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一项有意识的心智活动。唐代文学家韩愈描述读书活动时这样说过:“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手披目视,口咏其言”说的是读书时的外在行为。“心惟其义”说的是读书时要用心去思考、体验文本的意蕴,总的来说读书应该“手”“口”“心”并用。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曾经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笃志虚心”指的是心理状态,“反复详玩”的意思是多方探索、深刻领会。他认为只有这样心志专一地有意识读书,才能收到好的功效。由此可见,要使阅读成为有效的阅读,最佳的选择莫过于激活阅读意识。
关键词:阅读;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66-01
教育心理学称:学生在有意识阅读中,不自觉地就会调动多种感知和已有的经验去感受作品,领悟内涵,发现真理。正如叶圣陶所说:“(好多成名的作家)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兴趣,渴望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一、创设解决问题情境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要注意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因为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激活阅读意识
要想在阅读中获得大量的知识,首先要有阅读的渴望。阅读教学要从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讲解名人故事,讲解文学名著;在课外要组织学生参与名人讨论、文学作品任务形象面面观、影视作品欣赏、文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包罗万象、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阅读的积极性。作为学校,应注重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学生阅读创设广阔的空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也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可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人学生时期是否养成读书兴趣和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在这方面,学校和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事实证明,学生的知识愈广博,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愈强,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的效果也愈好。因此可谓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近书海中,探索未知领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取向。
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地解决问题。
2、提出问题要分层到位
例如《将相和》一文,教师可以分层次地提问学生:(1)“将”指谁?“相”又是指谁?(2)“将”和“相”为什么“和好”?有“和”必有“失和”,他们为什么“失和”?(3):作者为什么以“将相和”为题?(要回答这一问题,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人手,也可以从课文的写作方法人手,还可以从课文的写作目的人手……)(4)让学生排演课本剧。这样的问题设计会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从而白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
3、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解决问题的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问题的解决需要而且必须得掌握一定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解决问题的专项训练,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注意方法和运用方法的经过。有些疑点对于小学生如同“八卦阵”,学生钻进了没有老师的指引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有的给予点拔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让学生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
讨论交流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的朋友式的谈心方式,学生因而少顾虑、教师少成见,课堂少框框,一切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问题及疑难为主线展开探讨教学,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课堂特有的探究中对文本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交流看法。学生的智慧就在这氛围中自由展示,一个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就在笑谈中一一化解,一个个让人冥思苦想的疑难就在交流中豁然开朗,学习成为探索求知的一种乐趣。学生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得到知识探求的训练,养成爱钻研、会质疑,不迷信权威,会搜寻材料、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有创新意识,能通过讨论交流进行民主协商的良好习惯。
5、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快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认识角度本质上是学生独特个性的体现。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让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鼓励他们发扬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体验出发去研究教师的教,尊重学生的学,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思考、探究、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教师的激励赏识下得到自我的展示,得到快乐、得到发展。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教最终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有了较强的能力,就为终生学习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阅读;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66-01
教育心理学称:学生在有意识阅读中,不自觉地就会调动多种感知和已有的经验去感受作品,领悟内涵,发现真理。正如叶圣陶所说:“(好多成名的作家)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兴趣,渴望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一、创设解决问题情境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要注意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因为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激活阅读意识
要想在阅读中获得大量的知识,首先要有阅读的渴望。阅读教学要从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讲解名人故事,讲解文学名著;在课外要组织学生参与名人讨论、文学作品任务形象面面观、影视作品欣赏、文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包罗万象、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阅读的积极性。作为学校,应注重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学生阅读创设广阔的空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一所学校也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可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人学生时期是否养成读书兴趣和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在这方面,学校和语文教师任重道远,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事实证明,学生的知识愈广博,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愈强,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的效果也愈好。因此可谓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近书海中,探索未知领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取向。
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地解决问题。
2、提出问题要分层到位
例如《将相和》一文,教师可以分层次地提问学生:(1)“将”指谁?“相”又是指谁?(2)“将”和“相”为什么“和好”?有“和”必有“失和”,他们为什么“失和”?(3):作者为什么以“将相和”为题?(要回答这一问题,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人手,也可以从课文的写作方法人手,还可以从课文的写作目的人手……)(4)让学生排演课本剧。这样的问题设计会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从而白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
3、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解决问题的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问题的解决需要而且必须得掌握一定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解决问题的专项训练,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注意方法和运用方法的经过。有些疑点对于小学生如同“八卦阵”,学生钻进了没有老师的指引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有的给予点拔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让学生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
讨论交流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的朋友式的谈心方式,学生因而少顾虑、教师少成见,课堂少框框,一切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问题及疑难为主线展开探讨教学,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课堂特有的探究中对文本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交流看法。学生的智慧就在这氛围中自由展示,一个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就在笑谈中一一化解,一个个让人冥思苦想的疑难就在交流中豁然开朗,学习成为探索求知的一种乐趣。学生就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得到知识探求的训练,养成爱钻研、会质疑,不迷信权威,会搜寻材料、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有创新意识,能通过讨论交流进行民主协商的良好习惯。
5、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快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认识角度本质上是学生独特个性的体现。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让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鼓励他们发扬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体验出发去研究教师的教,尊重学生的学,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思考、探究、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教师的激励赏识下得到自我的展示,得到快乐、得到发展。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教最终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有了较强的能力,就为终生学习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