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分中职学校注重实用性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而中职学生主动选择阅读优秀经典书籍的人数较少,即使阅读也缺乏对于书本内容的总结和思考。针对这一情况,作为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效率,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引导,督促阅读,并为学生搭建分享、总结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培养中职学生以就业为主要目标,校内课程多数偏向于实用性技术性训练。然而不管是为了求职工作还是长远发展,对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职学生来说,独立阅读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现在的中职学生的阅读状况有以下四个特点:阅读时间碎片化,可以静下心来阅读的时间段短;大多数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只考虑娱乐因素,更多选择时下流行的网络读物或杂志,鲜少阅读知识性强的书籍或富含历史文化的經典书籍;大多数学生阅读书籍需要靠老师要求,缺乏主动性;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阅读过后不思考不探索不总结,对书籍隐藏的态度和情感无法体会。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在办学时缺乏了对独立阅读氛围的营造,平时的活动也基本围绕动手实践性技能举办;语文老师对学生挑选课外读物缺乏正确引导等。
为了提高中职语文老师在阅读辅导方面的教学水平,针对中职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出以下三点解决对策:
一、读前:结合教学,挑选书籍,推荐经典
语文老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借阅的书籍。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校园资源的高效利用。比如,在学习到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时,老师可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他散文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风格和情感状态。这样,在语文课上,讲解作品生平及写作背景时会更加高效,学生会更容易体会课文的意境。同时,老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迅、梁实秋、翟秋白、冰心、沈从文等其他近现代著名散文大家的文章,甚至是国外优秀散文家郁达夫等人的文章,从而扩大知识面,在对比中分析阅读,提高个人独立阅读及分析总结能力,在语文造诣上得到更大提升。而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赤壁之战》等文时,则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
除了与教学内容同步的阅读材料外,为了引导学生提高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老师还可以自己挑选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和时下畅销书籍推荐给学生。推荐的书籍应该是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类型多样的国内外各领域各时代的优秀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呐喊》、《莎士比亚全集》等书籍。时下热销的小说作品,如《偷影子的人》、《解忧杂货店》、《一个人的朝圣》等能传递正能量,启发学生思考现状的书籍也应该大力推荐,引导他们阅读。
二、读时:创新课堂,跟进检查,指导阅读
在完成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这一环节之后,老师还应跟进同学们的阅读情况。不同的学生有参差不齐的理解能力,在对书籍的阅读、分析、吸收过程中有不一样的进度,也会遇到不一样的难题。此时需要老师传道授业,为学生解决阅读中不理解、看不懂的语句,讲解作品背后的渊源,更深层次地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吸收。当然,在这一阶段中老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述,更重要的是倾听学生的理解并适时纠正,引导其锻炼独立阅读及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开设读后感分享专题课堂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不管是把阅读作为课后作业还是寒暑假作业,完成情况都难以检查验收,一部分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可能浑水摸鱼,不会用心阅读,也就达不到锻炼阅读能力的效果。而开设读后感分享专题课堂,要求每一位学生将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内容与自身读书心得与同学们分享,是另一种形式的检查作业,也自然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促使他们加强阅读。可以将读后感分享专题课堂的主题设定为“一人一书”,宗旨是给每一位同学主动分享主动提问主动探讨的机会。在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后,老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或纠正,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书籍的理解。
学生对于书籍的理解往往比较片面,需要老师的指导。而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时应注意将语言意义、形象意义以及文学文本意境意蕴等的理解作为知识之维,将文本内部和外部意义作为结构之维,将文本认知意义、情感意义与审美意义的理解作为意义之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书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用意。
三、读后:搭建平台,引导总结,鼓励分享
到了阅读结束的时候,每一个学生心中都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老师应当督促学生将读书心得整理出来并写成读后感,一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全书,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完成了读后感的写作后,老师可组织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交换评阅,并最终选出优秀的读后感文章,粘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供同学们阅读学习。
相比阅读来说,总结分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生会在脑海里将全书的内容梳理一遍,对内容的分析也会变得更加全面更加透彻。而交换评阅同学读后感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别人的独特视角,了解到更多自己没有阅读到的书籍,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扩宽知识面,同时审视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加以修改。作为老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检测,通过主体、内容、标准、形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及时作出合理调整。
综上所述,让中职学生阅读优秀书籍、培养中职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扩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思辨能力,促进学生明辨是非。这就需要老师在推荐书籍、引导阅读、搭建分享平台及督促总结三个阶段加强引导,带动学生多阅读、爱阅读,才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更加长远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倩.提升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研究——以加强语文教学为中心[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P14
[2]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P158
作者简介:
祁颖妍(1979~),女,广东省东莞市人,汉族,现职称:(初级)助理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
关键词:中职学生;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培养中职学生以就业为主要目标,校内课程多数偏向于实用性技术性训练。然而不管是为了求职工作还是长远发展,对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中职学生来说,独立阅读能力都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现在的中职学生的阅读状况有以下四个特点:阅读时间碎片化,可以静下心来阅读的时间段短;大多数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只考虑娱乐因素,更多选择时下流行的网络读物或杂志,鲜少阅读知识性强的书籍或富含历史文化的經典书籍;大多数学生阅读书籍需要靠老师要求,缺乏主动性;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阅读过后不思考不探索不总结,对书籍隐藏的态度和情感无法体会。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在办学时缺乏了对独立阅读氛围的营造,平时的活动也基本围绕动手实践性技能举办;语文老师对学生挑选课外读物缺乏正确引导等。
为了提高中职语文老师在阅读辅导方面的教学水平,针对中职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出以下三点解决对策:
一、读前:结合教学,挑选书籍,推荐经典
语文老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借阅的书籍。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校园资源的高效利用。比如,在学习到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时,老师可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他散文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风格和情感状态。这样,在语文课上,讲解作品生平及写作背景时会更加高效,学生会更容易体会课文的意境。同时,老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迅、梁实秋、翟秋白、冰心、沈从文等其他近现代著名散文大家的文章,甚至是国外优秀散文家郁达夫等人的文章,从而扩大知识面,在对比中分析阅读,提高个人独立阅读及分析总结能力,在语文造诣上得到更大提升。而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赤壁之战》等文时,则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
除了与教学内容同步的阅读材料外,为了引导学生提高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老师还可以自己挑选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和时下畅销书籍推荐给学生。推荐的书籍应该是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类型多样的国内外各领域各时代的优秀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呐喊》、《莎士比亚全集》等书籍。时下热销的小说作品,如《偷影子的人》、《解忧杂货店》、《一个人的朝圣》等能传递正能量,启发学生思考现状的书籍也应该大力推荐,引导他们阅读。
二、读时:创新课堂,跟进检查,指导阅读
在完成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这一环节之后,老师还应跟进同学们的阅读情况。不同的学生有参差不齐的理解能力,在对书籍的阅读、分析、吸收过程中有不一样的进度,也会遇到不一样的难题。此时需要老师传道授业,为学生解决阅读中不理解、看不懂的语句,讲解作品背后的渊源,更深层次地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吸收。当然,在这一阶段中老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讲述,更重要的是倾听学生的理解并适时纠正,引导其锻炼独立阅读及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开设读后感分享专题课堂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不管是把阅读作为课后作业还是寒暑假作业,完成情况都难以检查验收,一部分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可能浑水摸鱼,不会用心阅读,也就达不到锻炼阅读能力的效果。而开设读后感分享专题课堂,要求每一位学生将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内容与自身读书心得与同学们分享,是另一种形式的检查作业,也自然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促使他们加强阅读。可以将读后感分享专题课堂的主题设定为“一人一书”,宗旨是给每一位同学主动分享主动提问主动探讨的机会。在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后,老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或纠正,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书籍的理解。
学生对于书籍的理解往往比较片面,需要老师的指导。而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时应注意将语言意义、形象意义以及文学文本意境意蕴等的理解作为知识之维,将文本内部和外部意义作为结构之维,将文本认知意义、情感意义与审美意义的理解作为意义之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书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用意。
三、读后:搭建平台,引导总结,鼓励分享
到了阅读结束的时候,每一个学生心中都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老师应当督促学生将读书心得整理出来并写成读后感,一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全书,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完成了读后感的写作后,老师可组织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交换评阅,并最终选出优秀的读后感文章,粘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供同学们阅读学习。
相比阅读来说,总结分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生会在脑海里将全书的内容梳理一遍,对内容的分析也会变得更加全面更加透彻。而交换评阅同学读后感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别人的独特视角,了解到更多自己没有阅读到的书籍,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扩宽知识面,同时审视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加以修改。作为老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检测,通过主体、内容、标准、形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及时作出合理调整。
综上所述,让中职学生阅读优秀书籍、培养中职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扩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思辨能力,促进学生明辨是非。这就需要老师在推荐书籍、引导阅读、搭建分享平台及督促总结三个阶段加强引导,带动学生多阅读、爱阅读,才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更加长远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倩.提升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研究——以加强语文教学为中心[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P14
[2]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P158
作者简介:
祁颖妍(1979~),女,广东省东莞市人,汉族,现职称:(初级)助理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