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骨移植的历史已逾百年.早在1878年Macewen即有1例异体植骨获得成功的报道.此后,骨移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发展.但传统移植骨因不带血供,其愈合需要漫长的替代过程,疗效多不尽人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1973年,McCullough首先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应用吻合肋间后血管的肋骨移植修复狗的下颌骨缺损.1975年,Tadyolr用吻合腓血管的自
【机 构】
:
430071武汉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显微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移植的历史已逾百年.早在1878年Macewen即有1例异体植骨获得成功的报道.此后,骨移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发展.但传统移植骨因不带血供,其愈合需要漫长的替代过程,疗效多不尽人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1973年,McCullough首先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应用吻合肋间后血管的肋骨移植修复狗的下颌骨缺损.1975年,Tadyolr用吻合腓血管的自体对侧腓骨移植治疗外伤性胫骨大段缺损取得成功.此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使移植骨的愈合过程转化为类似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尤其是使传统植骨难以修复的长管骨大段缺损得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后,显微外科在自体骨移植方面(简称显微骨移植)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它成为骨科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在这一领域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仅就国内显微骨移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评述。
其他文献
自1992年1月至2005年3月,我们应用第二趾节段组织桥接再植手指6例6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6例6指,男4例,女2例;年龄19~30岁;均为冲床等机器挤伤.示指1例,中指2例,环指2例,小指1例.均为近、中节节段组织缺损伴有近侧指间关节缺损,3例于断指尺侧或桡侧留有宽为0.2-0.5 cm的皮条,3例断指末节无血运.均急诊手术修复。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血管粘接吻合的方法,并观察在体通畅情况.方法 设计采用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血管内置速溶中空支架和密封剂,选择兔颈总动脉,进行血管端端直接粘接吻合,将所得的吻合口与传统缝合的进行比较,从手术操作、大体外观和力学特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重点观察了血管粘接吻合口通畅后中远期的变化(5个月),并对血管粘接吻合口进行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直接粘接组显著短于缝合组(P<O.0
目的 报道应用改良躅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时将皮瓣近端向第一、二趾间隙延伸,回流静脉选取(足母)趾腓侧与第二趾胫侧共干后静脉及其近端以扩大皮瓣切取面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创面选择加压打包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用短腿石膏托固定,并按显微外科常规处理.结果术后17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例术后24 h内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解除.13例获得2个月~1年随访,手功能
自1996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带血供髂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移位骨折32例,其中采用缝匠肌骨瓣移植22例,带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1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I/R)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采用SABC法观察IPC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蛋白表达规律.结果 SABC法观察显示Bcl-2在缺血再灌注后4 h有少量表达,24 h达峰值,7
目的 探讨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报道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 方法 收治交通事故致伤的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关节外露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11 cm×6 em,最大17 cm×6 cm;全部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其中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前动、静脉吻合2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足背动、静脉吻合1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后动、静脉吻合2例.移植皮瓣面积最小
目的 探讨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食管后通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施行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食管后通路修复臂丛神经上干或下干.将健侧C7神经前后股在进入外、后侧束之前切断,向上游离至近椎间孔处,尽量延长其长度.切断患侧锁骨,充分游离下干,必要时切断下干后股.健侧C7神经翻转后可达患侧胸锁乳突肌内侧间隙.在此间隙内7例健侧C7神经断端距患侧臂丛上干或C5、6神经距离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