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直面冲突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而言,20世纪3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十年。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再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军侵占中国东北,蚕食华北,直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漫长的抗日战争,日本人曾试图占领整个亚洲——这些导致了中国主要城市连续遭遇侵略、数百万中国民众受害。西方世界则隔岸观火,试图在中国人民极力反抗装备精良的日军战争中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之后的1938年,许多外国记者、外交官和知识分子聚集在汉口(瓦尔特·博萨德和罗伯特·卡帕也在其中),见证这个在日军长期轰炸下即将沦陷的城市。
  罗伯特·卡帕是当时声名远扬的战地记者,来中国一行是为荷兰制片人尤里斯·伊文思的影片《四万万人民》担当摄像师;卡帕把中国人民对日军的抵抗看作欧洲反法西斯斗争的平行运动,他期望能在前线捕捉到振奋人心的报道。
  瓦尔特·博萨德是《柏林日報》《图片邮报》和《生活》等重要杂志的瑞士记者,曾经在中国生活和旅行八年,并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无偏见的专家扬名在外。他的声音被西方世界所倾听,他的摄影为世界所关注。
  瓦尔特·博萨德和罗伯特·卡帕曾是好友,也是《生活》杂志的竞争对手。他们不约而同地报道类似的事迹、洞察相同的战争画面。然而他们的表达的方式却有所不同:博萨德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人脉,其中不乏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他多次亲身远行考察了解中国,曾长期居住在北京,浸染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同的是,罗伯特·卡帕是怀着理想主义愿景来到中国的,他在中国仅仅停留了几个月。作为一位流动摄影工作者,他的拍摄任务充满困难,因为他是影片团队中的一员,而这个团队被国民党持续地监控。他总是感到自己的才华被束缚,即便如此却还是记录了大量令人震撼的故事。
  当我们试图用影像还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悲痛历史时,总会引用罗伯特·卡帕的摄影作品,但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却很少被人关注。它们应该被置于国际新闻和摄影报道兴起的大环境下进行解读,而这一点在瓦尔特·博萨德的报道中尤为明显。纵观两位摄影师的拍摄轨迹,以1931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一届国民大会为开端,我们便能够感知当时那复杂的历史背景。在那个时代,恐怕很难再找到像他们一样如此全面展现1931-1938年中国风貌的摄影师。
  本次展览由瑞士摄影基金会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首次同时展出这两位杰出摄影师的作品,包括大量迄今为止鲜为人知的原版照片、影像和文献。
  (作者系瑞士摄影基金会馆长)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坚持重心下移,在资源、项目、设施、培训、活动等方面不断加大农村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充分发挥公共数字文化扶贫优势,取得较好的成效。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移动互联网时代基层群众文化需求转变,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以融合创新发展为驱动,多措并举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促进基层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助力文化扶贫开启新篇章。  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 融
期刊
如今,绍兴兰亭的三块碑“兰亭碑”“父子碑”“祖孙碑”,被称作“兰亭三绝”。这三座碑,各具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兰亭碑(康熙御笔“兰亭”二字)、鹅池碑(鹅字为王羲之写,池字为其子王献之所写,俗称“父子碑”)与康熙乾隆御碑(康熙御笔临《兰亭序》在正面,乾隆御笔题诗在背面,俗称“祖孙碑”),均为游人必得观瞻的名胜。  殊不知,早在70多年前,1943年6月,上海世界书局曾出版过一本名为《兰亭三绝》的书,乃
期刊
我家不大的客厅,聚光耀眼处悬挂着一幅团扇,是湘潭著名书家刘振涛老先生的墨宝“心宽如海”,四个字雄健、秀雅、酣畅,给寒舍增添不少墨香和雅致。茶余饭后,伏案闲暇,我常伫立欣赏,静心品味。练习书法能陶冶性情,观赏书法精品亦能怡情悦性。  说起这幅团扇,还有一段故事可陈。  大约是2017年6月底,刘老先生的弟子黄宗孝老师的书法作品入选全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举办的首届书画摄影展,作品展设在北京中国科技馆。因
期刊
摘要:本文对苏州新改造的况公祠从艺术的角度,围绕内容布局、空间界定、文史兼容、书画运用等进行了全面的解析,诠释了况公祠改造中的情思与匠心。字里行间表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园林艺术 况公祠 文史 书法 绘画 空間审美  园林,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依据地形地貌以及人文特征等因素,人为地模拟并改造自然山水,使之成为适合人居,并达到愉悦身心、修身养性的目的。园林与一般意
期刊
由瑞士摄影基金会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瓦尔特·博萨德与罗伯特·卡帕在中国”摄影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0月28日下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主持,瑞士摄影基金会馆长、展览策展人彼得·普夫伦德,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首席代表鲁昱熙先后致辞。学术研讨会还邀请来自历史、文学、摄影、艺术学、传播学等不同领域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发言,对展览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在经济与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的挑战。复兴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精神资源,是中国现代文明进程的必然选择。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充分有效的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儿童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教学 文化 传统文化 素
期刊
李劲堃先生的《唐风宋月》,让我心中油然产生似梦似幻的感觉。其所营造的画面意境,呈现一种穿越时空、富有诗意、浓郁情感之美,与坤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意契合。特别是表现自己的情怀层面的内涵非常丰富,彰显了对中国画的笔墨和意境的坚持不懈的追求。  20世纪至今的中国画坛,强调笔墨当随时代,强调别开新境,强调个人风格风貌的凸显。李劲堃先生几近固执地致力于笔墨的锤炼,重视对传统文脉的继承和延续,他
期刊
心里有美的人,常常知交遍四海,因为向美之心,人人趋同。  刘大海,初次接触他,他静静地坐在那,并不抢话,也很少插话。你如果主动找他谈话,他是很平和亲切的。修养到一定程度的人,常常是很平常的人。古话说,是真佛只言家常。跟他们谈话,本身会是一种享受。不抢拍,不掐话,没有噪音,像幽谷流泉,汩汩的不急不缓地流着,有着舒适自然的节奏。你一句,我再回应一句,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制琴家做一把好琴,常常要找上百年的
期刊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早年就读于贵州经世学堂,光绪二十三年(1897)乡试中举,三十年(1904)会试三甲第九名,赐同进士出身。旋公派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习法政,兼修教育学。三十四年(1907)归国,供职邮传部。入民国后选为国会临时参议院议员,后弃官从学,寓居北京莲花寺,潜心于学问与艺术。曾执教于清华学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朝阳大学、北京美术专科学校等校
期刊
瓦尔特·博萨德和罗伯特·卡帕都试图成为战争中的第三只眼睛,但二人成功的路径不同。瓦尔特·博萨德利用的是身份,作为中立国的记者,他可以在残酷的战时状态下自由穿梭于几个对立的阵营之中;罗伯特·卡帕利用的则是身体,他出发于其中一个阵营,在依靠勇气和机智接近冲突的前沿。身份是一个社会概念,它更多的是政治的产物,因此瓦尔特·博萨德看到的是战争的幕后风云,包括政治家的斡旋、国家和社会的动员等。身体和勇气是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