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莎士比亚别生气》是2016年开心麻花为纪念莎翁诞辰400周年推出的贺岁舞台剧,全国巡演之后市场反响热烈。“开心麻花+莎士比亚?”、“一次追寻,两种风格”…从海报宣传词里不难看出,这是开心麻花对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另类”致敬。在近年来话剧改编电影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下,开心麻花屡获超高票房并成为“中国喜剧第一股”,这或许可以说明:我们的时代需要喜剧,人们需要笑声。
关键词:喜剧;开心麻花;《莎士比亚别生气》;寓庄于谐
《莎士比亚别生气》讲述了话剧老导演在连排时接到神秘电话,被告知孙女遭遇绑架。“绑匪”不为财色,只要求按照他的指示改动话剧。老导演由于心疼孙女,面对“绑匪”的艺术践踏也只能委曲求全。剧团成员极力反对。老导演突然间成为众矢之的。真相大白,原来是老导演的孙女为了爷爷的身体,设计了“以搞砸演出逼迫爷爷就医”的愚蠢戏码。剧末,老导演真诚地向观众道歉并表示从此退出深爱的戏剧舞台。
一、戏中戏的互文:角色生长
全剧围绕“话剧排练--绑架电话—临时改戏—演出事故—因爱救赎”的线索展开,成功地借用了嵌套形式—“戏中戏”赋予现场观众“双重”身份—真实的观看者和台上表演者指向的具备新身份的观看者。正戏与戏中戏形成了两个叙事空间,两个文本互相影响和渗透。观众会随着演员时不时向台下“尊贵的嘉宾们”致敬的台词,提醒自己身处剧中。尤其是当台上演员集体总动员去抓导演,导演却出现在楼厢观众席中喊话,以及剧末扮演朱丽叶的女演员身着便服从楼下堂厢走上舞台等,这种“上蹿下跳”的做法为本剧增添了代入感和沉浸感。全剧最为精彩的部分当属“临时改戏-演出事故”的段落。演员们在戏中戏的已知身份和未知行动之间产生了巧妙的碰撞,所有的角色面对突如其来的“老游侠”产生了“即兴”的反应,在充满冒犯、揶揄、讽刺的“尬演”中,笑點十分密集,喜剧的效果发挥到极致。为了阻拦“老游侠”胡乱入戏演员们强行圆场,在错位的表演中,角色们不受控制般地自己生长了。
二、喜剧的创新:解构经典
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历来只有悲剧才能千古流芳,而喜剧显得哗众取宠,难登大雅之堂。世人的偏见也让从事喜剧创作的人背负着“千金难买一笑”的重压。“悲剧给人力量,喜剧给人希望”,这句出自《莎士比亚别生气》的台词却让我们看到了开心麻花的野心:通过解构经典来实现喜剧的创新。莎翁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于男女主角的不幸结局及其世界范围的高知名度被长久地被误认为是四大悲剧之一。开心麻花的导演们顺水推舟,将本剧的戏中戏也设定为悲剧,却以爱之名救赎了死去的主角们:“老游侠”最后一次从天而降不是来捣乱,而是从东方带回了起死回生的仙丹。他给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其他莎翁原著中有着世仇的封建家族成员都喂了仙丹,所有人得救了。一场由孙女的任性闹剧引发的演出事故最后在老导演致敬莎翁原著的口述独白中达成了和解,自私的“小爱”与集体的“大爱”也实现了彼此的成全。演员们宽恕了老导演,而老导演却只希望:莎士比亚别生气。
“爱与死”是艺术创作的两大母题,本剧选择莎翁剧作中广为传诵的爱情故事作为解构蓝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重读经典的诚意是好的,我们也看到了创作者的用心:华丽复古的舞台布景、美轮美奂的灯光与服装,以及为了引起悬念而铺陈的后台练习这场戏—展现的导演与音效师的“音画对位”。在这场戏中,八零后儿时的游戏《街头霸王》中武功发招的拳法和声音“O you get”、希区柯克悬疑惊悚片的音效、美国科幻大片星球大战的音效等都成功地唤起了广大年轻观众们的集体记忆。但除此以外,本剧与莎翁原著的联接与体现却略显不足。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千百年来人类亘古不变的爱恨情感、悲欢离合都蕴藏其中,且历久弥新。文学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戏剧也一样,需要在不断的解构中得以塑造与重建,产生新的价值意义。然而,消解与颠覆是容易的,重建深刻,震撼人心却是艰难的。
三、意义的剥离:全民狂欢
狂欢化是冲破禁锢、寻求创新的有效途径。在突破传统的过程中,喜剧的意义不能被剥离,否则就只剩下形式的探索。如果脱去风格的外衣,内容便所剩无几。以下是本剧值得思考和完善的地方:1.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符号化设置。《罗密欧与朱丽叶》原著中除了对爱情的描写,还有对封建家族的暴力仇杀与野蛮伦理的批判。而本剧将其浓缩为三幕:酒会初识—花园幽会—二人葬礼,为了增添效果突显改戏引发的冲突,四次呈现第一场戏“酒会初识”(首次连排、电话中的想象、导演说戏、正式演出),这样做的后果是大大削弱了人物性格的展示空间。2.人物情感动力与形象塑造不足。爷爷(导演)为了孙女放弃自尊与自我,演员们为了得奖、评职称等世俗的理由而抢戏、争权、罢演,音效师的艺术梦想可以转身变成金钱奴隶……剧中仿佛没有人是可爱的。3.讽刺与揶揄的尺度。导演坚持艺术追求,对“的”字“de/di”的台词发音据理力争,但对演员的批评却使用了“蛆虫”、“屎”之类的字眼,未免有辱骂之嫌。在“电话中的想象”这场戏中,表现改戏的低俗与恶劣,除了搔首弄姿的劲歌热舞,导演说戏时爆出“娘炮”、“骚货”、“去你大爷的”、“干死他”、“老淫娃”等粗口,音效师还提到的成人视频“东京热”。这也是本剧遭到诟病的主要问题所在。我国影视戏剧尚未分级,诚然戏剧是小众的艺术,但任何作品的形式还是应当有边界和底线,不用这些噱头来吸引眼球,而是通过对丑陋与恶俗的暴露、价值的偏差与错位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怜悯与警醒才是喜剧的高级境界。
《莎士比亚别生气》通过戏中戏的演员克服阻碍、在混乱中坚持演出的剧设,完成了对表演秩序的尊重与戏剧仪式的敬畏。同时,台上演员不时使用“那观众们怎么办”来提醒“台下尊贵的嘉宾们”:你很重要。你正在受到尊重。而这也是开心麻花的话剧品牌最成功的地方。开心麻花在全民狂欢的路上已经成为了坚实而有力的领军者。对于习惯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大众来说,笑是一件很宝贵的东西。然而,笑不等于喜剧,真正的喜剧是笑中带泪、“寓庄于谐”。喜剧的作用不仅是让人发笑,更应该让人在笑过之后留下回味、引发思考。
关键词:喜剧;开心麻花;《莎士比亚别生气》;寓庄于谐
《莎士比亚别生气》讲述了话剧老导演在连排时接到神秘电话,被告知孙女遭遇绑架。“绑匪”不为财色,只要求按照他的指示改动话剧。老导演由于心疼孙女,面对“绑匪”的艺术践踏也只能委曲求全。剧团成员极力反对。老导演突然间成为众矢之的。真相大白,原来是老导演的孙女为了爷爷的身体,设计了“以搞砸演出逼迫爷爷就医”的愚蠢戏码。剧末,老导演真诚地向观众道歉并表示从此退出深爱的戏剧舞台。
一、戏中戏的互文:角色生长
全剧围绕“话剧排练--绑架电话—临时改戏—演出事故—因爱救赎”的线索展开,成功地借用了嵌套形式—“戏中戏”赋予现场观众“双重”身份—真实的观看者和台上表演者指向的具备新身份的观看者。正戏与戏中戏形成了两个叙事空间,两个文本互相影响和渗透。观众会随着演员时不时向台下“尊贵的嘉宾们”致敬的台词,提醒自己身处剧中。尤其是当台上演员集体总动员去抓导演,导演却出现在楼厢观众席中喊话,以及剧末扮演朱丽叶的女演员身着便服从楼下堂厢走上舞台等,这种“上蹿下跳”的做法为本剧增添了代入感和沉浸感。全剧最为精彩的部分当属“临时改戏-演出事故”的段落。演员们在戏中戏的已知身份和未知行动之间产生了巧妙的碰撞,所有的角色面对突如其来的“老游侠”产生了“即兴”的反应,在充满冒犯、揶揄、讽刺的“尬演”中,笑點十分密集,喜剧的效果发挥到极致。为了阻拦“老游侠”胡乱入戏演员们强行圆场,在错位的表演中,角色们不受控制般地自己生长了。
二、喜剧的创新:解构经典
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历来只有悲剧才能千古流芳,而喜剧显得哗众取宠,难登大雅之堂。世人的偏见也让从事喜剧创作的人背负着“千金难买一笑”的重压。“悲剧给人力量,喜剧给人希望”,这句出自《莎士比亚别生气》的台词却让我们看到了开心麻花的野心:通过解构经典来实现喜剧的创新。莎翁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于男女主角的不幸结局及其世界范围的高知名度被长久地被误认为是四大悲剧之一。开心麻花的导演们顺水推舟,将本剧的戏中戏也设定为悲剧,却以爱之名救赎了死去的主角们:“老游侠”最后一次从天而降不是来捣乱,而是从东方带回了起死回生的仙丹。他给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其他莎翁原著中有着世仇的封建家族成员都喂了仙丹,所有人得救了。一场由孙女的任性闹剧引发的演出事故最后在老导演致敬莎翁原著的口述独白中达成了和解,自私的“小爱”与集体的“大爱”也实现了彼此的成全。演员们宽恕了老导演,而老导演却只希望:莎士比亚别生气。
“爱与死”是艺术创作的两大母题,本剧选择莎翁剧作中广为传诵的爱情故事作为解构蓝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重读经典的诚意是好的,我们也看到了创作者的用心:华丽复古的舞台布景、美轮美奂的灯光与服装,以及为了引起悬念而铺陈的后台练习这场戏—展现的导演与音效师的“音画对位”。在这场戏中,八零后儿时的游戏《街头霸王》中武功发招的拳法和声音“O you get”、希区柯克悬疑惊悚片的音效、美国科幻大片星球大战的音效等都成功地唤起了广大年轻观众们的集体记忆。但除此以外,本剧与莎翁原著的联接与体现却略显不足。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千百年来人类亘古不变的爱恨情感、悲欢离合都蕴藏其中,且历久弥新。文学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戏剧也一样,需要在不断的解构中得以塑造与重建,产生新的价值意义。然而,消解与颠覆是容易的,重建深刻,震撼人心却是艰难的。
三、意义的剥离:全民狂欢
狂欢化是冲破禁锢、寻求创新的有效途径。在突破传统的过程中,喜剧的意义不能被剥离,否则就只剩下形式的探索。如果脱去风格的外衣,内容便所剩无几。以下是本剧值得思考和完善的地方:1.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符号化设置。《罗密欧与朱丽叶》原著中除了对爱情的描写,还有对封建家族的暴力仇杀与野蛮伦理的批判。而本剧将其浓缩为三幕:酒会初识—花园幽会—二人葬礼,为了增添效果突显改戏引发的冲突,四次呈现第一场戏“酒会初识”(首次连排、电话中的想象、导演说戏、正式演出),这样做的后果是大大削弱了人物性格的展示空间。2.人物情感动力与形象塑造不足。爷爷(导演)为了孙女放弃自尊与自我,演员们为了得奖、评职称等世俗的理由而抢戏、争权、罢演,音效师的艺术梦想可以转身变成金钱奴隶……剧中仿佛没有人是可爱的。3.讽刺与揶揄的尺度。导演坚持艺术追求,对“的”字“de/di”的台词发音据理力争,但对演员的批评却使用了“蛆虫”、“屎”之类的字眼,未免有辱骂之嫌。在“电话中的想象”这场戏中,表现改戏的低俗与恶劣,除了搔首弄姿的劲歌热舞,导演说戏时爆出“娘炮”、“骚货”、“去你大爷的”、“干死他”、“老淫娃”等粗口,音效师还提到的成人视频“东京热”。这也是本剧遭到诟病的主要问题所在。我国影视戏剧尚未分级,诚然戏剧是小众的艺术,但任何作品的形式还是应当有边界和底线,不用这些噱头来吸引眼球,而是通过对丑陋与恶俗的暴露、价值的偏差与错位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怜悯与警醒才是喜剧的高级境界。
《莎士比亚别生气》通过戏中戏的演员克服阻碍、在混乱中坚持演出的剧设,完成了对表演秩序的尊重与戏剧仪式的敬畏。同时,台上演员不时使用“那观众们怎么办”来提醒“台下尊贵的嘉宾们”:你很重要。你正在受到尊重。而这也是开心麻花的话剧品牌最成功的地方。开心麻花在全民狂欢的路上已经成为了坚实而有力的领军者。对于习惯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大众来说,笑是一件很宝贵的东西。然而,笑不等于喜剧,真正的喜剧是笑中带泪、“寓庄于谐”。喜剧的作用不仅是让人发笑,更应该让人在笑过之后留下回味、引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