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断层处架起通途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数学教材是按照九年为一个阶段进行编排,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内容都是上下联系、前后呼应的。但是,由于很多小学教师缺乏整体思维,只关注自己所教的教材内容,很少考虑现在学习的内容对初中学习具有什么作用,使得小学与初中之间在数学教学上存在严重的断层。许多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在进一步学习数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衔接不畅的障碍。那么,如何在中小学衔接中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的顺利过渡呢?
  用整体视野把握内容
  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相对于小学数学教材而言,在学习内容上,有由数到式、由常量到变量、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小学一部分内容也转移到初中阶段学习;在教学要求上,有从侧重感性认识向侧重理性认识的过渡;而初中教材在知识、结构编排体系与小学教材也有了很大的区别,这些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困难。
  把握衔接的点:数学模型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表现为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由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前者的衔接环节是负数的初步认识,后者的衔接环节是用字母表示数。即非负有理数——初步认识负数——有理数,数的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式的运算。对于运算律的学习来说,在第一学段,结合现实背景,只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加法或乘法交换律的思想,没有必要告诉他们所谓加法或乘法的交换律是什么。到了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基本运算律。但基本运算率并不是为了简便运算,而是因为基本运算律是运算固有的性质。到第三学段,将运算律很好地运用到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公式推导等方面。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如何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在运算律的衔接过程中,要立足模型这一核心点的把握,对运算律的学习型内涵的理解到符号的表达到模型的表达的不断建构与抽象过程中。
  拨动衔接的弦:类比思想 也可以从类比的视角将中小学该领域主要内容的发展,概括为由“数”到“式”。事实上,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类比。如:整数与整式的类比,整数分解(分解质因数)与因式分解的类比,整数运算与整式运算的类比,还有分数与分式的类比,分数运算与分式运算的类比等。同样,进行运算律的教学时,不仅关注数域的拓展,还要关注模式的延伸,关注运算律运用的综合。经常有一些初中教师抱怨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打得不牢固,影响了初中数学的学习,原因就在于此。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整体上熟悉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体系,了解中小学教材在内容、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这样在实施教学上才会有全局的思想;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教师要有强烈的建构整合意识,在学生获得一种新的知识以后,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把新知识纳入到相同原理的旧知识体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建立稳固的数学思维模式或认知结构。
  领悟衔接的魂:内化认知 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0(新课标在第二学段也引入了负数的意义),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清有理数的特点。为了搞好知识间的过渡,一要淡化概念,如讲代数式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形式的代数式,再去归纳代数式的概念;二要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算术的四则运算,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与小学内容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抽象概念相对较多,初中数学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都给部分学生的继续学习增加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力求与小学的相关知识联系类比,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在知识的类比、迁移与衔接中生成新知。
  《乘法分配律》教学片断
  以下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片断:
  师:在搭配的买衣服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3个等式。观察这3个等式,每个等式都有几个数组合而成?
  生:3个数。
  师:通过观察这几道等式从左边到右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在验证中得出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能猜到。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能再举一些例子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学生举例,要关注学生举例的方式是否恰当。)
  师:(指名两组汇报,并进行板书)同学们想说的很多,这样的例子能举得完吗?(再进行板书)
  师:从同学们所举的大量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举例同样验证了怎样的规律呢?
  生:乘法分配律。
  师: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
  事实上,初中阶段的一些数学内容也有需要运用乘法分配律来习得的。其一,乘法分配律在合并同类项中的应用。合并同类项是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中的一节内容。同类项既包括了七年级中的单项式还包括了还面将要学到的分式和二次根式,所以合并同类项这一方法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计算,学好合并同类项是初中数学计算的一个关键。其二,乘法分配律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因式分解是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的一节内容。因式分解有两个重要步骤:一是提公因式法,二是公式法。而提公因式法就应用了乘法分配律。教材166页例1:把8a3b2 12ab3c分解因式。解:8a3b2 12ab3c=4ab2×2a2 4ab2×3bc=4ab2(2a2 3bc)。在这里是对乘法分配律的逆向使用,在有些计算中,要把乘法分配律正向使用。
  用立体视线拓展思维
  数学建模就是要把现实生活中具体实体内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抽象出来,构成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规律进行推理求解,得出数学上的结论,返回解释验证,以求得实际问题的合理解决。   置情于境中悟本 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不是仅仅停留在具体例子中的抽象,而是着眼于一种思想方法。第一,解读信息,深刻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挖掘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明确所求结论和对所求结论的限制条件。第二,简化信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简化。抓住主要因素,抛弃次要因素,根据数量关系,联系数学知识和方法,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第三,抽象成数学问题,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联系起来,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推理归纳中建构 一是加强意义理解,在整数、小数和分数范围内,不断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诠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二是提供知识原型,学生往往都以此公式为证、为记。三是渗透思想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测量、讨论、建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抽象、概括其本质,尝试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建立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形成数学建模思想。
  抽象概括中迁移 教材中乘法分配律应用到小数、分数计算是和交换律、结合律同步的,都是通过一个关于分配律的教学例题整体迁移。一是完善意义,用整数的意义诠释乘法分配律并没有多少障碍,但还需利用小数、分数的意义还要对乘法分配律进行多角度的诠释。二拓展范围,所以在第二、第三学段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字母所表示数(或者算式)的范围,同时还要指引学生认识到随着“数”的认知范围的扩大,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综合应用中拓展 在拓展中寻求多样应用。教学中,笔者第一次面对类似方程“X 3X=180”时,学生对“1个X加3个X等于4个X”并不能完全理解,原来学生不会用乘法分配律的规律思考问题。由此可见,学生们不能停留在对分配律意义的理解上,要学会在复杂的题型中寻求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模型并适时应用。
  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要求也不相同。小学数学知识都比较具体、直接,形象思维较强,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概括能力相对较弱,进入中学后,数学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扩展,呈螺旋式上升,变化十分明显,新知识的增加引发的知识维度变化、视野扩展、思维方式改变等。因此,要立足儿童生命成长的视野,关照中小学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由“渐变”变成“渐长”,在“渐变”与“渐长”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让小学与初中教师提前“立体”地认识和了解教育主体,系统地了解课程的体系,中小学的衔接不仅是知识上的衔接,还需要思想上的衔接、经验上的衔接。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数学素养。避免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断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其他文献
瑞典高等教育机构在个人和集体的福利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universities)和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s)拥有越来越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的自主权,如何维系高等教育质量的高标准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从事创新事业的高等教育机构来说,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是赢得竞争与提高水平的重要前提,但是更大的自由必须伴随着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教育质量保证的机构
我国高校的专业建设随着国家的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的需要而进行着调整和改革,不断形成了适合国情的专业建设体系,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追溯建国60多年的专业发展与建设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对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如何做好本科专业调整与建设的宏观调控,高校应如何在这次专业调整与建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了“莫言热”。他的家乡山东高密修建了莫言纪念馆和塑像,拟投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莫言就读的小学更名为“莫言小学”。莫言获奖的纪念邮戳、纪念T恤一时走俏;淘宝还推出了相关T恤,T恤上印着莫言的头像;更有高密火烧、烧鸡被标注“莫言故乡”,白酒广告打起了“莫言牌”;莫言的书籍脱销,全社
近日,湖北省首家专为流浪孩子所办的学校“楚星”班在武汉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班。30名流浪孩子开始接受专业教育。“楚星”班为武汉市民政学校与未保中心联手创办。据悉,把中等专业学校师资搬到未保中心的为全国首创。民政学校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最少派5名专业老师来为孩子们上课。以前未保中心里的孩子学习全靠工作人员和社会志愿者教,不专业,也不系统。据了解,武汉未保中心30名孩子分为两个班。一个特教班,班上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些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谐”,在古希腊语中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通常用于音乐表示,将不同的
没有哪位教师一开始就否定自己的科研能力。他们大多是在一次次论文评比屡次受挫后,不得不给自己贴上“我不适合搞教科研”的标签。其实,每位教师都能研究,他们能写出论文就表明他们有研究能力,只不过在论文评比中设奖比例有所控制,有些人必定不能获得奖励而已。从论文评选的角度看,淘汰部分成果是非常合理的,但这样做的同时却有可能扼杀部分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让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投入到研究中?自
在美丽富饶的长江之畔,有这么一所民营体制的普通高中,在生源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情况下,该校仍保持着“低入高出”的优质升学率,这一切都源于该校每位教职员工用心实践的教育理想——“每一位学生不求同样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求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求同一规格,但都要合格。”这就是泰师附中。短短十年时间,泰师附中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水平与办学绩效的同步提升,走出了一条跨越式的教育发展之
创新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教育创新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才能丰富创新的新内涵,才能开创课堂教学新的创新之路,才能培养新时期的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的“新引擎”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前列。”胡锦涛也说过:“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知识创新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为学生们创设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促进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农村学校推进儿童阅读方面,笔者所在学校已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阅读能改变命运  3年前,笔者所在学校的教
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一定的英语熏陶,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习惯,即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必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语言的目标。而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正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稳步推进字母音标教学  通过字母学音标,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