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来源 :教育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解思政课程现实困境、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信仰的必由之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以科学认识课程思政的“是”与“不是”为前提,以提升教师队伍的“观念”与“素养”为关键,以改进课堂“教”与“学”为渠道,以完善学校课程思政“体制”与“机制”为保障。
其他文献
企业的持续性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要做好人才的“选、育、留、用”,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稳定高效工作的重要保证。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往往会发现自身在薪酬管理上的问题和不足,出现岗位价值评估没有与时俱进、薪酬分配存在平均主义“高水平大锅饭”、论资排辈现象、薪酬的晋升通道不畅,激励不及时作用下降等现象。通过不断优化薪酬管理体系来保障
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汽车行业开启了技术变革,为主机厂生产配套产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面临着传统技术和新式技术的选择,当轻量化车身逐渐成为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关技术人才的争夺在汽车零部件企业间,尤其是人才流失日益严重的东北区域,至关重要。凯瑞德公司是东北地区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主要产品为车身件与底盘件等,在行业快速发展变革的当下,凯瑞德公司不断革新工艺布局,以寻求新的市场机遇,获取更高的市场
制造业是经济的基础,通过中国人民的努力,我国已逐渐发展成为制造大国。生产员工作为制造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决定制造业发展水平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社会生育率降低、工作环境约束多和薪酬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导致生产员工招聘越来越难。解决企业招聘问题必须提升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而提高吸引力不仅要有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还要有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J公司是一家从事半导体行业生产的公司,由于薪酬理念缺乏,受传统人事
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成人英语教学不充分的原因,论述了其融入成人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从“大思政”育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成人英语教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创新等环节中融入思政内容的策略,提升课程思政主动融入成人英语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甘蔗栽培技术历经上千年的演变,经过大量探索、研究和创新,在各个时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栽培模式,推动了我国甘蔗产业的发展,但仍存在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中国甘蔗栽培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水分管理、养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为关键词,在多个知名数据库检索1950-2022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课题组20多年的研究成果,针对甘蔗栽培技术中养分、水分、虫害、病害和草害5项内容的发展历
<正>大渡河,是长江流域岷江水系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果洛山,干流全长1062公里,流域面积7.74万平方公里。大渡河是一条富饶的河,这里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在我国13大水电基地中位列第五。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渡河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下属的水电专业公司,肩负着"奉献清洁能源、建设
期刊
挖掘经典化学史素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如科学精神、辩证思维、家国情怀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教学过程,并阐述结合思政元素进行教学的直观教学效果,旨在对经典化学史素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供借鉴与参考。
课程思政与高校专业课程的融合,是响应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方针政策、突破育人瓶颈的需要。专业课程离不开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课程思政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学理支撑。基于嵌入式理论基础,构建双向嵌入模型,可从政治、文化、认知和结构层面,推动课程思政引领性和高校专业课程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基于需求与优势的双螺旋结构,分析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实现能力双向提升的方式,得出构建基于工具理性的课程价值引领
<正>红枣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农业优势产业,全区红枣种植面积7.85万亩,年产量5 000万kg,总产值2亿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2 000元以上。太谷先后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中国枣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区”等称号,红枣产业的发展为太谷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虽然太谷红枣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全国红枣种植面积的增加,种植布局的再优化,太谷红枣产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现实
期刊
本文以印刷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为例,针对当前培养体系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以本科生和硕士生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开展本硕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通过产教融合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国际科技合作协同育人平台搭建,促进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团队"三位一体"整体提升。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对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团队的建设均有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