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针对中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经过空腹血糖(FPG)以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60例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与60例耐糖量正常(NGT)的人员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结果:糖调节受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的为30例,其中主要表现为束支阻滞、ST-T改变以及心房纤颤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95%、10.41%、5.96%,明显高于耐糖量正常组心电图异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调节受损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有关,在临床中应当得到重视。
关键词:糖调节受损 心电图 中老年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5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46-01
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通常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其主要包括了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GT)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为了充分的了解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选取经过空腹血糖(FPG)以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60例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与60例耐糖量正常(NG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糖调节受损患者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46.1±4.4)岁。正常耐糖量组60例,为本院的健康体检者,该组人员的肝肾功能以及血压等均处于正常范围,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44.2±3.3)岁。入选标准为:患者空腹血糖为6.1-6.9mmol/L;葡糖糖的耐量试验≥7.8-11.0mmol/L;患者年龄≥40岁。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测,心电图测定采用ECG-1200十二道心电图机,对于异常心电图的分类可参照人群中各种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综合8指标进行,主要包括ST-T异常、都性心律失常、其他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2]。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均使用(X±S)的形式表示,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分别使用X2和t检验,显著学水准为a=0.05,当两组差异为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调节受损组与耐糖量正常组心电图对比。糖调节受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的为30例,其中主要表现为束支阻滞、ST-T改变以及心房纤颤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95%、10.41%、5.96%,明显高于耐糖量正常组心电图异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调节受损组心血管发生改变的几率明显高于耐糖量正常组,由此可知心电图异常与糖代谢异常有直接的关系,见表1。
由上表可知,糖调节受损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明显比耐糖量正常组多,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糖调节受损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心电图结果显示,ST-T改变以及前期收缩等通常在60-70岁的年龄段出现,虽然80岁后有所下降,但仍然比40-50岁年龄段的患者高,由此可知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在糖调节受损组中与年龄有关。
3 讨论
M.Uusitupa与Yuhong Chen[3,4]等人认为,成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死亡率明显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大约2-4倍,而所有T2DM(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生糖尿病之前,必然会经过空腹血糖受损的阶段,因此假如在空腹血糖受损阶段就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空腹血糖受损的病情发展,就能够有效的预防糖尿病造成的心血管疾病[5]。在本次研究中,糖调节受损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的人数为30例,其中包括前期收缩、心电图异常、ST-T改变以及心房纤颤等。与耐糖量正常组对比较,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显示糖调节受损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大。此外,在6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中,血脂异常患病率大约为35%,患者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57%,是耐糖量正常组的一倍,因此糖调节受损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除了与糖代谢异常有关外,还与脂代谢异常有关。对于糖调节受损合并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来说,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还应当全面的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以此减少心血管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6,7]。
综上所述糖调节受损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有关,在临床中应当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吴锡桂,杨军,李莹,赵连成,谢高强,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21世纪预防策略研究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22(01):44-46
[2]赵林双,陈玉石,向光大,候洁,乐岭,蒋文,曹红燕,徐琳,郑敏.武汉地区中老年人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0,11(06):22-24
[3]M.Uusitupa,Onni Siitonen,K.Pyrl,A.Aro,K.Hersio,I.Penttil,E.Voutilainen.The relationship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J].Diabetologia.2010,41 (29):62-64
[4]Yuhong Chen,Yun Huang,Xiaoying Li,Min Xu,Yufang Bi,Yu Zhang,Weiqiong Gu,Guang Ning.Association of arterial stiffness with HbA1c in 1,000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hypertension[J].Endocrine.2009,26(22):46-48
[5]张翼飞,詹维伟,洪洁,顾卫琼,杨义生,桂明辉,唐金凤,王卫庆,刘建民,赵咏桔,宁光.糖耐量受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各代谢指标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0,52(01):73-75
[6]吴雅利,雷梦觉,叶雪存,涂燕平,龚爱斌,王凌玲,魏伟荣.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不同糖耐量水平时的大动脉僵硬度[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43(10):63-64
[7]洪洁,顾卫琼,张翼飞,杨义生,沈春芳,桂明辉,王卫庆,赵咏桔,宁光.上海地区肥胖糖调节受损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64(04):72-74
方法:选取经过空腹血糖(FPG)以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60例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与60例耐糖量正常(NGT)的人员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结果:糖调节受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的为30例,其中主要表现为束支阻滞、ST-T改变以及心房纤颤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95%、10.41%、5.96%,明显高于耐糖量正常组心电图异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调节受损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有关,在临床中应当得到重视。
关键词:糖调节受损 心电图 中老年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5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46-01
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通常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其主要包括了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GT)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为了充分的了解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选取经过空腹血糖(FPG)以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60例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与60例耐糖量正常(NG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老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糖调节受损患者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46.1±4.4)岁。正常耐糖量组60例,为本院的健康体检者,该组人员的肝肾功能以及血压等均处于正常范围,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44.2±3.3)岁。入选标准为:患者空腹血糖为6.1-6.9mmol/L;葡糖糖的耐量试验≥7.8-11.0mmol/L;患者年龄≥40岁。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测,心电图测定采用ECG-1200十二道心电图机,对于异常心电图的分类可参照人群中各种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综合8指标进行,主要包括ST-T异常、都性心律失常、其他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2]。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均使用(X±S)的形式表示,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分别使用X2和t检验,显著学水准为a=0.05,当两组差异为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调节受损组与耐糖量正常组心电图对比。糖调节受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的为30例,其中主要表现为束支阻滞、ST-T改变以及心房纤颤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95%、10.41%、5.96%,明显高于耐糖量正常组心电图异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调节受损组心血管发生改变的几率明显高于耐糖量正常组,由此可知心电图异常与糖代谢异常有直接的关系,见表1。
由上表可知,糖调节受损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明显比耐糖量正常组多,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糖调节受损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心电图结果显示,ST-T改变以及前期收缩等通常在60-70岁的年龄段出现,虽然80岁后有所下降,但仍然比40-50岁年龄段的患者高,由此可知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在糖调节受损组中与年龄有关。
3 讨论
M.Uusitupa与Yuhong Chen[3,4]等人认为,成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死亡率明显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大约2-4倍,而所有T2DM(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生糖尿病之前,必然会经过空腹血糖受损的阶段,因此假如在空腹血糖受损阶段就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空腹血糖受损的病情发展,就能够有效的预防糖尿病造成的心血管疾病[5]。在本次研究中,糖调节受损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的人数为30例,其中包括前期收缩、心电图异常、ST-T改变以及心房纤颤等。与耐糖量正常组对比较,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显示糖调节受损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大。此外,在6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中,血脂异常患病率大约为35%,患者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57%,是耐糖量正常组的一倍,因此糖调节受损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除了与糖代谢异常有关外,还与脂代谢异常有关。对于糖调节受损合并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来说,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还应当全面的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以此减少心血管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6,7]。
综上所述糖调节受损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有关,在临床中应当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吴锡桂,杨军,李莹,赵连成,谢高强,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21世纪预防策略研究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22(01):44-46
[2]赵林双,陈玉石,向光大,候洁,乐岭,蒋文,曹红燕,徐琳,郑敏.武汉地区中老年人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0,11(06):22-24
[3]M.Uusitupa,Onni Siitonen,K.Pyrl,A.Aro,K.Hersio,I.Penttil,E.Voutilainen.The relationship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J].Diabetologia.2010,41 (29):62-64
[4]Yuhong Chen,Yun Huang,Xiaoying Li,Min Xu,Yufang Bi,Yu Zhang,Weiqiong Gu,Guang Ning.Association of arterial stiffness with HbA1c in 1,000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hypertension[J].Endocrine.2009,26(22):46-48
[5]张翼飞,詹维伟,洪洁,顾卫琼,杨义生,桂明辉,唐金凤,王卫庆,刘建民,赵咏桔,宁光.糖耐量受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各代谢指标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0,52(01):73-75
[6]吴雅利,雷梦觉,叶雪存,涂燕平,龚爱斌,王凌玲,魏伟荣.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不同糖耐量水平时的大动脉僵硬度[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43(10):63-64
[7]洪洁,顾卫琼,张翼飞,杨义生,沈春芳,桂明辉,王卫庆,赵咏桔,宁光.上海地区肥胖糖调节受损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64(0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