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ang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监管教育的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久而久之,农村“留守儿童”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正面困难,解决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身心不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还不成熟,人生价值体系还未形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缺乏父母关爱,心理健康失衡。
  (二)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成不良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生活环境单一,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学校生活自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管理,大多数儿童喜欢逗留在路上或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娱乐性场所,很容易沾染不良恶习。
  (三)价值观模糊,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方面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内心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可是他们连与父母团圆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时刻都感受父母的温情与关怀。自卑感强烈,学习生活上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对父母态度矛盾,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对父母的思念增强,很怀念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另一方面,对父母有怨恨情绪,尤其当看到同龄人都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时候,心里的难过就转化成了与父母感情的隔阂,疏远父母亲。
  (二)社会发展方面原因
  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与文化贫困相生相伴,这种贫瘠落后的农村文化以其浓厚的小农意识消极地禁锢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
  (三)学校教育方面原因
  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学校工作纷繁复杂,学校和老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没能及时给予照顾与指导。加上和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相对较少,当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时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要把農村留守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纲要实施的监测评估体系,让各级政府重视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2.推进政策的配套完善
  要进一步落实、建全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3.加快户籍的制度改革
  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
  4.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
  5.发挥文化的传播功能
  政府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有效为农民送知识、送技术、送教育,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一方面,政府加大投资,建设相应文化设施。比如村文化室、村图书馆等。另一方面,鼓励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破除迷信,扫除不良习俗,实现农村观念革新和善风良俗的重建。使农村形成较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文明风气,对留守儿童成长产生促进性的影响。
  6.拓展网络的积极作用
  全面建设农村家庭教育网络,拓展城乡家庭教育渠道,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加强对监护人特别是祖父母的培训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监护意识和能力。
  (二)家庭层面
  首先,留守兒童的父母要转变教育的责任观念。其次,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学会心灵的沟通。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去,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还有他们的道德行为表现如何等。最后,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工作之余有机会的还是要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三)社会层面
  1.构建监护体系
  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团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党政机关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和适当外聘一些专职人员,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2.扩大社会宣传
  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精心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社会宣传。
  3.发展区域经济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使父母双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4.建立帮助机制
  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帮助。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结合“春蕾计划”,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或“代理妈妈”活动,组织动员各界妇女如“女干部、女党员、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户”,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基层共青团组织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开展青年志愿者、城乡少先队员“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
  (四)学校层面
  首先,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再次,健全完善留守儿童的档案。最后,架起家校畅通的桥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关心和帮助。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
期刊
新《纲要》多处提到“构建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教师的真爱成为构建这一和谐关系的首要因素,因为教师对孩子负有社会责任,教师对幼儿的情感和态度,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甚至对幼儿的终身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教师对幼儿的真爱和关怀,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用理智的爱启迪幼儿的心田  对幼儿的爱,要建立在对祖国未来花朵高度负责的基础上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读书情况,把书的有关内容清楚明白地表达。  2.能注意倾听别人的推荐,把握主要内容,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他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及时提问、补充。  3.进一步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书籍、喜爱读书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把书的有关内容清楚明白地推荐给大家。  2.能注意倾听别人的推荐,把握主要内容,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他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及时提问、补
期刊
课题:  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列举实例,类比直线,准确抽象出平面的特点;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和画法;理解和掌握平面的三个基本性质,会用集合的语言描述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和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在数学语言之间相互转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唯物主义观念教育,通过各
期刊
《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教学设计
期刊
一、养成专心倾听和认真理解题意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强化时空观念,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历史沿革及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深历史认识,进一步培养历史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家发展概况,增
期刊
第一部分: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控制系统的干扰及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问题。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控制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受到的干扰,属于控制系统的应用。在技术领域中,控制技术是世界标志性核心技术,闭环控制系统是其核心,本节内容又是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因此它在《控制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反馈有较深
期刊
一、教材內容  1.教学内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2.水平目标:水平四(八年级)  二、教材依据  本节课教材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排球章节。  三、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让学生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能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3.能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并概括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  2.通过学生合作与探究,理解诗歌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