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知识特别是能力,是一种积累。学习的效果是隐性的、长期的,靠日积月累。这种能力的获得,还要依靠学生的阅历、生活的经验、认识水平和思想方法,直至情感体验,要超越时空是不可能的。初中三年的语文水平,不可能集中一个学期上课就能达到的。这也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是一种长期的积累,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我所说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怕与众有点不同。比如,常说“预习习惯”,不少教师要求读三遍,划出重点、难点和问题,但初中生是难办到的。又如“上课记笔记”的习惯,我是无所谓的,老师讲的记也可以,不记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课本上也可以。再如“读课文八法”之类的习惯,我觉得是不现实的。学生那么忙,哪有可能按你的八法去读;至于到大学或工作,各人按自己的需要去读,默读、朗读、快读、慢读、略读、精读,都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实际需要。还有如写作“打草稿”的习惯,我是不允许的。为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要求学生先分析后构思,一旦动笔,要一挥而就,宁可回过头来再做小的修改,甚至宁可写得差,写得短,以后再来过。
我所要求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总的原则是:细水长流,持之以恒。不要间断,也毋需突击。我所要求的习惯是终身可用的,如果只适宜中学时代,那是权宜之计。
我所要求的习惯有这些:
1是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个学习态度问题,凡是书写不认真严肃的,大多学习成绩不大理想,至少语文成绩是差的。还有少数理科成绩好的,字写得极随便,这是因为他们在以前被看作“骄子”,受到老师的偏爱,放任自流,养成了这种坏习惯。还有些女同学,字虽然较端正清楚,但是方方正正,极难看,是小学里养成的习惯,一直没有认真的练过字。学生的书写坏习惯大多是初中养成的,有些是小学养成的。有些小学老师有“罚抄字”的习惯,学生错一个字,罚抄五十遍、一百遍,学生极反感,就开始乱写了。这些,我均从学生中调查所得,绝不信口胡言。这些学生到我班上,我绝不允许他们蒙混过关,宁可其它作业不做,字必须写好些。初一除个别外,必须临帖,写正楷,到初二有些可写行楷,到初三听便。每周写1-2张不等(约600-1000字),写到初三第二学期的五月份,最后进行“钢笔字过关”考核。
2是讲话习惯
讲话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用普通话;二是要响亮、清楚、连贯,力求简洁通顺。我的学生均来自农村,进初中时大多不会说普通话,有些会讲,但不习惯讲。我在初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就训练。先请几位同学,用一两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后请有普通话基础的同学谈进初中的感受。我还提出一两个小问题,请他们回答。学生兴致极高。由此定下讲普通话的规矩。不会讲的同学大多平时自己会去学,因此众人面前讲方言土话,他感到不好意思,非学不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往往低着头,声音很轻,断断续续,回答问题,往往只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这也要求在第一次发言时要做出规矩,在以后的课堂发言中随时指出问题,要求重新响亮、完整地讲述清楚。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极有好处。与其把作文中的错句一句一句的去改通,花这种劳而少功或无功的力气,还不如在口头上花精力效果好。
3是查字典的习惯
勤查字典对掌握字的音形义的好处是自不待言的,又由于随时查、随时记,把应该掌握的大堆知识分散了,花时少,效果好。应该说,初中对查字典是重视的。问题是学生认为查字典是小学生的事,做了初中生,学问大了,不必再查了。而我要求人手三本字(词)典:新华字典、成语小词典、古汉语词典。这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故不多言。
4是一周一文的写作习惯
我的写作教学两个系列。一是课内作文,这往往是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要求训练,学生多是奉命作文,兴趣不太大,但必须做到。二是课外自由作文,即平时所说的“随笔”、“练笔”,不限体裁,不限内容,不限篇幅,悉听尊便。开始不少学生不习惯,写不出来,写不长、但到后来,看了我的评语,或展出,兴趣就来了。这就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记得曾有位从外校转入我们班的初三学生,开始说写不出来,而到了初三下学期,每天能写一篇。后来考取大学后因作文写得好,还被学校重用,写信回来还念念不忘写作文的好处。
5是朗读背诵的习惯
在应式教育下,学生有做练习的习惯,却没有朗读背诵的习惯。语感主要靠朗读,朗读可以领悟。中学时代,正是好记好背的大好时光,应该尽可能多的积累语言材料,背诵一些诗文。所以,除课本要求背诵的以外,我还要求背诵有关文段或句子,并要求每两周背诵一首古诗词,这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6是读书摘抄或做卡片、简报的习惯
在应试教育下,初中生极少有机会看课外书。有些学生忙里偷闲想看点别的书,学校往往加以限制。因此,我就想办法打开这种禁区,迫使学生看点课外书,并要求做点摘记或简报或卡片,每两周交一次。开始有的学生为应付,买本古诗词抄几首;有的专门抄一些漂亮的句子,也听便。但到后来,学生自己不满足了,范围扩大了。学生拓宽了知识,扩大了眼界,更可贵的是养成了这个习惯。
我 以为学习语文要抓根本,习惯就是“根本”之一。而目前师生的大量时间浪费在做各种对提高语文水平无多大意义,甚至是违反语文学习规律的练习上,且愈演愈烈,恶果越来越严重。那些制造繁琐的练习和试题的做法,至少是不科学的。
我所说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怕与众有点不同。比如,常说“预习习惯”,不少教师要求读三遍,划出重点、难点和问题,但初中生是难办到的。又如“上课记笔记”的习惯,我是无所谓的,老师讲的记也可以,不记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课本上也可以。再如“读课文八法”之类的习惯,我觉得是不现实的。学生那么忙,哪有可能按你的八法去读;至于到大学或工作,各人按自己的需要去读,默读、朗读、快读、慢读、略读、精读,都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实际需要。还有如写作“打草稿”的习惯,我是不允许的。为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要求学生先分析后构思,一旦动笔,要一挥而就,宁可回过头来再做小的修改,甚至宁可写得差,写得短,以后再来过。
我所要求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总的原则是:细水长流,持之以恒。不要间断,也毋需突击。我所要求的习惯是终身可用的,如果只适宜中学时代,那是权宜之计。
我所要求的习惯有这些:
1是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个学习态度问题,凡是书写不认真严肃的,大多学习成绩不大理想,至少语文成绩是差的。还有少数理科成绩好的,字写得极随便,这是因为他们在以前被看作“骄子”,受到老师的偏爱,放任自流,养成了这种坏习惯。还有些女同学,字虽然较端正清楚,但是方方正正,极难看,是小学里养成的习惯,一直没有认真的练过字。学生的书写坏习惯大多是初中养成的,有些是小学养成的。有些小学老师有“罚抄字”的习惯,学生错一个字,罚抄五十遍、一百遍,学生极反感,就开始乱写了。这些,我均从学生中调查所得,绝不信口胡言。这些学生到我班上,我绝不允许他们蒙混过关,宁可其它作业不做,字必须写好些。初一除个别外,必须临帖,写正楷,到初二有些可写行楷,到初三听便。每周写1-2张不等(约600-1000字),写到初三第二学期的五月份,最后进行“钢笔字过关”考核。
2是讲话习惯
讲话有两个要求,一是要用普通话;二是要响亮、清楚、连贯,力求简洁通顺。我的学生均来自农村,进初中时大多不会说普通话,有些会讲,但不习惯讲。我在初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就训练。先请几位同学,用一两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后请有普通话基础的同学谈进初中的感受。我还提出一两个小问题,请他们回答。学生兴致极高。由此定下讲普通话的规矩。不会讲的同学大多平时自己会去学,因此众人面前讲方言土话,他感到不好意思,非学不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往往低着头,声音很轻,断断续续,回答问题,往往只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这也要求在第一次发言时要做出规矩,在以后的课堂发言中随时指出问题,要求重新响亮、完整地讲述清楚。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极有好处。与其把作文中的错句一句一句的去改通,花这种劳而少功或无功的力气,还不如在口头上花精力效果好。
3是查字典的习惯
勤查字典对掌握字的音形义的好处是自不待言的,又由于随时查、随时记,把应该掌握的大堆知识分散了,花时少,效果好。应该说,初中对查字典是重视的。问题是学生认为查字典是小学生的事,做了初中生,学问大了,不必再查了。而我要求人手三本字(词)典:新华字典、成语小词典、古汉语词典。这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故不多言。
4是一周一文的写作习惯
我的写作教学两个系列。一是课内作文,这往往是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要求训练,学生多是奉命作文,兴趣不太大,但必须做到。二是课外自由作文,即平时所说的“随笔”、“练笔”,不限体裁,不限内容,不限篇幅,悉听尊便。开始不少学生不习惯,写不出来,写不长、但到后来,看了我的评语,或展出,兴趣就来了。这就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记得曾有位从外校转入我们班的初三学生,开始说写不出来,而到了初三下学期,每天能写一篇。后来考取大学后因作文写得好,还被学校重用,写信回来还念念不忘写作文的好处。
5是朗读背诵的习惯
在应式教育下,学生有做练习的习惯,却没有朗读背诵的习惯。语感主要靠朗读,朗读可以领悟。中学时代,正是好记好背的大好时光,应该尽可能多的积累语言材料,背诵一些诗文。所以,除课本要求背诵的以外,我还要求背诵有关文段或句子,并要求每两周背诵一首古诗词,这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6是读书摘抄或做卡片、简报的习惯
在应试教育下,初中生极少有机会看课外书。有些学生忙里偷闲想看点别的书,学校往往加以限制。因此,我就想办法打开这种禁区,迫使学生看点课外书,并要求做点摘记或简报或卡片,每两周交一次。开始有的学生为应付,买本古诗词抄几首;有的专门抄一些漂亮的句子,也听便。但到后来,学生自己不满足了,范围扩大了。学生拓宽了知识,扩大了眼界,更可贵的是养成了这个习惯。
我 以为学习语文要抓根本,习惯就是“根本”之一。而目前师生的大量时间浪费在做各种对提高语文水平无多大意义,甚至是违反语文学习规律的练习上,且愈演愈烈,恶果越来越严重。那些制造繁琐的练习和试题的做法,至少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