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的文学内涵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04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一个很吵闹的圈子下面,一直都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上面有些东西在一直爆炸,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始说话呢?我们不用多等待,就现在,就现在开始说话,就现在开始发言,跟过去一刀两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不要再等待,为了中国的自由发声,为了新中国的自由派而发声,就现在;从现在开始,从我们开始。
  【关键词】沉默;自由;摒弃;新生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是中国当代的作家和学者,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他一开始在北京大学当教师,后又去了人民大学,最后又当了自由撰稿人。他推崇科学与理性,写作带有黑色幽默风格。《沉默的大多数》是一篇杂文集,于1997年首次出版,是其经典杂文之一。这本书涉及了儒学、生活、情感各个方面的哲思。
  这本书虽然是个杂文,里面却蕴含了不少哲学。王小波经历了我们新中国成立后最黑暗的那个时期,下乡的时候也遇到了不少事情。所以他的作品多少有点反应现实,控诉现实。这不就是无声地控诉吗?那个时期,文人们惨遭迫害,许多文人纷纷弃笔,委曲求全;亦或者有人害坚持执笔,最后闹得个被逼死的下场。人心惶惶不过如此,文人不敢写,不敢说,生怕自己被无怨无语安上个罪名,不知道被发配到哪里,亦或者囚禁在哪里,与家人生别。而书中不止有关于这的描述,他还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信念感。
  信念感是我们所不可或缺的,人活在世上,如果不去追求点什么,不去为之奋斗努力的话,那就是有点缺少了点什么的。小孩子总是吵吵闹闹的,而成人的世界大都是沉默。而我们也在沉默中学会长大,学会如何沉默,学会在沉默中沉默。其实本不需要人云亦云,也本应具有别样的智慧和想法,我们就是不独立思考,不理智考虑,才会沦为平凡的大多——沉默的大多数。记得小时候我们以为沉默就是不说话,但这其实就是表面而已;小时候的我们活泼而又聒噪,总是毫无心计的向人吐露着什么,对人没有敌意,没有什么防备;那时候的我们什么都说,什么人都能说上话,所以总是有些童言童语。而长大了之后的我们,开始沉默寡言;少说话多做事成为了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不仅关闭了言语,也关闭了我们的心房。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扶不扶"、那么多的冷眼旁观,见义勇为勇士才会那么珍贵。
  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才会被称为大多数;而沉默的大多数则是因为那个时代下我们冷漠,而藏在我们骨子里的那种奴仆思想、那种怯懦。作者想以这种意味来让我们反思,来思考。也有关于我们当代教育体系的关系,从古到今,儒家思想尊崇四书五经,到宋朝的三纲五常;无不禁锢着我们的思想,所以才有了我们骨子里的封建。而我们怎么摆脱这种禁锢,究竟该怎么做呢?这正是我们新一辈如何做,如何思考的事情。王小波是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所以他在自己的杂文里面还有他的一些小说里面,都包含了这个思想。那就是反讽当时人们的落后风气,鲁迅是想喊醒人们,而王小波这是想要唤醒人們。在《沉默的大多数》里,王小波涉及了不少方面,还有什么情感、生活、以及为人处世,这些无不处处体现了王小波的思想:自由,摒弃过去,获得新生。我们一直想着要这样,可我们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学习新思想是胡乱说说的吗?
  就好像书中所说"人生这本书,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你都要去读,不仅要读,还要读好。 "我们都常把人生比作一辆车,可他却说是一本书,这就是两者的不同,车没有人会记得,我们只会记得沿途风景;而书却值得我们一直深思,一直思考,直至我们找到我们想要找的答案。就简单的几句话,就像我们讲述了人生哲理,词藻不华丽但却暗含深意。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文学家一定要是个好的哲学家,王小波就做到了。他看似简单的话语里,却总能引人深思;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书到现在还能够畅销,还是能吸引很大一大部分读者,所以说,文学不需要简单的辞藻,就是需要字字珠玑,简单易懂的话语中却能够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沉默的大多数中,我们是什么,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大多数,普普通通的沉默的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太盲目了,当代教育体制也有很大的关系,死记硬背,我们现在虽然都在说不要这样,但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学生们在这样,就像一部电影里面一样,有个学生演讲,结果有人改了他的演讲稿,可他竟然还按照改过的背了下来,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人改了,没有疑惑跟之前不一样了,就那样照本宣科;就那样死记硬背,结果闹了个笑话。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缩影吗?沉默的大多数,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个杂文集,更像是个哲思录,随记随感,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哲学观念。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止隐晦的反讽,不止能给予我们警醒,更能使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得到反思,心灵读书也能得到慰藉。这本书,我希望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无聊时的闲物,而是能给我们心灵深处带来一些东西,能给我们以慰藉。在沉默中学会沉默,在沉默中学会成长;在沉默中学会独立;在沉默中学会自强。
  小时候的我们怎么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变为沉默的呢,变为沉默的大多数呢?但是沉默中也能引起我们很多思考呀,独处并不是自闭,沉默也不是害怕、懦弱,相反,我觉得更是一种坚强,一种强者的表现。但人人都沉默的话,那么谁来发声呢?这不也是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吗?所以说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做呢?时代发展变迁越来越快了,人们的生活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却越来越懒得思考了,而不去思考了;也不阅读了,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短视频,段子的产生。可是我们还没意识到,不思考的后果,我们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我们会思考,我们知道如何思考如何劳动,而不是本能驱使我们去做某些事情。可现在时代发展变迁越来越快,我们的进化却显得那么缓慢,慢慢的不知道如何思考,不知道如何去用脑子生活,所以说,我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沉默且平庸着,那些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们会用脑子,会思考,知道如何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简介:李建辉(2000.1-),男,山东乐陵人,汉族,法律事务专业。
  信梦蝶(2000.5-),女,山东济宁人,汉族,法律事务专业。
  本文作者共同为第一作者,对文章有同等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在新时期有全新的历史使命和工作要求,面向未来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作方向成为核心。但对于目前的发展来看,仍然存在着众多的发展问题,需要站在系统性的角度思考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要素,锁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围绕战略目标建立科学化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  【关键词】生态环境; 治理; 信息化; 建设路径  1.生态环境治理的信息化背景分析  1.1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不可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农村由于土地流转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土地流转的双方往往由于事先没有合法有效的流转协议,出现了纠纷往往维权困难。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该遵循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承包土地不适用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也不得强行调整承包地。建议在农村普及法律知识,指导农民养成依法办事、重合同、守信用的良好习惯和淳朴民风。  【关键词】土地流转纠
期刊
【摘 要】自2007年1月开始启动“霞光计划”以来,国家民政部门逐渐提高了对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的方式去筹集公益资金,用来修建、改建敬老院等集中供养服务机构,为农村五保户提供集中居住点,解决集中供养问题。目前,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存在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供养标准低、服务项目少、集中供养率低等问题,需要国家民政部门逐渐增加集中供养资金投入,强化敬老院服务人员专业培训、完
期刊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计划不仅根据自己的兴趣,而且开始考虑自身的能力、职业发展空间、社会需求和家庭条件等因素。随着我国社会大分工细化程度不断提高,跨专业、跨领域、跨岗位的职业变更日益频繁。现今大学生毕业后陷入折业困境,这根源在于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必要而充分的生涯规划,造成自我认识模糊,缺乏择业辨识力和决策力。因此,最终不但造成很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更加造成了国家人才供需结构上的失衡,不利于经济
期刊
【摘 要】工程造价在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建筑项目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工程造价关乎工程的预算和经济成本,甚至对于后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产生深远影响。鉴于此种情形,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需要对工程造价给予更多的关注,如何从管理环节入手来控制工程造价,如何改进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以影响工程造价,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研究的话题。本文将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于工程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所提出的“私人语言论证”研究,分析其两个本质特征:私人性与感受,划分 “私人语言”概念中纯粹的个人领域,展开“私人语言”感受的抒发性的解释和论述,并对“私人语言”是一种“伪语言”的观点从理性假象判断上进行剖析,延伸到后现代相对主义影响下的理性逻辑变位问题,论述在后现代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私人语言”的社会化价值及其必要性。  【关键词】私人语言;私人感受;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更注重对环境的有效管理。尤其在检侧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改进措施  1.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1.1缺乏与经济的合理协调  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要带动对环境的合理保护。然而,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人们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对环境的保
期刊
【摘 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涌现出来,社会当中的冲突加劇,通过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可以获得多方的力量,共同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行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相关研究,就是在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之下,对农村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突破与创新。建设一个可沟通、可协调的发展体制与体系,解决现实当中产生的诸多矛盾,并梳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当前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出
期刊
【摘 要】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全世界约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欧美发达国家超过8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我国目前约6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全世界所有旅游人口中基本以市民为主导。如果把全部市民当作游客的话,他们的惯常环境就是城市,非惯常环境就是乡村和自然。所以目前,乡村和自然旅游依然是旅游活动的主流目的地。自然旅游发展需要我们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如果我们把不同城市定居的人分别看作是对方的游客,那各自生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贾平凹,路遥,陈忠实等陕西作家及作品,试图探索陕西文学面临批判讨战时应做出的转型。  【关键词】陕西文学;陕西作家;乡土叙事  引言  需要有恢弘、坚韧的心灵和对本国人民伟大的爱,才能眷恋这阴郁的农舍、哀歌以及灰烬。并透过这衰落之中的美看到乡土中国的流逝。温馨而宁静的田园世界逐渐被摧毁,中国乡土变成了文人失落的故乡。一方面,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乡土落后和愚昧的一面的批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