目录》一卷
刘人熙(1844—1919),湖南浏阳人,字艮生,号蔚庐。清光绪三年(1877)进士,任工部主事、纂修、总校官。光绪十年(1884)任会典馆纂修官。光绪十五年(1889)外调直隶州知州。后游历豫、赣、桂等省,官至广西道员。光绪三十二年(1905)返湘,任中路师范监督,旋任湖南教育总会会长。湖南光复后任都督府民政司长。1914年创办船山学社,任社长,编辑《船山学报》。汤芗铭被逐后,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1918年与上海爱国人士组织“策进永久和平会”,任会长,致书南北,要求停战。著有《蔚庐诗文集》等。
本着弘扬乡邦文献的责任感,用文献流传来存留乡邦先贤的流风余韵,刘人熙萌发了编撰《楚宝目录》和搜集地方性文献的念头,“辄购求大湖南北遗书。同人好事多举目录相告,往往得之”[2]1,恰巧长沙徐树铭于宣武城南之兰冕胡同建忠义祠,规模壮丽,因将所得书庋藏其中,供广大两湖官员翻阅。而其开办的这所楚宝藏书处,实际上就是同乡会图书馆,被人视为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之滥觞。
《楚宝目录》记载文献75种,多为湘楚一带地方性文献,既有大型的地方性总集,如《湖南文征》、《楚宝》、《沅湘耆旧集》等等,又有诸多个人别集,明清皆有,如湖湘名人贺长龄、魏源、罗泽南、唐鉴、邓显鹤、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刘蓉、李元度、王先谦等人的著述,湖北的有明黄冈杜浚、明黄冈王同轨、孝感程正揆、黄州吴升东等人的著作,且对部分一般性地方人士的著作有所涉录,如明长沙黄学谦著的《照杯亭遗草》八卷、清茶陵彭维新的《墨香阁集》十四卷、清浏阳向燮著的《巨湖山樵诗草》一卷等等,每书有内容提要,或录书前后之序跋,或引述作者之生平事略,留存了一定的地方性史料,对保存和传播地方性文献有重要的表率作用。编者投石问路,希冀引起更多人的共同关注:“为时既迫,遗漏甚多,所望藏书之家或捐置,或代购,交管理处付价,庶几孳乳益多,以是编为嚆矢,可也。”[2]1
“楚宝三千余卷,俱作书橱,藏于忠义祠,同乡诸君子愿借阅者,知会管理书籍处开橱交付。”[2]1其藏书处管理相当严格,图书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其管理之人每年筹津贴银四十两,自光绪十五年起由湖南结局直年先期约请京官十人于湖广馆祀文昌日探阄为定,以免推诿。既定之后,交付锁钥,同至忠义祠,按照书目一一点对,下年交付接管之人。如有遗失,按照所开价目加倍赔缴,由接管之人购补”[2]16,不仅有资金来源的保障要求,且制定了图书交接和责任制度,防止遗失,体现了其藏书观念的新颖和开放。
三、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四卷
李希圣(1863~1905),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光绪二十八年(1902)充京师大学堂提调。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其才气横溢,博学工文,有名公卿间。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于世。
湖南巴陵方功惠碧琳琅馆藏书名满海内,其搜讨至勤,好书有奇癖,闻人家善本,必多方钩致之,不可得则辗转传抄,期于必备,所入尽耗于书,为卷几盈五十万,宋刻元钞,罕见秘本卷帙浩繁。李希圣与方功惠孙方湘宾为旧交,时湘宾尽辇其书至京师出售,而李希圣恰幽忧独居,于是方湘宾请其厘定书目,梳理典籍,因而李得见皇皇五十万卷巨制,“遇旧椠精钞,随意记录,间加考证,以备遗忘”,“迨庚子夏五,红巾难作,湘宾仓卒南归,书亦稍稍为人售去。余所记,盖不及百种,于方氏藏书,不过九牛之一毛而已”[3]1。
《雁影斋题跋》共有90篇,每书皆记其行数、字数,印记款识,力图还原古书面目,篇中所记于方氏所藏虽只存十一于千百,然而李氏有意挑选古刻秘钞记录在案,傅增湘曾考证到:“顾余详览全编,录入宋刻凡二十四种,元刻凡三十三种。第其中如《仪礼图》、《古今源流至论》、《韩》、《柳》二集皆元刻也,而误以为宋本。赵汸《春秋》三种,《宋史》、《稽古录》、《百川学海》、《李文公集》、《欧阳文忠集》、《存复斋集》皆明刻也,而误以为元本。”李希圣坐拥书城,潜心考究,“于卷帙之异同,版刻之行格,收藏之印识,咸条分缕析,详著于编。使后人一展卷之顷而宛若自见其书,如问影于镜中,而图纹于掌上”[3]1,考证精审,记录綦详,是一部颇具考索价值的版本目录学术著作。
四、徐崇立《瓻翁题跋》七卷
徐崇立(1872—1951),字健石,一字剑石,号兼民,一号瓻园,晚号瓻叟。长沙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次年考取内阁中书。工诗文,善书法。笔耕不辍,著有《瓻园印册》、《瓻翁题跋》、《瓻翁文集》、《瓻叟印册》、《瓻园印编》、《岭海雪泥》、《盍簪馆文稿》、《瓻园文钞》、《瓻园丛稿》、《鉴古斋文存》等大量书稿、书法作品、藏书题跋传世。
徐崇立极喜收藏古书碑帖书画,“前清光绪乙巳,予以儤值内阁,僦居宣武门外之香炉营,距琉璃厂甚近,间曹无事,时从碑估搜求墨本,此为予搜集金石之始。”[1]1徐崇立的金石收集从繁闹无比的京都琉璃厂伊始,经数十年的苦心征集,共得古籍碑帖十万余卷(件),并进行校勘、批注、题跋,成为长沙清末民国年间的著名书画碑帖收藏家。其藏书处有瓻园、盍簪馆。1951年其遗嘱将徐氏藏书和碑帖字画以及自著抄稿本等,悉数捐赠给湖南图书馆。
《瓻翁题跋》七卷,题跋篇目有数百篇之巨,共计436篇,作者重检旧籍,梳理篇目,为免汰去,“此册外如陶斋金石之属并分别部居,略加诠次,盖片楮小幅最易散佚,襞积丛残汇为一编,流揽藏弆皆便,犹四部之外复有丛书也。”[1]1其间尺牍长联,手札长卷,诗书扇面,碑刻金石,塔铭造象等等,藏品类型丰富,珍奇荟萃。也记录了诸多其族父徐树钧的藏品,如徐树钧所藏的太康梁氏砖,“秦权散布人间者以陈簠斋藏弆为多,次则陶斋,次则族父叔鸿按察”[1]12。
该题跋旁征博引,评骘得失,细溯源流,考证翔实,淹贯经史,令人折服。且作者常常对一藏品反复展玩,赏鉴不已。如钟绍京书转轮王经真迹跋,作者在甲戌、己卯、丙寅七夕后、丙寅七月既望、小除前夕、己巳秋等不同的时间段把玩赏析,题下诸多精采评断,且见解深刻,评语生动形象:“此纸隐隐犹见花纹,萝藤连蔓,岁久剥蚀。一经影印,墨色与花纹蒙混,遂致斑驳,文字有不可辨识者。是《经》用笔舒和而秀劲,盖由毫丰而颖健故,刚柔适宜,使转活泼,作楷书而有神,行之妙谛犹可窥见。”[1]6 五、叶启勋《拾经楼紬书录》三卷
叶启勋(1900~1972),字定侯,号更生。湖南长沙人。叶德辉三弟叶德炯次子。以藏书知名,亦通晓目录学。家有藏书楼名“拾经楼”、藏书达10多万卷。编有《拾经楼书目》、《拾经楼紬书录》等,其中《拾经楼紬书录》分为上、中、下三卷,共辑有藏书题跋110篇,前有傅增湘序 :“余披玩竟日夕,手籍其要于瞥记中,其最著者如:宋刊则有《韵补》(宋刻本)、《古史》(宋衢州小字本)、《宣和书谱》(宋本),秘钞则有汲古阁影宋之《重续千字文》、雁里草堂之《广川书跋》,名校则有毛斧季之《春渚纪闻》、何义门之《才调集》,而陈焘甫之《自堂存稿》十三卷本,足补秘阁阙遗,尤可宝贵。”[4]1除此之外,还有北宋小字本《说文解字》十五卷、稿本《说文释例》、元小字本《广韵》五卷、明正德本《朝邑县志》二卷、影元钞本《类编长安志》十卷、宋本《临州先生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等等,皆为宋元旧椠,名钞精刻。
叶启勋爱书嗜书,名钞佳椠把玩不歇,其在《拾经楼紬书录》中多次写到:“余幼承家学,性喜蓄书,十数年间,聚书十万卷有奇,凡先世父观古堂中所无者,辄以重值得之”,“唯余而立之年,半以书相依如命,流离颠沛,伴侣皆书,嗜之笃、缘之悭,两相及也。”[4]1而这种酷爱典籍的习气直接承之于其伯父叶德辉,家学渊源颇深。其藏书大部分得自道州何绍基家族藏书,《紬书录》中“得自道州何氏”字样比比皆是,据叶启勋自叙:“余向得何氏书数千卷,大都名人批校旧钞,或经蝯叟书根书面,或一再批点圈读。”[4]2且多为旧椠名钞,罕传秘籍。叶启勋藏书不仅注重宋刊元刻、全本佳椠的收藏,其对一些残佚本、孤本尤为珍视。其在《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明嘉靖三十九年张元谕刻本)》的题跋中记载到:“是其时早已散落在外,今又散失第四卷及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共七卷,盖已失其半矣……喜其国宝累累,刻本稀见,且书上绫签犹是当日供奉原书手迹,固不欲以其残缺弃之。”又其《鹤溪文稿四册(手稿本)》题跋:“今此本初藏袁氏完好无缺,余两次得其半,始得其全。非余之好事日日留心,此稿几成残帙。”这种集腋成裘的收藏方式对于文献的留存、流传有很大的意义。
六、叶启发《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
叶启发(1902—1952),字东明,湖南长沙人,叶德辉之从子,有藏书之所华鄂堂,著有《华鄂堂读书小识》等。
叶启发和叶启勋兄弟兴趣相投,志于版本目录之学,共承家学衣钵,藏书互通,两兄弟“自髫龄即好搜访旧籍,日游厂肆不倦。见有重本、异本,不论其为钞、为刻,必购归藏之。暇则取以互勘,订其同异。”其藏善本琳琅,“明代著名如锡山秦柄雁里草堂、江左文征明玉兰草堂、安阳秦酉岩穴砚斋、虞山毛晋汲古阁诸家钞本均有一二插架焉” [5]17,也有大部分得自道州何氏,“学使(何绍基)以金石法书名家,储藏甚富。宋元旧刻、批校稿本归余兄弟插架者甚多,无不精美绝伦” [5]6,“以宋椠《宣和书谱》、《韵补》、《梦溪笔谈》、毛钞《重续千字文》为最,其余元明旧椠、批校稿本不下五千卷也” [5]8。
然而藏书未有聚而不散者,叶启发兄弟充栋连厨的藏书也难逃散佚的厄运,“戊寅(案:1938年)九月,湘垣兵火,寓舍悉成灰烬。藏书同罹浩劫,毁损十之四五,此书仅存其半。迁居西乡,清检箧笥时,腊月冰冻,北风怒号,似亦为残籍作不平之鸣,而助余之伤感者也。”[5]20而其兄弟一本夙愿,同罹浩劫,却仍不改读书藏书之志气。
《华鄂堂读书小识》共辑有题跋92篇,其中不乏宋元明刻本、稿抄本、名家批校本,对书籍板刻年月、文字异同及各本得失,详加考订,体现了叶启发严谨的考据态度和重实物的学术风格。《海东金石记四卷附一卷(翁方纲树崑手稿本)》一篇题跋中撰者写道:“盖虽艺术小道,必与学问相通,非仅以为玩好之物也。金石碑刻真伪杂糅,地不爱宝,出土日多。非目见原物,仅凭记载,则未有不为稗贩所误者矣。”又《古史六十卷(宋衢州小字本)》题跋中,详述古籍版式特征,旁征博引,指出前人因补版卷口上有“嘉靖九年”、“嘉靖己未”、“万历十年补”等字样就认定是明人所刻的谬误,得出“是知版本之学非目见原书,仅凭记载,未有不为耳食之言所误者矣”的结论,足见其重实物的考证思想。
从题跋中可看出诸古书的刊刻经过、递嬗源流、内容得失、流传情况,这不仅是古代学者和藏书家的治学成就,也是重要的文献信息。以上六种为湖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题跋著作,反映出湖湘学术之盛,著书、刻书、购书、写书活动之发达,对于研究晚清湖南文化、研究和保存古代湖湘典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崇立.瓻翁题跋[O].湖南图书馆藏稿本.
[2] 刘人熙.楚宝目录[O].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
[3] 李希圣.雁影斋题跋[O].1935年湘乡李氏铅印本.
[4] 叶启勋.拾经楼紬书录[O].1937年长沙叶氏拾经楼铅印本.
[5] 叶启发.华鄂堂读书小识[O].湖南图书馆藏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