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思想;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83—01
目前,高效课堂教学正风靡语文教学界。如何才是高效?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如何避免高效课仅仅是“看上去很美”……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们。有的语文老师惊叹“越来越不会上课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课”我们每天都在上,都自信自己会上课,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怎么就不会上了呢?问题不在高效模式,而在语文教师本身。怎样在新课改背景下上出高效的语文课,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会上课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语文老师容易,做一个会上课、上好课的语文教师就有点难度了。思想从哪里来?从读人、读书和思考中来。
思想来自读人。先读自己,看自己的哪节课最优秀,亮点在哪里,哪节课失败了,失败在哪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反思”。课后反思是课堂进一步更有效的保证,也是教师迅速成长的关键。思想来自读书。会上课的语文老师是爱读书的老师,会读书的教师才会给学生带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泛泛而谈,枯燥传授。特别是经典名著,更要多读。一个人有了文学的滋养就会温润起来,老师心里温润的时候才能对学生温润。同时还得读教育书籍,更要读名师的教育专著。
思想来自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是会读人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才会真正听到学生心底的声音。在课堂上,不仅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更是听其在发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用“心与心相互倾听的课堂”。 相互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
其次,会上课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这里的“智慧”指的是具有文本解读的智慧和掌控课堂的智慧。文本解读——在上课之前的读书,在讲解中间的读书,不同的时间要求我们读出书中不同的东西,这也是要求我们多多进行尝试才可以做到的。
第一,不要上成非语文课。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由于要开展一些学生探讨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生偏离“语文”现象。比如说:在教一篇说明文的时候,会不会把它上成了一节生物课、地理课;在教一篇古文的时候,会不会有太多历史课的痕迹。语文课就要在课堂上表现出语文的东西。
第二,不能一味地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第三,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大加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既模糊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又淡化了教学目标。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第四,教师要懂得取舍。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多。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不需要所有的目标面面俱到,要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方面,切实实现目标,让学生实实在在掌握。一般而言,一篇文章一个训练重点,学生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探究式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很多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回答相当正确,让听课教师羡慕,感慨自己的学生没有那么优秀。但是仔细看一看,有不少学生是在拿着参考书或者其他的资料在回答问题,这样的学习场面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相反,在一些学生的答案不够完美产生争议之时,才是学生真实高效学习的最好表现。在学生的争论中,他们在展现自己的智慧、口才与能力;在争论中,他们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并能掌控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达到语文高效课堂的目标,这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83—01
目前,高效课堂教学正风靡语文教学界。如何才是高效?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如何避免高效课仅仅是“看上去很美”……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们。有的语文老师惊叹“越来越不会上课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课”我们每天都在上,都自信自己会上课,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怎么就不会上了呢?问题不在高效模式,而在语文教师本身。怎样在新课改背景下上出高效的语文课,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会上课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语文老师容易,做一个会上课、上好课的语文教师就有点难度了。思想从哪里来?从读人、读书和思考中来。
思想来自读人。先读自己,看自己的哪节课最优秀,亮点在哪里,哪节课失败了,失败在哪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反思”。课后反思是课堂进一步更有效的保证,也是教师迅速成长的关键。思想来自读书。会上课的语文老师是爱读书的老师,会读书的教师才会给学生带来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泛泛而谈,枯燥传授。特别是经典名著,更要多读。一个人有了文学的滋养就会温润起来,老师心里温润的时候才能对学生温润。同时还得读教育书籍,更要读名师的教育专著。
思想来自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是会读人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才会真正听到学生心底的声音。在课堂上,不仅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更是听其在发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用“心与心相互倾听的课堂”。 相互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
其次,会上课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这里的“智慧”指的是具有文本解读的智慧和掌控课堂的智慧。文本解读——在上课之前的读书,在讲解中间的读书,不同的时间要求我们读出书中不同的东西,这也是要求我们多多进行尝试才可以做到的。
第一,不要上成非语文课。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由于要开展一些学生探讨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生偏离“语文”现象。比如说:在教一篇说明文的时候,会不会把它上成了一节生物课、地理课;在教一篇古文的时候,会不会有太多历史课的痕迹。语文课就要在课堂上表现出语文的东西。
第二,不能一味地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第三,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大加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既模糊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又淡化了教学目标。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第四,教师要懂得取舍。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多。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不需要所有的目标面面俱到,要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方面,切实实现目标,让学生实实在在掌握。一般而言,一篇文章一个训练重点,学生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探究式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很多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回答相当正确,让听课教师羡慕,感慨自己的学生没有那么优秀。但是仔细看一看,有不少学生是在拿着参考书或者其他的资料在回答问题,这样的学习场面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相反,在一些学生的答案不够完美产生争议之时,才是学生真实高效学习的最好表现。在学生的争论中,他们在展现自己的智慧、口才与能力;在争论中,他们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并能掌控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达到语文高效课堂的目标,这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