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德育教育不仅只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同时渗透了所有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任务,还担负着德育教育的责任。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职尽责,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电脑的能力,并加强他们使用计算机的道德意识,使学生具备健康的信息素养和伦理道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德育进课堂已形成大气候,信息技术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也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安全也对现代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求学生遵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自觉遵守学校机房的管理制度;自觉抵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支持和保护知识产权,反对盗版软件。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学习”在当今学生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网络的开放性、刺激性和隐蔽性,使一些学生深陷其中,无心学习,只想上网玩游戏、聊天,那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自觉抵御外来不良诱惑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说明网络的负面影响,用具体的事例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如注意保护自己的邮箱密码,相关的帐号,不在网络上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实际信息和相关情况,注意甄别网络信息的真假,学会自我保护。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和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样最终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针对教学中的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内容;另一方面,课上多挖掘网络的正面资源进行教学,一张张漂亮的图片,一段段优美的旋律,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不健康信息的侵蚀。真正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高效、便捷等优势辅助我們的学习。
二、在任务驱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法。在任务设置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把德育教育的内容灵活地融入任务中,让学生在“做任务”中体验和感受德育教育,实现教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会贯通。例如在WORD或POWERPOINT的任务驱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我爱我家”“校园简报”“节能环保”“读书角”等任务从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热爱集体、保护生态环境、热爱读书的情怀;在EX-CEL与VB授课内容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开发小程序管理自家的生活开支,从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学会自理的能力;在讲授FLASH的引导层、遮罩层动画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设置飞机、军舰在南海周边进行日常巡逻的动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的情怀。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德育专题片的制作,如《拒绝生活垃圾,保护空气污染》宣传报刊制作,让学生通过环保卫士的角色扮演,对自己周边的生活垃圾现状调研、采访、分析、找到如何解决生活垃圾污染的处理方法及途径,形成报告。并对此次活动进行成果宣传、展示、评价、反思,从中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与环境保护意识从我做起的能力。通过围绕德育教育为主题的任务驱动,学生经过亲身体验与实践,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技巧,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
三、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名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计算机的运用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比如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又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渗透。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在讲到病毒时,可以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应用,渗透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比如在字处理、幻灯片、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等内容教学中,有意识介绍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在录入及排版练习中精选练习文稿和图片,要求学生制作切合当地民族特色的民俗民风文化作品,并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德育评分项;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相关技术操作,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民族团结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以及感恩情怀的培养等内容。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德育教育,最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德育进课堂已形成大气候,信息技术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也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安全也对现代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求学生遵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自觉遵守学校机房的管理制度;自觉抵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支持和保护知识产权,反对盗版软件。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学习”在当今学生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网络的开放性、刺激性和隐蔽性,使一些学生深陷其中,无心学习,只想上网玩游戏、聊天,那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自觉抵御外来不良诱惑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说明网络的负面影响,用具体的事例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如注意保护自己的邮箱密码,相关的帐号,不在网络上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实际信息和相关情况,注意甄别网络信息的真假,学会自我保护。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和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样最终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针对教学中的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内容;另一方面,课上多挖掘网络的正面资源进行教学,一张张漂亮的图片,一段段优美的旋律,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不健康信息的侵蚀。真正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高效、便捷等优势辅助我們的学习。
二、在任务驱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法。在任务设置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把德育教育的内容灵活地融入任务中,让学生在“做任务”中体验和感受德育教育,实现教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会贯通。例如在WORD或POWERPOINT的任务驱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我爱我家”“校园简报”“节能环保”“读书角”等任务从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热爱集体、保护生态环境、热爱读书的情怀;在EX-CEL与VB授课内容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开发小程序管理自家的生活开支,从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学会自理的能力;在讲授FLASH的引导层、遮罩层动画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设置飞机、军舰在南海周边进行日常巡逻的动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的情怀。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德育专题片的制作,如《拒绝生活垃圾,保护空气污染》宣传报刊制作,让学生通过环保卫士的角色扮演,对自己周边的生活垃圾现状调研、采访、分析、找到如何解决生活垃圾污染的处理方法及途径,形成报告。并对此次活动进行成果宣传、展示、评价、反思,从中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与环境保护意识从我做起的能力。通过围绕德育教育为主题的任务驱动,学生经过亲身体验与实践,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技巧,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
三、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名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计算机的运用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比如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又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渗透。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在讲到病毒时,可以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应用,渗透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比如在字处理、幻灯片、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等内容教学中,有意识介绍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在录入及排版练习中精选练习文稿和图片,要求学生制作切合当地民族特色的民俗民风文化作品,并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德育评分项;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与民族文化相联系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相关技术操作,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民族团结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以及感恩情怀的培养等内容。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德育教育,最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