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的歌吟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07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苍凉。苍茫。苍老。一进入黄土高原,三个苍字就一个接一个地是了眉头、
  像一阵轻风,像一片流云,我匆匆的脚步掠过那片土地,那是陕北的宜川、延长、延安、延川、绥德、吴堡等地,我的眼睛须臾没离开过黄土地,随着日光所及,心里连连画着惊叹号。这是怎样的望不到头的莽莽群山啊!它们与南方的山迥然不同。赤裸、刚健,犹如男人的钢筋铁骨。山上既没有草,也没有树,仿佛用刀斧剔除了多余的东西,除了筋就是骨,除了黄土还是黄土。壮观的支柱,奇特的峰丛,深不见底的千沟万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偶尔能见到一棵树或是一丛灌木,一个人或是一缕炊烟,一车人都会发出惊喜的叫声——在黄土高原上,绿色于我们的眼睛已是一种奢侈品,而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谁把家安在这样的生存状态里?纵使荒无人烟,纵使没有秀丽与妩媚,们它仍有一种抓住你魂魄的力量:它用倔强的桀骜不驯的姿态俯视这个世界。历尽沧桑、饱经风雨后的黄土离原有一种冷峻的深刻,怪不得陕北多出慷慨悲歌之壮士。
  穿过几百里黄土高原,我的心是沉甸甸的。我知道,我们正走在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上,走在世界黄土分布最广阔的地方。这58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北起长城,南达秦岭,东至太行山,西至祁连山,横跨六省。我还知道,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由此发祥,黄河与黄土高原哺育和造就了中华民族。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本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就像现在的大兴安岭一样。顾名思义,黄土高原本来到处都是有原的,原是高起而上面平坦的地形,可是现在原面已为万千沟壑所切割,已经不成其为原了。
  我的黄土高原,是谁把你变成了这样?是过度的土地利用,是连年的战乱,是干旱风沙灾难,是人为的滥砍滥伐,以至植被破坏,水土严重流失。暴雨季节冲刷下的泥土,辗转经过溪涧以及黄河支流汇集到黄河中,致使黄河永无清冽之日,下游河床抬高,甚至决口改道。唉!只有亲临过黄土高原,你才会深深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愚蠢,你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沉重叹息。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虽然北方的干旱使一些地段几乎断流,混浊的黄河水却是乳汁般养育了北方的人民,灌溉了北方广袤的土地。如果没有黄河,纵使有南水北调,半个中国的生灵都将受到严重威胁。晋陕之行我们几番与黄河相遇,黄河大桥的磅礴气势,黄河十八盘的美丽曲折,尤其是晋陕之间的黄河大峡谷,那闻名世界的壶口瀑布令我们由衷地惊叹。
  刚下过雨,是观赏壶口瀑布的最佳时机。络绎不绝的汽车在险峻的黄土高原上行驶,运煤车、旅游大车、小车拥挤不堪,薄暮时分我们才下到谷底。远远地,还没见到瀑布,就耳闻水的雷鸣。为了抢时间拍照,我简直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巨石的河滩,飞奔到它跟前。哇!哇!我喘着粗气欢呼着,握相机的手直打抖,这是天地间绝无仅有的奇观啊!400米宽的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在壶口处突然收束成40米,又猛地下跌30米,形成马蹄状瀑布群,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我捂着胸口,感受着瀑布的气息,任水雾扑打在我的脸上。人在它的面前是多么渺小脆弱!虽然这样的暴怒状态人类也似曾有过,然而,与壶口瀑布相比,那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人称壶口瀑布是黄土高原的心脏,它是高原雄硕体魄与心灵激情的充分展露。拍照的人们大多作英雄状,作不可一世状,那是壶口给了他们胆!暮色中一个头扎毛巾、牵着毛驴的老乡悠闲地走在河滩上,他用苍老的嗓音唱着一支类似走西口的歌子,是那种这边山头唱、那边山头和、却要走几天才能牵手之地的曲子。虽然凄楚苍凉,但瀑布、河滩、毛驴、山歌已然构成绝妙的黄河风情图。
  夜宿壶口上的黄土高原,那村子叫杨家庄。由于生态的恶劣,黄土高原很多地区没有脱贫,人定胜天谈何容易!几十户人家百十来口人,主要种植玉米和烟叶,水资源的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只有置身其中,你才明白水在黄土高原的宝贵。一盆水泼在地上,哧溜一下就干得无影无踪。第二天我特地起了个早,在村子里钻了好几排窑洞,纯朴的陕北大哥和妹子热情地领着我转悠。那是地地道道的陕北窑洞,直接打进山里去的,有的已住了好几代人,院子里鸡鸭牛羊倒还热闹。可是窑洞里家当极其简陋,可以说他们的生活已简约得不能再简约了。在这里,保留着最原始最基本的生活情态。一代代的黄土地的儿女们就在这些窑洞里繁衍、生息与活着。
  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去农家乐就餐,一大排呈半弧形的窑洞竟是当年的知青旧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曾经是16个北京知青的家。听一个大爷讲,当年他们没少哭过鼻子。我“天呐天呐”地惊叫着,在如此荒凉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是怎么挨过那些苦涩日子的哟!也许,他们不止一次地下到壶口瀑布边,让那震天的轰鸣麻木自己痛苦的心灵。我相信,回到京城后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从这样的地方走出去的人,被黄河与黄土高原锻打过的人,什么样的苦痛不能承受,什么样的困难不能战胜?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在山清水秀、衣食无忧中生活时,不要忘记在我们的北面,有着这样的黄河,这样的黄土高原,这样的黄土地上的同胞哟!
其他文献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受到的气候变化影响尤为严重。而中国的环境污染原本就已经陷入危机状态。对中国来说,气候变化呈现出一种和其他环境问题相互作用,因而后果更加严重的特点。  ——气候变暖增加了中国达到未来粮食生产目标的困难。2007年4月23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在中国气象局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
期刊
近几年,气候变化给中国乃至全球社会带来的挑战已经引起中国公民社会的关注。一些本土民间组织和国际民间组织在华机构纷纷开展了多种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不过,针对气候变化这个议题,中国公民社会尚未能在充分把握其国际背景的基础上,形成立足中国实际的系统回应以及行动策略。  有鉴于此,包括自然之友、乐施会、绿色和平、行动援助、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绿家园志愿者和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在内的八家机构启动了《
期刊
在争议之中脱颖而出    巴西利亚新都于1960年4月落成。翌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来访时说:“感觉就像踏上了另一个星球。”而澳大利亚建筑批评家罗伯特休斯对巴西利亚的评论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他说巴西利亚不像一座城市,而像一个纪念碑式建筑的主题公园。  说巴西利亚不像城市情有可原。巴西利亚的确不是那种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功能于一体,贪大求全的都市;当然,它也不是人们熟悉的那种地广人稀的乡
期刊
博强  他是一名美国农民的儿子,是康奈尔大学的社会学博士生,他精通中韩两门外语,他被自然之友成员们亲切地称为“超级志愿者” 傅强是自然之友的美籍志愿者。  在过去的一年中,傅强做了自然之友的多个项目的志愿工作,从可持续发展教育到东北亚青年环境网络,从网站的英文版到“全球变暖,人人买单”,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帮助自然之友办公室工作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无国界的志愿者精神。  我们感谢傅强,感谢他
期刊
《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中,“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成为评价城市品牌价值的五大指标体系,北京位列品牌价值指数首位。北京的“宜业”、“宜游”,上海的“宜商”、“宜学”,大津的“宜业”,重庆的“宜游”,都为其城市品牌增筹加码。但是,“宜居”成为了这些大城市的软肋。    一、宜居城市的标准    “宜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一个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还包括一系列衡量标准,是一个集经济
期刊
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现象,最普通的温室气体是我们每天使用的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主要为我们提供能量。化石燃料中主要是煤,其次是石油,再次是天然气。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采取措施,直接或间接地减少对这些能源物质的消耗,以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导致产生温室气体,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以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本文想告诉大家如何做才能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有利于地球的可持续发
期刊
最近,圆明同声明退出北京的公园通票序列,把这个消息伴着“圆明园是不是该复建10%”的社会大争论一起读,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但正好让人一下子看到了圆明园问题的症结所在。  圆明园如果要退出北京公园通票系统,也好,正好让它争取公共财政的补贴,成为一个免费开放的“国家公园”,让全世界的人民可自由出入,让当地原生的动植物可自由牛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梁柱构成中,除了有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之外,更需要
期刊
中国现在、以后可能都还会有许多对环境造成潜在危险的项目,赵玉芬院士不可能一一提出议案,袁东星教授不可能参加所有的环评座谈会,厦门市民也不可能天天散步,厦门事件的意义是在2007年提供了公民发声、公民参与与公民决定的一整套样本。这套样本产生了,就可以供中国所有的公民使用,他们可以不必像厦门市民那么辛苦了,这可以说,在以后的每次公民行动中,都有厦门市民的参与。  公民社会最核心的力量在于每一个人都不放
期刊
从1986年至今,徐大鹏跳入“环教”圈子,已二十年有余。  当徐大鹏1986年从北湖小学调入江汉区教育局科技电教站开始着手环境教育时,身边的朋友见到他打趣道,“搞环保不是环卫工做的事吗?你现在当起环卫工时啦?”徐大鹏只是摇头笑了笑,并没有辩解,因为他知道最好的自我解嘲,是行动。  那时武汉市环境教育工作几乎如同空白,一些人甚至对环境教育有着误解和轻视。当众多环保者在残酷现实前愁眉难舒时,徐大鹏却扬
期刊
昨天与其说是去走河了,不如说是去找河了。在十多公里的总行程里,能看到的河流时间和所占行程的长度,都不足总行程的一半。此外,我也对“支流”有了新的理解,尽管同行的领队张老师说,昨天我们走的才是古萧太后河,但怎么说都是“支流”的感觉——“支离破碎的河流”。昨天的行程,还有一个大的感慨就是,我们似乎不是在走河流,而是在找古董,是从一个又一个工棚和黄泥堆中,寻找古董一样稀罕的古老河流。  从出发地十里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