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幼儿自主性发挥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角色游戏环境创设是角色游戏开展的前提。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这项原本属于幼儿自己的任务,在当今的幼儿园中俨然变成了教师的一种“负担”。这不仅使幼儿角色游戏整体割裂,也大大减少了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时间和消弱了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同时也有礙于幼儿动手操作、社会交往、经验再现、创造性等能力的发展。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不管是游戏环境创设还是游戏过程都应该自始至终让幼儿参与进来。因此幼儿园中上至园长下到教职工都应该积极创造机会在游戏环境创设中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挥,以满足其游戏的需要。
  [关键词] 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幼儿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13.7
  一、问题的提出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众所周知,幼儿期主要是以游戏为主,他们常常通过游戏来模仿成人的行为活动,再现真实的生活情景。因此幼儿在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想象所进行的角色游戏,成为了幼儿期最典型且最受欢迎的一种自然游戏活动。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作为角色游戏最重要的基础部分,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创设和精神环境创设,本文中的环境创设专指物质环境创设,它在幼儿与游戏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但纵观现在的幼儿园中,环境创设这一项本该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却因为各种原因变成了老师们的主要工作,幼儿只是机械性的进入老师为精心准备的环境中,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做饭、买东西、打针、维护治安”等,游戏的持续时间很短,孩子们的兴趣也很快就消失殆尽。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在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呢?
  二、幼儿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的现状
  (一)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与角色游戏整体分离
  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人,不管是游戏的前期——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还是游戏的活动过程,都应该让其参与进来。反观当下幼儿园的角色游戏,角色游戏环境“外设”,造成了角色游戏环境是教师创设,游戏却是幼儿去玩的状况。 游戏本身对于游戏者来说就是满足其自身愉悦的一种活动。处于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常常以自我愉悦为满足,并且能够在整个过程中获得一种独特的游戏体验,而这些愉悦和体验表现在感官、情绪以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但是,如果教师作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他们所考虑的与作为游戏主体的幼儿是不一样的。从教师的立场出发,他们想要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个美观、整洁、干净的环境,并且在这样的环境创设好之后直接教给幼儿如何去玩。这种角色游戏环境的“外设”导致了游戏整体的割裂,也分离了幼儿与游戏之间的紧密联系。正如一个人正在吃饭,如果我们将这个人吃的动作与食物割裂开,即一个人做出吃的动作,另一个人拿着饭,单纯的将做吃饭动作的人与拿饭的人相结合是无法真正理解吃饭的意义,只有在吃饭动作与饭结合的同时并发生紧密的联系才能算是完成了吃饭这一整体行为。
  三、影响幼儿自主创设角色游戏环境的因素
  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曾提到:“环境的潜能可以激发社会、情意和认知方面的种种学习,这些皆对幼儿的福祉及安全感有所助益。” 由此看来游戏环境的设置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否尊重幼儿的意愿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倡在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其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针对以上存在的两种现状,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影响幼儿自主创设角色游戏环境的因素:
  (一)客观游戏条件的改变
  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脚步的加快等原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游戏环境。从前,只要孩子愿意,随便一个空闲时间邀上几个好友就可以在路边、田间、自家的小院里展开角色游戏:“娃娃家”、“办医院”“开商店”等等。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幼儿们遵循着自己的意愿创设属于自己的游戏环境,在大自然中寻找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合作分工,玩得不亦乐乎。整个过程不止创造了自己喜欢的环境,同时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以提升。反观当下的社会,钢筋水泥筑成的一栋栋高楼大厦,层出不穷的幼儿安全问题使角色游戏在自然环境下展开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们只能在幼儿园中开展角色游戏。正如刘晓东老师所述:“有的单位将仅有的场地通通做成水泥地面,或铺地砖、塑料制品,导致这类园所的孩子户外活动时间达不到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直接接触自然物极不容易。” 从笔者参观的几所幼儿园中发现,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活动场所一般置于室内、走廊、活动室,与其他活动存在着“共处一室”的现象。这便导致了角色游戏环境空间密度过低,间接地就会造成幼儿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同时游戏空间的狭小,即使孩子有无限的想象力,教师最大限度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创设环境也会存在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仁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3] (美)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著,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卢乐山,林崇德,王德胜.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
  [5] 何敏.从游戏之外到游戏之中——将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纳入幼儿游戏的行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各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语文学习中的习作教学又是学生学习创作的基础内容,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习作教学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本文主要对习作教学中的模仿教学的一些应用做一些简单的探讨,近一步促进模仿教学与习作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习作教学;模仿教学  【中图分类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学生储备知识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它能有效开拓学生的视界。而且,新课程标准也规定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一线工作经验,提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勇于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授学生更好的读书方法等有效提升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职业院校也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学。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并且提出了提高中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关键字:信息技术;中职院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1;G434  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新时代下应该怎样做好中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呢?如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绪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学习呢?
摘要:本文从生活实例入手,以接皮球为例,对照光电效应现象,建立相应的  类比关系,巧妙地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地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光电效应规律。  关键词:光电效应 光子 光电子 极限频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形成的电流叫做光电流。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光电效应的几条实
【摘要】“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这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可现在,学生的书写能力已不容乐观。本文从调动学生写字兴趣、加强教师书写能力、指导学生写字方法、培养学生写字习惯四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关键词】书写能力兴趣能力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这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
摘要:自交与自由交配是高中生物必修二模块中遗传学有关概率计算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解题时经常混淆出错。本文从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概念、组合种类、结果以及计算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阐述他们的区别,并通过典型习题归纳自由交配类习题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自交与自由交配、区别、解题方法、歸纳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区别  1.自交与自由交配概念上的区别  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
摘要:初中数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运算和数学概念的认识,开始接触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数学应用题,数学学习走向新的高度。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而数形结合解题思想是初中数学解题中最常见、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它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又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本文通过对教学实例的简要叙述,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关键词:数
摘要: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发展理念下,如何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成为了我国数学教育者共同研讨的目标,文章将从课堂优化的特征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数学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理念;特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实现数学课堂的优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