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出手动作的再探讨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f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拜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11年第3期中的《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出手动作手部整体用力原理的探讨》一文,对文中作者的单手肩上投篮最后出手动作应是手部整体用力、出手前后手型应保持一致等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下面本人依据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运动实践就“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最后出手动作”是手部整体用力还是食指、中指的局部用力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实践已经证明单手肩上投篮最后出手的发力点应当是食指、中指,其他三指及另外一只手的作用仅仅在于保证和维持球出手前的稳定状态,且食指发力占整个手指发力的80%以上(前国家男篮后卫张卫平语)。整个投篮的发力顺序应该是下肢、抬躯干、伸臂等力量的合力通过腕、手指传递给球,这时传递给球的力量通过一个点,比均匀分配给五个手指传递给球要更加经济、合理,力量只有通过一个点传递给球才能更有利于控制球的速度、飞行弧度、飞行的方向。物理常识告诉我们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想使静止在手中的球获得稳定的飞行状态,球的受力点应当是唯一的,当然从理论上讲五指共同对球发力也能产生一个给球的合力,但是两个手指(食指、中指)甚至一个手指(食指)发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用五个手指呢?显然这种提法不符合动作技术的经济性原则。
  第二,投篮球出手最后的动作必须是拨指的动作——即手指的三个部位对球的发力先后顺序是指根、中部手指、最后是指尖。只有这样才能延长手指对球的接触时间,进而加强对球的随心控制。投篮拨指动作的结果必然使手指自然地呈背屈状态。为了使球在出手前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出发点球(手指几乎是贴在球上的),出手前的手型很自然的应该是一个弧面型,这个弧面型是由五个手指以及手掌的边缘组成。很显然“球出手后的手型与球出手前持球手型保持一致”的说法是不可思议的,它没有办法做出我们习以为常的将球由指尖“拨出”的动作。
  第三,造成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常见的错误如文中作者所说“勺型、勾型”等原因是因部分手指单独发力造成的(这是动力定型错误建立的问题,正确的动力定型应该是手部的局部——食指、中指发力),但这些所谓的错误动作同样也可能出现在作者所主张和认可的“投篮出手时手部应整体用力”观点上,即我们不能把投篮手指的局部用力认定为是错误的动作,而投篮手部整体用力就是正确的、合理的。
  (安徽省寿县二中232200)
其他文献
"教学技能"专栏选题在2012年较为系统地讨论体育教学技能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各项教学技能的案例呈现、教学技能水平判断与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技能提升与发展建议。基于以上
重庆巴蜀中学现有教学班200个,学生总人数15000人。学校体育器材配备都依据全国中运会各类比赛的器材标准作为参考,能够承办各类省市级体育比赛。学校体育器材室六间,共计300
体育班是高中体育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为学生入读理想大学提供了机会,给学校带来了荣誉,为校园体育文化做出了贡献,是特色办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体育教师不但要在选材上用心去
趣练仰卧起坐  方法1:将学生分成男女2大组,分别成纵队双手抱头屈腿坐在后一人的脚面上。发令后,大家一起喊1、2做仰卧起坐。  方法2:将小体操垫分成6~8块一组并排放置在一起,同学们按垫子数量相应分组躺在上面,双手握住一根长度适宜的横杆,边握杆边做仰卧起坐。  方法3:将20块小体操垫间距一臂并排放置,同学们仰卧在上面互相拉手喊着口号做仰卧起坐。  方法4:将学生分成男女2大组,分别成纵队仰卧在
最近20年中国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热议过后,可以说,万句阔论不抵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常态教学行为。作为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对现实,静心求变,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开始,设法从根本上对体育学习矫正,体育课让学生真正学得技术、承担负荷,向每一节课堂要质量,只有关注常态体育课学生体能素质的高效补偿,寻求技术与体能共发展,才会引领我们走向体育高效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一、关注体育教材重点,着
笔者有幸拜读了2009年第12期《体育教学》中蔡全坤、王亚楠两位老师撰写的题为“中长跑成绩测定,巧用扑克牌”一文,受益匪浅。笔者在将扑克牌运用到实践中后,更觉效果甚佳。通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推动了我国城市建筑设施、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速公路这一性质较为特殊的公共交通设施来说,其修建的质量和平整程度直接影响着汽车行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对体育思想不断地领悟,当前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大多存
关键词:踢球器;制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8-0075-01  近期在准备一堂足球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的优质课,面对一群从未接触过足球的学生,如何上好一节既新颖、有趣,又能促进学生练习密度和强度的优质课,着实让我犯难。面对困难笔者不断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制作出“反复踢球器”,有效地提高练习密度和强度,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踢球技术
在现场展示中,江苏省镇江市王竹平老师上的指定教材(片断课)——八年级“篮球:传切配合”得到了与会专家及现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全国一等奖。本文就此课的教学设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