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在人们的脑海中慢慢淡化,尤其是中职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越来越贫乏,离古诗词越来越远。本文将探讨如何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深厚的文化意蕴,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几千年来,中国古典诗词在历史长河中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说:语文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语文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诗词教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方面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
一、当代中职语文诗词的教学现状
1.中职学生对诗词有厌学情绪。
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不扎实,中国古诗词语言凝练,内蕴丰厚,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诸多不同之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使中职生望而生畏,学生学习时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很多学生都喜欢卡通、武侠、言情等通俗的口袋书,读起来爱不释手,但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如《离骚》根本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2.中职语文诗词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比其他形式的教育更加注重实际生产和生活,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诗词教育并没有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多数教师只着重讲解和分析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诗词内容、理解诗词的表面意思。其实,古诗词鉴赏不仅要考虑文体特点,还要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3.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合力还没有形成
在社会大环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少且范围窄,学校依然是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进行文化教育时主要依托于课本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场所也主要局限于校园,没有形成社会参与和多元化支撑的合力,导致学生在自由信息时代,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观念淡漠,甚至认为没有必要。
二、中职语文诗词教学策略
1.融入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体会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涵,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调动起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通过诵读感受古诗词精炼的文字、深远的内涵、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走进诗词作者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比如《琵琶行》,白居易用优美的语言对音乐进行了精妙绝伦的描写,堪称千古绝唱;《将进酒》《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优秀的古诗词展示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其背后的深意更是让人回味悠长。因此,在中职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传达出的民族精神,拉近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距离。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古诗词字字珠玑,如果仅从语言的品读上学习古诗词,那么学生对诗词中蕴含的画面美依旧是笼统和模糊的。教师可以用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诗”“画”结合,具体而形象地体现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三首,教学中笔者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要求学生先背诵一些熟悉的军旅诗、边塞诗。在相关古诗词的诵读、背诵的良好氛围中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更便于学生理解岑参在诗中所描绘的塞外艰苦环境和将士为国戍边无怨无悔的精神。此外,教師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古诗词接龙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对古诗词进行积累;古诗词情景演绎,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中国传统服饰知识大讲堂,从古论今,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将古诗词、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融合,为课堂带来崭新的生命力。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从发展的源头看,诗、乐、舞是三位一体的,优秀的古诗词富有音乐美与节奏美,适合朗诵与吟咏。教师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诗词中的景、物、人、事等体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采用声情并茂的范读、配乐播放、形象描述等方法来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反复诵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词的意蕴、情趣与诗气,把静态的情境转化为动态,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并适时地提醒,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融入诗词意境中去,主动领悟诗词意蕴。如教学李煜的《相见欢》时,可配上凄惋的古典送别曲或相思曲范读,使学生一开始就沉浸于忧伤哀惋的氛围中,感受诗人的幽居苦情,离愁别恨。古代诗人很重视遣词造句的工妙。有的诗句往往着一奇字而境界全出,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思绪万千,因此千古传颂,经久不衰。在教学古典诗词时,教师就应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品读赏析。
4.充实生活化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要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以教材为基础不断寻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从现实生活中攫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将其有效的结合到教学内容中去,导入的内容与方式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发挥导入的引趣、启思,帮助学生探究文本的深层次生活涵义,拓展语文教材的生活价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的激情,增强中职生在知识层面上的纵向与横向联系,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内涵并激发其学习兴趣。诗词的情感性较强,抑或深沉,抑或喜悦,抑或激昂,抑或悲愤,此时通过情感导入激发学生潜在情感,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求知欲望、思维空间,进而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教学水平。
总之,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可采取的策略有很多,要针对学情和教学内容具体选择。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载体,提高中职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积极探索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在品味诗词的深远意境中汲取古典诗词的精华,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从良.高中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的尝试[J].现代语文,2013(08).
[2]易娜.中职语文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法论[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3]宁海彦.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5(10).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几千年来,中国古典诗词在历史长河中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说:语文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语文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诗词教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方面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
一、当代中职语文诗词的教学现状
1.中职学生对诗词有厌学情绪。
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不扎实,中国古诗词语言凝练,内蕴丰厚,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诸多不同之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使中职生望而生畏,学生学习时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很多学生都喜欢卡通、武侠、言情等通俗的口袋书,读起来爱不释手,但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如《离骚》根本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2.中职语文诗词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比其他形式的教育更加注重实际生产和生活,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诗词教育并没有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多数教师只着重讲解和分析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诗词内容、理解诗词的表面意思。其实,古诗词鉴赏不仅要考虑文体特点,还要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3.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合力还没有形成
在社会大环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少且范围窄,学校依然是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进行文化教育时主要依托于课本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场所也主要局限于校园,没有形成社会参与和多元化支撑的合力,导致学生在自由信息时代,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观念淡漠,甚至认为没有必要。
二、中职语文诗词教学策略
1.融入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体会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涵,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调动起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通过诵读感受古诗词精炼的文字、深远的内涵、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走进诗词作者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比如《琵琶行》,白居易用优美的语言对音乐进行了精妙绝伦的描写,堪称千古绝唱;《将进酒》《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优秀的古诗词展示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其背后的深意更是让人回味悠长。因此,在中职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传达出的民族精神,拉近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距离。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古诗词字字珠玑,如果仅从语言的品读上学习古诗词,那么学生对诗词中蕴含的画面美依旧是笼统和模糊的。教师可以用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诗”“画”结合,具体而形象地体现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三首,教学中笔者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要求学生先背诵一些熟悉的军旅诗、边塞诗。在相关古诗词的诵读、背诵的良好氛围中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更便于学生理解岑参在诗中所描绘的塞外艰苦环境和将士为国戍边无怨无悔的精神。此外,教師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古诗词接龙竞赛,激励学生积极对古诗词进行积累;古诗词情景演绎,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中国传统服饰知识大讲堂,从古论今,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将古诗词、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融合,为课堂带来崭新的生命力。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从发展的源头看,诗、乐、舞是三位一体的,优秀的古诗词富有音乐美与节奏美,适合朗诵与吟咏。教师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诗词中的景、物、人、事等体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采用声情并茂的范读、配乐播放、形象描述等方法来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反复诵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词的意蕴、情趣与诗气,把静态的情境转化为动态,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并适时地提醒,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融入诗词意境中去,主动领悟诗词意蕴。如教学李煜的《相见欢》时,可配上凄惋的古典送别曲或相思曲范读,使学生一开始就沉浸于忧伤哀惋的氛围中,感受诗人的幽居苦情,离愁别恨。古代诗人很重视遣词造句的工妙。有的诗句往往着一奇字而境界全出,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思绪万千,因此千古传颂,经久不衰。在教学古典诗词时,教师就应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品读赏析。
4.充实生活化教学内容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要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以教材为基础不断寻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从现实生活中攫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将其有效的结合到教学内容中去,导入的内容与方式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发挥导入的引趣、启思,帮助学生探究文本的深层次生活涵义,拓展语文教材的生活价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的激情,增强中职生在知识层面上的纵向与横向联系,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内涵并激发其学习兴趣。诗词的情感性较强,抑或深沉,抑或喜悦,抑或激昂,抑或悲愤,此时通过情感导入激发学生潜在情感,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求知欲望、思维空间,进而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教学水平。
总之,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可采取的策略有很多,要针对学情和教学内容具体选择。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载体,提高中职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积极探索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在品味诗词的深远意境中汲取古典诗词的精华,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从良.高中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的尝试[J].现代语文,2013(08).
[2]易娜.中职语文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法论[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3]宁海彦.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