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以来,股市持续低迷,基金不断缩水,楼市更是扑朔,迷离。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再次回到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上来。不过,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优选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
2010年,受央行加息预期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期限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多数银行停售1年期以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转而主攻6个月及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即时买卖、周末理财、7天理财、15天或30天超短期理财产品则成为最大卖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共发售产品3989款,同比增长86.23%,短期产品、利率类以及混合类产品是产品数量暴增的主要增长点。银行新发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期限短期理财产品占到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额度的70%以上,而2009年该数据是50%。
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央行加息,当加息来临,投资长期理财产品将增加机会成本,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水平,不可能随着利率上升而上调。所以在通胀预期下,对于不愿冒太大风险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中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就目前1年期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看,其平均收益率一般能达到4%左右。同时,中短期产品时间不长,也利于投资者调整投资配置比例。三类产品收益不一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风险级别划分为3大类,即信贷资产类、票据类、结构型产品类,风险依次递增,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
信贷类产品多固定收益
信贷资产类产品的运作模式是银行通过信托公司平台,从投资者那里募集到资金,然后放贷给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企业与银行、信托约定的权益融资利率,基本则为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目前,同类产品的期限从几十天至1年半不等,年化收益率最低在5%左右,最高甚至达到9%。该类产品的风险主要根据信贷资产包质量而定,即来源于企业无法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投资风险。在选择此类理财产品前,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资金最终将流向哪些企业,该企业的信用状况如何,上马的项目是否有前景等。由于监管层取消了商业银行为收益支付提供担保,因此理论上投资同类产品有亏损本金的可能。以某银行一款同类产品为例,虽然预期收益较高,但其投资对象为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的信贷资产,由于信贷资产的质量难以估计,风险也难以估量。若资金流向是以行业垄断性企业为主,甚至是政府机构,则对方违约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逆转的“主力军”。以某银行2009年12月发行的一款半年期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来看,最近公布的2009年第13、31、33、52、74、82、100期产品兑付公告显示,所有信贷类到期产品都完成了预期收益,大部分一年期的产品的收益都在5%以上,明显高出正常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收益最高的是一款信托贷款型2008年第181期理财产品,作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信托类理财产品本月结算时收益高达7.47%,是同期银行利率的两倍以上。
信贷类理财产品之所以受投资者追捧原因在于其风险相对较小。据统计,信贷类产品和同期限定期存款相比,其平均到期收益率高1.0%~2.0%。收益高于银行定期存款,且风险相对较低,截至目前尚未出现“零负”收益的情况。
票据类产品期限短
票据类理财产品一般有两类:一类主要投资于已承兑或保贴的商业汇票等票据资产,一类是直接投资市场上票据类中信用等级最高的央行票据。后一类投资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几乎不存在风险,除非央行出现信用破产。前一类产品理论上最坏的局面是,所投资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托收过程中,承兑银行(即开票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破产,不能按期付款,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将损失全部或部分本金。
现在票据资产类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并没有明显的吸引力,但由于产品期限最短仅七八天,最长也只有6个月左右,流动性是其优势,也是从商者短期流动资金最好的存储方式。
某银行2010年发行的一款保本固定收益型澳元HJB1003GX7D-21自动滚续理财产品,付息周期为7天,预期2.20%,到期实际收益也是2.20%。
结构性产品风险大
所谓结构型理财产品,也称为挂钩型理财产品,是指将募集到的资金大部分投资于货币、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再将部分资金所产生的固定收益投资于其他衍生产品。结构性产品是固定收益投资与衍生品交易的组合,通过预设收益实现条件,使投资收益能跳出单一投资品走势的影n向,而由一篮子挂钩标的物的相对表现决定。据统计,2010年以来,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标的物主要以利率、股票、商品和混合類为主。
从投资期限上来看,目前结构性产品普遍在1年半以上,最长甚至可以达到三四年,且一般不能提前赎回,流动性较差。此类产品预期收益最低也在12%左右,但实际收益的好坏还要看产品的设计是否合理。从前期爆出部分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零收益门,以及2010年部分挂钩商品的结构性产品年化利率超过20%来看,这类产品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以观察日表现的平均值来计算产品收益,有利于分散风险。
2008年很多理财产品最终的净值都将低于预期收益,甚至低于同期限人民币存款利率。如某银行2008年发行的一期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净值20天跌了0.0652元。据悉,2010年推出的结构型产品年化收益在6%~8%。不过,这类理财产品由于挂钩标的的不同,风险各异,例如挂钩美元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其风险就相对较低;而有些理财产品挂钩股票或者股指,在目前经济仍处恢复期、资本市场仍然低迷的情况下,风险依然不小。
结构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还与产品的期权结构、投资期限、进场时机以及投资币种的汇率等因素相关,投资者要问清楚产品收益模式,获得高收益的概率等。
货比三家让你不差钱
各家银行擅长不同的投资领域,这些特长也会在其发行的理财产品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品。如工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最大的交易商和做市商,推出的灵通快线理财产品的特点在于“买人即时成交,即刻享受收益,赎回瞬时入账,资金即时可用”,具有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其固定的年化收益率1.45%,是活期储蓄存款利率0.36%收益的4倍,适合有股市闲置资金、生意周转金或其他短时间内闲置资金的投资者。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是有投资风险的,预期投资收益并不代表实际收益。再就是流动性风险,如银行理财产品在存续期内是无法提前支取的,也不能做质押贷款。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就是把资金的使用权、支配权全部交给了银行,所以在购买时,一定估算好家庭资金使用空间,不能因利率的诱惑忘记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掌握量力而为的基本原则。
总之,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需要综合考虑资金用途、风险承受能力、年龄等因素,正确估算好自己家庭资金使用空间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对理财产品收益要有合理的预期。
优选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
2010年,受央行加息预期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期限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多数银行停售1年期以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转而主攻6个月及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即时买卖、周末理财、7天理财、15天或30天超短期理财产品则成为最大卖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共发售产品3989款,同比增长86.23%,短期产品、利率类以及混合类产品是产品数量暴增的主要增长点。银行新发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期限短期理财产品占到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额度的70%以上,而2009年该数据是50%。
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央行加息,当加息来临,投资长期理财产品将增加机会成本,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水平,不可能随着利率上升而上调。所以在通胀预期下,对于不愿冒太大风险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中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就目前1年期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看,其平均收益率一般能达到4%左右。同时,中短期产品时间不长,也利于投资者调整投资配置比例。三类产品收益不一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风险级别划分为3大类,即信贷资产类、票据类、结构型产品类,风险依次递增,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
信贷类产品多固定收益
信贷资产类产品的运作模式是银行通过信托公司平台,从投资者那里募集到资金,然后放贷给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企业与银行、信托约定的权益融资利率,基本则为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目前,同类产品的期限从几十天至1年半不等,年化收益率最低在5%左右,最高甚至达到9%。该类产品的风险主要根据信贷资产包质量而定,即来源于企业无法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投资风险。在选择此类理财产品前,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资金最终将流向哪些企业,该企业的信用状况如何,上马的项目是否有前景等。由于监管层取消了商业银行为收益支付提供担保,因此理论上投资同类产品有亏损本金的可能。以某银行一款同类产品为例,虽然预期收益较高,但其投资对象为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的信贷资产,由于信贷资产的质量难以估计,风险也难以估量。若资金流向是以行业垄断性企业为主,甚至是政府机构,则对方违约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逆转的“主力军”。以某银行2009年12月发行的一款半年期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来看,最近公布的2009年第13、31、33、52、74、82、100期产品兑付公告显示,所有信贷类到期产品都完成了预期收益,大部分一年期的产品的收益都在5%以上,明显高出正常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收益最高的是一款信托贷款型2008年第181期理财产品,作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信托类理财产品本月结算时收益高达7.47%,是同期银行利率的两倍以上。
信贷类理财产品之所以受投资者追捧原因在于其风险相对较小。据统计,信贷类产品和同期限定期存款相比,其平均到期收益率高1.0%~2.0%。收益高于银行定期存款,且风险相对较低,截至目前尚未出现“零负”收益的情况。
票据类产品期限短
票据类理财产品一般有两类:一类主要投资于已承兑或保贴的商业汇票等票据资产,一类是直接投资市场上票据类中信用等级最高的央行票据。后一类投资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几乎不存在风险,除非央行出现信用破产。前一类产品理论上最坏的局面是,所投资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托收过程中,承兑银行(即开票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导致破产,不能按期付款,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将损失全部或部分本金。
现在票据资产类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并没有明显的吸引力,但由于产品期限最短仅七八天,最长也只有6个月左右,流动性是其优势,也是从商者短期流动资金最好的存储方式。
某银行2010年发行的一款保本固定收益型澳元HJB1003GX7D-21自动滚续理财产品,付息周期为7天,预期2.20%,到期实际收益也是2.20%。
结构性产品风险大
所谓结构型理财产品,也称为挂钩型理财产品,是指将募集到的资金大部分投资于货币、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再将部分资金所产生的固定收益投资于其他衍生产品。结构性产品是固定收益投资与衍生品交易的组合,通过预设收益实现条件,使投资收益能跳出单一投资品走势的影n向,而由一篮子挂钩标的物的相对表现决定。据统计,2010年以来,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标的物主要以利率、股票、商品和混合類为主。
从投资期限上来看,目前结构性产品普遍在1年半以上,最长甚至可以达到三四年,且一般不能提前赎回,流动性较差。此类产品预期收益最低也在12%左右,但实际收益的好坏还要看产品的设计是否合理。从前期爆出部分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零收益门,以及2010年部分挂钩商品的结构性产品年化利率超过20%来看,这类产品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以观察日表现的平均值来计算产品收益,有利于分散风险。
2008年很多理财产品最终的净值都将低于预期收益,甚至低于同期限人民币存款利率。如某银行2008年发行的一期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净值20天跌了0.0652元。据悉,2010年推出的结构型产品年化收益在6%~8%。不过,这类理财产品由于挂钩标的的不同,风险各异,例如挂钩美元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其风险就相对较低;而有些理财产品挂钩股票或者股指,在目前经济仍处恢复期、资本市场仍然低迷的情况下,风险依然不小。
结构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还与产品的期权结构、投资期限、进场时机以及投资币种的汇率等因素相关,投资者要问清楚产品收益模式,获得高收益的概率等。
货比三家让你不差钱
各家银行擅长不同的投资领域,这些特长也会在其发行的理财产品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品。如工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最大的交易商和做市商,推出的灵通快线理财产品的特点在于“买人即时成交,即刻享受收益,赎回瞬时入账,资金即时可用”,具有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其固定的年化收益率1.45%,是活期储蓄存款利率0.36%收益的4倍,适合有股市闲置资金、生意周转金或其他短时间内闲置资金的投资者。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银行理财产品是有投资风险的,预期投资收益并不代表实际收益。再就是流动性风险,如银行理财产品在存续期内是无法提前支取的,也不能做质押贷款。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就是把资金的使用权、支配权全部交给了银行,所以在购买时,一定估算好家庭资金使用空间,不能因利率的诱惑忘记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掌握量力而为的基本原则。
总之,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需要综合考虑资金用途、风险承受能力、年龄等因素,正确估算好自己家庭资金使用空间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对理财产品收益要有合理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