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趣味化的幼儿泥塑活动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m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泥塑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形象逼真、容易操作的活动之一,在幼儿泥塑过程中不仅能训练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还能使幼儿积累一些初步的立体雕塑技能。结合泥塑和《纲要》中的教育理念,阐述了通过挖掘素材、创设环境、多元教学等几方面来充实幼儿泥塑活动的研究,让幼儿泥塑活动变得更生活化、趣味化。
  关键词:泥塑活动 内容来源 创设环境 多元教学
  泥塑是我国古朴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仍被许多人所珍爱。幼儿园泥塑活动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幼儿制作泥塑作品的过程是其操作、想像、创造、自我满足的过程。在实践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引导和帮助幼儿提高对形象或物体的象、造型、制作等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幼儿园泥塑活动的有效、高质开展呢?现结合自己的反思和经验,尝试着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一、多样的泥塑内容来源
  泥塑内容的制定是为了让泥塑教学活动更适合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对泥塑有兴趣。选择合适的内容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好的内容不但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所以泥塑活动的内容是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生活里的和幼儿的文学作品。
  1. 源于幼儿的兴趣
  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丽莲·凯茨曾说过:“兴趣其实是儿童在不预期奖赏的情况下,愿意从事某种活动或追求某个目标的倾向。”从这位专家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如果对某个活动内容感兴趣,成人即使不要求他去学、去做,他们也会敢于冒险,主动的去学、去做。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依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有关的教育活动内容是一种较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于是,我们深入幼儿的生活,了解他们,从幼儿的现实需求和兴趣出发来选择创新性泥塑活动的内容。如小班的泥工活动《棒棒糖》、《彩虹饼干》、《蜗牛》,中班泥工活动《树林》、《美丽的花》、《鱼》,大班泥工活动《京剧脸谱》、《房子》等。这些活动内容都是幼儿知道的、感兴趣的、熟悉的,是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能够达到的。
  2.源于幼儿的生活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在泥塑活动中,我们应该让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中的美,让幼儿充分想象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如《我找到了春天》的活动中,首先在区域活动重创设操作区,让幼儿自己亲手操作迎春花、柳树等,幼儿对此积极性较大。在这当中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制作树特别的感兴趣,而且树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于是就生成了一节泥工课《春天的树》,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对树的印象,做出了不同姿态的树。有的像柳树,弯弯的枝条上长出了一些嫩芽;有的像香樟树,过了一个冬天,枝叶还是很茂盛;还有的像松树,针叶细长。虽然有的说不出像什么树,但从幼儿的制作过程中看出了幼儿对树的结构还是比较明确的,都由树干和树枝组成。因此,泥塑活动应从最贴近幼儿生活实践中选材,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引导他们运用泥塑再现生活中的经验,激发创造的欲望。
  3.源于幼儿喜爱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是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美,而泥塑作品是直观地向幼儿展示了美。在幼儿泥塑创作中,渗透文学作品的审美,幼儿理解了作品中角色的形象与特征,就会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与认知经验,提高对泥塑作品的表现力。如泥塑活动《快乐的池塘》,有一个小朋友念起来骆宾王的《咏鹅》,接着有许多孩子跟着附和着,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教育机会,像他们介绍了更多文学作品中描写动物的诗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他们根据诗句中的描写,进行水中动物的创作,每个动物都做的活灵活现。然而像这样艺术性的语言。可以是谜语、儿歌、童话等形式。其作用在于对对象形、色和运动变化的特点的描述,给幼儿展示了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图画。既然前人为我们作出了艺术与语言结合的实例,我们也尝试通过两者的互通性,引导幼儿进行互动,共同发展和提高。
  二、多元的泥塑教学方法
  泥塑的主要特征是直观、立体、形象。因此,最主要的在于幼儿如何抓住自己所要塑造的物体形象,这就需要许多知识来奠基。如基本的技能技巧,幼儿对平时经验的储存量,幼儿观察的条理性,幼儿对审美的理解等等。而且泥工活动中需要幼儿安静耐心的操作,时间一长容易产生枯燥情绪,如果处理不当,会使一些幼儿感到腻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孩子具体情况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1.儿歌编配法
  在泥工活动中,无论操作什么东西,幼儿常自觉不自觉地发出一些声音,或自言自语,或与旁人讲话,这些声音大都与操作内容有关,如果我们加以制止,那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就会随之消失。于是我就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给予诱导利用,以儿歌的形式把塑造形体的步骤、要领说出来,如捏鱼时,我用这样的儿歌来引导:搓个大圆做身体,片片鱼鳞剪剪剪,前面再来剪一刀,鱼儿张开小嘴巴。搓个小圆压压扁,再拿剪刀剪一剪,身体放在尾巴上,我的鱼儿做好啦。这样自然而然地将鱼的制作过程传授了幼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鱼的做法。在这种念念儿歌的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和巩固了幼儿泥工的技能。
  2.经验迁移法
  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泥塑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组合,添加,变异,形成新经验和新造型。如水滴型的系列活动,在幼儿已掌握搓水滴型的技能后,就可以将水滴型进行简单的变异;也可以将两个水滴型进行组合,变身为不同动态的立体的动物形象;还可以添加多种辅助材料。这样幼儿巩固和内化了已有经验,通过迁移和组合又形成了新的经验。
  3.情境性动作演示法
  幼儿的思维容易受情景的暗示。活动前我们给幼儿创设适宜的情景,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的需要,吸引幼儿在自然,自由,轻松而不任何压力的情景中萌发玩泥的需要,获得情感的,经验的,技能的满足。   三、个性化的环境创设
  蒙台梭力曾大力提倡环境带给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有许多教育家都说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可见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1.材料提供的多样化。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如果只是单一的泥塑材料往往使幼儿感觉单调乏味,也无法使其对泥塑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我班幼儿一开始使用的是普通的橡皮泥,因为最后的泥工作品难以保存下来,就又引进了软陶泥和紫砂泥。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再通过添加一些辅助材料来表现简单的情节。在区域活动中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在活动区为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小铁盒子,上面都标有幼儿的姓名,里面装有大小不一,品种繁多的豆类和坚果类,如:绿豆,红豆,黑豆,瓜子等小颗粒材料;还有一些干树枝,火柴棒,牙签,彩色毛根等长条型的材料。由于豆类时间长了容易变质发霉,所以必须半学期就更换一次。每次活动开始前,这个多宝盒就会被发到自己的位置上,幼儿根据自己创作作品的需要进行添加材料。如泥工活动《小刺猬》,刺猬背上刺的表现就各式各样,有的是用牙签,还在牙签上装上了果子;有的用剪刀在刺猬的背上剪出刺猬的尖刺;还有的就用瓜子进行装饰。虽然都是小刺猬,但他们的表现形式就丰富多样。而且小动物的眼睛用豆类就显得更有灵气,比单纯用泥工做更有神。由于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这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创作兴趣,最后存现的作品也更具有个性化。
  2.环境创设个性化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给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教育环境尤为重要。因此除了提供泥工和丰富的辅助材料以外,对幼儿泥工区域活动的布局设计上也要构思新颖,我划分了两个区域:(1)操作区:是幼儿泥工技能的学习发展区,是幼儿泥工活动区域的核心部分。小班可以提供各种有趣的模具,如蛋糕的模具,供幼儿制作各种形状蛋糕。中班可以提供简单明了的制作步骤图,供幼儿操作时给予参考。大班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泥塑作品,供幼儿临摹。(2)陈列区:对于自己创作出来的成果,幼儿很乐意展示,因为这些活动成果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我们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将幼儿较成功的作品集中陈列展示。我用新的方式利用身边的东西进行了情景性的布置,如泥塑活动《螃蟹》,先将幼儿的作品以不同的形式集中摆放在展示区,再添加一些沙子和海螺,组合成一个场景或故事,课后可以让幼儿进行讲述,最后用相机将布置的场景拍摄下来,以照片的形式进行张贴。
  在泥塑教学中,不能违背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抹煞其特有的创作情趣。一团团泥土在孩子们手中变换着、创作着、游戏着,是最能锻炼孩子动脑筋的一种创作方式,孩子们通过学习、尝试、评价等过程,将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思维产生兴趣和冲动。用泥塑这种媒介,记录对生活经验的感受,获得情感的发泄,自由创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钥匙,这便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泥塑创作活动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幼儿陶艺教育的研究》,常州市红梅东村幼儿园,朱薇、叶丽敏.
  [2]《关于小班幼儿陶艺活动的探索》,中国儿童教育网.
  [3]《小学陶艺个性化教学初探》,黄江梅塘小学,陈丽娜.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有效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前人已有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
期刊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我就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探究”让学生学
期刊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期刊
摘要:区域义务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在逻辑层面的共通之处映射出经济的理论逻辑;将经济逻辑作为切入点,去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济政策的引领;建立省级统筹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保障机制;经费向薄弱地区的优惠和倾斜;以及大幅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津贴;增加薄弱地区教师培训经费等都是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区域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经济理论 经济政策引领 保障机制 经费倾
期刊
小学生写作是一直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用大量心血指导作文和批改作文,但是效果甚微,孩子们还是怕上作文课,更怕写作文。写作教学水平低下已成了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问题。下面我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以供广大同仁批评和指正。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
期刊
摘要:新课改转变了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原有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法,如何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强调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学应围绕学生需要开展。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实践 学生主体 因材施教 习惯养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当前,计算机网络集知识与娱乐于一体,为人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空间。而且,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主体: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一台能够上网的计算机并掌握上网的必要技能,就可以实现“人——机——人”交流,在网络空间里作为个体的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自主意识得到高度发挥。因此网络逐渐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期刊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主体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数学教学过分追求知识的形式化和程式化,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把活生生、丰富多彩的数学窄化为纯理性、缺乏情调的枯燥符号,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激情就丧失了。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
期刊
摘要:阅读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村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几个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如何提高农村孩子阅读能力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学生 阅读能力 提高 建议  Abstract:Read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期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到达科学的顶峰”,对待学习须“以苦为乐”,在学习的过程中“勤能补拙”。这是长期以来每所学校、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发出的同一个声音。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强调“勤”和“苦”才能达到目标,似乎学习就没有“快乐”可言,更不用说“享受”了。其实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实践锻炼。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