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刷花始于清末,是景德镇釉上彩中新彩的品种之一,俗称筛色瓷,是受洋人传入的搪瓷喷花和西画的启发,结合中国民间丝网印刷工艺并融合民间剪纸艺术而发明的。波阳陶业学校学生冯完白将刷花技艺推广到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刷花在民国时期最为鼎盛,讲究色块与色阶的交汇,造型与情感的融集,既有没骨法用笔的空灵,又有随类赋彩的化境,色彩明朗悦目,层次分明,民间艺术风韵浓厚,被誉为陶瓷艺坛中的一枝奇葩。
一、刷花瓷的制作过程
刷花工具主要有笔刷、小刀笔、小铁钳、画笔和铜丝制成的小筛。它以绘有花纹图样的薄纸用胶水贴在瓷器表面,待胶水干后再用小刀笔依照图样刻出花纹,然后陆续剔去有纹样的地方,用笔刷蘸着所需要表现的各种新彩颜料,隔着铜丝网筛涂刷,使色料通过铜丝网并以雾状透过呈现出的空白花纹而附着在瓷面上,直至刷完整个画面,细节部分用料笔勾线调整,最后经700—800℃“红炉”彩烧而成(图1)。人物刷花工序最为复杂,操作时先从深色衣服凹处的衣纹开始,暗部的色彩常用复色多次上色,使色泽厚重,逐渐向亮面过渡。亮面色彩单纯,上色一次完成,借白釉地呼应托出色彩。衣服的上色从深色到淡色,方法依此类推。刷完衣服,再刷脸和手的颜色,脸部先刷头发和嘴唇,次刷暗部和皱纹,最后刷亮部,从深暗处逐渐向亮凸处刷色。颜色上好后,用单料画笔按需要颜色蘸胶水料或油料调和,在色面上勾画出五官、胡须和手部轮廓线以及领边、腰带和头巾等(图2)。在色面上画五官非常难,如有一笔失误,作品全败。因此,要有扎实的人物造型能力和书画基础。中国画中“墨分五色”的效果,刷花工艺也能表现,需要将五种不同的颜色一层一层刷上去,厚薄适中,根据需要达到浓淡深浅变化(图3)。
二、刷花瓷的特点
刷花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极具艺术性和装饰性。在艺术表现上色彩由浓到淡,或两种和两种以上颜色的过渡与衔接,均可通过刷绘的形式,达到色彩连接柔和自然、渲染细致匀称的艺术效果,这是其他手绘工艺技法所无法达到的,它表现出来的刷花瓷独特的艺术价值也是其他门类所不能比拟的。娴熟的运刀技法使之有神奇的金石味和剪纸艺术中的质感和动态。在光滑的瓷面上单刀刻纸,是刷花技艺中相当难掌握的一个环节,运刀如用笔,要一气呵成,小刀笔在瓷面上运行易滑落,轻、重、方向难于控制,一刀刻错就会破坏形象,故不能复刀。独特的颜色配方是釉上色彩薄而透明的关键环节,陶瓷胶、水、色料的恰当配比,俗称“标水”到位,是刷花艺人们千百次实验的结果。
其次,刷花表现内容广泛,器型多姿。无论人物、动物、山水、花鸟、静物等,只要是手绘方式能表现的刷花均能表现;器型大到几百件大瓶,小到汤匙,无论是瓷板、赏瓶等陈设瓷还是杯、碗等日用瓷,琳琅满目,多种多样。
第三,刷花题材丰富,贴近生活。有神话传说、典故野史、民俗风情、田园风光、花卉鸟兽等脍炙人口的题材。主题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四爱图”、“四美图”、“松鹤延年”、“三阳开泰”、“鹿鹤同春”、“多子多福”、“富贵白头”、“喜上梅梢”等,并大多配有题诗,书法流畅,笔意潇洒,诗情与画意协调,整个作品散发出清雅明丽的文人画韵致。
三、作品赏析
1、程大有薄彩人物刷花《渊明爱菊图》瓷板画(图4)
高38.5厘米,宽25厘米。
此瓷板为景德镇陶瓷馆藏,“渊明爱菊图”系“四爱图”题材之一。图绘陶渊明爱菊典故,巍巍的古松下,陶公黄衫青袍,长须飘拂,左手执杖,与肩扛一提篮菊花的小童于南山下采菊。人物表情生动,刻画准确,衣纹流畅自然,色彩丰富,巧妙运用西画中明暗对比和色阶渐变技法,并注重外光的照射,将“渊明爱菊”这一主题描绘得淋漓尽致,意境清旷无尘。右侧行书落款为:“赣浮野叟子辉程鹏绘于景镇,程大有美术图画馆出品。”朱红印章两枚,一为“程”,另一为“大有”。
程大有(1902-1945年),江西浮梁新平人,原名桂森,字子辉,号程鹏,又号新平野叟、赣浮野叟,开办大有美术图画馆,时称“刷花大王”。作品常落款为:程大有写、程子辉写意、程大有出品、程大有图画馆出品、子辉程鹏绘、馆设景德镇赛宝坦29号字样,并钤有“程”、“大有”、“子辉”、“程鹏”等多种形制的印章。
2、冯完白刷花《双鸽图》瓷板画(图5)
高39厘米,宽25.6厘米。
图绘绿草地上一对鸽子,一左一右,紧紧相依。一只在觅食,一只在举头观望,极富自然情趣。一棵绿竹斜向生长,一株牵牛花攀沿向上,红、粉、蓝、紫四色花朵有的盛开、有的含苞待放。双鸽、竹子、牵牛花均为刷花技法完成,绿草为细笔丝出。鸽子颈羽、背羽、翅羽、尾羽表现得层次清楚,极为生动。左上题字为:“丙寅端阳前三日,请子江仁兄清赏,文杰冯完白绘赠。”印章为红色“祝”字。
冯完白,生卒年不详,毕业于波阳陶业学校,擅长刷花。与王琦、张筱耕、周筱松、汪大沧、汪晓棠、潘甸宇、王大凡、汪野亭、毕伯涛等同为瓷业美术研究社成员。从作品落款看曾就职于江西瓷业公司。
3、程大有薄彩刷花《松鹤图》瓷板画(图6)
高40厘米 宽23厘米。
图绘横向生长的松干上,一只仙鹤单足站立,欲振翅高飞。苍老的松干明暗过渡自然,翠绿的松针用料笔画出;仙鹤身上线条工整细致,毫微毕现,并用淡蓝色烘托,更显仙气十足,无不体现出程大有高超精湛的刷花技艺。落款为:“子辉程鹏绘。”红色印章为“大有”。
4、王隆泰刷花《一生无事为花忙》瓷板画(图7)
高26.7厘米,宽19厘米。
图绘一簇兰花盛开,艳丽夺目,一只翠绿色的小鸟在空中飞翔。设色清艳悦目,构图巧干经营,红花绿叶对比鲜明,花鸟一静一动,一张一弛,紧扣主题“一生无事为花忙”,意趣天成。右上角题书为:“一生无事为花忙,江西王隆泰写。”印章为红色白文“印”字。整幅图以刷绘形式表现,不见料笔勾画。
5、邓碧珊墨彩刷花《云龙图》瓷板画(图8)
高23厘米,宽32厘米。
图绘龙跃长空,腾云驾雾,以排山倒海之势,噬火喷水降福人间。其手法以“一身三显”画出龙首、龙身、龙爪等,它昂首瞻望,威严四射;人参形的龙角犹如美丽皇冠;推伸状尖利的龙爪,作擒攫之势;口喷水柱,一泻千里,画面似行云流水,极富动感。又以墨彩刷花技法渲染云层,妙在层次渐淡,若有若无,如聚如散,给人以变化莫测的神秘之感。右下方红色白文方章为“碧珊”二字,方章边长为2.2厘米,印文清新俊逸。
邓碧珊(1874-1930年),别名辟寰, 号铁肩子,江西余干人,清末秀才,“珠山八友”之一。首创“九宫格”瓷绘肖像技法,也是景德镇以炭精擦笔画法绘肖像画艺术的创始人。20世纪20-30年代以画鱼藻为主,并大胆借鉴吸收东洋画技法,形成独特风格。邓公自幼生长在鄱阳湖畔,常随父兄下湖捕鱼,熟悉各种鱼类生活特性。他知晓急水中的鱼藻粗壮,静水中的鱼藻细小,小河水港才有浮萍;知晓鲤鱼的鳞片从头到尾约有36片,鳜鱼的鳍平年一般只有12根,闰年才有13根。他的鱼藻达到了形神合一的境界,在景德镇享有“鱼王”的美称。民国时期刷花工艺一时盛行,一些瓷绘艺术家为拓宽画路,丰富绘画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也对刷花工艺进行尝试,《景德镇史话》记载:“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常作刷花云龙和老虎之类。”
6、精华瓷社刷花《贵妃醉酒图》瓷板画(图9)
高39.5厘米,宽25.8厘米。
图绘贵妃头挽高髻,脸庞圆润,眉清目秀。右手托盘端一酒壶,左手随袖弯垂。上身着紫色长袖衫,下身素花绿罗裙,环佩叮当。俏丽妩媚,姿态轻盈婀娜。背景衬以绿色丛林。《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花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瓷板上侧题字为“贵妃醉酒,清云野人之笔意,精华瓷社出品。”印章为红色“之”字。
江西精华瓷社为当时红店之一,从人物造型能力和刷花技法看此图当为程氏一脉所作。
7、陈先水刷花《石榴多子》500件瓶(图10)
高80厘米,口径24厘米,底径18厘米。
此瓶大口外撇,颈粗长,圆肩,腹圆渐下收,双龙耳。胎体手工拉坯兼旋削制成,胎泥致密白细,釉质光润泛青色。图绘山石旁一株结满果实的石榴树,成熟裂开的石榴与石榴花并挂枝头。此图将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和新彩刷花工艺充分相结合,以画为主,以刷为辅。利用刷花表现大色块操作简便、形象逼真、鲜艳夺目的长处,刷出石榴、花朵、山石、树干,将刷花工艺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整图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在陶瓷上得到新的展示,充满真正的民族艺术美。落款为:“石榴多子,陈先水写于珠山。”
陈先水(1923—1997年),江西临川人,擅长陶瓷刷花装饰和中国画创作。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画师。
8、程大有薄彩人物刷花《俯首春思图》帽简(图11)
高28.5厘米,直径11厘米。
此帽筒胎质细腻,釉面光亮,底为玉璧底,火石红自然、清晰可见。帽筒外壁图绘一妙龄女子依石遐思。女子身穿紫色连衣裙,围一条黄色围巾,短发微微卷曲,脚穿黑色丝袜,黄色尖头皮鞋。人物表情刻画生动、准确,紧扣主题,衣纹流畅自然,色彩丰富。画面右上方题“俯首春思,仿曼陀之笔,江西程大有写。”印章为红色白文“之”字,底款为“程桂森造”印章一方。整个画面精致细腻,用色和谐,画中女子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国时尚特征。伴随着思想解放和女权运动的风起云涌,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女性穿衣着装的繁文缛节有所松弛,趋于简约,纷纷改做汉族上衣下裙、连衣裙或上衣下裤的打扮,注重展现女性曲线美,追求自然装饰效果,后来这种时装逐渐被旗袍所替代。此帽筒的发现对研究民国时期的服饰特征提供了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鉴赏价值。
9、图真合刷花《三阳开泰图》冬瓜罐(图12)
高27厘米,最大腹围70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20厘米。
罐敛口,圆鼓腹,白胎,胎质细腻坚硬,通体施白釉。图案以山间小溪旁边三只羊为主题,白羊静静地吃草,黑羊凝望前方,棕色的羊抬头看着天空,以松树、太阳作背景。巧妙地利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色块,将三只羊表现得神态各异。“羊”与“阳”同音,“三羊”与“三阳”相通,“三阳开泰”意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吉祥之象,并借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背面墨书“三阳开泰”藏头诗为:“三群乃是独子春,阳却能生乳报恩。开庆满庭成芳秀,太(泰)运宏边复气新。庚午(1930年)之年图真合作。”印章为红色白文“印”字。诗情画意相映照,境界幽深。
10、夏鼎臣刷花《牧童牵牛图》冬瓜罐(图13)
高27厘米,最大腹围70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20厘米。
此图以牧童牵牛过桥为主题,以夕阳西下、江中两叶小舟、芭蕉树下的农舍配景,极富生活气息。以浓墨刷出蹄、角、鬃毛等部位,充分利用光影效果,透视精确,将健壮水牛的皮毛、肌肉、骨胳的质感表现得惟妙惟肖,并将小桥上牧童牵拉水牛的动态表现得生动形象。背面行书题字为:“牵牛星认是前身,摘峰人间五六春。不去鹊桥寻织女,却因小劫落红尘。庚申(1920年)之春夏鼎臣作。”一气呵成,笔力遒劲,气韵生动。
(责编:雨 岚)
一、刷花瓷的制作过程
刷花工具主要有笔刷、小刀笔、小铁钳、画笔和铜丝制成的小筛。它以绘有花纹图样的薄纸用胶水贴在瓷器表面,待胶水干后再用小刀笔依照图样刻出花纹,然后陆续剔去有纹样的地方,用笔刷蘸着所需要表现的各种新彩颜料,隔着铜丝网筛涂刷,使色料通过铜丝网并以雾状透过呈现出的空白花纹而附着在瓷面上,直至刷完整个画面,细节部分用料笔勾线调整,最后经700—800℃“红炉”彩烧而成(图1)。人物刷花工序最为复杂,操作时先从深色衣服凹处的衣纹开始,暗部的色彩常用复色多次上色,使色泽厚重,逐渐向亮面过渡。亮面色彩单纯,上色一次完成,借白釉地呼应托出色彩。衣服的上色从深色到淡色,方法依此类推。刷完衣服,再刷脸和手的颜色,脸部先刷头发和嘴唇,次刷暗部和皱纹,最后刷亮部,从深暗处逐渐向亮凸处刷色。颜色上好后,用单料画笔按需要颜色蘸胶水料或油料调和,在色面上勾画出五官、胡须和手部轮廓线以及领边、腰带和头巾等(图2)。在色面上画五官非常难,如有一笔失误,作品全败。因此,要有扎实的人物造型能力和书画基础。中国画中“墨分五色”的效果,刷花工艺也能表现,需要将五种不同的颜色一层一层刷上去,厚薄适中,根据需要达到浓淡深浅变化(图3)。
二、刷花瓷的特点
刷花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极具艺术性和装饰性。在艺术表现上色彩由浓到淡,或两种和两种以上颜色的过渡与衔接,均可通过刷绘的形式,达到色彩连接柔和自然、渲染细致匀称的艺术效果,这是其他手绘工艺技法所无法达到的,它表现出来的刷花瓷独特的艺术价值也是其他门类所不能比拟的。娴熟的运刀技法使之有神奇的金石味和剪纸艺术中的质感和动态。在光滑的瓷面上单刀刻纸,是刷花技艺中相当难掌握的一个环节,运刀如用笔,要一气呵成,小刀笔在瓷面上运行易滑落,轻、重、方向难于控制,一刀刻错就会破坏形象,故不能复刀。独特的颜色配方是釉上色彩薄而透明的关键环节,陶瓷胶、水、色料的恰当配比,俗称“标水”到位,是刷花艺人们千百次实验的结果。
其次,刷花表现内容广泛,器型多姿。无论人物、动物、山水、花鸟、静物等,只要是手绘方式能表现的刷花均能表现;器型大到几百件大瓶,小到汤匙,无论是瓷板、赏瓶等陈设瓷还是杯、碗等日用瓷,琳琅满目,多种多样。
第三,刷花题材丰富,贴近生活。有神话传说、典故野史、民俗风情、田园风光、花卉鸟兽等脍炙人口的题材。主题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四爱图”、“四美图”、“松鹤延年”、“三阳开泰”、“鹿鹤同春”、“多子多福”、“富贵白头”、“喜上梅梢”等,并大多配有题诗,书法流畅,笔意潇洒,诗情与画意协调,整个作品散发出清雅明丽的文人画韵致。
三、作品赏析
1、程大有薄彩人物刷花《渊明爱菊图》瓷板画(图4)
高38.5厘米,宽25厘米。
此瓷板为景德镇陶瓷馆藏,“渊明爱菊图”系“四爱图”题材之一。图绘陶渊明爱菊典故,巍巍的古松下,陶公黄衫青袍,长须飘拂,左手执杖,与肩扛一提篮菊花的小童于南山下采菊。人物表情生动,刻画准确,衣纹流畅自然,色彩丰富,巧妙运用西画中明暗对比和色阶渐变技法,并注重外光的照射,将“渊明爱菊”这一主题描绘得淋漓尽致,意境清旷无尘。右侧行书落款为:“赣浮野叟子辉程鹏绘于景镇,程大有美术图画馆出品。”朱红印章两枚,一为“程”,另一为“大有”。
程大有(1902-1945年),江西浮梁新平人,原名桂森,字子辉,号程鹏,又号新平野叟、赣浮野叟,开办大有美术图画馆,时称“刷花大王”。作品常落款为:程大有写、程子辉写意、程大有出品、程大有图画馆出品、子辉程鹏绘、馆设景德镇赛宝坦29号字样,并钤有“程”、“大有”、“子辉”、“程鹏”等多种形制的印章。
2、冯完白刷花《双鸽图》瓷板画(图5)
高39厘米,宽25.6厘米。
图绘绿草地上一对鸽子,一左一右,紧紧相依。一只在觅食,一只在举头观望,极富自然情趣。一棵绿竹斜向生长,一株牵牛花攀沿向上,红、粉、蓝、紫四色花朵有的盛开、有的含苞待放。双鸽、竹子、牵牛花均为刷花技法完成,绿草为细笔丝出。鸽子颈羽、背羽、翅羽、尾羽表现得层次清楚,极为生动。左上题字为:“丙寅端阳前三日,请子江仁兄清赏,文杰冯完白绘赠。”印章为红色“祝”字。
冯完白,生卒年不详,毕业于波阳陶业学校,擅长刷花。与王琦、张筱耕、周筱松、汪大沧、汪晓棠、潘甸宇、王大凡、汪野亭、毕伯涛等同为瓷业美术研究社成员。从作品落款看曾就职于江西瓷业公司。
3、程大有薄彩刷花《松鹤图》瓷板画(图6)
高40厘米 宽23厘米。
图绘横向生长的松干上,一只仙鹤单足站立,欲振翅高飞。苍老的松干明暗过渡自然,翠绿的松针用料笔画出;仙鹤身上线条工整细致,毫微毕现,并用淡蓝色烘托,更显仙气十足,无不体现出程大有高超精湛的刷花技艺。落款为:“子辉程鹏绘。”红色印章为“大有”。
4、王隆泰刷花《一生无事为花忙》瓷板画(图7)
高26.7厘米,宽19厘米。
图绘一簇兰花盛开,艳丽夺目,一只翠绿色的小鸟在空中飞翔。设色清艳悦目,构图巧干经营,红花绿叶对比鲜明,花鸟一静一动,一张一弛,紧扣主题“一生无事为花忙”,意趣天成。右上角题书为:“一生无事为花忙,江西王隆泰写。”印章为红色白文“印”字。整幅图以刷绘形式表现,不见料笔勾画。
5、邓碧珊墨彩刷花《云龙图》瓷板画(图8)
高23厘米,宽32厘米。
图绘龙跃长空,腾云驾雾,以排山倒海之势,噬火喷水降福人间。其手法以“一身三显”画出龙首、龙身、龙爪等,它昂首瞻望,威严四射;人参形的龙角犹如美丽皇冠;推伸状尖利的龙爪,作擒攫之势;口喷水柱,一泻千里,画面似行云流水,极富动感。又以墨彩刷花技法渲染云层,妙在层次渐淡,若有若无,如聚如散,给人以变化莫测的神秘之感。右下方红色白文方章为“碧珊”二字,方章边长为2.2厘米,印文清新俊逸。
邓碧珊(1874-1930年),别名辟寰, 号铁肩子,江西余干人,清末秀才,“珠山八友”之一。首创“九宫格”瓷绘肖像技法,也是景德镇以炭精擦笔画法绘肖像画艺术的创始人。20世纪20-30年代以画鱼藻为主,并大胆借鉴吸收东洋画技法,形成独特风格。邓公自幼生长在鄱阳湖畔,常随父兄下湖捕鱼,熟悉各种鱼类生活特性。他知晓急水中的鱼藻粗壮,静水中的鱼藻细小,小河水港才有浮萍;知晓鲤鱼的鳞片从头到尾约有36片,鳜鱼的鳍平年一般只有12根,闰年才有13根。他的鱼藻达到了形神合一的境界,在景德镇享有“鱼王”的美称。民国时期刷花工艺一时盛行,一些瓷绘艺术家为拓宽画路,丰富绘画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也对刷花工艺进行尝试,《景德镇史话》记载:“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常作刷花云龙和老虎之类。”
6、精华瓷社刷花《贵妃醉酒图》瓷板画(图9)
高39.5厘米,宽25.8厘米。
图绘贵妃头挽高髻,脸庞圆润,眉清目秀。右手托盘端一酒壶,左手随袖弯垂。上身着紫色长袖衫,下身素花绿罗裙,环佩叮当。俏丽妩媚,姿态轻盈婀娜。背景衬以绿色丛林。《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花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瓷板上侧题字为“贵妃醉酒,清云野人之笔意,精华瓷社出品。”印章为红色“之”字。
江西精华瓷社为当时红店之一,从人物造型能力和刷花技法看此图当为程氏一脉所作。
7、陈先水刷花《石榴多子》500件瓶(图10)
高80厘米,口径24厘米,底径18厘米。
此瓶大口外撇,颈粗长,圆肩,腹圆渐下收,双龙耳。胎体手工拉坯兼旋削制成,胎泥致密白细,釉质光润泛青色。图绘山石旁一株结满果实的石榴树,成熟裂开的石榴与石榴花并挂枝头。此图将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和新彩刷花工艺充分相结合,以画为主,以刷为辅。利用刷花表现大色块操作简便、形象逼真、鲜艳夺目的长处,刷出石榴、花朵、山石、树干,将刷花工艺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整图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在陶瓷上得到新的展示,充满真正的民族艺术美。落款为:“石榴多子,陈先水写于珠山。”
陈先水(1923—1997年),江西临川人,擅长陶瓷刷花装饰和中国画创作。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画师。
8、程大有薄彩人物刷花《俯首春思图》帽简(图11)
高28.5厘米,直径11厘米。
此帽筒胎质细腻,釉面光亮,底为玉璧底,火石红自然、清晰可见。帽筒外壁图绘一妙龄女子依石遐思。女子身穿紫色连衣裙,围一条黄色围巾,短发微微卷曲,脚穿黑色丝袜,黄色尖头皮鞋。人物表情刻画生动、准确,紧扣主题,衣纹流畅自然,色彩丰富。画面右上方题“俯首春思,仿曼陀之笔,江西程大有写。”印章为红色白文“之”字,底款为“程桂森造”印章一方。整个画面精致细腻,用色和谐,画中女子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国时尚特征。伴随着思想解放和女权运动的风起云涌,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女性穿衣着装的繁文缛节有所松弛,趋于简约,纷纷改做汉族上衣下裙、连衣裙或上衣下裤的打扮,注重展现女性曲线美,追求自然装饰效果,后来这种时装逐渐被旗袍所替代。此帽筒的发现对研究民国时期的服饰特征提供了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鉴赏价值。
9、图真合刷花《三阳开泰图》冬瓜罐(图12)
高27厘米,最大腹围70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20厘米。
罐敛口,圆鼓腹,白胎,胎质细腻坚硬,通体施白釉。图案以山间小溪旁边三只羊为主题,白羊静静地吃草,黑羊凝望前方,棕色的羊抬头看着天空,以松树、太阳作背景。巧妙地利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色块,将三只羊表现得神态各异。“羊”与“阳”同音,“三羊”与“三阳”相通,“三阳开泰”意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吉祥之象,并借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背面墨书“三阳开泰”藏头诗为:“三群乃是独子春,阳却能生乳报恩。开庆满庭成芳秀,太(泰)运宏边复气新。庚午(1930年)之年图真合作。”印章为红色白文“印”字。诗情画意相映照,境界幽深。
10、夏鼎臣刷花《牧童牵牛图》冬瓜罐(图13)
高27厘米,最大腹围70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20厘米。
此图以牧童牵牛过桥为主题,以夕阳西下、江中两叶小舟、芭蕉树下的农舍配景,极富生活气息。以浓墨刷出蹄、角、鬃毛等部位,充分利用光影效果,透视精确,将健壮水牛的皮毛、肌肉、骨胳的质感表现得惟妙惟肖,并将小桥上牧童牵拉水牛的动态表现得生动形象。背面行书题字为:“牵牛星认是前身,摘峰人间五六春。不去鹊桥寻织女,却因小劫落红尘。庚申(1920年)之春夏鼎臣作。”一气呵成,笔力遒劲,气韵生动。
(责编:雨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