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活现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关系转换;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从而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教育 语文
引言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1. 优化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关系转换
要建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离不开人的因素。而教师和学生则是课堂进行的主要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角色和人际关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语文。
1.1 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集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于一体。教师是中心,学生处于教师的严格管理和制约中,师生角色的差异容易使师生关系对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学生容易出现被动学的情况。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声、形、色俱全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在展现的同时对学生加以指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助学者。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交互增加,从而由被动的受教育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构造者。由于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变,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减弱了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从而使学生敢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1.2 优化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一种单项的传授关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为了不打破这种权威,往往处于封闭保守状态,更谈不上主动、自觉、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遇到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的朋友。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双向参与、沟通、平等协作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语文课一般具有情景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课文的背景、音乐、人文资料营造气氛或进行角色表演。这种情况下教师以朋友出现在舞台,师生交流增多、交互频繁,教师和学生人气都大大提高。
2.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而多媒体的运用,正是把现代科技引进课堂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
2.1 突破时空的限制,诱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乃至自主。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语第六册《庐山云雾》是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讲述,可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图画,因此兴趣不高。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把庐山的“秀丽”,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吸引住,特别是当多媒体展现云雾“瞬息万变”的画面时,同学们高兴的直拍手,嘴里不禁的说:“庐山的云雾真神奇呀!我恨不得马上就去庐山看看。”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2 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的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我在上《狼和鹿》这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生态平衡这一难点,制作了狼被杀之前森林中的情景以及狼被杀后森林中的情景的动画,并配以恰当的音乐,当这两组反差很大的画面、音乐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同学们被震撼了,深刻的了解到虽然人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鹿而杀了狼,可结果不仅害了鹿而且使昔日葱绿繁茂的大森林变得象被火烧过一样。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同学们自然而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一定要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这样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2.3 拓宽视听范围,训练记忆能力。人类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主要靠视听觉,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让学生记忆,这种记忆较为枯燥,为被动记忆,记忆的时间也不长。多媒体则从不同方面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学生大脑皮层多个兴奋中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自学的感知思维中培养了记忆能力。如:《翠鸟》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翠鸟的。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就可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放大的翠鸟镜头,让学生从翠鸟的爪、羽毛、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看着画面,就能很快的说出翠鸟的外形特征,每每我一提起翠鸟长的什么样,同学们都能准确无误的告诉我。学生对翠鸟外形特征的认识更直观、准确、记忆也就更为深刻了。
2.4 走进动画世界,激发表达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同学都酷爱“动画片”。而多媒体正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出发,用声、光、电、画等媒体制作动画,配以不同的色彩,增添画面的可视性和美感,创设出一个美妙的教学空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听、说训练《知错就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1)孙小圣和小熊丁丁去公园。(2)孙小圣在公园的柱子上留下七个字。(3)孙小圣改正错误等三幅动画片。在教学时逐幅播放,同时根据需要适时配上声音,这样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动画世界,学生的听觉、视觉都被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学生兴趣盎然,每欣赏完一幅动画后就会议论纷纷,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有同学还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当一名同学说到孙小圣知道自己错了低下头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问题:“光知道错了还不行,应该改正。”那怎么改正呢?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有进行了一番讨论。有的同学说:“应该擦掉”有的同学说:“应该在亭子旁竖一块牌子写上:禁止涂写”等。同学们在讨论中不仅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使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讨论中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从以上两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对学生理解、记忆表达等能力的训练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教学。那么,是否只要较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语文,主动的接受知识呢?经验表明,只有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反之,如果使用不当,
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且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能达到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应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四要”。
3.1 教师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选择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应用得舒适、适当,学生才更容易学、更愿意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思维。
3.2 课件设计要从学生切实感受出发。 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以学生的思想、思维感受及接受能力着手,如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课件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课堂上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各种教学屏幕,未注意学生的反馈和交流,使“人灌”变为“机灌”。那么,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感到厌烦甚至不愿听课,课堂的气氛就会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如果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地进行语言式眼神的交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受到重视的感觉,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
3.4 要避免走进多媒体使用的误区。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多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的教师力求多媒体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结果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并未关注所要掌握的内容,而是过分注意不需掌握的部分,甚至会出现自发性的讨论,致使课堂教学处于骚动不安状态。 总之,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教育 语文
引言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1. 优化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关系转换
要建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离不开人的因素。而教师和学生则是课堂进行的主要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角色和人际关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语文。
1.1 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集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于一体。教师是中心,学生处于教师的严格管理和制约中,师生角色的差异容易使师生关系对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学生容易出现被动学的情况。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声、形、色俱全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在展现的同时对学生加以指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助学者。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交互增加,从而由被动的受教育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构造者。由于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变,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减弱了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从而使学生敢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1.2 优化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一种单项的传授关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为了不打破这种权威,往往处于封闭保守状态,更谈不上主动、自觉、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遇到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的朋友。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双向参与、沟通、平等协作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语文课一般具有情景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课文的背景、音乐、人文资料营造气氛或进行角色表演。这种情况下教师以朋友出现在舞台,师生交流增多、交互频繁,教师和学生人气都大大提高。
2.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而多媒体的运用,正是把现代科技引进课堂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
2.1 突破时空的限制,诱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乃至自主。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语第六册《庐山云雾》是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讲述,可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图画,因此兴趣不高。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把庐山的“秀丽”,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吸引住,特别是当多媒体展现云雾“瞬息万变”的画面时,同学们高兴的直拍手,嘴里不禁的说:“庐山的云雾真神奇呀!我恨不得马上就去庐山看看。”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2 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的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我在上《狼和鹿》这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生态平衡这一难点,制作了狼被杀之前森林中的情景以及狼被杀后森林中的情景的动画,并配以恰当的音乐,当这两组反差很大的画面、音乐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同学们被震撼了,深刻的了解到虽然人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鹿而杀了狼,可结果不仅害了鹿而且使昔日葱绿繁茂的大森林变得象被火烧过一样。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同学们自然而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一定要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这样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2.3 拓宽视听范围,训练记忆能力。人类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主要靠视听觉,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让学生记忆,这种记忆较为枯燥,为被动记忆,记忆的时间也不长。多媒体则从不同方面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学生大脑皮层多个兴奋中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自学的感知思维中培养了记忆能力。如:《翠鸟》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翠鸟的。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就可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放大的翠鸟镜头,让学生从翠鸟的爪、羽毛、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看着画面,就能很快的说出翠鸟的外形特征,每每我一提起翠鸟长的什么样,同学们都能准确无误的告诉我。学生对翠鸟外形特征的认识更直观、准确、记忆也就更为深刻了。
2.4 走进动画世界,激发表达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同学都酷爱“动画片”。而多媒体正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出发,用声、光、电、画等媒体制作动画,配以不同的色彩,增添画面的可视性和美感,创设出一个美妙的教学空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听、说训练《知错就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1)孙小圣和小熊丁丁去公园。(2)孙小圣在公园的柱子上留下七个字。(3)孙小圣改正错误等三幅动画片。在教学时逐幅播放,同时根据需要适时配上声音,这样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动画世界,学生的听觉、视觉都被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学生兴趣盎然,每欣赏完一幅动画后就会议论纷纷,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有同学还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当一名同学说到孙小圣知道自己错了低下头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问题:“光知道错了还不行,应该改正。”那怎么改正呢?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有进行了一番讨论。有的同学说:“应该擦掉”有的同学说:“应该在亭子旁竖一块牌子写上:禁止涂写”等。同学们在讨论中不仅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使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讨论中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从以上两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对学生理解、记忆表达等能力的训练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教学。那么,是否只要较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语文,主动的接受知识呢?经验表明,只有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反之,如果使用不当,
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且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能达到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应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四要”。
3.1 教师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选择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应用得舒适、适当,学生才更容易学、更愿意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思维。
3.2 课件设计要从学生切实感受出发。 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以学生的思想、思维感受及接受能力着手,如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课件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课堂上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各种教学屏幕,未注意学生的反馈和交流,使“人灌”变为“机灌”。那么,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感到厌烦甚至不愿听课,课堂的气氛就会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如果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地进行语言式眼神的交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受到重视的感觉,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
3.4 要避免走进多媒体使用的误区。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多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的教师力求多媒体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结果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并未关注所要掌握的内容,而是过分注意不需掌握的部分,甚至会出现自发性的讨论,致使课堂教学处于骚动不安状态。 总之,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