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渐定型的时期,因此初中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中学美术 美感教育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20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没有审美情趣的人眼里,我们的生活一成不变、无聊透顶,这种消极面对社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初中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切都未定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应试教育观点的误区,让很多学生、老师认为美术课不如文化课重要,画画不能和做数学题相提并论,美术课要让步于文化课,这些现象使得美术课程在初中校园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笔者以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展开如下讨论。
一、让美术教学走进生活
在课堂教学方式花样百出的今天,美术课堂也不应该停留在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画的层面了,正是这种认识误区,让很多教师包括学生对美术课从心底里不重视,觉得只是画画,照着画书上的和老师在黑板上的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是水墨画、水彩画还是油画,只是绘画工具的不同,和画画本身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并不值得花多少时间,下多大的工夫。其实美术课业可以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巧构思,利用美术课程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关注,将美术课程的绘画或设计任务和日常生活相联系,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做作业,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件事情,想要参与其中。
学校里每年都要举行秋季运动会,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被选为运动员,如何让作为观众的学生也为自己的班集体出一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不少班主任费劲心思。在课下备课的时间,我发现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任务是学习漫画、艺术节策划、吉祥物设计一系列课题,便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做了课程调整。在学习漫画这一节课之前,向学生传达要设计自己班里运动会吉祥物的消息,并且要选择有创意新意的作品,在运动会当天作为自己班里的代表展示给全校的学生,学生们听后有的欢喜有的忧,都想参与到班级吉祥物的设计,有的学生擅长画画,有的学生对画画一窍不通。
于是我再宣布吉祥物的形象要求是漫画的样子,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欣赏漫画作品,并学习漫画的绘画方式,作图风格,大家不必担心。听到这里全班学生都很有学习的劲头,这节课听得比以往还要仔细,纷纷主动拿起笔练习,互相评价作品。而在欣赏了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的吉祥物后,学生们对吉祥物设计的细节方面也有了基本了解,运动会吉祥物设计工作也进行的热火朝天,最终成果师生双方都很满意。
二、将“画外故事”引入课堂
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跳舞,就必然有人不喜欢画画。每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同,模仿能力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临摹老师的画作结果并没有得到好的效果,就会灰心、丧气,觉得自己没有绘画的天赋,对美术课兴趣乏乏,不再关注,这都是非常不好的现象。美术课程并不是为培养什么大画家、艺术家而开设的,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如果美术老师让学生以为,上美术课只是为了学习绘画,那实在不能说是一名称职的美术教师。
初中美术课本上有不少中外名家的名作赏析和一些与绘画技巧相关的,例如素描三点透视、国画绘画中的笔法等理论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在讲台上讲理论,从各个角度夸赞名作,由于历史时代、东西文化因素的隔阂,学生不仅无法领略到作品的美,还会感觉课堂沉闷,没有听下去的兴趣,使教师的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令人惋惜。将画外故事引入课堂,把艺术背后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交代清楚,会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课本上冷冰冰的图片产生感性的认识,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初中美术课本上有不少达·芬奇的作品,对于达·芬奇画鸡蛋苦练画技的故事学生可能熟悉,但对于达·芬奇画作的背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初中学生可能没有太多的了解。因此在给学生介绍《最后的晚餐》这一传世名作的时候,我特意向学生讲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耶稣的门徒犹大背叛了他,画上画的是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晚餐的时候,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其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12个门徒在听后表情或震惊、或愤怒、或紧张。学生听后对画中人物各异的表情有了了解,于是我趁机向学生讲述这幅画中作者构图的深意,采用的平行透视法、特殊的人物位置安排等等,学生在听了介绍后对理论知识也没有那么反感了,从而拉近了与世界名画的距离。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讲课的内容进行别出心裁的准备之外,对自身讲课的水平也应该有很严格的要求,时刻以学生的接受度为标准,生动形象的语言无疑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而死气沉沉、无人参与课堂教学的课堂无疑会使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
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我一般会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在课下苦练普通话与自己的基本功,不让自己在学生面前出丑,需要板书的时候,尽量把字写得漂亮大方,板书清楚明了,学生看了也会觉得赏心悦目,有时候会觉得老师的字写得这么好看,自己也要努力改正不好的书写习惯。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琐碎的小事做好了,学生看在眼里就会以教师为榜样,老师在学生中受欢迎,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更大,因此我的美术课堂上学生都有发言的积极性,喜欢表述自己不同的见解和大家讨论。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学习虽然不像语数外那样重要,但也应该引起师生双方的关注,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更应该主动做出改变,改变自己以往被动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如此,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才能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像提高数学成绩一样有法可循,需要美术课上不断的熏陶、训练。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初中美术课程更应该得到我们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中学美术 美感教育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20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没有审美情趣的人眼里,我们的生活一成不变、无聊透顶,这种消极面对社会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初中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切都未定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应试教育观点的误区,让很多学生、老师认为美术课不如文化课重要,画画不能和做数学题相提并论,美术课要让步于文化课,这些现象使得美术课程在初中校园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笔者以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展开如下讨论。
一、让美术教学走进生活
在课堂教学方式花样百出的今天,美术课堂也不应该停留在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画的层面了,正是这种认识误区,让很多教师包括学生对美术课从心底里不重视,觉得只是画画,照着画书上的和老师在黑板上的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是水墨画、水彩画还是油画,只是绘画工具的不同,和画画本身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并不值得花多少时间,下多大的工夫。其实美术课业可以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巧构思,利用美术课程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关注,将美术课程的绘画或设计任务和日常生活相联系,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做作业,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件事情,想要参与其中。
学校里每年都要举行秋季运动会,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被选为运动员,如何让作为观众的学生也为自己的班集体出一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不少班主任费劲心思。在课下备课的时间,我发现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任务是学习漫画、艺术节策划、吉祥物设计一系列课题,便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做了课程调整。在学习漫画这一节课之前,向学生传达要设计自己班里运动会吉祥物的消息,并且要选择有创意新意的作品,在运动会当天作为自己班里的代表展示给全校的学生,学生们听后有的欢喜有的忧,都想参与到班级吉祥物的设计,有的学生擅长画画,有的学生对画画一窍不通。
于是我再宣布吉祥物的形象要求是漫画的样子,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欣赏漫画作品,并学习漫画的绘画方式,作图风格,大家不必担心。听到这里全班学生都很有学习的劲头,这节课听得比以往还要仔细,纷纷主动拿起笔练习,互相评价作品。而在欣赏了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的吉祥物后,学生们对吉祥物设计的细节方面也有了基本了解,运动会吉祥物设计工作也进行的热火朝天,最终成果师生双方都很满意。
二、将“画外故事”引入课堂
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跳舞,就必然有人不喜欢画画。每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同,模仿能力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临摹老师的画作结果并没有得到好的效果,就会灰心、丧气,觉得自己没有绘画的天赋,对美术课兴趣乏乏,不再关注,这都是非常不好的现象。美术课程并不是为培养什么大画家、艺术家而开设的,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如果美术老师让学生以为,上美术课只是为了学习绘画,那实在不能说是一名称职的美术教师。
初中美术课本上有不少中外名家的名作赏析和一些与绘画技巧相关的,例如素描三点透视、国画绘画中的笔法等理论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在讲台上讲理论,从各个角度夸赞名作,由于历史时代、东西文化因素的隔阂,学生不仅无法领略到作品的美,还会感觉课堂沉闷,没有听下去的兴趣,使教师的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令人惋惜。将画外故事引入课堂,把艺术背后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交代清楚,会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课本上冷冰冰的图片产生感性的认识,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初中美术课本上有不少达·芬奇的作品,对于达·芬奇画鸡蛋苦练画技的故事学生可能熟悉,但对于达·芬奇画作的背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初中学生可能没有太多的了解。因此在给学生介绍《最后的晚餐》这一传世名作的时候,我特意向学生讲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耶稣的门徒犹大背叛了他,画上画的是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晚餐的时候,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其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12个门徒在听后表情或震惊、或愤怒、或紧张。学生听后对画中人物各异的表情有了了解,于是我趁机向学生讲述这幅画中作者构图的深意,采用的平行透视法、特殊的人物位置安排等等,学生在听了介绍后对理论知识也没有那么反感了,从而拉近了与世界名画的距离。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对讲课的内容进行别出心裁的准备之外,对自身讲课的水平也应该有很严格的要求,时刻以学生的接受度为标准,生动形象的语言无疑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而死气沉沉、无人参与课堂教学的课堂无疑会使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
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我一般会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在课下苦练普通话与自己的基本功,不让自己在学生面前出丑,需要板书的时候,尽量把字写得漂亮大方,板书清楚明了,学生看了也会觉得赏心悦目,有时候会觉得老师的字写得这么好看,自己也要努力改正不好的书写习惯。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琐碎的小事做好了,学生看在眼里就会以教师为榜样,老师在学生中受欢迎,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更大,因此我的美术课堂上学生都有发言的积极性,喜欢表述自己不同的见解和大家讨论。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学习虽然不像语数外那样重要,但也应该引起师生双方的关注,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更应该主动做出改变,改变自己以往被动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如此,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才能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像提高数学成绩一样有法可循,需要美术课上不断的熏陶、训练。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初中美术课程更应该得到我们大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