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曳在童年里的老冰棍(外一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热的三伏天里,毒辣辣的太阳正在炙烤着大地,就连平时生活节俭的父母,此刻也奢侈地打开尘封多年的空调,任其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转。十多岁的女儿不停地摇晃着我的胳膊,苦苦央求我去小區门口商店给她买块冰淇淋。自小到大,对于女儿提出的任何要求,我都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可是这次,当我打开房门时,一股灼烫的热浪扑面而来,我薄薄的汗衫骤然间被涌出的汗水浸透。无奈只好收回迈出的步伐,置身于空调下解暑。
  看着闷闷不乐的女儿,我走进厨房,将晾好的一碗白开水中加了点白糖倒进一排排方形的冰块模具中,置于冰箱。几个小时后,当我从冰箱取出冻好的冰块递到女儿嘴边时,她张嘴一嗦,便一把抢过我手中的冰块独自去品味。“爽!甜!”,女儿边吃边喊,她那滑稽的馋嘴像,逗乐了全家人。
  此后的整个暑假,每天给女儿冻冰块成了我的必修课。女儿说,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冰棍给她的整个盛夏消了暑、解了渴。看着满脸陶醉的女儿,我的思绪飘回到童年。
  童年的暑期,我根本就没见过冰淇淋,更别说享用了。就是五分钱一根的冰棍,对于我来说,也如镜中花、水中月。
  “冰棍!冰棍!白糖冰棍!”
  “冰棍!冰棍!凉甜冰棍!”
  那时,当我和大人们坐在树荫下,摇着扇子乘凉时,我的目光时不时被小贩的叫卖声所吸引。看着他们骑着自行车,驮着冰棍箱从我们跟前悠缓地驶过,我是多么渴望父母能掏出五分钱给我买一根,但是我渴望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在小贩远离的叫卖声中黯然失色。
  十岁那年暑假的第一天,我托着七岁的弟弟,步行至四里之外的公社冰棍批发店,一次性批发了50根冰棍。我们把冰棍提在母亲里外用棉布包的严严实实的竹篮里,走街串巷去变卖。起先,当我小声喊出“冰棍!冰棍!”时,脸就变得通红,随后当从一位大婶手中用冰棍换回第一枚五分硬币时,我激动地将它紧紧攥在手心。随着手中的硬币越来越多,我的喊卖声也越来越响。小弟也跟在我身后,不时叫喊:“冰棍!冰棍!凉甜冰棍!五分钱一根!”
  就这样,我和小弟顶着烈焰版灼烧的太阳,从村子东叫喊到村子西,再从村子西吆喝到村子东。有好几回,小弟说口渴,苦苦央求我给他根冰棍吃,可我告诉他,这冰棍都是用父母血汗钱换来的,硬美舍得给他吃。直至后来,走来串去,篮子底只剩一根融化掉没人买的冰棍时,我才依依不舍地取出来,小弟一口,我一口,轮换着品尝那冰棍的凉甜。由于冰棍已融化,只品了小几口,“啪”地一声,在我和小弟的传递中,冰棍掉在地上摔了个稀碎。我用双手将掉在地上的碎冰小心翼翼地掬起来,用嘴轻轻吹掉冰渣上的尘土,将它分成两份分别倒进弟弟和我的口中。就这样,我们嚼着冰渣,提着空荡荡的竹篮,用手紧攥着装满硬币的裤兜,快快乐乐地跑回了家。
  此后的暑假生活,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我带着弟弟,从公社批发一篮子冰棍走村串乡去叫卖。这样不仅能挣到好几块钱,还可以品尝到最后一根卖不出去的冰棍。它虽然融化了,但那凉爽的冰甜味丝毫没有减弱。
  童年炎热的盛夏,我一直被五分钱的冰棍解暑着……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每逢盛夏,我的脑海中总会滚动出两个小男孩顶着烈日叫卖冰棍的画面,那画面已根深蒂固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是令人陶醉、迷恋。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盛夏的足迹匆匆而过,秋日的脚步越来越清晰。
  时间没有脚,却走得最快,一年的光阴不知不觉已经逝去了三分之二。清风吹走了八月的燥热,吹来了九月的凉爽。
  信步在季节的边缘,又迎来了一年开学季。
  如何让学生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成为置在广大教师案头的首研课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将今秋的《开学第一课》作为引导新学期学生奋进的起步教学。除让学生9月1日晚和家长一起观看《开学第一课》外,9月2日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和入学教育课,我再次和学生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一开场就以我们熟悉的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把人们紧紧地吸引住,歌曲把我们的心与五星红旗、与伟大的祖国紧贴在了一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在五星红旗下茁壮成长,我们的开学第一天,总是要在校园里举行升国旗、奏国歌的重要仪式,那在这里也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实是什么时候升起的吗?”
  随着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的提问和现场小朋友的回答,节目中插播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告的画面,我们激动的心随着当时现场三十万群众的欢声雷动而跳跃。
  “1949年10月1日。”我让学生深深记住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时间和意义。“从这一天起,五星红旗便在世界各地迎风飘扬,串联起了新中国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瞬间。”跟着撒贝宁的讲述,我让学生复述出这些辉煌的瞬间:
  1984年,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得奥运金牌,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
  1997年、1999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的怀抱,五星红旗又成为港澳同胞最温暖、最坚实的依靠。
  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升空,五星红旗第一次跟随着中国宇航员漫步太空。
  2019年嫦娥四号登录月球,这一次五星红旗锁定的是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辉煌。
  “创造、团结、奋斗、梦想。我们的先辈正是凭借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告诉我们中国梦有多高、有多远。”我再次借用撒贝宁的话叮嘱学生:“今天,我们为五星红旗骄傲,明天,我们要让五星红旗更加鲜艳、辉煌。”
  “寒风细雨中,守望在女牢边的人们,避开昏黄的狱灯,在黑暗中仰头看天……”我接着和学生们一起跟着董卿大姐朗诵《红岩》中的字句,从欣赏情景剧《绣红旗》及倾听董卿和郭德贤老奶奶讲述《红岩》背后和“狱中绣红旗”的故事中,让学生明白: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染成的,如果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也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美好生活。   “8848,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从共和国同龄人夏伯渝讲述五次攀登珠峰的经历和“中国梯”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他身残志坚的高贵品质。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我和学生们紧随北大登山队年轻学子们的提议一起挥臂高呼。
  节目中接下来所唱的歌曲《山高路远》,我和学生们都不太熟悉,“这是诗人汪国真为致敬世界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中国运动员潘多而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也是心怀理想、永不言败的中国几代攀登者的精神宣言。”我对学生将诗歌的创作背景介绍后,着重教育学生要相信:世界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珠峰一次又一次高飘的五星红旗,见证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员的团结拼搏。
  紧接着海军战士严冬讲述的“中华神盾”海口舰威风护航守和平惊心动魄的故事,将我和学生的思绪远驰到距祖国万里之外五星红旗猎猎飘扬的浩瀚海洋。五星红旗,守护共同家园,希望同学们自强不息、好好学习,让五星红旗成为和平和美好的象征。我用严冬的话激励学生:“同学们,明天这片深海大洋的主角是你们,相信在国旗下茁长成长的你们,一定能捍卫祖国的尊严和荣光。”
  中国的航天人用智慧和努力把五星红旗送到了太空,送上了月球,航天人孙泽洲和他的小助教“玉兔二号”带着我们领略到了太空的奇妙,更让学生了解到为了让五星红旗在月球保持鲜艳不褪色,中国航天研究员所付出的艰辛。孙泽洲老师相信为了更好的造福人类,未来我们的中国航天员也会登陆月球、登陆火星,他也希望未来第一个登录火星的宇航员就在在座的学生当中。我告诉我的学生,我更希望未来第一个登陆火星的宇航员就在他们当中,因为未来属于他们,世界属于他们。
  接下来节目中展现的沙盘游戏、模拟救援、机甲大师机器人大显神通的场面,更加激发了学生探测科学奥秘和神奇的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节目已接近尾声,我和学生们的心随着五星红旗的飘荡而悦动,从澳门学生代表分享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引申出澳门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让学生铭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五星红旗,我鼓舞他们好好学习,力争将来把我們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节目最后借用5G网络技术,在连线全国各地唱响的《歌唱祖国》中圆满谢幕。
  可以说,今秋的《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之名,燃中华儿女之情,通过讲述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陪伴同学们共同迎接新中国70华诞。为了激发全体学生的爱国情、奋斗志,作为学校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开学之初,我在组织本班学生完整观看完《开学第一课》后,向全校19名班主任发出组织全体学生认真观看《开学第一课》的倡议,并在全校开展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征文活动,从而将学校的开学工作载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上幼儿园的外孙吖吖朗诵声将我的思绪带入了徐州云龙湖荷花园。  三年前的夏日,赴淮海战役纪念馆考察学习期间,应朋友之邀,来到了徐州云龙湖畔。  举目远眺,青山环抱绿水,绿水倒映青山,湖山相映成趣,堤岸柳丝依依,湖面轻舟荡漾,湖水波光粼粼,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  站立荷风岛亭台上观景,云龙湖苍苍茫茫,无边无
期刊
美好的中秋节,不仅有夜空中悬浮的月光,也有鱼缸里浮动的世界。  中秋节,我去了作文班听课。  听课的教室里有一个白色边框的鱼缸,鱼缸大约两米长,鱼缸的背景是碧蓝色的,像被水洗过的蓝天一样。鱼缸里的水非常清澈,有一条细管由下向上冒着气泡,像玩具水枪射出去的水雾。  鱼缸里有十一条鱼儿,四条红色的鱼巴掌一样大,红得像火焰一样耀眼。两条银白色的小鱼已经有脚掌一样大了,游动起来闪过的银光让人赏心悦目。看,
期刊
三清山像一群隐者,立于苍茫的天地间。风呼呼。云汤汤。亿万斯年!  初冬,阳光还在路上。大雾弥漫,一行人像天外来客,闯进三清山奇幻的梦境里。云是梦,山是梦,人亦是梦。倏忽间,仿佛八仙过海,时隐时现;须臾一瞬,又似孙行者,驾雾凌空。稍有空隙,我们定睛细看,群山仍在云雾里,犹抱琵琶半遮面。无怪乎美术届有一句话,三清山是一座最难描画的山。  一切都是灵动、变幻的,截取点滴,以慰情致。  一  亭亭山上松,
期刊
除夕夜,天空中绽放的耀眼礼花,辉映门前的大红灯笼。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喜庆祥和。透过红红的大红窗花,王宝斌一家正在准备年夜饭。  “妈妈呢?妈妈去哪里了?”王宝斌母亲心疼儿孙,做了满满一桌的美食,最后端上一大盘饺子。看到饺子,麦豆就哭叫着要找妈妈。  “来,看妈妈。”王宝斌拿出手机,连接移动数据,打开微信视频,期待着相距517公里的妻子闫春梅。  闫春梅是一名铁路后勤人员。此
期刊
每当大片农田变成金黄色时,就到了收割的时节。  最是辛苦在夏收。  自从落实了分田到户后,村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田间管理除虫施肥一样不落,喜闻十里稻花香,金色谷穗低下头,盼得了收成的日子。  夏收之时,也正值暑假之时,孩子们放假在家。大人忙不过来,都要十多岁的孩子来帮忙收割。听话乖巧懂事的孩子自不用多说,会自觉地跟着大人前去,调皮任性懒惰的孩子则要大人威逼利诱才勉强跟着去割禾。  分田到
期刊
踏得龙池春意归  寻觅春光在心间,喜踏龙池春归来。  苏城有踏春、踏青的习俗。可是,有时候极为忙碌的我们,还是把它丢在了一边,将它忘记了一回。  那时的龙池风景区,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四季里,只要想去龙池,我和小伙伴们就可以深情一往,来到池边,见到它水波平静的样子,“心灵”纯净的身影。  早晨看龙池,在满天初升的朝霞里,能够感受到龙池边的山花烂漫、树叶上的苍翠欲滴,感受到龙池的湖光山影、蜻蜓的飞舞
期刊
一  一个城市的早晨,似乎是從公园晨练的人们开始的。  早晨5点多,朝阳路与双拥路(以前叫西环路)丁字口路东北角的双拥公园就活了起来。绿树掩映中,有人在遛弯,有人在跳舞,有人在练太极。健身陀螺飞速旋转时的嗡嗡声和鞭子的脆响在空气里回荡。广场上电视机的大屏幕在空中变幻着色彩。公园面对朝阳路的入口两侧,西边一辆99式坦克,东边一架歼6战机(都是一比一模型),既突显国防教育功能,也充满奇妙的魔幻色彩。 
期刊
聽,敲门的声音,仔细听,是锣鼓的喧嚣,原来春节又到了……  这日子似乎比往年过的快了很多,还没有做好迎接的准备,新的一年就这样匆匆地来了。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三三两两过往的人群,来回穿梭,超市商店里更是忙的不亦乐乎。  小时候总盼着过年,盼着有新衣穿,盼着有美味的糖果吃,盼着有远方的亲人回家过年,可以热闹团聚。现在长大了,不像以前那么期盼过年,甚至有点害怕过年。  过一年,岁数又大了一岁,过一
期刊
有客来家,闲谈起各自的高中生活。眼前一幕幕熟悉的场景犹如奔腾的巨浪向我涌来。是啊,离开母校已有多年,学生时代的陈年旧事,似乎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悄然远去。然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留存在脑际。  八十年代的某一天,我走进了高一二班的大门,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记得那三年,父亲只来过学校三次。第一次,送我到学校报到;第二次,高二时我生病,接我回家休养;第三次,高考落榜,帮我整理收拾东西。  高一到校那天
期刊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星辰。”历史不可以复盘,而由记忆发酵生成的民族精神则历久弥新。中国人民曾经面临亡国灭种的绝大险境,而终于能够走出峡谷。还我河山,有赖于全民不折不挠的抗争,也有赖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不可征服的精神与意志。伫立遐思,凝神回望,80多年前的抗战图谱依稀可见。然而,在当时危难迫在眉睫,能够从沙砾般分散状态下形成有力聚合,舍家为国,众志成城,共赴国难,显然并不轻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