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盱眙县教研室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初中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迅速向素质教育轨道转变,大面积提高本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从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初中化学教研活动。
其中前年十二月份,在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举行了关于“二氧化碳实验制取”的公开课活动。由本校的陈玉碧老师授课,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教研室的教研员、各校的领导和各校的化学骨干教师,共有三十多人。
在课后的评议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本节课的得失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使这次活动取得了较圆满的成功。
通过这样的活动,本人感想颇多,本文就“二氧化碳实验制取”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和本节内容的教学构思,以及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估,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供同行商榷。
“二氧化碳实验制取”是在学生学会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掌握了固体或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气体,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两种制取物质的反应装置后安排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制取”,因此本书内容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段,设计反应的装置,以及收集的方法,运用筛选的方法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本人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写出所知道的通过化学反应能产生 CO2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鼓励学生写得越多越好,学生中可能写出如下的化学方程式:
①C+O2点燃CO2↑
②CaCO3高温CaO+ CO2↑
③CH4+2O2点燃CO2↑+2H2O
④Cu2(OH)2CO3Δ2CuO+H2O+CO2↑等等。
讨论上列反应能否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主张,老师给予肯定或否定,而学生可能产生心里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可向学生讲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探索方法,即①制取物质的原料是否广泛、经济。②反应时的条件是否在实验室中可行。③产生的物质是否易与制取的物质分离。④对于气体来说,还要考虑到是否有持续稳定的气流产生。
通过上列的分析,学生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即对自己所写的能产生CO2气体的反应均不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这样教师可以出示如下的实验:
①Na2CO3+HCL→ ②K2CO3+HCL→
③Na2CO3+H2SO4→ ④K2CO3+H2SO4→
⑤Na2CO3+2HCL→ ⑥CaCO3+ H2SO4→
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实验室中授课,并分组,每个试验台上分别放上上列各种药品以及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再让学生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老师最后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本人认为,通过上列手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原理,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并有助于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变“填鸭式”的讨论为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学生群体的整体优势。
由本次的教研活动,本人得到的另一方面的思考是:课堂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其次初中化学实验为学生以后在医院、防疫站、制药厂、电镀厂、烹调、科研等单位的工作时,养成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一丝不苟科学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人认为对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很有必要进行评估,评估的时间最好是在全书教学结束以后,具体的做法是:①将基本操作分多个小题为A组,基本实验也分多个小组为B组;②编制题签;③规定时间;④学生分别从A、B两组中各抽出一个签,然后准备→操作→结束→评估;⑤确定考评结果。
例如:测量实验操作评估方案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其中前年十二月份,在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举行了关于“二氧化碳实验制取”的公开课活动。由本校的陈玉碧老师授课,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教研室的教研员、各校的领导和各校的化学骨干教师,共有三十多人。
在课后的评议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本节课的得失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使这次活动取得了较圆满的成功。
通过这样的活动,本人感想颇多,本文就“二氧化碳实验制取”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和本节内容的教学构思,以及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评估,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供同行商榷。
“二氧化碳实验制取”是在学生学会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掌握了固体或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气体,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两种制取物质的反应装置后安排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制取”,因此本书内容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段,设计反应的装置,以及收集的方法,运用筛选的方法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本人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写出所知道的通过化学反应能产生 CO2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鼓励学生写得越多越好,学生中可能写出如下的化学方程式:
①C+O2点燃CO2↑
②CaCO3高温CaO+ CO2↑
③CH4+2O2点燃CO2↑+2H2O
④Cu2(OH)2CO3Δ2CuO+H2O+CO2↑等等。
讨论上列反应能否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主张,老师给予肯定或否定,而学生可能产生心里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可向学生讲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探索方法,即①制取物质的原料是否广泛、经济。②反应时的条件是否在实验室中可行。③产生的物质是否易与制取的物质分离。④对于气体来说,还要考虑到是否有持续稳定的气流产生。
通过上列的分析,学生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即对自己所写的能产生CO2气体的反应均不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这样教师可以出示如下的实验:
①Na2CO3+HCL→ ②K2CO3+HCL→
③Na2CO3+H2SO4→ ④K2CO3+H2SO4→
⑤Na2CO3+2HCL→ ⑥CaCO3+ H2SO4→
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实验室中授课,并分组,每个试验台上分别放上上列各种药品以及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再让学生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老师最后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本人认为,通过上列手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原理,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并有助于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变“填鸭式”的讨论为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学生群体的整体优势。
由本次的教研活动,本人得到的另一方面的思考是:课堂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其次初中化学实验为学生以后在医院、防疫站、制药厂、电镀厂、烹调、科研等单位的工作时,养成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一丝不苟科学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人认为对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很有必要进行评估,评估的时间最好是在全书教学结束以后,具体的做法是:①将基本操作分多个小题为A组,基本实验也分多个小组为B组;②编制题签;③规定时间;④学生分别从A、B两组中各抽出一个签,然后准备→操作→结束→评估;⑤确定考评结果。
例如:测量实验操作评估方案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