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浅尝”诗歌的小心得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ter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那就是诗歌鉴赏。诗歌考查在高考中也是占了一定的比重,并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针对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更是重要。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对诗歌感兴趣,进而喜欢,最后能自己分析鉴赏,甚至于说功利一点,在考试中得分,这一直是高中教师教学的目标。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归纳,在总结,在反省。在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方面,自己归纳出了一个小小的方法,现在提出希望各位老师前辈批评指正。,
  初中时,学生们已经学习过散文,初步了解了散文的基本要点,要素。散文主要是在于抒情,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其最基本的都是要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我们将散文的写作模式大致概况成这样一条线:意象—特征—情感。意思就是作者写散文时,一般都要选取一定的景物,或者事物,或者人物,然后据此描绘次事物的特征或特点,最后由此抒发自己的情感。
  比如学生学习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一篇写人散文,文中写了作者的父亲,然后选取了父亲送自己到车站的情况,具体描绘了父亲途中去买橘子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绘,来抒发他们之间深刻的父子之情。所以,针对这些散文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诗歌的时候就借鉴了散文的这种模式。找意象,找关于意象的描绘语句,通过这些描绘从中分析作者的情感。
  我们都知道在诗歌鉴赏中 ,诗歌鉴赏有三步。
  第一步,从标题看。因为标题常常是诗歌描绘的中心内容,或者写了时间地点一类的,或者有时暗含作者情感的。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第二步,从注释看。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第三步,从诗歌本身诗句看。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先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来,再分析对于意象的修饰的描绘的词语语句。然后,从诗歌的后几句分享诗人的情感指向,究竟诗人在说什么情,要表达什么。
  所以,我们从诗歌的第三步来看,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第三步弄清楚了,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基本疏通了,这首诗的一个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们分析学习诗歌都是希望学生能读懂诗歌写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诗歌写了哪些意象,怎样描绘这些意象的,通过这些意象作者要抒发什么情感。但是学生对诗歌分析那么的陌生,对诗歌鉴赏那么生疏,又怎样能学习好,了解清楚呢?所以,这时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散文就可以用上了。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其实诗歌的这一步与散文分析是相似的。
  刚才我们分析了散文的一般写作模式,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那么诗歌也是一样,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我们就像学习分析曾经熟悉的散文一样来学习鉴赏诗歌,情况也许会简单一些了。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生疏感,距离感,排斥感没有那么强烈,对高中出现的诗歌考查更容易接受。其中,我们可能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将诗歌语言翻译成现代汉语语言。
  当我们这样去做了后,学生会发现其实诗歌就是浓缩的散文,散文就是扩展的诗歌而已。散文我们都能学习都能鉴赏,那么诗歌同样的不会有多大不同了。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更浓,效果会更好一些。我们经常说文史不分家,其实文学内部各部分,高考考查的各板块也是相通的,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以上就是在教学诗歌和散文中的一点小小心得。
  其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方法和心得是微不足道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今天我的看法不值一提,只是我个人认为这对于我的教学中有一点帮助。说了这么多,贻笑大方了,其中不正确的,肤浅的看法敬请各位指正。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增强语言的文字表现能力,而作文就是文字表现的最后结果,是最直接、最形象、最具体的反映作者心声的表现形式。提高小学作文写作文平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寻找作文素材的源泉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艺术往往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小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
期刊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除了早晨出门上学坐在“葱姐”的电瓶车上感到些许凉意,秋日的阳光那自带的温馨暖意,令人振奋精神。到学校后我火速交完作业,脱掉外套,带上水壶,去排球场参加每天早晨的训练。  掂球、传球、防守、进攻,经过一年的训练,早就不在话下了。掂100个颠球在我这儿一气呵成,我转身拿起水杯,“咕嘟咕嘟”猛喝水,却发现远处一二年级小朋友做操的区域出现了一个不熟悉的身影。我这个人吧,虽然长得粗枝大叶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之间的交流空前密切,普通话这门最受国人认可的“标准语言”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在“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入有用的人才”的号召下,作为一名语言教育工作者,更应把普通话教育渗透到每天的教学工作中去。对此笔者秉承“普通话教学是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原则,多年来孜孜不倦勇于探索, 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教师
期刊
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起步晚,发展慢。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让信息技术课教学始终保持高的学习效率,成为每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师探讨的热点。而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保持亢奋思维状态的基础,所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好成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教育家施瓦布指出的“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
期刊
你如同六月的那场细雨霏霏,纷纷扬扬地扯起,又华丽而不留声息地落下,支起了天边的那道彩虹。  ——题记  指尖拂过翻飞的书页,犹豫片刻,轻轻落下。一个人的形象在我脑中回荡徘徊,她端庄美丽,身着古色古香的旗袍,亭亭玉立地站在西塘边,脸上荡漾着的是清新淡雅又不失活力的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充满着自信,还有那忽闪忽闪的长睫毛,扇动了我的心。她,是林徽因。  六月的雨总是朦朦胧胧,宛如薄纱拂面。初夏的江
期刊
孟子言“人之初,性本善”。走上教师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以此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怀着友善的心去教育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去挖掘他们内在的善,用善的力量去引导他们的学习,思想,行为。  班主任工作错综复杂,前头万绪,这里我就从“善”在教育工作中的几点魅力,初浅地谈一谈。  一、用善心浇灌出爱心  善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可以理解为对学生的“爱心”。“沒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一分
期刊
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写作可以增强小学生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在读取文字信息的同时,还能使思想得到提炼和升华,提高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问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找到一条适合现代小学生的成长之路,为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水平而努力。  一、让阅读与写作在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契合  大家已经明白,语文起源于生活,那就需要在生活中得到实践,而且小学生因为头脑思维能力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中隐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一名任课教师的职责,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我认为应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确立学科教学渗透的教学目标  在各个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比如语文学科既要培育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又要培养人文精神
期刊
作文评讲课怎么上?如果能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类型材料作文的写作理论,再将考场上写得好、分数高的与偏离题意、分数低的各拿一篇印刷出来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评分标准去评分,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探讨高分的原因和低分的理由,最后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二次作文,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提升作文水平。  一、他山之石,学习立意与构思  在指导作文写作课上,我先让同学们学习《语文周报》第一期关于“任务驱动型”写作材料的立意与结构,
期刊
大自然四季更替、叶落花开、鸟鸣虫跃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这美好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小学中年级学生该如何写好景物呢?怎样才能描写具体、语言优美,让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呢?  身临其境,做到胸有成竹  首先,要走出家门,徜徉到大自然中去。比如写秋天的景物,到公园、到田野、到郊外走一走,仔细观察远山、近水、花草树木等景物的特点。可以用眼睛去看,看眼前景物的形态、颜色、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