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活现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关系转换;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从而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教育 语文
  引言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1. 优化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关系转换
  要建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离不开人的因素。而教师和学生则是课堂进行的主要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角色和人际关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语文。
  1.1 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集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于一体。教师是中心,学生处于教师的严格管理和制约中,师生角色的差异容易使师生关系对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学生容易出现被动学的情况。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声、形、色俱全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在展现的同时对学生加以指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助学者。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交互增加,从而由被动的受教育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构造者。由于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变,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减弱了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从而使学生敢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1.2 优化了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一种单项的传授关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为了不打破这种权威,往往处于封闭保守状态,更谈不上主动、自觉、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遇到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的朋友。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双向参与、沟通、平等协作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语文课一般具有情景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课文的背景、音乐、人文资料营造气氛或进行角色表演。这种情况下教师以朋友出现在舞台,师生交流增多、交互频繁,教师和学生人气都大大提高。
  2.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而多媒体的运用,正是把现代科技引进课堂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
  2.1 突破时空的限制,诱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乃至自主。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语第六册《庐山云雾》是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讲述,可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图画,因此兴趣不高。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把庐山的“秀丽”,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吸引住,特别是当多媒体展现云雾“瞬息万变”的画面时,同学们高兴的直拍手,嘴里不禁的说:“庐山的云雾真神奇呀!我恨不得马上就去庐山看看。”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2 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的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我在上《狼和鹿》这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生态平衡这一难点,制作了狼被杀之前森林中的情景以及狼被杀后森林中的情景的动画,并配以恰当的音乐,当这两组反差很大的画面、音乐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同学们被震撼了,深刻的了解到虽然人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鹿而杀了狼,可结果不仅害了鹿而且使昔日葱绿繁茂的大森林变得象被火烧过一样。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同学们自然而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一定要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这样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2.3 拓宽视听范围,训练记忆能力。人类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主要靠视听觉,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让学生记忆,这种记忆较为枯燥,为被动记忆,记忆的时间也不长。多媒体则从不同方面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学生大脑皮层多个兴奋中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自学的感知思维中培养了记忆能力。如:《翠鸟》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翠鸟的。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就可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放大的翠鸟镜头,让学生从翠鸟的爪、羽毛、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看着画面,就能很快的说出翠鸟的外形特征,每每我一提起翠鸟长的什么样,同学们都能准确无误的告诉我。学生对翠鸟外形特征的认识更直观、准确、记忆也就更为深刻了。
  2.4 走进动画世界,激发表达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同学都酷爱“动画片”。而多媒体正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出发,用声、光、电、画等媒体制作动画,配以不同的色彩,增添画面的可视性和美感,创设出一个美妙的教学空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听、说训练《知错就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1)孙小圣和小熊丁丁去公园。(2)孙小圣在公园的柱子上留下七个字。(3)孙小圣改正错误等三幅动画片。在教学时逐幅播放,同时根据需要适时配上声音,这样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动画世界,学生的听觉、视觉都被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学生兴趣盎然,每欣赏完一幅动画后就会议论纷纷,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有同学还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当一名同学说到孙小圣知道自己错了低下头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问题:“光知道错了还不行,应该改正。”那怎么改正呢?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有进行了一番讨论。有的同学说:“应该擦掉”有的同学说:“应该在亭子旁竖一块牌子写上:禁止涂写”等。同学们在讨论中不仅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使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讨论中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从以上两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对学生理解、记忆表达等能力的训练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教学。那么,是否只要较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语文,主动的接受知识呢?经验表明,只有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反之,如果使用不当,
  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且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能达到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应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四要”。
  3.1 教师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选择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应用得舒适、适当,学生才更容易学、更愿意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思维。
  3.2 课件设计要从学生切实感受出发。 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以学生的思想、思维感受及接受能力着手,如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课件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课堂上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各种教学屏幕,未注意学生的反馈和交流,使“人灌”变为“机灌”。那么,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感到厌烦甚至不愿听课,课堂的气氛就会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如果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地进行语言式眼神的交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受到重视的感觉,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
  3.4 要避免走进多媒体使用的误区。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多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的教师力求多媒体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结果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并未关注所要掌握的内容,而是过分注意不需掌握的部分,甚至会出现自发性的讨论,致使课堂教学处于骚动不安状态。 总之,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教学的内涵本质就在于以情感促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一些积极地情感因素。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对情感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予以充分的重视。本文分别从用自我形象和情感影响学生、创造恰当的情感教学情境、采用感情化的情感教育手段等三个角度探讨研究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 情感教学 渗透 途径  情感教育能够让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且有助
期刊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部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和力量。因而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痴迷度,从教师的强迫性学习转入每位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钻研痴迷,这是提高英语的瓶颈所在。
期刊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的生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  1.教师必须全方位的学习思考,全面、深入的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特点。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教书育人,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从古至今信奉“师道尊严”,教师的作用被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修筑的围城里,因此教师只要“照本宣
期刊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责任心决定着将来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责任心。那么,该如何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呢?  1.创设氛围,使少先队员理解并树立责任心  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中队宣传板报进行每周一句责任名言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等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便我们更好的获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已成为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众所周知,说是听说读写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说”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可是,传统英语教学中侧重的是“听”“读”与“写”上,认为会“听”“读”就一定会说,从而忽略了“说”的重要性。这就有了我们所
期刊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近年高考英语试题直接考查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题权重为百分之二十七。另外,与考查阅读能力密切相关的“完形填空”题权重也变为百分之二十。  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做到:  ①能借助词典读懂难度略低于所学语言的材料,能根据语境中较为明显的提示和构词法知识推断少数生词的语义或初步确认其语义范围。  ②能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阅
期刊
后进生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学校教育的问题。后进生在班级中人数虽不多,但能量很大,影响面广,是班上的消极因素。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转变他们,不仅关系到后进生自身,而且对班风乃至校风都有很大影响。教师转化一个后进生,实际上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尽善尽美地转化差生呢?  1.深入了解,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后进生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或与社会因素
期刊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他们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总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相反,如果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产生智慧和灵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能够让孩子
期刊
教学语言的要求较多,但概括起来有以下要求:  1.准确精练  准确,就是在讲课时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作业判断,合理的逻辑思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积极地进行推理。教师运用严密的逻辑性语言,进行提纲挈领的叙述,就能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在课堂上任何出自教师之口的含混不清的概念,模棱两可的判断,自相矛盾的推理,都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精练,就是讲话中没有多余的词语。  在
期刊
【摘要】一般说,心理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和行为失学的总称,包括轻重两部分:轻度心理障碍包括许多不良的心理行为;重度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导致心理疾病,它使病人失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心理上形成障碍,发展为精神失常,患精神病,有时甚至走上绝路,它是社会发展、竞争加剧、人类生存压力增大的一种产物。本文探讨了我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的探索、尝试,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提高他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