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特点及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84989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要转变在一些课堂中存在单一、枯燥、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实践能力。自然重视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然而,提倡“探究性”是不是抛弃了“接受性”,不要接受性的学习呢?笔者认为,注重“探究性”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二者是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是受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需求及个性特点不同而取舍的,并不是一概而论。
  一、探究性与接受性的不同
  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揭示知识本质,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亲手“操作”的经历中体验“操作”方法、感受“操作”情趣,掌握“操作”技巧,养成“操作”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其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情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交往与沟通。
  接受性学习方式,则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被动的传授知识,教科书是课堂的主宰者,它主要通过教师的铺垫——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这一教学程序未完成,教师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分秒,用极其有效的速度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并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形成技能、技巧,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相比,接受性学习是机械被动、单一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决定学习方式
  学习的课题与内容对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有影响。不是所有的学习课题与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就能解决。也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接受学习能发展。例如:几何知识直观性较强,可以直接呈现或比较容易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而代数知识相对抽象,很多内容不太容易或不太适合让学生直接进行探究学习。像整式的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法,为此需要做一些“铺垫性”工作。因此对新学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而这种知识,对学生而言,又缺乏生活经验做支持。比如学习什么叫做余角,补角等。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先前经验的补充,使学生接受相关概念知识,是不宜采取让学生直接探究的学习方式,否则,学生的“探究”就变成了盲目的失误,又如:“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领域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能由几何体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单靠教师讲,学生在大脑中实验,课后练习做题,显然是不真实,不可行的。
  所以说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作为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但要依据学习的课题,内容而选择,不能一味的强求探究而冷漠和贬低接受性学习。否则,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学习方式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而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是要求平均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就应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备课和上课,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例如:笔者在听几次探究性学习数学的课堂中发现,课堂气氛很好,表面上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的参与,但是容易出现回答问题的人次多、人数少的现象,使旁观者感觉,好学生的受益增加,困难学生的获益也不如从前。像这种探究性学习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出现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
  独特的个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个性化,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一个学生有效时,对另一个学生却未必有效,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所以说,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果机械的探究就会脱离部分学生的实际,束缚部分学生的思维,严重挫伤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
  四、探究性与接受性相互补充、有机结合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并非两个完全对立的学习方式,各有其优越性、局限性,各有存在的价值。接受性学习并不是意味着“坐以待哺”消极被动地学习,它既要求教师要有效地发挥指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同样也要求教师要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让学生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学习,有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师要尽可能的让广大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提供或创设各种真实有效的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也应善于发挥接受性学习的重要作用,甚至有些知识运用接受可能比运用探究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综合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强调探究性学习时不要忽视接受性学习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作用,以与探究性学习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学教材体系有明显的脱节现象,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方式、要求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适应从小学到中学学习的学习过渡。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忽视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变化,不能及时做好学生过渡时期的引导工作。本文从正确认识衔接必要性、教学内容衔接、教学方法衔接、学习方法衔接等方面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关
本文以《新疆图志·交涉志》为考察对象,在对动结式述补结构界定的基础上,从语义特点和语法形式方面对《新疆图志·交涉志》中的动结式述补结构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得出其在
【摘要】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情感智商与学习的关系,与事业的关系,成了热门话题。事实证明,情感智商与学习、事业的关系极大。小学生学习数学,仍然受到情感智商的影响。良好的情感智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發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能形成学生对数学追求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一句话,良好的情感智商,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对情感智商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