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快乐阅读;亲子共读;阅读习惯;
静态阅读;动态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5—0032—01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从小就喜欢阅读、热爱阅读,无异于将学生引上一条知识的黄金大道,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家庭,提高阅读能力
书香校园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创设了理想的乐园,书香校园适宜学生读书,书香家庭更有利于学生的成才。
1. 精心装扮图书角,让学生喜爱阅读。我校提出了“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的口号,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享受。图书角里的书籍要种类多、科目广,这样学生才能广泛涉猎。班级图书角的装扮应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亲近书籍。
2. 多途径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书籍。不断地更新书籍,学生才能有书可读。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向家长讲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建议家长“以书压岁”“节日赠书”“以书奖励孩子”。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班级图书角的书源一部分来自学校图书室的藏书,一部分来自征订的报刊杂志,还有一部分可以来自家庭的阅读资源。学校应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来,在班级图书管理员的管理下开展图书的借阅、登记和归还。
二、家校联手,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语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学校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联手,让阅读从师生共读走向亲子共读。
1. 亲子共读,家长要帮帮孩子选择有益的读物。市场上的儿童读物良莠不齐。巴掌大的口袋书字体太小,影响学生的视力;风趣幽默的漫画过量,会耽误学生的宝贵时间;成人版的名著生僻字太多,艰涩难懂。因此,家长应谨慎选择孩子所读的书目,并予以指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吸收书中的精华。
在选择读物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阅读带注音、有插图的书籍,培养学生看图识字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中高年级学生要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一般一个故事一本书籍,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
2. 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喜好性强,随意性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其次,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并养成“摘记”的习惯。当然,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家长的考验。当孩子阅读遇到问题时,家长应尽量正确解答孩子的问题。遇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时,要陪孩子翻阅其他书籍寻找答案。
三、从静态阅读走向动态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丰富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要想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感悟文本、体验生活,就要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家校携手,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读后感交流、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排演、读书征文演讲、经典篇章诵读、辩论赛等,将静态的阅读过程变为生命体验的动态过程,让书香充溢心田,让书香释放情感,让书香提升境界。
静态阅读;动态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5—0032—01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从小就喜欢阅读、热爱阅读,无异于将学生引上一条知识的黄金大道,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家庭,提高阅读能力
书香校园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创设了理想的乐园,书香校园适宜学生读书,书香家庭更有利于学生的成才。
1. 精心装扮图书角,让学生喜爱阅读。我校提出了“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的口号,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享受。图书角里的书籍要种类多、科目广,这样学生才能广泛涉猎。班级图书角的装扮应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亲近书籍。
2. 多途径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书籍。不断地更新书籍,学生才能有书可读。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向家长讲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建议家长“以书压岁”“节日赠书”“以书奖励孩子”。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班级图书角的书源一部分来自学校图书室的藏书,一部分来自征订的报刊杂志,还有一部分可以来自家庭的阅读资源。学校应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来,在班级图书管理员的管理下开展图书的借阅、登记和归还。
二、家校联手,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语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学校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联手,让阅读从师生共读走向亲子共读。
1. 亲子共读,家长要帮帮孩子选择有益的读物。市场上的儿童读物良莠不齐。巴掌大的口袋书字体太小,影响学生的视力;风趣幽默的漫画过量,会耽误学生的宝贵时间;成人版的名著生僻字太多,艰涩难懂。因此,家长应谨慎选择孩子所读的书目,并予以指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吸收书中的精华。
在选择读物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阅读带注音、有插图的书籍,培养学生看图识字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中高年级学生要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一般一个故事一本书籍,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
2. 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喜好性强,随意性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其次,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并养成“摘记”的习惯。当然,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家长的考验。当孩子阅读遇到问题时,家长应尽量正确解答孩子的问题。遇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时,要陪孩子翻阅其他书籍寻找答案。
三、从静态阅读走向动态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丰富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要想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感悟文本、体验生活,就要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家校携手,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读后感交流、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排演、读书征文演讲、经典篇章诵读、辩论赛等,将静态的阅读过程变为生命体验的动态过程,让书香充溢心田,让书香释放情感,让书香提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