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绿意融融的语文课堂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24922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人不喜欢满目绿色的大自然,因为这里能使人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能陶冶人的身心,能给人无穷的知识。那么,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充满绿意,不就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了吗?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打造一种绿意融融的语文课堂。
  绿意融融的语文课堂是实现师生情感共振的绿洲沃土。充满绿意的语文课堂,教育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在情感相互交流融合之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受到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和灵魂的对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教学时教师用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行动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面对千姿百态的美的形象,会被激起一种特有的愉快的心理,即美感愉悦和享受。
  语文教材中多有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人胜的小说作品,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文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另外,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彩的内容;要有恰当的体态语言,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健康丰富的情感,这样课堂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绿意融融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舞台。美国教育家费尼克斯说:“如果人性的本质在于有意义的生活,那么教育的恰当目的就是促进意义的成长。”“意义的成长”应该可以理解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使其生命价值不断拓展和升华。
  或书声琅琅,或静思默想,聆听学生心灵成长的拔节声。在充满绿意的语文课堂中,阅读是主旋律。“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也就是说,在教师这个向导的作用下,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创造意义。教师或旁敲侧击,或指点迷津,想尽办法唤醒、激活学生内在的、深刻的、灵魂的主体,思维的主体,情感的主体,一步步牵引着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此时学生沉浸在书的磁场里,陶醉其中,从而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诱发他们的丰富想象时,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操、品格就会在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潜滋暗长。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听到学生的琅琅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会用自己的心去拥抱语言,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会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人格的伟大、思想的深邃和情操的美好;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会用自己的心去体味语言文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在强调书声琅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鸦雀无声,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静思默想的时间,使学生灵感迸发。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闪现智慧的火花。互动,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绿意融融的语文课堂倡导互动。师生互动,也就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二者协调,学生就学得主动,学得有趣,从而形成敢思、敢说、敢辩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品格。生生互动,即全体而动,全范围而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身心潜能被引出,新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学生的创新火苗在碰撞中点燃;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而是共同去创造文化。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品质,即要学生多数发言,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要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互丰富和相互深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即引导学生在学习讨论中同中求异,是中求非,赞中求否,常中求新,鼓励发表不同看法,倡导争鸣精神,发展创造个性。
  绿意融融的语文课堂言意融合,演绎语文的精彩。语文的核心就是“言”与“意”。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属性,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思等知、能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意,体现了语文的人文属性,着眼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意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过程。绿意融融的课堂不满足于匆匆忙忙得出问题答案,而是把提出的问题当作“诱饵”,去深入感悟文字背后的形象、感情、气韵,还语言以画面、声音、旋律,赋予语言以呼吸、心跳、体温,让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然后再通过朗读、口述、写作等方式表达出来。教师不仅要追求“瞬间的震撼”,更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不断地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持续动态发展的言意融合过程,使教学不断地荡溢出浓浓的意蕴,演绎语文的精彩。
  绿意融融的语文课堂是心与心的呼唤,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绿意融融的语文课堂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一幅五彩斑斓的画,一曲动人心弦的歌。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近年高考英语试题直接考查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题权重为百分之二十七。另外,与考查阅读能力密切相关的“完形填空”题权重也变为百分之二十。  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做到:  ①能借助词典读懂难度略低于所学语言的材料,能根据语境中较为明显的提示和构词法知识推断少数生词的语义或初步确认其语义范围。  ②能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阅
期刊
后进生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学校教育的问题。后进生在班级中人数虽不多,但能量很大,影响面广,是班上的消极因素。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转变他们,不仅关系到后进生自身,而且对班风乃至校风都有很大影响。教师转化一个后进生,实际上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尽善尽美地转化差生呢?  1.深入了解,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后进生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或与社会因素
期刊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他们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总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相反,如果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产生智慧和灵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能够让孩子
期刊
教学语言的要求较多,但概括起来有以下要求:  1.准确精练  准确,就是在讲课时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作业判断,合理的逻辑思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积极地进行推理。教师运用严密的逻辑性语言,进行提纲挈领的叙述,就能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在课堂上任何出自教师之口的含混不清的概念,模棱两可的判断,自相矛盾的推理,都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精练,就是讲话中没有多余的词语。  在
期刊
【摘要】一般说,心理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和行为失学的总称,包括轻重两部分:轻度心理障碍包括许多不良的心理行为;重度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导致心理疾病,它使病人失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心理上形成障碍,发展为精神失常,患精神病,有时甚至走上绝路,它是社会发展、竞争加剧、人类生存压力增大的一种产物。本文探讨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的探索、尝试,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提高他们的
期刊
【摘要】多媒体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活现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关系转换;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从而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教育 语文  引言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
期刊
面对着那些对学习无兴趣的学生,面对着那些学习、纪律都较差的学生,多少教师挠头叹息,用尽了“死看死守”和“体罚”等看家本领,结果师生身心俱累,教师还违背了《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细细想来,实在不该,不如我们动动脑筋,引进机制,促进学生进步。下面就是本人在实践中的做法点滴。  1.等级奖励制  提起奖励,优等生喜笑颜开,而那些得“良”、“及格”或“待努力”的学生则愁眉苦脸,认为此奖励与他无缘,终日里还是
期刊
近年来,实施的新课标英语的特点将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科学的循序渐进的生活化学习程序,既能倡导和鼓励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又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新课标下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改进新课标教学教法是关键。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首先,新教材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与帮助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倡导者、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给历史课堂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为历史教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特殊的历史阶段,赋予了初中历史课程的特殊地位。初中历史教学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分析历史、运用历史等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由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运用历史事实,激发爱国热情  初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各个阶段,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
期刊
1.学习方法  就学习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学”,一是方面是“习”。“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和及时复习。“习”主要包括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下面就学习的过程谈谈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  1.1 关于预习。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