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本身很抽象,有时甚至很枯燥,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从课堂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课堂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课堂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课堂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
1. 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
(1)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自然比较理想。但学生往往在答问时精力集中,在听讲时有时散漫。老师光靠讲解、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达不到效果的,因而课堂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基本规律,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背,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必然联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和规律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例如在一道选择题中,"由库仑力的计算公式 可知当R趋向于零时,库仑力F趋向于无穷大."在一般学生看来这应该是理当如此的,此时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强调"质点"的含义,展开深入讨论,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含义相结合的区别,达到从本质上理解库仑定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课堂提问,教师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以上的例题中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已达到真正理解库仑定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例如在教师做电磁感应的演示实验时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 “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有偏转?”,“若有偏转,偏转的方向都一致吗?”,“若不一致,那么偏转的方向可能会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2.明知故问,走形式
学生质疑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及应用方法。但是,我发现,好多质疑就是注重形式,走过场,为疑而疑。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我们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
(1) 点与面的关系。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 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 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 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 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3.虚晃一枪,两张皮
我曾听过一堂课,在该课的最后环节,学生提出一连串问题,面对学生提问,该教师的姿态只是倾听、点头,态度及其和蔼。待学生问完之后,教师说:很好,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趁热打铁而要留到下节课呢?等到“下一节”,学生的兴奋期已过,解疑的欲望和意义就不太大了,有兴趣才有发展。更何况在下一节课,热情已经冷却,可能不仅仅是学生,教师都可能懒得理会学生的提问。
二、课堂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设疑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在学习电势能的变化时,可以与已学的重力势能相类比-----(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类似于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在学习电容的比值定义式 时,可类比于 ,等来加强理解------(在电场中某确定的位置,E与F无关,E与q无关,但F与q的比值是确定的;在电场中某确定的两点间的电势差,U与W无关,U与q无关,但W与q的比值是确定的;对于一给定的电容器,C与Q无关,C与U无关,但Q与U的比值是确定的。)把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克服未知的难点。
"分割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不断的优化课堂的教学质量。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从课堂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课堂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课堂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课堂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
1. 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
(1)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自然比较理想。但学生往往在答问时精力集中,在听讲时有时散漫。老师光靠讲解、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达不到效果的,因而课堂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基本规律,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背,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必然联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和规律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例如在一道选择题中,"由库仑力的计算公式 可知当R趋向于零时,库仑力F趋向于无穷大."在一般学生看来这应该是理当如此的,此时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强调"质点"的含义,展开深入讨论,让学生明白简单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含义相结合的区别,达到从本质上理解库仑定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课堂提问,教师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以上的例题中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已达到真正理解库仑定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例如在教师做电磁感应的演示实验时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 “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有偏转?”,“若有偏转,偏转的方向都一致吗?”,“若不一致,那么偏转的方向可能会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2.明知故问,走形式
学生质疑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及应用方法。但是,我发现,好多质疑就是注重形式,走过场,为疑而疑。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我们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
(1) 点与面的关系。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 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 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 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 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3.虚晃一枪,两张皮
我曾听过一堂课,在该课的最后环节,学生提出一连串问题,面对学生提问,该教师的姿态只是倾听、点头,态度及其和蔼。待学生问完之后,教师说:很好,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趁热打铁而要留到下节课呢?等到“下一节”,学生的兴奋期已过,解疑的欲望和意义就不太大了,有兴趣才有发展。更何况在下一节课,热情已经冷却,可能不仅仅是学生,教师都可能懒得理会学生的提问。
二、课堂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设疑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在学习电势能的变化时,可以与已学的重力势能相类比-----(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类似于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在学习电容的比值定义式 时,可类比于 ,等来加强理解------(在电场中某确定的位置,E与F无关,E与q无关,但F与q的比值是确定的;在电场中某确定的两点间的电势差,U与W无关,U与q无关,但W与q的比值是确定的;对于一给定的电容器,C与Q无关,C与U无关,但Q与U的比值是确定的。)把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克服未知的难点。
"分割式"提问是指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的方法。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不断的优化课堂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