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东旺画出了 “底层社会倔强着的灵魂”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忻东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村庄。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出大力流大汗踏踏实实务农似乎是唯一的选择,而忻东旺在年少时似乎就不认为面朝黄土背朝天会是自己的宿命,心灵手巧的他自学绘画并逐渐成为一名民间画匠。凭着不懈的追求,1986年,忻东旺考入山西晋中师专艺术系,开始步入艺术正途;1988年,分配到大同雁北幼师任教;1990年调入山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1993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1999年调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04年,忻东旺作为优秀艺术人才被引进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
  9月1日,大同市美术馆隆重开馆。一组组美展作品宛如世界著名的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及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的这座美术馆造型,清雅,新奇,别致,也意蕴深邃。其中,已逝著名画家忻东旺的人物油画(多幅作品曾荣获全国美展金奖和银奖等),被众多观众翘首以待,观赏后赞不绝口,堪称大同美术馆的扛鼎之展。
  对缘于西方美术的油画,国人大多感到隔膜,各种艺术流派及风格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但是,忻东旺的油画让人倍感亲切。这一方面缘于画家创作题材取自观众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本地现实生活,更重要的,也缘于著名学者杭侃(著名考古学者,云冈研究院院长,山西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的序:《仁者之心,天纵之力》。这大约成了观众理解忻东旺画作的一把钥匙。
  在《仁者之心,天纵之力》中,杭侃坦言并“不懂绘画的技巧”,只是谈“直观感受”。不管这是否是他谦虚的言辞,事实上,对于一般的观赏者而言,任何的绘画技法都是次要的,能够打动人心的必定是其“直观感受”。感受什么?不是绘画技法的精微或老道,也不是绘画技法的新颖或离奇,而是通过绘画技法叫人感受到的某种精神和意象。绘画艺术就是画家画作中的具象与观赏者“印象”中所“看到”的臆想进行抽象重组,从而产生的心灵共鸣。没有可以产生的心灵共鸣引发的精神共鸣,这种艺术对于观众几乎是不存在的,至少是可以忽视的。
  绘画艺术的技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表现任何艺术内核不能没有一定的技法。忻东旺的绘画其实就非常有艺术性。这些艺术性是通过形象夸张、适度变形、突出特点来具体表现的。有独特的艺术技法而使观者不感到其存在,只感受到人物形象强烈的冲击,以致引起内心的巨大震撼,这样的技法才是最好的技法,也是观众能够会心看懂的前提所在。而杭侃一定非常清楚,绘画不是技法的堆砌或者展示。因此,他直接抛开了可能引起争议的技法赏析,而像欣赏国画一样,直接从心相和精神的层面进行解析。
  杭侃这样的解析是非常到位的。他并非引用评价西画经常要用到的所谓“高贵的经典,静穆的伟大”之類空洞说辞,而是发现,忻东旺的油画,外表看上去是西式油画,但骨子里,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形神皆备,以形写神。这就是他的序切中肯綮能够引起广大观众共鸣的原因所在。
  杭侃序中提到的忻东旺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画家能够以悲悯的情怀着力刻画社会底层人物。绘画本来属于“形上之学”,很少关注和刻画普通百姓。但杭侃先生敏锐地从忻东旺大量画作中提摄,画家其实着意要刻画的是底层社会的人,而且是具有尊严、具有“倔强的灵魂”的我们底层社会生活的一个个鲜活个体。我们生活在一个一日千里的巨变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越是这样的时代,越是应该有更多更好的艺术家去把一些堆压在个体之上的重物撕开一道道缝隙,照进一些些温暖和光芒,叫整个社会都能体会、理解和体验这些人的精神悸动、人格尊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这样的艺术阐释,也许才是对忻东旺绘画的更好的提示和解读。
其他文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大同几千年,金戈铁马,旌旗猎猎,融合固然是暗合了地名本身的奇妙定调,但是因为地缘,自强与强硬,一直是大同血液里的钢骨。武侠里每一个牛人的江湖地位都是靠交手打出来的,上下五千年来每一个能在史书上留下彪炳记载的地方,也大多是靠强悍凝成丰碑。征战洗刷出来的,不仅有和平,还有品格。大同的强,是由里到外的,城坚心铁,守住的是国门,融合的,是文明。  除了在北魏是都城,大同还曾经是两百余
期刊
这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  我穿行在左云的山野之间,依偎在白羊大地的傍晚时分。  似梦又似幻,似醉又似醒,有一点沉醉,有一点飘逸。太阳放低姿态,既委婉又含蓄,既想走又想留。大地沉浸在朦胧中,宛如一个温婉的美人,要多端庄有多端庄,要多秀丽有多秀丽,要多可人有多可人。  远山像一匹马俯卧在天地间,那身姿、那体态不由得让人叫好。尤其是光滑的脊背和雄健的腰腹,把马的力与美诠释得淋漓尽致。自然真神奇,天地真
期刊
静静的大成山唯有两个时辰是喧哗的、热闹的,那都是由鸟儿带来的乐章。  大成山从早到晚始终都是静悄悄、静悄悄的。  大成山的一年四季始终都是静悄悄、静悄悄的。  静静的大成山唯有两个时辰是喧哗的、热闹的。  那都是由鸣声不绝、欢乐的鸟语喧嘈出来的乐章。  贵州的大山里多雨,一年中的好几个时节,都会有连绵不绝的阴雨天。天天都下雨,连续不断地落着小雨。天阴沉着脸,地上湿漉漉的,远山的峰巅上总是浮动着云雾
期刊
在大同城东北16千米处有座采凉山,海拔比恒山还要高百余米,是大同之镇山。采凉山在北魏时称纥真山,古籍中也作纥贞山、纥干山。“纥真”一词源于鲜卑语,是三十里之意,就是说此山距北魏平城有三十里之距。唐昭宗诗云:“纥真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落。”就是说此山。因山高气寒,山顶多积雪,后亦名采凉山。《金史·地理志》:“白登县有采掠山。”其中的“采掠山”就是“采凉山”。《清一统志》亦有“采掠山”一条,下引“
期刊
明堂是中国古代帝王祭天祀祖,举行朝会、庆赏等大典的场所,是礼制文化的载体。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明堂建于孝文帝太和年间,北魏末年毁于兵火。1995年大同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基建施工工地发现该遗址,轰动全国考古界。北魏明堂遗址是继西汉长安明堂遗址、魏晋洛阳明堂遗址和唐东都洛阳明堂遗址之后发现的第四大明堂遗址,同时也是首次发现由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王朝建设的明堂遗址。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发现有明确历史
期刊
黄花主题公园位于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是云州区打造的“忘忧大道”中一处集黄花观赏、采摘旅游、亲近自然,感受农村生态美的乡村旅游景点。  小暑过后,又是一年黄花黄。我与家人驱车前往黄花公园,去观赏万亩黄花盛开的独特美景。连日来的雨水,将云州大地洗濯得郁郁葱葱,青碧喜人。挺立在原野上的黄花愈发娇艳可爱。  车行至绿叶和金色黄花造型搭建的“忘忧大道” 创意彩门前,就开启了我们的忘忧之旅。忘忧大道西起云州
期刊
前段时间,《觉醒年代》火了。  随之上了热搜的,是安徽的一条小路,叫延乔路。  路的名字,是来自陈延年、陈乔年。在延乔路的旁边,是集贤路,集贤二字源自集贤关,那里是他们父亲陈独秀的长眠之地。  神奇的是,这两条没有交集的路,最终都通向了一个叫繁华大道的地方。  而更神奇的是,因为剧里说陈乔年爱吃炒花生,陈延年爱吃炒糊的南瓜子,在摆满鲜花的路牌下,有人真就给他们带了一把南瓜子和炒花生。  越想这事就
期刊
坐在窗前,看着外面正齐刷刷下着的雨,才猛然间意识到,这已是秋天了。感觉今年的夏天似乎短了些,没怎么觉得就过去了。一场秋雨一场寒,从窗外透进来的秋风,多少让人感觉到有些冷。秋天的天气,毕竟是凉了。  在乡村,这样看雨的情形有过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即使记忆里有,而且很多,但也都变得模糊起来,觉得情形太相似,去年有过,前年有过,上学念书的时候好像也有过……一场又一场的秋雨中,熟了一茬又一茬的庄稼,也成
期刊
在梦中,常会有一抹黑色或蓝色从眼前飘过,我便在梦中追啊追,忽的一下便醒来了,此时泪水已湿了枕。在我的心里,那抹黑,那抹蓝,都是带有故事的。且那故事的时间很悠远,情感很深沉;化成泪水,竟是那般的苦涩。  那抹黑就是我的外公,除了夏天穿着白色的,用棉布缝制的短褂外,一年四季永远都是一身黑色。外公身材魁梧,且是村里的能人。他不仅是个好的车把式,还是个好的庄稼汉。春天赶大车,除了给地里送肥,就是赶着大车到
期刊
秋天总是在夏天不经意时,悄悄入侵了夏的世界,把它无所不在、一统天下的绿色一点点消解,然后就在这绿得最最深浓的地方,呈现出秋天最具标志性的色彩——金黄。  秋的到来从来都无声无息,它最初只是叫这小小的不起眼的一片叶儿变黄。  谁能想到这一叶金黄,渐渐会在天地之间变成一片浩荡。  人最不能抵抗的是两件事:一是大自然的四季,一是生爱死。前者属于天地,后者则是生命的本身。不管你怎样惜春或挽秋,也不管你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