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班级里父母离异的现象越来越多,而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或多或少表现出自卑心理。在接触到积极心理学之后,我发现离异家庭孩子缺少的是关爱,他们需要别人的鼓励和赞扬来建立起自信。
一 基本情况
小雨,女,8岁,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差,自律性不强。在学校里,小雨上课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还经常走神。下课除了去卫生间,其他时间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别的同学叫她一起玩,她也不参与。慢慢地,班里的孩子都不和她一起玩,她变得越来越不合群,存在感非常低,常常被大家忽略。另外,孩子的卫生习惯不太好,座位周围总是有纸屑,衣服也总是脏兮兮的。每当老师说她时,她就低头不语或者小声哭泣哭。班里一些调皮的男生总是捉弄她,因此,我经常接到小雨奶奶的“投诉”和“哭诉”电话。在与家长进行沟通后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异,小雨从记事起就没见过妈妈,爸爸在市里上班,平时很少回家,小雨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班里其他孩子相比,小雨真像一只被生在“天鹅窝”里的。
二 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家庭的不完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是长时间存在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很弱,长期的心情郁闷可能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年龄越大,心理会逐渐产生自卑感。看到同伴的父母时常赞扬和鼓励她们,而自己却没有,因此产生了嫉妒心理,与别人的交往中也带着敌意,导致性格越来越胆小孤僻。对于小雨而言,她的妈妈在生下她不久就走了,再没回来看过她。母爱的缺失导致孩子很难对人产生信任,不愿敞开自己的心扉。
2家庭因素
父母离异后,小雨的母亲从未给过孩子抚养费,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孩子父亲的身上。父亲为了赚钱,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只能给孩子金钱上的安慰而不是精神上的安慰。爷爷奶奶觉得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十分可怜,给予孩子的是过分的溺爱和迁就,进一步造成了孩子的不良發展。此外,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又不在家,偶尔回来一次也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而且学习习惯很差。
3学校因素
由于离异家庭孩子的自卑心理非常难融入集体中,常常被遗忘或孤立。再加上孩子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活动中也没有突出的表现,在老师心目中也往往被归为“后进生”一列。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总是直面指出孩子的缺点,虽然说目的是为了鞭策孩子上进,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表扬和赞美,孩子开始否定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
4社会因素
很多人都觉得父母离婚在道德和责任方面都是不对的,离异家庭一出现就是一个弱势群体。而对这些家庭的孩子也会经常讨论她们父母的问题。而她们每一次看似关心的问候,无疑是给孩子造成了多一层的伤害。社会中有很多福利机构对于无家可归的孩子给予足够的照顾,而对于离异的孩子却没有,因为不是父母双方都不在,这类孩子成为被忽视的一类人群。其实不管是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这类孩子都需要关注。
小雨的表现让我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出现了一定问题。如何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绽放出自信的笑容呢?
三 疏导策略
1 取得信任,建立友谊
单亲家庭的生活状态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亲子女能否抱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单亲子女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心理调节,重新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如果遇到挫折或困难, 要向家长、朋友或者老师寻求帮助。
作为孩子的班主任,我要让她先信任我,喜欢我。课堂上,我改变以往严厉的形象,常常对孩子报以微笑,时间久了,她也会回给我一个微笑。有时我往家长群里发作业,因为她不方便看,我就把通知写到纸上,让她交给家长。孩子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关照,下课也开始围在我身边转悠,我也借此机会与她聊天,唠家常。
后来,我发现小雨经常在日记中写一些平时不愿说的事。我想,我何不借着这个平台和她交交心呢?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日记本上的小交流。当她因为课上回答错问题而烦恼时,我会写“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就很棒,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爱说的孩子了!”当她因为周末没有人陪着出去玩而沮丧时,我这样写“老师这有一本很好看的书,第一个借给你看,充实自己的周末时光,快来我这里拿吧!”当她因为老师批评她卫生习惯不好而惭愧时,我这样写“一个人的美有外在和内在,老师觉得你是一个心灵非常美的女孩,而且非常漂亮,但是如果每天打扮一下自己,收拾干净自己,你会更漂亮!”每次批阅完她的日记,我都会把对她的期望和鼓励写在后面,有时候,篇幅甚至超过了她写的正文。慢慢地,小雨逐渐对我打开了心扉,也愿意和我分享她心中的小秘密了。
孩子每天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的时间最长。为了让小雨能够尽快的融入到集体中。我找到班里几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告诉她们小雨其实很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是怕你们不接受她,你们几个下次再玩儿的时候拉着她一起去,看到有别的男生再捉弄她,你们得罩着她。
老师和同学伸出的友谊之手, 帮助她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让她由被动的与人交往逐渐转变成主动与人交往。在此过程中,小雨学习着用诚恳、乐观的态度多接触同学,多交朋友,和同学老师取得心灵上的沟通,从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之中。
2 生活入手,爱暖人心
由于小雨妈妈的离开,让孩子对于母爱的认识十分缺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著名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中就谈到,儿童在出生至十八个月时就要通过感官去领会世界,从母亲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如果他得到了母亲的关怀和爱抚,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就会感到安全,从而对周围的人也就有了信任感。但是如果母亲的关爱不够,甚至没有,孩子就会对人、对世界产生恐惧,充满不信任,可见母爱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不能要求孩子的母亲做些什么,只能用我加倍的爱来温暖她受伤的心灵。 在母亲节来临之前,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感恩父母的班会课,课堂的最后,是让孩子给自己的妈妈亲手制作一件礼物。当我说出这项任务的时候,我看到小雨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来。我接着说:“不过今天老师有一个请求,老师家的宝宝才一岁多,作为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母亲节,我特别渴望收到一份孩子送给我的礼物,哪位同学能满足我这个愿望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纷纷举手表示可以再送给我一份自己做的礼物。我接着说:“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不过我正好听说小雨的妈妈出差在外,所以老师能厚脸皮的问你要这份礼物吗?”“好呀,老师,我愿意!”小雨高兴的说。我“要”礼物的行为,不止解决了孩子课堂上的无助,更是填补了孩子心中对于母爱的空白,也让小雨认识到了生活中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想着我,而平时扎头发、抚摸、拥抱、微笑等方式也都在向孩子传递着爱。
教师的主动信任、理解和尊重,平日里对小雨的关心、帮助和爱护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生活中真诚的情感、榜样的形象、美好的生活,更是激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领域。因为感受到了给予她倾注的爱, 逐渐消除了小雨心中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架起了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3 赞赏表扬,建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同时,我们还应不失时机的去激励、去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赞賞、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我想我应该从发现小雨身上的闪光点开始,帮她树立起自信心。
经过观察,我发现小雨除了不太爱与别人交流之外,其实她的身上有很多优点。她有礼貌而且非常懂事,虽然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但是书面表达却很生动,有时还会给文字配上一些漂亮的小插图。从她的日记内容可以看出她是个心思细腻而且很善良的小姑娘。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发现小雨朗读课文时候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课下我找到了小雨,告诉她想让她承担早读领读的任务,因为我想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她优美的声音。开始犹豫不决的小雨在我答应帮她先指导的条件下接受了我的领读任务。在语文课堂上,我也经常点她朗读,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她肯定。后来,我还鼓励小雨参加语文课代表的职务,让她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让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担任班干部让她的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4 家校合作,强化自信
小雨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家长请来,详细地分析了小雨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倒水、拿水果等,多于人接触。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平时不要总对孩子抱怨,要给孩子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四 疏导效果
通过疏导,小雨改变非常大。现在已经能够和同学打成一片,并且担任语文课代表职务,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回到家能够帮助爷爷奶奶做些家务,每天来到学校也是干干净净的。母亲节当天,小雨送给我的贺卡中亲切的称呼我为“老师妈妈”,让我感动不已。在学校举行的朗诵比赛中,小雨通过班级初赛,进入到了学校的复赛环节。上台前,我亲手给小雨扎了一个漂亮的发型,舞台上的小雨特别的勇敢自信,阳光下她的笑脸像花儿一样绽放。恍惚间,我竟有种我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丑小鸭已经渐渐地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五 总结
小雨的转变,让我认识到积极语言、赞赏的作用。其实,在面对这类问题学生时,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孩子的自信。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逐渐完成自我的蜕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以此为戒,用积极心态面对学生,做好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引路人。
一 基本情况
小雨,女,8岁,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差,自律性不强。在学校里,小雨上课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还经常走神。下课除了去卫生间,其他时间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别的同学叫她一起玩,她也不参与。慢慢地,班里的孩子都不和她一起玩,她变得越来越不合群,存在感非常低,常常被大家忽略。另外,孩子的卫生习惯不太好,座位周围总是有纸屑,衣服也总是脏兮兮的。每当老师说她时,她就低头不语或者小声哭泣哭。班里一些调皮的男生总是捉弄她,因此,我经常接到小雨奶奶的“投诉”和“哭诉”电话。在与家长进行沟通后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异,小雨从记事起就没见过妈妈,爸爸在市里上班,平时很少回家,小雨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班里其他孩子相比,小雨真像一只被生在“天鹅窝”里的。
二 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家庭的不完整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是长时间存在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很弱,长期的心情郁闷可能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年龄越大,心理会逐渐产生自卑感。看到同伴的父母时常赞扬和鼓励她们,而自己却没有,因此产生了嫉妒心理,与别人的交往中也带着敌意,导致性格越来越胆小孤僻。对于小雨而言,她的妈妈在生下她不久就走了,再没回来看过她。母爱的缺失导致孩子很难对人产生信任,不愿敞开自己的心扉。
2家庭因素
父母离异后,小雨的母亲从未给过孩子抚养费,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孩子父亲的身上。父亲为了赚钱,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只能给孩子金钱上的安慰而不是精神上的安慰。爷爷奶奶觉得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十分可怜,给予孩子的是过分的溺爱和迁就,进一步造成了孩子的不良發展。此外,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又不在家,偶尔回来一次也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而且学习习惯很差。
3学校因素
由于离异家庭孩子的自卑心理非常难融入集体中,常常被遗忘或孤立。再加上孩子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活动中也没有突出的表现,在老师心目中也往往被归为“后进生”一列。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总是直面指出孩子的缺点,虽然说目的是为了鞭策孩子上进,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表扬和赞美,孩子开始否定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
4社会因素
很多人都觉得父母离婚在道德和责任方面都是不对的,离异家庭一出现就是一个弱势群体。而对这些家庭的孩子也会经常讨论她们父母的问题。而她们每一次看似关心的问候,无疑是给孩子造成了多一层的伤害。社会中有很多福利机构对于无家可归的孩子给予足够的照顾,而对于离异的孩子却没有,因为不是父母双方都不在,这类孩子成为被忽视的一类人群。其实不管是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这类孩子都需要关注。
小雨的表现让我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出现了一定问题。如何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绽放出自信的笑容呢?
三 疏导策略
1 取得信任,建立友谊
单亲家庭的生活状态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亲子女能否抱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单亲子女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心理调节,重新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如果遇到挫折或困难, 要向家长、朋友或者老师寻求帮助。
作为孩子的班主任,我要让她先信任我,喜欢我。课堂上,我改变以往严厉的形象,常常对孩子报以微笑,时间久了,她也会回给我一个微笑。有时我往家长群里发作业,因为她不方便看,我就把通知写到纸上,让她交给家长。孩子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关照,下课也开始围在我身边转悠,我也借此机会与她聊天,唠家常。
后来,我发现小雨经常在日记中写一些平时不愿说的事。我想,我何不借着这个平台和她交交心呢?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日记本上的小交流。当她因为课上回答错问题而烦恼时,我会写“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就很棒,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爱说的孩子了!”当她因为周末没有人陪着出去玩而沮丧时,我这样写“老师这有一本很好看的书,第一个借给你看,充实自己的周末时光,快来我这里拿吧!”当她因为老师批评她卫生习惯不好而惭愧时,我这样写“一个人的美有外在和内在,老师觉得你是一个心灵非常美的女孩,而且非常漂亮,但是如果每天打扮一下自己,收拾干净自己,你会更漂亮!”每次批阅完她的日记,我都会把对她的期望和鼓励写在后面,有时候,篇幅甚至超过了她写的正文。慢慢地,小雨逐渐对我打开了心扉,也愿意和我分享她心中的小秘密了。
孩子每天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的时间最长。为了让小雨能够尽快的融入到集体中。我找到班里几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告诉她们小雨其实很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是怕你们不接受她,你们几个下次再玩儿的时候拉着她一起去,看到有别的男生再捉弄她,你们得罩着她。
老师和同学伸出的友谊之手, 帮助她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让她由被动的与人交往逐渐转变成主动与人交往。在此过程中,小雨学习着用诚恳、乐观的态度多接触同学,多交朋友,和同学老师取得心灵上的沟通,从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之中。
2 生活入手,爱暖人心
由于小雨妈妈的离开,让孩子对于母爱的认识十分缺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著名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中就谈到,儿童在出生至十八个月时就要通过感官去领会世界,从母亲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如果他得到了母亲的关怀和爱抚,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就会感到安全,从而对周围的人也就有了信任感。但是如果母亲的关爱不够,甚至没有,孩子就会对人、对世界产生恐惧,充满不信任,可见母爱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不能要求孩子的母亲做些什么,只能用我加倍的爱来温暖她受伤的心灵。 在母亲节来临之前,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感恩父母的班会课,课堂的最后,是让孩子给自己的妈妈亲手制作一件礼物。当我说出这项任务的时候,我看到小雨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下来。我接着说:“不过今天老师有一个请求,老师家的宝宝才一岁多,作为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母亲节,我特别渴望收到一份孩子送给我的礼物,哪位同学能满足我这个愿望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纷纷举手表示可以再送给我一份自己做的礼物。我接着说:“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不过我正好听说小雨的妈妈出差在外,所以老师能厚脸皮的问你要这份礼物吗?”“好呀,老师,我愿意!”小雨高兴的说。我“要”礼物的行为,不止解决了孩子课堂上的无助,更是填补了孩子心中对于母爱的空白,也让小雨认识到了生活中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想着我,而平时扎头发、抚摸、拥抱、微笑等方式也都在向孩子传递着爱。
教师的主动信任、理解和尊重,平日里对小雨的关心、帮助和爱护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生活中真诚的情感、榜样的形象、美好的生活,更是激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领域。因为感受到了给予她倾注的爱, 逐渐消除了小雨心中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架起了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3 赞赏表扬,建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同时,我们还应不失时机的去激励、去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赞賞、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我想我应该从发现小雨身上的闪光点开始,帮她树立起自信心。
经过观察,我发现小雨除了不太爱与别人交流之外,其实她的身上有很多优点。她有礼貌而且非常懂事,虽然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但是书面表达却很生动,有时还会给文字配上一些漂亮的小插图。从她的日记内容可以看出她是个心思细腻而且很善良的小姑娘。在一次语文课上,我发现小雨朗读课文时候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课下我找到了小雨,告诉她想让她承担早读领读的任务,因为我想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她优美的声音。开始犹豫不决的小雨在我答应帮她先指导的条件下接受了我的领读任务。在语文课堂上,我也经常点她朗读,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她肯定。后来,我还鼓励小雨参加语文课代表的职务,让她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让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担任班干部让她的行为更自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4 家校合作,强化自信
小雨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家长请来,详细地分析了小雨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倒水、拿水果等,多于人接触。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平时不要总对孩子抱怨,要给孩子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四 疏导效果
通过疏导,小雨改变非常大。现在已经能够和同学打成一片,并且担任语文课代表职务,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回到家能够帮助爷爷奶奶做些家务,每天来到学校也是干干净净的。母亲节当天,小雨送给我的贺卡中亲切的称呼我为“老师妈妈”,让我感动不已。在学校举行的朗诵比赛中,小雨通过班级初赛,进入到了学校的复赛环节。上台前,我亲手给小雨扎了一个漂亮的发型,舞台上的小雨特别的勇敢自信,阳光下她的笑脸像花儿一样绽放。恍惚间,我竟有种我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丑小鸭已经渐渐地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五 总结
小雨的转变,让我认识到积极语言、赞赏的作用。其实,在面对这类问题学生时,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孩子的自信。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逐渐完成自我的蜕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以此为戒,用积极心态面对学生,做好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