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e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儿清洁中段培养结果展开分析,120株菌均来自本院的泌尿系感染患儿,利用新洁尔灭或碘伏对患儿尿道口进行清洗消毒,留取其中中段尿,将其置于无菌管中,进行细菌检验。利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利用革兰阴性测试板和格兰阳性菌测试板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共检出尿液病原菌24株,其中分离数排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针对分离开的纯菌株展开鉴定,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展开敏感试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等均比较敏感,屎肠球菌对呋喃、万古霉素等较为敏感。结论:儿童泌尿系感染仍然以大肠杆菌为主,但是场球菌始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不仅和泌尿道畸形直接相关,同时还要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加以注意。
  【关键词】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55-01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儿童常见病,由于儿童存在特殊的生理特点,经常会出现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瘢痕肾。所以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儿清洁中段培养结果展开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株菌均来自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儿,患儿年龄在剩下18小时~12岁之间,其中共有男56例,女64例,其中小于1岁患儿共有70例,男51例,女19例。
  1.2标本采集
  利用新洁尔灭或碘伏对患儿尿道口进行清洗消毒,留取其中中段尿,将其置于无菌管中,进行细菌检验。对检出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婴幼儿留置无菌尿袋,如果15~30分钟以后仍留尿不成功,应重新进行消毒并换用新的尿袋。
  1.3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利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利用革兰阴性测试板和格兰阳性菌测试板进行药敏检测。
  2结果
  2.1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
  共检出尿液病原菌24株,其中分离数排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25.0%)、屎肠球菌(20.8%)、金黄色葡萄球菌(12.5%),见表1。
  2.2药敏实验结果
  利用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针对分离开的纯菌株展开鉴定,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展开敏感试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等均比较敏感,屎肠球菌对呋喃、万古霉素等较为敏感,见表2、表3。
  3讨论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儿童疾病,通过尿细菌学检查可以为真性菌尿进行确诊,草屋的采集尿标准可能会造成临床误诊的出现,随意对已能控制排尿患儿进行对照研究可以发现,没有进行会阴部、阴经清洗的尿标准其污染率高于局部清洗以后的标准[2],差异明显。笔者强调尿培养过程中应选择清洁中段尿标本,特别是门诊进行尿培养时应该充分重视使用正确清洁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检查的出现,避免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发生。
  儿童泌尿系感染多数情况下为逆行感染,致病菌多为肠道细菌,其中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等,而革兰阳性菌比较少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下泌尿道感染致病菌不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而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在病原菌中居于首要位置,之所以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这和儿童泌尿道上皮粘附力直接相关,近年来发现一种L型鞭毛及受体,会促进大肠埃希菌在患儿上尿道或膀胱滞留,会使细菌致病力得到增加。同时,葡萄球菌、场球菌等在某些条件也会发展成为病原菌。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儿场球菌分离率仅在大肠埃希菌之后,检出大肠杆菌6株,屎肠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白色念珠菌2株,其他8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呋喃妥因等药物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敏感率,这可能和这类药物在儿科应用首先存在一定联系,但是由于儿童在生理及发育上存在一定特点,因此这些药物应该慎用,以避免出现耳毒性、肾毒性及软骨发育不良等不良后果。
  从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来看,相关报道称住院泌尿系感染患儿对头孢噻亏钠的耐药率是3%,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是1%[3、4],本组资料显示,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都超过了50%,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也非常高,虽然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都比较高,但是仍然对大肠杆菌保持敏感,可以在尿培养以后对上述抗生素进行试用,不能一味的追求高级抗生素的应用,进而造成临床治疗中耐药性的加重。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均优于不良反应,当前在儿科中已经很少使用。国内外文献报道显示,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对大肠杆菌存在较高的药物敏感性。
  氨苄西林等药物的敏感率较低6%,这可能和近年来半合成青霉素临床中的长期广泛应用有关,体内定植菌的耐药性得到了提升,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也在逐渐降低。场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对庆大霉素、青霉素已经100%耐药,所以这类抗菌药物已经不能作为治疗儿童泌尿系感染的首选药物。当前还未发现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属,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比较敏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是造成本地区造成儿童泌尿感染的首要病原菌,同时以往泌尿系感染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常用药物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已经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能单单利用经验来用药,应该按照药物敏感试验及特殊耐药菌株的相关报告,在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中,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耐药株的出现。
  综上所述,儿童泌尿系感染仍然以大肠杆菌为主,但是场球菌始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不仅和泌尿道畸形直接相关,同时还要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加以注意。所以,应该及早做好儿童泌尿系感染的清洁中段培养工作,按照尿培养情况选择敏感药物,从而避免对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应用,有效减少耐药菌株。
  参考文献:
  [1]高晓洁,李永柏,赵维玲,杨军,马祖祥,王凯,张蕾. 儿童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1(5):330-332.
  [2]陳椰,谢永强,魏青,李颖杰,高言. 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10年变迁[J]. 临床儿科杂志,2015,35(6):525-527.
  [3]甘澍,向松涛,蓝锴,王树声,陈志强. 2006~2008年广东省中医医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14(4):362-364.
  [4]任舒,姚斌,伊广旭. 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1(17):4308- 4309+433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针对应用尿道钬激光碎石术联合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抽取于2012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44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本院常用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与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联合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以此来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并评价其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我县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手足口病发病共5124例,其中重症病例34例,无死亡病例,聚集性疫情18起;发病人群中,男2935例,女2189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34:1;手足口病患者年龄以3岁幼儿居多,占24.0%,其次为2岁、1岁幼儿,分别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内科护理人员40例,接受管理的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并将内科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护理人员,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后的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内科护理人员管理后服务理念、工作质量、服务态度评分显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和产后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0名生理状况相近并自愿进行剖腹产的产妇,随机从中挑选100进行剖宫产后注射益母草注射液作为第1组,也就是实验组。设置两组不同的对照组,每组100位产妇。第2组为组对照组一号,实验为在手术中为产妇注射缩宫素,术后注射益母草注射液。第3组为对照组二号,实验为在术后用同种方法给产妇注射缩宫素。记录各组产后出血量,对比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医学观察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5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50例正常妊娠的产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分娩后住院时间、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肺不张发生率、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等观察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期刊
【摘要】随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基础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基础医学教育的需求,对于医学教师来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已经成为保障教学质量、完成新形势下教育目标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新形势背景下的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育对教师素质及教学形式的具体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在小儿肺炎(Pediatric pneumonia,P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6年3月选择我院78例PP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及试验组39例,对照组应用溴已新,试验组应用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P<0.05)。试验组患儿咳嗽、发热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患者中炎症状态以及分子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选取的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式,低通量透析转化成高通量透析4个月。采集测定患者透析实验前(0个月)、4个月时血样中的SCr(肌酐)、β2-MG(β2-微球蛋白)、BUN(尿氮素)、CRP(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SCr、BUN在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压疮护理小组在外科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外科患者共33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8例,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外科护理。而实验组患者除了常规护理之外,采用压疮护理小组进行监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报的高危压疮例数多于对照组,而难免性压疮发生率和非难免性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4.17%和0,对照组达到30%和20%,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7例,患者行康复护理。护理周期结束后,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对两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优良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