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乐山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不断探索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强调休闲旅游的发展。休闲旅游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是一种以消遣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强调游客获得真正的身心放松。与观光旅游相比,它的层次更高,呈现丰富性、深入性和舒适性特征,与度假旅游相比,它更侧重于以文化作为核心吸引要素,以满足休闲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心理需求。由于休闲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更侧重于“文化”吸引物,所以在休闲旅游发展升级过程中要重视文化要素的作用。乐山本身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但是乐山现有的休闲旅游产品文化的地域性、体验性不突出,对游客缺乏强烈的吸引力,所以为了进一步发展乐山休闲旅游必须深度挖掘当地文化,为乐山发展休闲旅游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谊、促进沟通、保健娱乐、满足好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最终实现乐山休闲旅游产业的升级与影响力的提升。
一、乐山文化休闲旅游资源要素
本文主要从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及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这3个方面梳理乐山文化休闲旅游资源要素。
(一)乐山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公元前600年前后,以鳖灵为首领的开明氏部族定居青衣江流域,在此生息繁衍,开垦荒地(童恩正,1998)。峨眉山符溪出土的虎纹铜戈等文物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公元前316年,秦国将军司马错伐蜀成功,顺势攻占了汉中和巴国,将巴、蜀二国的疆域全部划入秦国版图,设置巴、蜀二郡,开始实施行政管辖。时有文明成果东汉崖墓,迄今已发现1万余窟,主要集中在乐山城郊的麻浩、柿子湾、肖坝和白岩山等地,其数量、规模及文物价值居全国之首。
“嘉州”期间(从隋唐至南宋约700年),是乐山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文明成果最辉煌的黄金岁月。乐山以其特殊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为“西南名郡”。这一时期的文明成果有乐山大佛、峨眉飞来殿、圣寿万年寺铜铁像。这一时期的历史名人有大德高僧、海通和尚,有到此一游的诗人,如王勃、陈子昂、李白、杜甫、薛涛、苏东坡、黄庭坚、范成大等。
“嘉定”期间(从宋末至清末600多年),明初“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填补了人口的空缺,充实了劳动力队伍,更打破了原来的地域和民族阻隔,促进了经济文化的横向交流,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且有所发展。尤其是清代,在垦田、人口、经济发展上都超过了南宋,成为历史上的极盛时期。
(二)乐山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乐山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于峨边、马边彝族自治县,至今全市共有11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起了外观保持民族特色,内部装饰非常现代化的建筑。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彝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如彝族火把节、彝族文学以及绘画艺术、雕刻艺术、文身艺术、漆绘刺绣艺术等民族美术文化。另外,彝族还拥有特色鲜明的本民族服饰与餐饮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能满足旅游者体验与自己居住地不同的生活文化,增加新的阅历,形成新的思想,满足精神需求。
(三)乐山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乐山的特色美食是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在四川省内甚至国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历史悠久,“麻、辣、鲜、香”独树一帜。当地自古有“讲究食补、以食助疗、药食并重、以食养生”的传统,在保持风味特色的同时,十分注意菜肴的滋补营养价值,因此饮食具有“医食同源,药膳合一”的美誉。同时由于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峨眉山的第一寺庙“报国寺”前身“会宗堂”曾是儒、释、道三教会宗之地,其中积淀了丰富的儒、释、道文化内涵。乐山大佛的饮食文化更是受佛教、道教、释教文化影响深远,当地饮食界根据乐山三教文化和当代人饮食健康需要,研制出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系列宴席,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食物的美味,还能体会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乐山儒、释、道文化的影响力。
二、基于游客感知的市场需求分析
游客对旅游产品价值的感知是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基础,只有将游客需求与地区竞争优势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乐山大佛景区、嘉定坊、乌木博物馆及城区游玩的游客,调查从旅游服务感受、历史传承、陈列展示、教育功能、游客体验、特色商品、管理水平、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游客对乐山文化旅游产品的感知满意度如表1。
通过调查发现,游客对乐山文化的感知主要集中于乐山大佛历史及佛教文化的初步了解,对大佛建造的背景文化的探索深度不够;在便捷程度、旅游服务、教育功能以及景区管理水平上满意度较高;乐山旅游产品的陈列展示还是传统的形式,人性化的智慧旅游整体规划不到位,特色商品的品牌意识不足,所以在陈列展示、游客体验及特色商品等方面满意度较低。根据旅游者的市场需求,乐山文化旅游產品可以分为3类。

(1)满足旅游者学习知识、开阔视野需求的修学类文化旅游产品。这类产品可以跟现在提倡的研学旅行产品相结合,以满足游客学习、研究某一项专题文化的目的,使游客通过对知识层面与结构的丰富和拓展,达到提高文化修养的目的。
(2)满足旅游者好奇心理的文化旅游产品。这类文化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旅游者对特殊人文景观、名人历史的好奇心,选择一些具有特例性的文化题材,如奇闻逸事、奇人奇物等进行展示。
(3)满足精神放松与提升需求的人文类文化旅游产品。这类产品能让旅游者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固化的生活方式,通过文化旅游考察、体验与自己居住地不同的生活文化、饮食文化,增加新的阅历与感受,形成新的思想,提升修养。
三、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不同类型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路径
(一)修学文化旅游产品
修学文化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中文物和遗址两类。这类产品可以满足旅游者了解历史演变、体验传统文化、了解古代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乐山现有的重点开发和保护的文化遗址遗迹类旅游产品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乐山大佛,除此之外,根据乐山历史发展脉络,可以新建丛帝庙。鳖灵作为乐山开疆辟土第一人,不仅开启了乐山古代文明,更是古蜀国“开明王朝”的缔造者,历史地位极其重要。乐山作为其发祥地,建庙祭祀顺理成章。另外,要修复九龙巷龙神祠。其主要是纪念赵太守昱(隋太守赵昱治三江水患有功,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神勇大将军”)。而岷江作为乐山的黄金水道,走水行船者和两岸百姓需要一个精神图腾(石念文,2019)。
时间久远的遗址遗迹通常残缺不全或者已经毫无踪迹可寻,为让游客能完整地了解其历史文化价值,必须对遗址遗迹及其环境做适度修复,利用高科技手段生动展示丰富的内容、专业的讲解水平以及适宜的环境氛围,实现有形物质材料的“历史的真实”和无形文化历史“价值的真实”,从而真实完整地展现遗址遗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以提高游客对遗址遗迹类产品的认知,获得知识与精神感悟。
(二)满足旅游者好奇心理的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主要包括特色历史街区、古镇、名人故居、古村落、少数民族聚落等旅游资源,乐山这类旅游产品资源主要包括城区古城墙、乐山文庙、郭沫若故居、少数民族聚落等。这类旅游产品开发的关键是要保持物质载体的特色与真实性。
旅游产品不仅要保持物质载体的“真实性”,还需要对其“客观真实”进行艺术加工与提炼,甚至建构,形成旅游产品的“形象真实”与“舞台真实”。这就要将非物质文化形象化、有形化,赋予旅游产品物质载体鲜活的生命力,最终使物质真实与形象真实相结合,提高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认知度与认可度。还需要强化当地文化传统,提高本地居民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最终形成文化图腾使游客获得文化共鸣。
(三)人文文化旅游产品
人文文化旅游产品主要以文化复制、文化移植、文化陈列以及运用高新技术等手段塑造虚拟环境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而开发的文化旅游產品。这类产品需要扎根地域本土主题文化,紧紧围绕“旅游者的需求”,突出文化体验和参与功能,不断推陈出新,提高重游率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此外还要打造完整产业链,兼顾门票收入与文化历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销售,最终能形成主题公园进行产业化发展。
乐山人文文化旅游产品现在主要有东方佛都、乌木文化博览苑,而这两个旅游产品都是属于文化复制、文化陈列。
乐山要深入开发人文文化旅游产品,根据历史事件打造文化主题类公园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要突出文化体验和参与功能,比如高科技情景再现、真人cosplay。另外,乐山马边、峨边彝族自治县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也拥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乐山可以开发彝族文化园,同时推动与主题公园相关联的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以提高整体效益。
另外,乐山的佛文化与茶文化可以融于人文文化旅游产品中,以舒适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提升游客的舒适感与获得感,突出人文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文化内蕴,提高文化旅游服务水平。
(四)美食文化旅游产品
品牌化发展是乐山市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乐山的特色美食较多但品牌化发展滞后,应该着力培养一两个全国知名品牌以带动全市餐饮行业的升级。现有的美食聚集地还是以传统的店铺为主,对此,乐山市可建设具有丰富体验的美食聚集地,游客可在这里了解饮食历史、参与饮食故事、欣赏饮食艺术、学习饮食技术,使美食聚集地既是美食基地,又是观光景点。另外,要美化城市餐饮聚集地外观,规范小食店经营,为城市休闲旅游提供持续动力。
四、结语
乐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饮食文化具有代表性,其中不乏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的功能,又具备文化艺术内涵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本文以游客感知为基础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路径,以期最终构建满足休闲旅游者精神享受和心理需求的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只有突出地域性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才能丰富休闲旅游的内涵,满足游客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发挥文化要素在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层次及休闲旅游产业影响力上的作用,最终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强烈吸引力,提升乐山休闲旅游产业影响力,促进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作者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乐山市科技局2019年度软科学研究项目“乐山文化对休闲旅游产业影响力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JRK216)。
作者简介:潘娟(1986—),女,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