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j4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论述了八年级历史(上)中《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教学设计,认为设计应包括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学生背景分析、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關键词: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十一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 课程标准
  知道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通过问题设计、情景再现以及巧妙的过渡,有目的地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究。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重视教学过程的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合作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学生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照相、电影、电报是现代学生普遍熟悉的事情,分析教材时要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时间、内容和意义。
  在生活习俗方面,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的原因、过程、意义。
  2.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重新组合补充一些形象化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教育。
  
  三、学习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等基本史实,分析其原因。并通过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通过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变迁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得出这是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改革,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搜集旧照片、旧服饰及车、船等交通工具的图片资料,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观看相应的电影《西洋镜》,加深学生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状况的了解。
  通过学生表演不同时期称呼的变化,认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同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教学重点: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亲情况,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教学难点: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从服装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方法:板块式、对比分析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和图片等。
  
  四、教学流程设计
  
  导言:前几节课,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心情一直很压抑、愤懑,列强一次次地入侵,腐败的清政府又一次次地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仅割地、赔款还开埠、通商,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今天,我们放松一下心情,共同研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
  新课:按三个板块分析问题:一是照相与电影的出现,二是剪发辫、改称呼,三是服饰变化。教学中展示课前收集的文字、实物、图片及音像资料,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三个板块的内容。在教学中展开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 照相术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2. 电影何时传入中国,刚传入中国时被称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简述中国电影的发展。
  (二)剪发辫、改称呼
  1. 介绍发辫的由来?(中国古代受儒家学说影响,男子与女子一样蓄发不剪,或披散于肩,或束于发顶,这种民族风俗经历了四千年,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到清军入关后,于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剃发令,全国男子一律剃发留辫,当时遭到汉人反对,但天长日久,人们剃发留辫成了习惯,拖在脑后的辫子就成了清朝国民外貌的最大特点。)
  2. 剪发令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 改称呼的背景、内容和目的各是什么?
  (三)服饰的变化
  1. 西服由来?特点?如何传入中国?
  2. 服饰变化的原因?中山装是谁创制的?你能说说它的特点吗?
  3. 今天的旗袍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最后,以讨论“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一题作为本课小结。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课前通过收集材料,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通过课堂探讨和自主学习,评价课堂是否让学生了解到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因主要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社会顺应时代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交流等。是否帮助培养了学生在思想上更好地接受改革开放的意思,学生是否认识到今天发展中国的电影、摄像、服饰等艺术的必要性以及与世界别国交流这些艺术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引言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网络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促使他们能够利用这一先进的现代教育传播技术,发掘网络多媒体潜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网络多媒体软件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由于资金、技术以及教师的相关素质等诸多原因,使得大学英语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硬件设施的
摘 要:感受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或具体的案例的分析中,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有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技能、策略,最终形成能力和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本文就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感受性学习 功能 尝试    思想品德课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态度和价值观问题,态度和价值观是不能光靠说教和讲解就能形成稳固的信念的,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摘 要:要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把思想品德课上好,笔者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艺术 双基 知行统一    要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中学生年龄小、经历浅、见识少,思想认识水平较低;二是现行的思想品德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有严重的成人化、概念化倾向;三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甚至丑恶的现象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
摘 要:本文詳细探讨了“杆连球”系统摆动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  关键词:系统 摆动过程 能量变化    问题:如图1所示,刚性杆的质量为M,长为L,小球的质量为m。求杆从水平位置摆动到垂直位置过程中,杆和球的能量变化情况。(所有摩擦不计)    1. 摆动过程中“杆连球”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摆动过程中,系统所受外力为绞链的轴力、杆和球的重力,轴力不做功;系统所受每对内力因两质元的相对位移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