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时代的阳光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出东方,叩启苍穹。当阳光再次唤醒大地,我们迈进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
  推开新时代的大门,泱泱大国、巍巍中华,曙光升腾、万物生长,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只觉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时间,真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师,既改造旧物,又焕发新生。当一个新时代来临,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幻化出非比寻常的意象。
  比如,那个平凡的年轻人,中国共产党的好战士,中国人民的好儿子——雷锋。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 ;松柏之茂,隆冬不衰。“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至今已55周年。
  55载,弹指一挥;55载,英魂永驻。“你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奋斗在你为之奋斗的事业中。”镌刻着半个多世纪的精神年轮,雷锋精神穿越革命岁月的浩荡洪流,春风化雨、温润人心 ;历经建设年代的火热浪潮,融入时代、风华正茂 ;激荡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活力无限、熠熠生辉。
  如今,新时代开启了。
  最大气磅礴的书写,源于精神 ;最振奋人心的变化,始自内心。新时代之“新”,不仅新在物质形态,更新在精神状态 ;不仅新在时空静态,更新在奋斗姿态。
  “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可以说,没有灵魂上的站立,就不可能拥抱新时代的阳光 ;没有精神上的强健,就不可能高扬新征程的风帆。
  “大凡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特别空气。”雷锋精神,正是这个新时代的“特别空气”,清新怡人,愉悦身心,怡养灵魂,涵养国魂。
  人无常心,习以成性 ;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涵养 ;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
  如果说,过去我们“站起来”,从落后到奋起,离不开雷锋精神凝聚力量;“富起来”,从贫困到富裕,离不开雷锋精神滋润人心。那么,今天我们“强起来”,从崛起到复兴,更加离不开雷锋精神润德塑形、固本培元。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哲言,也许是对当下最好的注解。
  邁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乘风破浪的“飞跃期”,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关键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迈入又一个“创业期”。
  踏上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担当新使命,世界舞台中心也是擂台中心,伟大斗争仍在进行,伟大工程仍在建设,伟大事业仍需推进,伟大梦想仍未实现,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雷锋精神,凝结着崇高的价值追求,积蓄起强大的精神动能,可以筑牢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厚根基,可以提升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道德标高,可以燃亮亿万国人砥砺奋进的梦想火炬。
  全面小康、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新时代的中国,中国的新时代,迫切需要我们以雷锋精神为标杆,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大爱胸怀,培育忘我精神,增强进取锐气,为灵魂“补钙”、为品德“提纯”、为本领“淬火”、为使命“燃烧”。
  人是时间的尺度。应该看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雷锋精神不会自然而然地“随风潜入夜”,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润物细无声”,更不会一劳永逸地“随时有物华”。
  那么,如何让雷锋精神与新时代同行同步,以其崇高而超越物质形态,直达人们灵魂深处的制高点,并不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与光芒?
  或许,“扩而充之”,才是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应该认真思考的命题。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 ;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对雷锋精神的赞誉之词、评价之语,是“扩而充之”的根本要求,也是前进方向。
  “你不是太阳,但你可以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人民,永远铭记雷锋;时代,永远需要雷锋。因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雷锋永远是爱,是善,是希望,是梦想,是人间四月暖,是世上艳阳天。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评论员)
其他文献
河南省鄭州市,沿着东风路走一段,抬头能看到一个红色的牌匾,不大,四平八稳地挂在钢筋水泥砌成的楼宇上,被一排横七竖八的门店牌匾夹杂于中间。牌匾上写着几个字 :免费爱心粥。中国老百姓爱喝粥,爱喝之余,甚至要做一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自我检讨,看看自己是否浪费了粮食,又是否能在艰苦中继续奋斗下去。  以 前 的 粥 店 牌 匾, 大 多 是“ 张 家粥”“李家粥”,从没叫过“爱心粥”,“爱心”不是
期刊
就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关系来说,很少有人能像雷锋这样,在一座城市里留下那么深刻的烙印,而且历久弥坚。当雷锋还没有成为“雷锋”时,抚顺就涌起学雷锋的春潮 ;当雷锋成为“雷锋”时,雷锋更成为抚顺人的深刻记忆。每年的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纪念日,抚顺都要举行隆重庆典。人们汇聚在雷锋塑像下宣誓,坚定着传承雷锋精神的信念与使命。坚守与超越,一份历史的约定  抚顺人与雷锋有太多的感情。雷锋短
期刊
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5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雷鋒》杂志组织编撰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解读》《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于3月5日前在全国公开发行。  这两本书的侧重点虽然不同,却都深入浅出,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口味。两本书事理交融,珠联璧合,是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不可多得的好读物、好教材。我作为第一读者,阅读之后,获益良多,以至禁不住想要广而告之,让更多读者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期刊
雷锋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自1965年开馆以来,接待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同胞共计5万多人次,他们专程到抚顺雷锋纪念馆了解雷锋、学习雷锋。  一个由40多人组成的日本代表团到馆后,认真地听取了讲解员的讲解,仔细观看了每张照片和每件展品,并就雷锋事迹和学雷锋活动等有关问题同雷锋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座谈。他们说:“雷锋做的事,我们以前听说过,很难理解,
期刊
华东方是辽宁雷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理会副主任,对雷锋走向世界有过专门研究。他曾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雷锋和雷锋精神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傳向世界的,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雷锋的接受和认识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雷锋在世界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正在争取民族解放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雷锋的
期刊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5周年。《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的编著者,经过对雷锋当年的战友、工友、乡亲、同事的深入采访,把《雷锋日记》中记下的人和事逐一详察,以原汁原味  原生态的真实面貌,重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对于在全社会宣传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学习雷锋时指出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在谈到传承
期刊
仰望苍穹  你的美飄逸若虹  璀璨银河  像细碎流沙斜躺夜空  又像晚秋漫山遍野的枫  沉醉梦中  浩瀚的银河里  看到你忽闪的青瞳  那是天地间最亮的眸  愉悦寻找的脚步  情不自禁  打开尘封的荣光  心潮奔涌
期刊
现在,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坚决捍卫雷锋的光辉形象和崇高荣誉,旗帜鲜明地树新风、扬正气。  要守土有责,打好反击战。应该说这些年,雷锋是网上宣传最多、传播最广的典型,也是网上质疑最多、抹黑最多的英雄之一。我们必须直面斗争、逢敌亮剑,人人争当雷锋精神的捍卫者,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雷锋在網上被“不拿枪的敌人”推倒。  要抢先发声,打好主动仗。“谣言动动嘴,真理跑断腿”。只有准确把握亮剑发声的时、度、效,先入为
期刊
冰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时隔数月,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发生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里的那感人一幕:2017年11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色大厅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习近平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  身教胜言传。习近平总书记用行动为全党全社会上了关爱模范、尊重先进的生动一课。  “核心
期刊
2017年3月,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横行,面对英雄被肆无忌惮地扭曲、丑化、抹黑的境况,出台一部保护英烈的法律迫在眉睫。为此,2017年第三期《雷锋》杂志在发表两封紧急来信,通过雷锋生前的战友亲属之口,还原一个真实的雷锋形象的同时,还专辟“立法建议”篇章,刊登《关于立法保护党和国家领袖人物、革命英烈名誉的建议》一文,呼吁国家立法,打响了立法保护英烈的第一枪。  接下来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牛炳祥郑重呼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