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已逐渐不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要。而中国在历史上作为一个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好坏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的一个民族自治地区,拥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辽阔的草原,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影响到我国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甚至也影响到我国的全面小康的实现。因此,笔者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比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产业优化升级的思路探究不同产业比例的调整对于内蒙古地区农牧业居民收入的影响和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均收入水平
为了提高内蒙古地区人们的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福祉,我们对内蒙古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的分配以及人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调查及研究,通过这样的研究,优化内蒙古地区的产业结构,制订合理的产业比例,合理应用内蒙古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解决好“三农三牧”相关问题,帮助农民牧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研究农牧民扶贫增收问题对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全区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依靠大量文献和实地材料,通过比较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5-2017年度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产业比例占整个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比重,同时采用图表分析的方法,列举2015-2017年度内蒙古地区城市与农村居民的年收入情况和所占收入来源情况。通过以上二者的比较分析研究,内蒙古自治区2015-2017年度不同产业结构的比例分配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的情况关系。探究是否不同的产业结构比例分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情况。
二.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民族自治区,其境内拥有着面积广大的草原和土地,草原总面积为8667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70%,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地和农畜产品供应地,所以农业和牧业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主要从事产业。而农牧民的收入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全面小康的建成,所以笔者主要以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近三年的不同产业的比例情况,探究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
2.2研究内容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8.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5.8万公顷,下降0.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2.5万公顷,增长4.1%。粮食总产量达2768.4万吨,比上年下降0.4%;油料产量222.7万吨,增长1.2%;甜菜产量363.0万吨,增长36.4%;蔬菜产量1364.6万吨,下降9.2%;水果(含果用瓜)产量340.8万吨,增长7.7%。
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12614.8万头(只),比上年下降7.2%;牲畜总增头数7148.6万头(只),总增率达52.6%。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1392.9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比重90.3%。全年肉类总产量267.6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达到73.5万吨,增长2.0%;牛肉产量达到59.5万吨,增长7.0%;羊肉产量达到104.1万吨,增长5.2%。牛奶产量693.0万吨,下降5.6%;禽蛋产量53.2万吨,下降8.3%。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484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6%;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5%。
(摘自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8年3月25日)
2.3研究过程
不同产业的比例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长久以来,我国的农村地区始终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城市多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下面通过比较2015-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三大产业所占比例和城镇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探究产业比例分配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下图为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不同产業占比图
下图为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不同产业占比图
下图为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不同产业占比图
下图为2015年度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
2.4研究结论
通过图一至图4的对比,我们发现了如下结论:
1.2015-2017年度内蒙古地区第一产业保持小幅度的增减,第二产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持续上升。表明了内蒙古地区在这3年内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优化升级,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
2.2015-2017年度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表明了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3.城镇的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力度超过了农村地区,这说明了不同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着人均收入水平,更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
三、未来展望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当改变产业结构的相关比例时,是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数学模型能为内蒙古地区的农牧民收入提高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尽管产业结构优化改革的道路仍然深远,但我们仍有信心看到未来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柯善咨赵曜,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经济研究》[J];2014.04.20
[2]苗静 盖志毅,对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思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J];2018.05.24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均收入水平
为了提高内蒙古地区人们的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福祉,我们对内蒙古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的分配以及人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调查及研究,通过这样的研究,优化内蒙古地区的产业结构,制订合理的产业比例,合理应用内蒙古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解决好“三农三牧”相关问题,帮助农民牧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研究农牧民扶贫增收问题对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全区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依靠大量文献和实地材料,通过比较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5-2017年度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产业比例占整个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比重,同时采用图表分析的方法,列举2015-2017年度内蒙古地区城市与农村居民的年收入情况和所占收入来源情况。通过以上二者的比较分析研究,内蒙古自治区2015-2017年度不同产业结构的比例分配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的情况关系。探究是否不同的产业结构比例分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情况。
二.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民族自治区,其境内拥有着面积广大的草原和土地,草原总面积为8667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70%,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地和农畜产品供应地,所以农业和牧业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主要从事产业。而农牧民的收入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全面小康的建成,所以笔者主要以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近三年的不同产业的比例情况,探究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
2.2研究内容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8.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5.8万公顷,下降0.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2.5万公顷,增长4.1%。粮食总产量达2768.4万吨,比上年下降0.4%;油料产量222.7万吨,增长1.2%;甜菜产量363.0万吨,增长36.4%;蔬菜产量1364.6万吨,下降9.2%;水果(含果用瓜)产量340.8万吨,增长7.7%。
全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12614.8万头(只),比上年下降7.2%;牲畜总增头数7148.6万头(只),总增率达52.6%。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11392.9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比重90.3%。全年肉类总产量267.6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达到73.5万吨,增长2.0%;牛肉产量达到59.5万吨,增长7.0%;羊肉产量达到104.1万吨,增长5.2%。牛奶产量693.0万吨,下降5.6%;禽蛋产量53.2万吨,下降8.3%。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484万千瓦,比上年同口径增长4.6%;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5%。
(摘自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8年3月25日)
2.3研究过程
不同产业的比例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长久以来,我国的农村地区始终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城市多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下面通过比较2015-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三大产业所占比例和城镇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探究产业比例分配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下图为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不同产業占比图
下图为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不同产业占比图
下图为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不同产业占比图
下图为2015年度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图
2.4研究结论
通过图一至图4的对比,我们发现了如下结论:
1.2015-2017年度内蒙古地区第一产业保持小幅度的增减,第二产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持续上升。表明了内蒙古地区在这3年内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优化升级,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
2.2015-2017年度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表明了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3.城镇的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力度超过了农村地区,这说明了不同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着人均收入水平,更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
三、未来展望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当改变产业结构的相关比例时,是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数学模型能为内蒙古地区的农牧民收入提高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尽管产业结构优化改革的道路仍然深远,但我们仍有信心看到未来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柯善咨赵曜,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经济研究》[J];2014.04.20
[2]苗静 盖志毅,对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思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J];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