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设有外语系,很多院校还开设有英语之外的日语、韩语等专业。近年来,高中毕业生对外语工具作用的认识更加清醒,报考大学外语专业的热情开始转冷,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掌握外语的思想开始在考生中占据上风。高职高专院校也应该把握这个动向,在某些热门理工科专业实行公共外语的语种自选,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高职 公共外语 语种 自选
一、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兴盛与变化
1.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中国的外资投入引发了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技能型外语人才持续走俏,特别是小语种人才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据国内的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的小语种专业就业率几乎是100%,小语种受到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报考小语种的升温开始打破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2008年全国有25所院校具有单独招收小语种考生的资格,比2007年增加了6所,然而这些都是重点院校,因而也只有少数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才可能被录取,其人数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
尽管语言学习的过程十分枯燥和艰辛,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练习,需要大量的记忆,还会受到学习者本人是否具备学习语言的天赋的制约,但并不能因此剥夺大多数有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志向者的学习机会。他们中很多人会选择报考更低层次的普通院校小语种专业。现在,一般院校的小语种专业的培养目标也锁定在纯语言的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加上数年来小语种专业的急速膨胀,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随着就业大趋势的变化开始恶化。
以日语专业为例,2004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加上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和加工整体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日语人才需求量节节攀升,对高层次日语专业人才的聘用岗位数的比例保持在1∶5至1∶8之间,上海地区新开办日资企业接近每天1家。但是,他们往往要求“复合型”人才[1],对单一的低层次的日语翻译人才需求渐趋疲软,因此,日语也开始进入了高职高专的公共外语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2]。有专家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转变是因为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单纯的外语人才,即只具有单一的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外语专业开始经历由“热”至“冷”的转变,市场经济呼唤口径宽、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3]。
2.外语技能的工具意识
然而,多年的改革开放,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语已经成为一种技能工具,越来越多的非外语专业出身的人也能够自如运用。这也促使很多人开始冷静思考,重新对语言的工具性进行反思,也使得很多应届高考考生开始放弃选择进入大学主攻外语专业的想法。
其实,语言也是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无论该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下,世界各地所有儿童在相同时期的阶段,其达到的语言水平都是同等的。一种语言,无论我们觉得多么难说,即使未受过教育的本族人都会说。例如拉丁语,对于学习现代拉丁语的人来说都不那么容易,然而最初使用这种语言的却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当时的拉丁语和现代拉丁语一样复杂,但是,未受过教育的农夫和罗马宫廷里的3岁小孩都能使用。所以,有很多考生开始意识到寒窗十二年,进入大学,特别到一所非名牌大学去学一个3岁小孩都会使用的工具是否值得。当然,肩负高等教育任务的大学也没有忽视这个动向,许多本科院校早就在外语专业中附加了职业方向性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课程。
除了进行语言研究,外语仅仅是一个技能工具的意识更体现在理工科的部分学生当中。他们强烈意识到外语是今后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而具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也相对较高。我校的日本教师曾经在日本国内接触过很多能够使用日语进行流畅交流的理工类的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尽管他们文学功底不及在日本主攻日语语言的外国学生,但是在流畅程度,以及对日语的运用熟练程度上往往都超过主攻日语语言的留学生。这也应了我国的一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匠不一定会关注工具的制造,但是他们一定关心如何巧妙地对工具进行有效的利用。
3.自觉学习的前提
我国个别高校在学生入学时立即进行外语能力摸底考试,然后按照学生现有的外语水平把他们编入快、中、慢班,分别按不同的授课速度、不同的授课难度教授外语[4]。但是,对于非外语专业大学新生来说,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积极的学习英语的动机。例如,由于他们中很多人从幼年开始受到日本的动画片的影响,填志愿时虽然没有选择日语专业,但很多学生具有强烈的日语学习动机,对于英语学习却持有一定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妨碍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实现自觉学习的必备条件。可是,在大学之前的教学阶段,除部分地区因历史原因外,一般都把英语定为必修科目,尽管不排除众多的对英语真正有兴趣者,但是,不可避免存在引导方式的不妥和少年儿童本身逆反心理的作用,实际上存在着更多无奈的、被动的学习者。日本动画片对我国的少年儿童的影响极大,后来韩剧又以其特有的魅力卷起韩流,这些都导致众多高考考生对日语和韩语的学习欲望,与此前的强迫学习英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沿海地区外资企业的多样化带来的小语种就业
优势等影响,使小语种具有了很大的魅力,已经形成了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
1.公外教学的发展
一般高职公共外语教学,往往只有英语一个语种。不可否认,英语的使用范围、使用人数等具有绝对优势。但是,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各国的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其他民间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需求,社会对其他一些语种的需求也具有了很大的规模。比如,对于日语的人才需求就经过了一个迅速膨胀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日语语言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开始趋于饱和,但是对于同时具有专业知识的日语人才的需求愈趋旺盛。考虑到未来就业的问题,很多新生试图放弃英语,转而学习其他外语语种,可是,目前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选修,毕业条件中对英语的要求也并没有因选择学习第二外语而得到放宽,学生也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自己所喜爱的外语语种的学习。
外语专业之外的其他理工科专业已经呈现出对英语之外的外语教学需求,公共外语如果除了英语之外开设其他有利于就业的相关语种比如韩语和日语等的条件已经成熟,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自己选定的外语知识,给教学双方都能带来新的活力。目前,我校已经具备日语和韩语教学力量,通过公共外语自选体系,不仅可以发展我校的外语教育,还能增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成为吸引考生的一个亮点。
2.有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
报考非外语专业者进入大学后,一般都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学习英语,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外。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其自己的特色,在南通的日资大型企业也比较多,其中包括富士通、川崎造船、三菱重工、三菱化学等大企业,世界造纸第三大企业王子造纸,纤维巨人东丽、帝人,上海周边的苏州、无锡、嘉兴等地的日资企业更加密集,涵盖了机电、化工、纺织等多个行业,这都为我校的部分热门专业开设日语公外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所以,我校可以以日语公外为突破口,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调整公共外语教学,增加对考生的吸引力,促进全校其他各个专业的横向发展。事实上,大学生都应该接受通识教育,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外语技能本身并不具有学术性[5]的观念必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深入人心。
三、实施的方法措施
1.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前国内有不少大学在英语公外实施分层教学,给教学双方都带来了活力,但是,进入大学就立即可以自由选择第一外语语种的学校,除东北地区中学开始到大学都有将日语作为第一外语授课的情况外,还没有在其他地区实施的公开报道。
在全校推行公共外语语种自选有可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是目前还是应该探讨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在部分系科有目的地试验性展开。
比如,目前在南通地区的日资造船、造纸、纺织、化工企业规模较大,特别是王子造纸几年后将会投入生产,潜在着巨大的知识型劳动力的消化能力,能够运用日语进行日常工作生活交流的相关专业的高职毕业学生可能会受到欢迎。学校可以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调研小组,对南通的大型日资企业进行走访,以便准确地掌握他们所需要的。
所以在我校的一些系科进行日语选课调查就可能收到较好的预计效果。
从招生也能预计到外语选课的部分结果。比如,观察2008年应用日语商务方向的招生就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招生名额是40人,可是第一志愿却超过了80人,一半以上的考生必须服从调济而进入非外语类的系科。当然这是高考管理体制上造成的无奈,如果公共外语选课能够实施,就可能会再次焕发他们学习日语的热情,获得意外的教学效果。
2.尝试外语专业招收理科生
近年来,本科院校的外语专业也开始重视语言的职业运用能力培养,特别是非重点院校在逐步放弃纯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向,加上高考本身的缺陷,使得社会上的外语培训学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壮大,比如在南通市内,社会办学的日语学校规模较大的就有明正、朝日、新世界等,这些都给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不过,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只有单一的语言培养,不具备多专业整合利用的教学基础条件。
所以,我校的外语专业为了抗衡就业形势的恶化,除了开设小语种公共外语外,可以利用外语之外的强势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外语语种组合,同时还可以考虑在今后的外语专业中招收理科高中毕业生,开拓发展外语教学的理工科方向,从根本上改变外语的学习氛围,使实用型外语教学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3.公外教学体制政策
有些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公共外语的语种,已经将日语作为第一外语提供给学生选择[6]。如果学生选择日语作为必修外语,其外语技能目标就可以确定为相应的日语能力级别,不再对英语作出强制性要求。
例如,日语能力考试改革[7]后,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就可以达到日语N4级或日语实用能力鉴定JTEST-F级,具备日常简单会话的能力和继续自主学习所必须的基础,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资料等就专业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公共外语课程,包括英语都可以同时开设基础班、目标班、提高班三个层次,由教务管理部门安排在统一的时间内授课,在学生未达成目标时,即使是高年级学生也要允许其在基础班或目标班学习,以保证目标的达成率。对于提前达标者,比如日语如果目标确定为N4级或JTEST-F级,合格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奖励,让他们腾出更多的精力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或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条件。
公共外语如果采用分级教学,在这一个教学时间内虽然行政班级的结构被打乱,给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外语学习时间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分级教学的实施和目标的明确性,使学生的外语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发挥,从而有望改善整个学校的学习风貌。
四、结论
尝试公共外语语种自选应该成为今后我校教学的一个特色和亮点,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更能贴近外向型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只要教学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预计就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师资力量的配置、教学部门间的协调、教务教学管理必然会面临新的课题,需要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点及面逐步试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月枝.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7,(04).
[2]羊昭红.试论建立职业大学公共日语教学模式.广州大学学报,2000,(02).
[3]陈静.关于普通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冷思考.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第26卷,(2).
[4]郑慧文.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4)(总第134期).
[5]徐烈炯.外文系怎么办.外国语,2004,(1)(总第149期).
[6]赵冬玲.公共日语教学法探索教育探索,2008,(06).
[7]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方案中间报告.http://www.jlpt.jp/j/info/index.html
关键词: 高职 公共外语 语种 自选
一、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兴盛与变化
1.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中国的外资投入引发了对外语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技能型外语人才持续走俏,特别是小语种人才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据国内的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的小语种专业就业率几乎是100%,小语种受到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报考小语种的升温开始打破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2008年全国有25所院校具有单独招收小语种考生的资格,比2007年增加了6所,然而这些都是重点院校,因而也只有少数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才可能被录取,其人数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
尽管语言学习的过程十分枯燥和艰辛,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练习,需要大量的记忆,还会受到学习者本人是否具备学习语言的天赋的制约,但并不能因此剥夺大多数有学习小语种专业的志向者的学习机会。他们中很多人会选择报考更低层次的普通院校小语种专业。现在,一般院校的小语种专业的培养目标也锁定在纯语言的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加上数年来小语种专业的急速膨胀,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随着就业大趋势的变化开始恶化。
以日语专业为例,2004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加上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和加工整体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日语人才需求量节节攀升,对高层次日语专业人才的聘用岗位数的比例保持在1∶5至1∶8之间,上海地区新开办日资企业接近每天1家。但是,他们往往要求“复合型”人才[1],对单一的低层次的日语翻译人才需求渐趋疲软,因此,日语也开始进入了高职高专的公共外语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2]。有专家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转变是因为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单纯的外语人才,即只具有单一的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外语专业开始经历由“热”至“冷”的转变,市场经济呼唤口径宽、适应性强、有相当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3]。
2.外语技能的工具意识
然而,多年的改革开放,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语已经成为一种技能工具,越来越多的非外语专业出身的人也能够自如运用。这也促使很多人开始冷静思考,重新对语言的工具性进行反思,也使得很多应届高考考生开始放弃选择进入大学主攻外语专业的想法。
其实,语言也是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无论该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下,世界各地所有儿童在相同时期的阶段,其达到的语言水平都是同等的。一种语言,无论我们觉得多么难说,即使未受过教育的本族人都会说。例如拉丁语,对于学习现代拉丁语的人来说都不那么容易,然而最初使用这种语言的却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当时的拉丁语和现代拉丁语一样复杂,但是,未受过教育的农夫和罗马宫廷里的3岁小孩都能使用。所以,有很多考生开始意识到寒窗十二年,进入大学,特别到一所非名牌大学去学一个3岁小孩都会使用的工具是否值得。当然,肩负高等教育任务的大学也没有忽视这个动向,许多本科院校早就在外语专业中附加了职业方向性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课程。
除了进行语言研究,外语仅仅是一个技能工具的意识更体现在理工科的部分学生当中。他们强烈意识到外语是今后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而具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也相对较高。我校的日本教师曾经在日本国内接触过很多能够使用日语进行流畅交流的理工类的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尽管他们文学功底不及在日本主攻日语语言的外国学生,但是在流畅程度,以及对日语的运用熟练程度上往往都超过主攻日语语言的留学生。这也应了我国的一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匠不一定会关注工具的制造,但是他们一定关心如何巧妙地对工具进行有效的利用。
3.自觉学习的前提
我国个别高校在学生入学时立即进行外语能力摸底考试,然后按照学生现有的外语水平把他们编入快、中、慢班,分别按不同的授课速度、不同的授课难度教授外语[4]。但是,对于非外语专业大学新生来说,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积极的学习英语的动机。例如,由于他们中很多人从幼年开始受到日本的动画片的影响,填志愿时虽然没有选择日语专业,但很多学生具有强烈的日语学习动机,对于英语学习却持有一定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妨碍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实现自觉学习的必备条件。可是,在大学之前的教学阶段,除部分地区因历史原因外,一般都把英语定为必修科目,尽管不排除众多的对英语真正有兴趣者,但是,不可避免存在引导方式的不妥和少年儿童本身逆反心理的作用,实际上存在着更多无奈的、被动的学习者。日本动画片对我国的少年儿童的影响极大,后来韩剧又以其特有的魅力卷起韩流,这些都导致众多高考考生对日语和韩语的学习欲望,与此前的强迫学习英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沿海地区外资企业的多样化带来的小语种就业
优势等影响,使小语种具有了很大的魅力,已经形成了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
1.公外教学的发展
一般高职公共外语教学,往往只有英语一个语种。不可否认,英语的使用范围、使用人数等具有绝对优势。但是,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各国的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其他民间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需求,社会对其他一些语种的需求也具有了很大的规模。比如,对于日语的人才需求就经过了一个迅速膨胀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日语语言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开始趋于饱和,但是对于同时具有专业知识的日语人才的需求愈趋旺盛。考虑到未来就业的问题,很多新生试图放弃英语,转而学习其他外语语种,可是,目前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选修,毕业条件中对英语的要求也并没有因选择学习第二外语而得到放宽,学生也就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自己所喜爱的外语语种的学习。
外语专业之外的其他理工科专业已经呈现出对英语之外的外语教学需求,公共外语如果除了英语之外开设其他有利于就业的相关语种比如韩语和日语等的条件已经成熟,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自己选定的外语知识,给教学双方都能带来新的活力。目前,我校已经具备日语和韩语教学力量,通过公共外语自选体系,不仅可以发展我校的外语教育,还能增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成为吸引考生的一个亮点。
2.有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
报考非外语专业者进入大学后,一般都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学习英语,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外。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其自己的特色,在南通的日资大型企业也比较多,其中包括富士通、川崎造船、三菱重工、三菱化学等大企业,世界造纸第三大企业王子造纸,纤维巨人东丽、帝人,上海周边的苏州、无锡、嘉兴等地的日资企业更加密集,涵盖了机电、化工、纺织等多个行业,这都为我校的部分热门专业开设日语公外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所以,我校可以以日语公外为突破口,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调整公共外语教学,增加对考生的吸引力,促进全校其他各个专业的横向发展。事实上,大学生都应该接受通识教育,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外语技能本身并不具有学术性[5]的观念必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深入人心。
三、实施的方法措施
1.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前国内有不少大学在英语公外实施分层教学,给教学双方都带来了活力,但是,进入大学就立即可以自由选择第一外语语种的学校,除东北地区中学开始到大学都有将日语作为第一外语授课的情况外,还没有在其他地区实施的公开报道。
在全校推行公共外语语种自选有可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是目前还是应该探讨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在部分系科有目的地试验性展开。
比如,目前在南通地区的日资造船、造纸、纺织、化工企业规模较大,特别是王子造纸几年后将会投入生产,潜在着巨大的知识型劳动力的消化能力,能够运用日语进行日常工作生活交流的相关专业的高职毕业学生可能会受到欢迎。学校可以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调研小组,对南通的大型日资企业进行走访,以便准确地掌握他们所需要的。
所以在我校的一些系科进行日语选课调查就可能收到较好的预计效果。
从招生也能预计到外语选课的部分结果。比如,观察2008年应用日语商务方向的招生就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招生名额是40人,可是第一志愿却超过了80人,一半以上的考生必须服从调济而进入非外语类的系科。当然这是高考管理体制上造成的无奈,如果公共外语选课能够实施,就可能会再次焕发他们学习日语的热情,获得意外的教学效果。
2.尝试外语专业招收理科生
近年来,本科院校的外语专业也开始重视语言的职业运用能力培养,特别是非重点院校在逐步放弃纯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向,加上高考本身的缺陷,使得社会上的外语培训学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壮大,比如在南通市内,社会办学的日语学校规模较大的就有明正、朝日、新世界等,这些都给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不过,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只有单一的语言培养,不具备多专业整合利用的教学基础条件。
所以,我校的外语专业为了抗衡就业形势的恶化,除了开设小语种公共外语外,可以利用外语之外的强势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外语语种组合,同时还可以考虑在今后的外语专业中招收理科高中毕业生,开拓发展外语教学的理工科方向,从根本上改变外语的学习氛围,使实用型外语教学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3.公外教学体制政策
有些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公共外语的语种,已经将日语作为第一外语提供给学生选择[6]。如果学生选择日语作为必修外语,其外语技能目标就可以确定为相应的日语能力级别,不再对英语作出强制性要求。
例如,日语能力考试改革[7]后,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就可以达到日语N4级或日语实用能力鉴定JTEST-F级,具备日常简单会话的能力和继续自主学习所必须的基础,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资料等就专业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公共外语课程,包括英语都可以同时开设基础班、目标班、提高班三个层次,由教务管理部门安排在统一的时间内授课,在学生未达成目标时,即使是高年级学生也要允许其在基础班或目标班学习,以保证目标的达成率。对于提前达标者,比如日语如果目标确定为N4级或JTEST-F级,合格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奖励,让他们腾出更多的精力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或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条件。
公共外语如果采用分级教学,在这一个教学时间内虽然行政班级的结构被打乱,给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外语学习时间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分级教学的实施和目标的明确性,使学生的外语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发挥,从而有望改善整个学校的学习风貌。
四、结论
尝试公共外语语种自选应该成为今后我校教学的一个特色和亮点,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更能贴近外向型地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只要教学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预计就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师资力量的配置、教学部门间的协调、教务教学管理必然会面临新的课题,需要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点及面逐步试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月枝.我国高校日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7,(04).
[2]羊昭红.试论建立职业大学公共日语教学模式.广州大学学报,2000,(02).
[3]陈静.关于普通高校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冷思考.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第26卷,(2).
[4]郑慧文.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4)(总第134期).
[5]徐烈炯.外文系怎么办.外国语,2004,(1)(总第149期).
[6]赵冬玲.公共日语教学法探索教育探索,2008,(06).
[7]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方案中间报告.http://www.jlpt.jp/j/info/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