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常见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小地老虎的生活史、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马铃薯 地下害虫 发生规律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80-02
马铃薯是大同市的確定的战略性主导品种,也是全市大面积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达 45公顷。虽说产量和品质在不断提高,但是马铃薯害虫为害较重,为了更好地指导马铃薯各地防治马铃薯害虫,现将马铃薯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主要害虫
1.蛴螬
1.1生活史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统称。金龟甲在大同地区2年发生1代,越冬成虫5月中旬出土,5月下旬产卵,卵于6月中旬孵化后为害至10月中旬入土越冬。越冬虫态既有成虫、又有幼虫,以幼虫越冬为主的年份,翌年春季作物受害重。
1.2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中或作物根际、杂草丛中,傍晚开始出土活动,飞翔、交配、取食。尤其以晚上20-23活动最盛,占整个夜间活动量的90%以上。成虫具有趋光性,伪死性和趋化性。
幼虫均有3个龄期,全部历期在土壤中度过,随一年四季土壤温度变化而上下迁移,其中以第三龄幼虫期因历期最长,为害最重。据实验大黑鳃金龟甲3龄幼虫10天可蛀食作物幼苗108-80株。在马铃薯田中,它主要危害地下嫩根、地下茎和块茎,进行咬食和钻蛀。断口整齐,使地下茎营养、水分供应不上而枯死。
2.金针虫
2.1生活史
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甲科的幼虫,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一般3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以各龄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深度因地区和虫态而异,一般15-40厘米,最深可达100厘米左右。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6月产卵,幼虫越冬2次,至第3年7-8月老熟化蛹,羽化,成虫当年不出土,第4年春才出土活动。
2.2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成虫夜伏昼出,白天潜伏在农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晚上出来交配、产卵。14-16小时活动最盛,有叩头弹跳能力和假死性略具有趋光性。以水浇地、有机质丰富的地块发生较多。
幼虫体长约23毫米,宽约1.3毫米呈细长圆筒形,幼虫钻蛀马铃薯芽块、根和地下茎,稍粗的根或茎很少被咬断,但会使幼苗逐渐萎蔫或枯死。秋季幼虫钻入块茎,在薯肉内形成一个孔道,降低了块茎的品质。有的还会引起腐烂。
3.蝼蛄
3.1生活史
蝼蛄类生活史一般较长, 3年完成1代,均经成、若虫在土中越冬。华北蝼蛄越冬成虫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7月孵化,孵化若虫到秋季达8-9龄,深入土中越冬;第二年冬季越冬若虫恢复活动继续为害,秋季以12-13龄若虫越冬;直至第3年8月以后若虫陆续羽化为成虫。新羽化成虫当年不交配,这一段时间进入越冬状态,至第4年5月才交配。华北蝼蛄完成1个世代共需1131天。
3.2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蝼蛄昼伏夜出,晚上21-23时为活动取食高峰,对产卵地点有严格的选择性。华北蝼蛄多在轻盐碱地内缺苗断龚,无植被覆盖的干燥向阳,地梗畦堰附近或路边、渠边和松软的油渍状土壤里产卵,而禾苗茂密产卵少。蝼蛄具有群集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
蝼蛄的成虫、若虫都对马铃薯形成危害。它用口器和前足把马铃薯的地下茎或根撕成乱丝状,使地上部分萎蔫或死亡,有时也咬食芽块使芽子不能生长,造成缺苗。它在土中串掘隧道,使幼根与土壤分离,透风、造成失水,影响苗子生长,甚至死亡。它在秋季咬食块茎,使其形成孔洞,或使其易感染造成病害。
4.地老虎
地老虎是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
4.1生活史
小地老虎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年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气候条件而异,在大同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少量幼虫和蛹越冬。小地老虎在25℃条件下,卵期5天,幼虫期20天,蛹期13天,成虫期12天,全世代历期50天。
4.2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地老虎成虫白天潜伏于土缝中、杂草丛、屋檐下或其它隐蔽处,取食、飞翔、交配和产卵等活动多发生在夜晚,先后的三个活动高峰。第一次在天黑前后数小时内,第2在午夜前后,第3次在凌晨前,有的一直延续到上午其中以第3次高峰期活动虫量最多。如小地老虎3次活动高峰期的虫量分别占8.3%,31.7%和60%。地老虎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性,对食糖、密、的发酵物的明显的趋性。幼虫具有假死性,在活动时受惊时或被触动,立即卷成“C”型。
地老虎主要以幼虫为害马铃薯等作物的幼苗,在贴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断,使整株苗子死掉,并常把咬断的苗拖进虫洞。幼虫低龄时,也咬食嫩叶,使叶片出现缺刻和孔洞。它也会在地下咬食块茎,咬出的孔洞比蛴螬咬的小一些。
二、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
地下害虫是较难防治的一种害虫民,应按照“三查三定”
查大小、查密度、查深浅,定防治面积、定防治时间、定防治方法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虫情,因地因时制宜,将各种措施协调运用,做到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幼虫结合治,田内田外选择治,将地下害虫的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1.农业防治
1.1结合冬春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深翻土地、清除田间、田梗、地头、地边的杂草等,杜绝地下害虫的发生环境。
1.2实行科学的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 地下害虫最喜食禾谷类和块茎、块根类大田作物,对油菜、麻类等直根系作物比较不喜食,合进地轮作或套种可以减轻其为害。
2.化学防治
2.1药剂防治
使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1%的敌百虫粉剂3-4kg加细土10kg掺匀,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为害的地下害虫。或在中耕时把上述农药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
2.2毒饵诱杀
用50%乐果乳油、90%晶体敌百虫,用药量分别为饵料量的0.5-1%,先用适量水将药剂稀释,然后拌入炒香的谷子、麦麸、豆饼、米糠、玉米碎粒等饵料中,亩施用1.5-2.5kg。配用敌百虫毒饵中,应用少量温水将敌百虫溶解,再加水至所需量。
三、物理防治
利用糖密和黑光灯、鲜马粪堆、草把等,对成虫进行诱杀,可以减少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
[关键词] 马铃薯 地下害虫 发生规律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80-02
马铃薯是大同市的確定的战略性主导品种,也是全市大面积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达 45公顷。虽说产量和品质在不断提高,但是马铃薯害虫为害较重,为了更好地指导马铃薯各地防治马铃薯害虫,现将马铃薯主要害虫种类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主要害虫
1.蛴螬
1.1生活史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统称。金龟甲在大同地区2年发生1代,越冬成虫5月中旬出土,5月下旬产卵,卵于6月中旬孵化后为害至10月中旬入土越冬。越冬虫态既有成虫、又有幼虫,以幼虫越冬为主的年份,翌年春季作物受害重。
1.2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中或作物根际、杂草丛中,傍晚开始出土活动,飞翔、交配、取食。尤其以晚上20-23活动最盛,占整个夜间活动量的90%以上。成虫具有趋光性,伪死性和趋化性。
幼虫均有3个龄期,全部历期在土壤中度过,随一年四季土壤温度变化而上下迁移,其中以第三龄幼虫期因历期最长,为害最重。据实验大黑鳃金龟甲3龄幼虫10天可蛀食作物幼苗108-80株。在马铃薯田中,它主要危害地下嫩根、地下茎和块茎,进行咬食和钻蛀。断口整齐,使地下茎营养、水分供应不上而枯死。
2.金针虫
2.1生活史
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甲科的幼虫,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一般3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以各龄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深度因地区和虫态而异,一般15-40厘米,最深可达100厘米左右。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6月产卵,幼虫越冬2次,至第3年7-8月老熟化蛹,羽化,成虫当年不出土,第4年春才出土活动。
2.2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成虫夜伏昼出,白天潜伏在农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晚上出来交配、产卵。14-16小时活动最盛,有叩头弹跳能力和假死性略具有趋光性。以水浇地、有机质丰富的地块发生较多。
幼虫体长约23毫米,宽约1.3毫米呈细长圆筒形,幼虫钻蛀马铃薯芽块、根和地下茎,稍粗的根或茎很少被咬断,但会使幼苗逐渐萎蔫或枯死。秋季幼虫钻入块茎,在薯肉内形成一个孔道,降低了块茎的品质。有的还会引起腐烂。
3.蝼蛄
3.1生活史
蝼蛄类生活史一般较长, 3年完成1代,均经成、若虫在土中越冬。华北蝼蛄越冬成虫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7月孵化,孵化若虫到秋季达8-9龄,深入土中越冬;第二年冬季越冬若虫恢复活动继续为害,秋季以12-13龄若虫越冬;直至第3年8月以后若虫陆续羽化为成虫。新羽化成虫当年不交配,这一段时间进入越冬状态,至第4年5月才交配。华北蝼蛄完成1个世代共需1131天。
3.2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蝼蛄昼伏夜出,晚上21-23时为活动取食高峰,对产卵地点有严格的选择性。华北蝼蛄多在轻盐碱地内缺苗断龚,无植被覆盖的干燥向阳,地梗畦堰附近或路边、渠边和松软的油渍状土壤里产卵,而禾苗茂密产卵少。蝼蛄具有群集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湿性。
蝼蛄的成虫、若虫都对马铃薯形成危害。它用口器和前足把马铃薯的地下茎或根撕成乱丝状,使地上部分萎蔫或死亡,有时也咬食芽块使芽子不能生长,造成缺苗。它在土中串掘隧道,使幼根与土壤分离,透风、造成失水,影响苗子生长,甚至死亡。它在秋季咬食块茎,使其形成孔洞,或使其易感染造成病害。
4.地老虎
地老虎是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
4.1生活史
小地老虎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年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气候条件而异,在大同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少量幼虫和蛹越冬。小地老虎在25℃条件下,卵期5天,幼虫期20天,蛹期13天,成虫期12天,全世代历期50天。
4.2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地老虎成虫白天潜伏于土缝中、杂草丛、屋檐下或其它隐蔽处,取食、飞翔、交配和产卵等活动多发生在夜晚,先后的三个活动高峰。第一次在天黑前后数小时内,第2在午夜前后,第3次在凌晨前,有的一直延续到上午其中以第3次高峰期活动虫量最多。如小地老虎3次活动高峰期的虫量分别占8.3%,31.7%和60%。地老虎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性,对食糖、密、的发酵物的明显的趋性。幼虫具有假死性,在活动时受惊时或被触动,立即卷成“C”型。
地老虎主要以幼虫为害马铃薯等作物的幼苗,在贴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断,使整株苗子死掉,并常把咬断的苗拖进虫洞。幼虫低龄时,也咬食嫩叶,使叶片出现缺刻和孔洞。它也会在地下咬食块茎,咬出的孔洞比蛴螬咬的小一些。
二、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
地下害虫是较难防治的一种害虫民,应按照“三查三定”
查大小、查密度、查深浅,定防治面积、定防治时间、定防治方法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虫情,因地因时制宜,将各种措施协调运用,做到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幼虫结合治,田内田外选择治,将地下害虫的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1.农业防治
1.1结合冬春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深翻土地、清除田间、田梗、地头、地边的杂草等,杜绝地下害虫的发生环境。
1.2实行科学的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 地下害虫最喜食禾谷类和块茎、块根类大田作物,对油菜、麻类等直根系作物比较不喜食,合进地轮作或套种可以减轻其为害。
2.化学防治
2.1药剂防治
使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1%的敌百虫粉剂3-4kg加细土10kg掺匀,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为害的地下害虫。或在中耕时把上述农药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
2.2毒饵诱杀
用50%乐果乳油、90%晶体敌百虫,用药量分别为饵料量的0.5-1%,先用适量水将药剂稀释,然后拌入炒香的谷子、麦麸、豆饼、米糠、玉米碎粒等饵料中,亩施用1.5-2.5kg。配用敌百虫毒饵中,应用少量温水将敌百虫溶解,再加水至所需量。
三、物理防治
利用糖密和黑光灯、鲜马粪堆、草把等,对成虫进行诱杀,可以减少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