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竞赛,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等鲜明特点,可以与现代教学工作的基本阶段(产生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与检查知识)有机对接,从而推动授课方式变革,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全面纵深发展。文章针对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促进教学工作,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从政府、企业、院校、教师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竞赛;高等教育教学;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121-02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唯分数论、远离实践等情况,因此亟须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此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并且作为“第二课堂”充实了高等教育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与运用知识,系统重塑知识架构,还可以锻炼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新领域的能力,为其日后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可以看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在推动新时代课程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转型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竞赛
与传统知识教育或专业教育相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商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等鲜明特点,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属性决定了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或竞赛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和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由于身份和经验的局限,学生如果直接投身创业实践,将大概率遭遇创业失败,进而影响学业甚至身心健康。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载体。竞赛过程中,多种实践活动相互交织,对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均有要求。学生不断地遇到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能力的快速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开创或参与事业为目标,针对社会需求或学术问题,基于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个人能力素质,通过创新的技术、方法及模式开发和整合各种资源,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并争取优胜的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基础性的实践平台,在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包括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
二、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推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改善评价体系
根据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阶段:产生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与检查知识。而创新创业竞赛作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贯穿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形成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评教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新方法。下面将针对这几个阶段,分别阐述创新创业竞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起学习动机
教学方法不计其数,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是关键,这也是衡量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近年来,尽管各高校都狠抓改革,但几乎都是针对课程、课堂和教材这些以“教”为主导理念之下的要素的改革。这些改革基本上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本末倒置。而创新创业竞赛具有竞赛性质,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并且,竞赛以项目实践作为教学推进的主体,学生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且以问题为牵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有的过程均是学生主动完成的,教师、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这种提炼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必备的技能。
(二)领会知识
知识是对经验的总结和提升,经验来源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但是实践和知识分离,有时也会阻碍教师个人能力的发挥,使知识变得非常抽象且不接地气,不容易使学生领会。创新创业竞赛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案例。比赛现场“展会式”的交流让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他人的创新成果。教室可以设在教学楼里,也可以设在展厅里,还可以设在实验室里。通过改革授课方式,教师再也不必埋头苦思教案该怎么编写才能既有干货又不失趣味,学生也不用为“啃不动”生涩的“硬骨头”而发愁。初步地认识其他同学的成果之后,初学者可以更快地理解知识的原理及应用,并积累丰富的素材与经验。
(三)巩固與运用知识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分要求、课程种类、课时安排、教材选择等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课程体系进行制定,根据学生专业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理论教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和结果考核等工作。其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积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创新创业竞赛以项目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竞赛中首先要将一个创新想法具体化为一个创新项目,再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成员特点,选择指导教师,学习课程;寻找制作场地,开展实验;运用团队已经掌握的知识制作作品,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高效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是一种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法,对学生巩固与运用知识起着“助推器”的作用。
(四)检查知识
如何低成本、有效地评价教学效果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2019年1月18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最硬的一仗”来推进。 与其他学科竞赛相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有助于学生积累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项目意识与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的评估指标体系不适合创新创业教育,其评价方法较为落后,很难准确检测出上述能力,比如利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然是不合适的。
创新创业竞赛自带评估体系,能够对项目、技术和人才进行筛选。竞赛中通常由高校教师、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社会人员等多方力量组成评审团,从作品创新性、技术实现、完成度、答辩讲解、推广价值等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评价,进而相对客观、公正、全面地对教学成果进行定性评价。
三、以竞赛促进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竞赛工作
学校负责制定全校教学政策方针,应对创新创业竞赛高度认可,给予参赛师生相关政策性支持。例如,针对学生,学校可设立创新实践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针对教师,辅导学生创新实践的时间应当算作有效授课时长。
创新创业课堂的高效同样依赖于教师的高度重视。从传统教育意义上的观课、备课、授课、评课、反思,到创新创业竞赛实践,每一处节点都需要环环相扣,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引导者”角色。一次授课中不以为意的敷衍与“走过场”,都有可能导致连接点的脱节,从而引发学生主体与创新理念乃至整个创新创业生态链的不相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仅要认可、重视创新创业竞赛,更要清楚地掌握并熟练地梳理出创新创业竞赛的基本流程。
(二)对接各个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学生和参赛作品进行筛选
目前,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学校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大赛。这些创新创业大赛由于举办方不同,目标与理念不同,所以其流程和面向的参赛对象有明显区别。学生有可能因为定位不清等原因误选赛事,从而走了弯路。
为应对上述问题,在学生创意的萌芽阶段,学校和指导教师就应结合学生特点、作品创新点,协助学生对作品精准定位,并为学生和参赛作品选择合适的参赛平台。在创意付诸实践的中后期,学校应组织专业人士对学生和参赛作品进行分级,并给出有价值的意见,帮助对接相应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三)做好竞赛服务工作
创新创业竞赛准备周期长,所需的支撑体系内容复杂多样,包括场地、设备、师资、专利申请、产品孵化等。政府、企业、院校等社会各方在積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的同时,应加大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务实的姿态做好竞赛全程的服务工作。
例如,政府应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鼓励“双创”精神;扶持相关创新创业基金,免除项目组后顾之忧。院校可以开放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利用创业经营模拟技术开展各种层次的创新训练和项目实践;组织专人教授专利申请、投融资等专业知识。企业可与院校合作,派驻导师,与校内导师互补,共同为学生团队指导规划。
参考文献:
[1]王朝光,吕云霄,董培涛.基于竞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思考 [J]. 教师,2018(7):28-29.
[2]张 磊.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赤子(上中旬刊),2017(3):93.
[3]汤伟伟,梁瑞兵.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发展与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2):63-66.
[4]王 琼,盛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99-101.
[5]王增昌. 40年课程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思考[N].中国教师报,2018-07-04.
[6]郭 瑞,杜永军.以创新理念和实践优化高校育人体系——访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晓军[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11):51-56,65.
[7]王润东.高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林区教学,2020(2):36-39.
关键词:创新创业竞赛;高等教育教学;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121-02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唯分数论、远离实践等情况,因此亟须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此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并且作为“第二课堂”充实了高等教育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与运用知识,系统重塑知识架构,还可以锻炼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新领域的能力,为其日后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可以看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在推动新时代课程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转型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竞赛
与传统知识教育或专业教育相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商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等鲜明特点,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属性决定了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或竞赛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和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由于身份和经验的局限,学生如果直接投身创业实践,将大概率遭遇创业失败,进而影响学业甚至身心健康。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载体。竞赛过程中,多种实践活动相互交织,对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均有要求。学生不断地遇到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能力的快速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开创或参与事业为目标,针对社会需求或学术问题,基于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个人能力素质,通过创新的技术、方法及模式开发和整合各种资源,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并争取优胜的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竞赛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基础性的实践平台,在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包括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
二、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推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改善评价体系
根据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阶段:产生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与检查知识。而创新创业竞赛作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贯穿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形成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评教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新方法。下面将针对这几个阶段,分别阐述创新创业竞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一)引起学习动机
教学方法不计其数,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是关键,这也是衡量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近年来,尽管各高校都狠抓改革,但几乎都是针对课程、课堂和教材这些以“教”为主导理念之下的要素的改革。这些改革基本上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本末倒置。而创新创业竞赛具有竞赛性质,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并且,竞赛以项目实践作为教学推进的主体,学生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且以问题为牵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有的过程均是学生主动完成的,教师、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这种提炼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必备的技能。
(二)领会知识
知识是对经验的总结和提升,经验来源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但是实践和知识分离,有时也会阻碍教师个人能力的发挥,使知识变得非常抽象且不接地气,不容易使学生领会。创新创业竞赛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案例。比赛现场“展会式”的交流让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他人的创新成果。教室可以设在教学楼里,也可以设在展厅里,还可以设在实验室里。通过改革授课方式,教师再也不必埋头苦思教案该怎么编写才能既有干货又不失趣味,学生也不用为“啃不动”生涩的“硬骨头”而发愁。初步地认识其他同学的成果之后,初学者可以更快地理解知识的原理及应用,并积累丰富的素材与经验。
(三)巩固與运用知识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分要求、课程种类、课时安排、教材选择等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课程体系进行制定,根据学生专业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理论教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和结果考核等工作。其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积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创新创业竞赛以项目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竞赛中首先要将一个创新想法具体化为一个创新项目,再根据项目需求和团队成员特点,选择指导教师,学习课程;寻找制作场地,开展实验;运用团队已经掌握的知识制作作品,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高效组织各种教学资源,是一种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法,对学生巩固与运用知识起着“助推器”的作用。
(四)检查知识
如何低成本、有效地评价教学效果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2019年1月18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最硬的一仗”来推进。 与其他学科竞赛相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有助于学生积累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项目意识与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的评估指标体系不适合创新创业教育,其评价方法较为落后,很难准确检测出上述能力,比如利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然是不合适的。
创新创业竞赛自带评估体系,能够对项目、技术和人才进行筛选。竞赛中通常由高校教师、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社会人员等多方力量组成评审团,从作品创新性、技术实现、完成度、答辩讲解、推广价值等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评价,进而相对客观、公正、全面地对教学成果进行定性评价。
三、以竞赛促进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竞赛工作
学校负责制定全校教学政策方针,应对创新创业竞赛高度认可,给予参赛师生相关政策性支持。例如,针对学生,学校可设立创新实践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针对教师,辅导学生创新实践的时间应当算作有效授课时长。
创新创业课堂的高效同样依赖于教师的高度重视。从传统教育意义上的观课、备课、授课、评课、反思,到创新创业竞赛实践,每一处节点都需要环环相扣,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引导者”角色。一次授课中不以为意的敷衍与“走过场”,都有可能导致连接点的脱节,从而引发学生主体与创新理念乃至整个创新创业生态链的不相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仅要认可、重视创新创业竞赛,更要清楚地掌握并熟练地梳理出创新创业竞赛的基本流程。
(二)对接各个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学生和参赛作品进行筛选
目前,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学校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大赛。这些创新创业大赛由于举办方不同,目标与理念不同,所以其流程和面向的参赛对象有明显区别。学生有可能因为定位不清等原因误选赛事,从而走了弯路。
为应对上述问题,在学生创意的萌芽阶段,学校和指导教师就应结合学生特点、作品创新点,协助学生对作品精准定位,并为学生和参赛作品选择合适的参赛平台。在创意付诸实践的中后期,学校应组织专业人士对学生和参赛作品进行分级,并给出有价值的意见,帮助对接相应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三)做好竞赛服务工作
创新创业竞赛准备周期长,所需的支撑体系内容复杂多样,包括场地、设备、师资、专利申请、产品孵化等。政府、企业、院校等社会各方在積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的同时,应加大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务实的姿态做好竞赛全程的服务工作。
例如,政府应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鼓励“双创”精神;扶持相关创新创业基金,免除项目组后顾之忧。院校可以开放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利用创业经营模拟技术开展各种层次的创新训练和项目实践;组织专人教授专利申请、投融资等专业知识。企业可与院校合作,派驻导师,与校内导师互补,共同为学生团队指导规划。
参考文献:
[1]王朝光,吕云霄,董培涛.基于竞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思考 [J]. 教师,2018(7):28-29.
[2]张 磊.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赤子(上中旬刊),2017(3):93.
[3]汤伟伟,梁瑞兵.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发展与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2):63-66.
[4]王 琼,盛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99-101.
[5]王增昌. 40年课程改革历程的回顾与思考[N].中国教师报,2018-07-04.
[6]郭 瑞,杜永军.以创新理念和实践优化高校育人体系——访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晓军[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11):51-56,65.
[7]王润东.高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林区教学,2020(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