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公司总裁史密斯先生曾说过:“如果不尝试着活在明天,我们就会永远呆在昨天!如果我们还完全用昨天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明天!”当今中学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历史教师必须及时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不遗余力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创造,总结新经验,构建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
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实施的必然要求
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落实和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动性,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历史教学自身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去性: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不可能再重新出现。因此,要实现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思想,就必须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论从史出,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和综合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正是适应了现代历史教育的这种要求,从而为广大历史教师接受、认同,从而使历史教学脱离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浩淼的历史烟云中自由徜徉,在激情与愤慨中领略中华五千年文明带给我们的惊奇与震撼!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能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多次重复和迅速更换,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视听并用,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大量教学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自然、人文等资料,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解决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例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我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美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快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历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大纲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积累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有许多因灵感激发的精彩应答场面瞬间即逝,其间显现的创新思维活动无法再现出来以启迪后人;学生作业中反映出学习的成就与不足,也很难为以后经历这段学习过程的师生借鉴,造成一种无形的教育浪费。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可将许多讨论、作业情况保存下来,供其他教师、学生分析、点评、学习、借鉴,成为一种与历史资料同等珍贵的教育资源。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在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这样学生就能够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积极地进行思考,得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这一基本结论。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以如何讲好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发点;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模式中,让学生们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根据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进度来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单位:423600湖南省安仁县第一中学)
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实施的必然要求
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落实和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动性,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历史教学自身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去性: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不可能再重新出现。因此,要实现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思想,就必须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论从史出,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和综合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正是适应了现代历史教育的这种要求,从而为广大历史教师接受、认同,从而使历史教学脱离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浩淼的历史烟云中自由徜徉,在激情与愤慨中领略中华五千年文明带给我们的惊奇与震撼!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能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多次重复和迅速更换,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视听并用,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大量教学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自然、人文等资料,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解决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例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我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美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快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历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大纲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积累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有许多因灵感激发的精彩应答场面瞬间即逝,其间显现的创新思维活动无法再现出来以启迪后人;学生作业中反映出学习的成就与不足,也很难为以后经历这段学习过程的师生借鉴,造成一种无形的教育浪费。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可将许多讨论、作业情况保存下来,供其他教师、学生分析、点评、学习、借鉴,成为一种与历史资料同等珍贵的教育资源。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在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这样学生就能够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积极地进行思考,得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这一基本结论。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同时,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以如何讲好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发点;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模式中,让学生们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根据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进度来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单位:423600湖南省安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