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里的江南风景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得龙池春意归
  寻觅春光在心间,喜踏龙池春归来。
  苏城有踏春、踏青的习俗。可是,有时候极为忙碌的我们,还是把它丢在了一边,将它忘记了一回。
  那时的龙池风景区,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四季里,只要想去龙池,我和小伙伴们就可以深情一往,来到池边,见到它水波平静的样子,“心灵”纯净的身影。
  早晨看龙池,在满天初升的朝霞里,能够感受到龙池边的山花烂漫、树叶上的苍翠欲滴,感受到龙池的湖光山影、蜻蜓的飞舞、水母的游弋……
  晚间看龙池,在夕阳的落日余辉里,去感悟龙池旁的心灵的等待与星星相印、树梢上的婆娑倒影与光怪陆离。不一会儿,月亮星星的辉映、树木的期盼、晚归的等待都如约“在场”……
  写着龙池的四季,写着龙池的今朝,我会踏得龙池的春意而归。此时此刻,在我的心头正升腾起对“魅力”龙池的那份无边渴慕与向往之情。
  恋恋情深龙池地,我把龙池之春来夸赞。雨濛濛,雨丝片片,情深似这龙池水。霜寒寒,冷霜凝结,情深等得锦绣来。
  我将龙池的回忆从我外婆的故事说起,我要把寻觅龙池的春意从我自身的童年开始……
  外婆出生在龙池边,在山脚边,外婆做了很多好事,从不显扬。
  龙池在我儿时,是我心中的最美。归去来兮,我还是喜欢陶醉在春日的龙池边。龙池里边的风景,承载了我很多很多美好的记忆。采橡栗、拔野笋、削水面、看风景……
  任凭微风细雨寒,春日的龙池水,清亮得如眼眸一般,我醉倒在春天的龙池风景里。
  夏日絮语
  最难忘的是在夏日里,我们小伙伴一行“长途跋涉”来到龙池。
  当时,龙池这个大水库可是远近闻名的“福地”,大人孩子都会来这里尽情地玩耍。先可以上得天平山,往东、往南都行,上山后再回头至龙池。或上得花山,转上一大圈,又累又热,就会来到龙池边相会合。或可以走得远一点,来到马涧镇上,买点水果、零食,然后再折返往龙池。这时的热闹,是属于我们的。
  人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途中的飞鸟,飞累了,有的在龙池旁的树上歇歇脚,有的会在龙池阴凉的水气上空飞上两三圈,蹭点阴凉回家。
  在水库边上,我才真正知晓了什么叫夏日的动与静,夏日的宁馨与静谧。
  夏日里,我们把宁馨的心情告诉小山们、大树、岩石,也把我们的好心情告诉龙池,跟它说说悄悄话,为我们的心情“助跑”,为我们的心理“减压”……
  在水库边,有一回我突然发现自己就是一只小水鸟,在高空之上飞着,飞啊飞啊飞,飞在了水池的上面。心田里慢慢拥有一股股清凉之气。
  在水库边,我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沁人心脾的感觉,我一回回地感悟到了夏日的聒噪之中的静悄悄,这时,我可以想到的诗句就是“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夕阳西下了,听得蛙鸣,偶尔还能够听得几声蝉鸣。心底泛起了阵阵凉飕飕的波澜,我真的是醉倒在夏日龙池的这一个大水库(“大池塘”)里了。循着鸟鸣声而去,我的心田是更为安静了,因为,我和鸟儿一同听得了动与静的结合、大和小的结合、人生与生活的结合、世界和生活的结合,等等,都在构筑着我、鸟儿、天堂(池塘)的优美谐和的篇章……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里,和此首古诗相近相仿,在光与影的变化里,于树与水的相处中,我和鸟儿一道悟得了生命的美妙,我和鸟儿一起习得了人生的真谛,我和鸟儿一同听得了大自然的语言……
  夏日低语在龙池。我会去听蝉鸣、蛙鸣,让我的心灵在动态里走向更静处,深深的,长长的。
  夏日低语在龙池。我一边走一边思考着。于是,在龙池的水边,此时此刻,思绪翩飞的我,俨然就是一只水鸟,躲在那一支有着思想的芦苇上。
  秋在龙池
  秋风阵阵,龙池的水在低声絮语。
  我在龙池边走起来,静静地在池边徜徉一会。忽然,有一股股清新的、带着桂花香味的风吹来,馥郁芬芳,一如运河边上熟悉的味道一般,把我们一下子就带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悠然画境。
  在沿龙池木栈道上来回跑,一如孩童一般,我们的心灵于秋意浓浓里纯净了起来。身边的花草树木,一下子都有了快乐的意味,它们和秋日的思绪对接起来,并遥相呼应着。
  秋日絮语,走在龙池的水边,我为龙池水里的一片片树叶吸引着,我为龙池水里的桃花水母——水中大熊猫震撼着,我为池中竹筏的倒影点赞着。
  人在龙池边,大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这时,人在画中,人画合一,给人以怡然、欣喜的感悟。
  秋在龙池,我走着走着,继续着脚下的轻松碎步。忽然,在池水的倒影下,我仿佛又开始回到了童年时候。儿时,我们小伙伴一行,会驱车来到龙池边,到这个属于我们游玩的大水库边,直到玩到傍晚还流连忘返着。因为,秋日的景、秋天的玩、秋日的情,都让我们放松了起来,也一下子把我们融入了秋的怀抱里。
  为了让游玩更有趣,我们会在周边的小树下歇息,我们会在竹子的成片处欣赏竹子的竹鞭长长的情形,反复铭记,录入脑海,直到梦中也开始拥有了青青竹子的形态为止。想来,当年的不少诗人来到池塘边,也一定会诗兴大发,吟诗一首首,并流傳后世。
  花香伴着竹青,永久记录在心中的馨香,永葆青春的青色,让我们的心田历久弥新、直到永恒。
  同样让我们留恋的,则是这眼前一池清水。水清、水静,既能够让我见到龙池清澈见底的情形,又能够让池水不断地荡涤我们的心灵。这时候,我的心灵清明澄澈,就像天空飘过的朵朵白云一般。
  有时,会间歇地飘上一阵阵秋雨,让秋天的思绪在这池边被拉得长长的、长长的。这样的雨,我们当地人叫它“秋拉洒”,雨就是这般洋洋洒洒、没完没了,不是淅淅沥沥,而是暂时没有了回头的迹象。
  走着走着,秋意渐浓,人在池边,可以倒个影,现而今,再来龙池边走走,便可以乘上竹筏转上一圈,如此这般的生活、情境能不让人惬意。
  走在龙池边,我们才会深知,秋日龙池之风景独美:人在龙池,心境开阔了许多,人在秋日的龙池,不再烦躁,与夏日里品尝宁静的意境相似,我开始独自享受起秋日的那份清凉来;人在龙池,四季里的每一个时间段,都会有一个好心情,而秋日的龙池,沉醉其中,似乎更吸引人些。
  冬日天平山
  天平与龙池在一个山头上,天平山的最北边山脚下,就是龙池。而龙池往南,就到得风景绝佳的天平山了。
  冬意浓浓,天平在我回望的视线里。从山顶开阔的视野来看,冬日的天平山不比秋日差,也拥有着独特的美丽、存在着深邃的意境。
  最佳的景是雪。这时的天平山,被雪披盖住了山头,山巅白茫茫的一片,山腰的雪呢,仿佛薄些,故而,天平山的雪错落有致,给人以不小的魅力。
  这会儿,有一个画面映入了我的眼帘。一个长者带着一个弱弱的小女孩,小姑娘不要抱,一蹦一跳地上了山,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长者告诉我,他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乐观心态、不畏困难的决心。雪中的天平山的山道,留下了爷孙俩一串串幸福而爽朗的笑声。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是,一个孩子带着一位老人,而且,老人走路还有点趔趄,但是,老人坚决不要小孩子上来搀扶,很吃力地走着,说实话,样子真的有点难看。然而,老人的顽强还是震撼了我。我想,如果我们遇到一些挫折或不顺后,也能够有和老人一样的心态与行动,那么,我们就任何事情都能够做成。
  顺着冬的足迹,我把两个画面和我登顶的场景面结合起来,我在想,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任何一件事情,带上执著,也就一定能够把它做得好好的、妥妥的。
  背着包,从一线天返回,走着雪道,脚步有点沉重,还有点缓慢。然而,比起我心中的快乐来,这些沉重与缓慢,在无边的雪景中、远山的延伸下,开始烟消云散起来。
  下山时,雪还在落着,纷纷扬扬,把天平山的小道都给染白了。
  此时,阳光射向近旁的雪,射向远方的雪,射向更远处的连山。雪成片成片的,这在江南似乎不多见。就这样,在冬日里的这一天上午、下午,我的世界在天平山,装下这些刚刚好。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小秋姐有乌黑明亮的大眼睛,两条长长的乌黑油亮的大辫子,骄傲地挂在胸前。小秋姐是玲芳的堂姐,玲芳是我的好伙伴。按辈分,小秋姐应该叫我孃孃,比我晚出生三个月的玲芳要叫我孃孃。玲芳才不叫呢,她天天把我的小名挂在嘴上,一点礼性也不懂。我才七岁,小秋姐已经十八岁了。辈分真是个不讲理的东西,我总不能叫她小秋吧,只好叫她小秋姐,她则直接叫我的小名。我叫小秋的妈妈也叫姐姐。有一次我终于发现了问题,问外婆:“我怎么
期刊
寻着一路粽叶香走在雨后的街巷。  湿漉漉的空气,从房檐落下的雨滴,弥漫在空气中的阵阵粽香。  愈加贪婪地呼吸。  粽香让我忆起了幼时家边的池塘,丛生的纤长芦苇,细细密密,泛着丝丝清新的香,小小的池子竟因这香气而在江南迷蒙的雾气中變得充实,变得丰美。雨后,摘取沾有雨水的芦苇叶,与糯米相包裹,便成了一只只玲珑的粽子。  悬一枝菖蒲,系一个香囊,斟一杯雄黄,品一缕粽香,便是端午。  家院中的木槿抖落一树
期刊
自惊蛰动身,穿越春分这个平分乾坤的时间坐标,进入清明的境界;从小城出发,沿着蜿蜒流淌的湍河,溯流北上,走向富有乡土氛围的郊野,迎接回归的春天。  东风不寒柳觉早,湍河水暖鸭先知。三月的南阳盆地,乍暖还寒。襟山抱城的内乡母亲河,此时已经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河水新涨,流动着潋滟的波光,凫游着得意的野鸭,倒影着白鷺的身影,畅游着自在的鱼群。挺拔葱绿的芦苇和菖蒲,张扬着湿地植物的生命活力。岸柳依依,惠风中舒
期刊
上个月中旬,小学同学99岁老母亲在老家过世,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回去给老人家送行。其间与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又是左右邻居的李明厚开车带我回去离别40年的老家达拉特旗昭君坟乡(过去四村公社)羊场村二队的老房子看看。  车驶入村子,同学李明厚说:“这是你家老房子。”我连忙伸直了脖子往外看,说是老房子,已“面目全非”了。“十个全覆盖”工程把整个村子改造得焕然一新。红白相间的檐角,洁白的外墙,十分漂亮。房子后
期刊
和我一起坐一次火车吧。  面对面的,或是并排的。  我们可以聽着车与轨道轰隆隆的摩擦声。  夕阳透过没过车顶的树木洒在我们的面前。  沿途的湖泊波光粼粼泛着浪花。  不知你是否能看清那支在风中轻摇的芦苇。  外面是笼罩城市的鸟鸣,  是望不尽的楼房桥洞。  还有田地,还有丛林,  还有远山和江流。  我们可以趴在窗台上呆呆地看着天和白云。  看着千篇一律的铁轨向后远去。  我会拿出多年不曾用过的素
期刊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上幼儿园的外孙吖吖朗诵声将我的思绪带入了徐州云龙湖荷花园。  三年前的夏日,赴淮海战役纪念馆考察学习期间,应朋友之邀,来到了徐州云龙湖畔。  举目远眺,青山环抱绿水,绿水倒映青山,湖山相映成趣,堤岸柳丝依依,湖面轻舟荡漾,湖水波光粼粼,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  站立荷风岛亭台上观景,云龙湖苍苍茫茫,无边无
期刊
美好的中秋节,不仅有夜空中悬浮的月光,也有鱼缸里浮动的世界。  中秋节,我去了作文班听课。  听课的教室里有一个白色边框的鱼缸,鱼缸大约两米长,鱼缸的背景是碧蓝色的,像被水洗过的蓝天一样。鱼缸里的水非常清澈,有一条细管由下向上冒着气泡,像玩具水枪射出去的水雾。  鱼缸里有十一条鱼儿,四条红色的鱼巴掌一样大,红得像火焰一样耀眼。两条银白色的小鱼已经有脚掌一样大了,游动起来闪过的银光让人赏心悦目。看,
期刊
三清山像一群隐者,立于苍茫的天地间。风呼呼。云汤汤。亿万斯年!  初冬,阳光还在路上。大雾弥漫,一行人像天外来客,闯进三清山奇幻的梦境里。云是梦,山是梦,人亦是梦。倏忽间,仿佛八仙过海,时隐时现;须臾一瞬,又似孙行者,驾雾凌空。稍有空隙,我们定睛细看,群山仍在云雾里,犹抱琵琶半遮面。无怪乎美术届有一句话,三清山是一座最难描画的山。  一切都是灵动、变幻的,截取点滴,以慰情致。  一  亭亭山上松,
期刊
除夕夜,天空中绽放的耀眼礼花,辉映门前的大红灯笼。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喜庆祥和。透过红红的大红窗花,王宝斌一家正在准备年夜饭。  “妈妈呢?妈妈去哪里了?”王宝斌母亲心疼儿孙,做了满满一桌的美食,最后端上一大盘饺子。看到饺子,麦豆就哭叫着要找妈妈。  “来,看妈妈。”王宝斌拿出手机,连接移动数据,打开微信视频,期待着相距517公里的妻子闫春梅。  闫春梅是一名铁路后勤人员。此
期刊
每当大片农田变成金黄色时,就到了收割的时节。  最是辛苦在夏收。  自从落实了分田到户后,村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田间管理除虫施肥一样不落,喜闻十里稻花香,金色谷穗低下头,盼得了收成的日子。  夏收之时,也正值暑假之时,孩子们放假在家。大人忙不过来,都要十多岁的孩子来帮忙收割。听话乖巧懂事的孩子自不用多说,会自觉地跟着大人前去,调皮任性懒惰的孩子则要大人威逼利诱才勉强跟着去割禾。  分田到
期刊